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85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21 21:3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 学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
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
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4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2
A.向纯碱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CO3 2H CO2 H2O

B.胃药里含氢氧化铝能降低胃酸:OH H H2O
C.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二氧化碳:
CO2 3 CO2 H2O 2Na
2NaHCO3
D.浓盐酸与铁屑反应: 2Fe 6H 2Fe3 3H2
2.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①是浓盐酸,⑥是高锰酸钾,②~⑤是滤
纸条,依次滴有石蕊溶液、淀粉 KI 溶液、KBr 溶液、含 KSCN 的FeCl2溶液,实
验时滴入浓盐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16H 10Cl 2MnO 2Mn2 4 5Cl2 8H2O
2 3
B.⑤处变红色,发生的反应为 2Fe Cl2 2Fe 2Cl ,
Fe3 3SCN Fe(SCN)3
C.②处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气溶于水后,溶液有酸性和漂白性
D.③处变蓝色,④处变橙色,说明氧化性:Cl2 Br2 I2
3.以高铝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Al2O3 ,还含有 CuO 和SiO2等杂质)为原
料制备Al(OH)3的一种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碱溶”中 NaOH 溶液可以用氨水替代
B.固体 Y为SiO2

C.滤液与生石灰的主要反应为 2NH4Cl CaO CaCl2 2NH3 H2O
D.检验Al(OH)3是否洗净的最佳试剂是 NaOH 溶液和蓝色石蕊试纸
4.化合物甲 X2ZYX2YWWR 是一种常见的医药中间体,所含 5种元素均为短周
期主族元素,Z比 W原子序数小且二者在元素周期表中左右相邻,X是宇宙中最
丰富的元素,基态 Y原子 s轨道电子总数是 p轨道的 2倍,R的原子半径在短周
期元素中最大,基态 Z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 nsnnpn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 的多种同素异形体都是共价晶体
B.第一电离能:YC.简单离子半径:R>Z>W
D.YW 和ZW 的空间结构均为直线形2 2
5.某小组探究铜和硝酸反应,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如图所示。
已知:2NO2 2NaOH NaNO3 NaNO2 H2O,
NO2 NO 2NaOH 2NaNO2 H2O。
实验完毕后,取少量 C中溶液,加稀硫酸酸化并分成甲、乙两份,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操作 现象
① 向甲中滴加 KI-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色
② 向乙中滴加酸性KMnO4 溶液 溶液褪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仪器 A称为“具支试管”
B.装置 B可用作安全瓶,防倒吸
C.装置 A中先生成NO2,后生成 NO
D.实验①和②表明:酸性介质中NO 3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6.MO 与CH4 反应能高选择性地生成甲醇。下图表示MO 分别与CH4、CD4 反
应体系的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示意图(两者历程相似,图中以CH4 示例)。已
知:直接参与化学键变化的元素被替换为更重的元素时,反应速率会变慢。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MO 与CD4反应的能量变化应为图中曲线 d
B.步骤Ⅰ和Ⅱ中涉及氢原子成键变化的是Ⅱ
C.MO 与CH2D2 反应,氘代甲醇的产量:CH2DOD CHD2OH
D.若MO 与CHD3反应,生成的氘代甲醇有 2种
7.下列探究乙醇的有关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结论
向酒精试样中加入少量白色无水CuSO4粉末,搅
A 酒精试样含有水
拌,试样颜色变蓝
在乙醇燃烧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内壁有水珠出
乙醇由 C、H、O 三种元素组
B 现,另罩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出现

白色沉淀
将灼烧后表面变黑的螺旋状铜丝伸入约 50 ℃的乙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
C
醇中,铜丝能保持红热一段时间 反应
乙醇分子中有 1 个氢原子与
D 1 mol 乙醇与足量 Na 反应生成 0.5 mol H2
其他氢原子不同
A.A B.B C.C D.D
8.据《天工开物》记载,我国古代以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来升炼倭铅(即
锌),其原理如图乙所示。已知锌的熔点为 420 ℃、沸点为 906 ℃。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升炼倭铅过程中包含氧化还原反应
B.“锌火”是锌蒸气和 CO 在空气中燃烧形成的
C.“泥封”的目的是防止得到的锌被氧化
D.冶炼时锌变为蒸气在兜室冷凝为固体
9.25℃下,在含一定质量Mg(OH)2的悬浊液中,分 6次快速注入等量盐酸,体
系 pH 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酸碱中和反应速率大于Mg(OH)2沉淀溶解速率
B.第 6 次加入盐酸时,Mg(OH)2沉淀消耗完全
C.由图可知Ksp Mg(OH)2 5 10 32.8
D.上述过程中Mg(OH)2沉淀溶解平衡常数保持不变
10.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超导体Bi3O2S2Cl,由 Bi O 2 BiS Cl 2 2 2 和 2 交
替堆叠构成。已知 Bi 位于第六周期ⅤA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Bi 的价电子排布式为5d106s26p3
B.有关元素的电负性:O>Cl>S
C.Bi3O2S2Cl属于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D.该新型超导体的组成元素全部位于元素周期表 p区
11.现有四种晶体的晶胞,其微粒质点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化学式正确的是
( )

AAB2 BEF2 CXY3Z DAB3
A.A B.B C.C D.D
12.化合物 A经李比希法和质谱法分析得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136,分子式为
C8H8O2。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 4个峰且面积之比为 1∶2∶2∶3,A分子中只含
一个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其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关于 A
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 属于芳香化合物
B.A 的结构简式为
C.A 属于羧酸类化合物
D.在红外光谱图中可以获得分子中含有的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信息
13.异黄酮类化合物是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一种异黄酮 Z的部分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有关化合物 X、Y和 Z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molY 与足量 NaOH 反应,消耗 4molNaOH
B.Y 与足量的H2 加成所得的有机物中含 5个手性碳原子
C.常温下 Z在水中的溶解度比 Y大
D.X、Y、Z 遇FeCl3溶液均显色
14.叶蝉散对水稻叶蝉和飞虱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防效迅速,但残效不长。工
业上用邻异丙基苯酚合成叶蝉散的过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叶蝉散的分子式是C11H14NO2
B.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C.邻异丙基苯酚的核磁共振氢谱有 7个峰
D.邻异丙基苯酚与苯甲醇互为同系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计 58 分。
15.(12 分)过氧化钠常作漂白剂、杀菌剂、消毒剂。过氧化钠保存不当容易吸
收空气中CO2而变质。
(1)某课外活动小组欲探究某过氧化钠样品是否已经变质,取少量样品,溶解,
加入_____溶液,充分振荡后有白色沉淀,证明Na 2O2 已经变质。
(2)该课外活动小组为了粗略测定过氧化钠的纯度,他们称取 ag 样品,并设计
用如图装置来测定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①将仪器连接好以后,必须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
②B装置出来的气体是否需要干燥(填“是”或“否”)。写出装置 B中发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D中 NaOH 溶液的作用_____。
④实验结束时,读取实验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时,不合理的是_____。
a.直接读取气体体积,不需冷却到室温
b.上下移动量筒,使得 E、F中液面高度相同
c.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
⑤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 VmL,则样品中过氧
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⑥实验完成后 E到 F之间导管内残留水的体积会使测量结果_____(填“偏大”
“偏小”或“不影响”)。
(3)取 agC2H6O2 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Na 2O2 固体完
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_____(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ag。
16.(12 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原电池(如图所示)。
Ⅰ.根据上述原电池,请回答下列问题。
(1)Ag 电极是_______(填“正”或“负”)极,铜电极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
NO (2)溶液中 3 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填“自右向左”或“自左向右”)。
Ⅱ.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该原电池中应出现的实验现象进行了预测,他们
认为应该有这些现象:
①Cu 电极要发生溶解;
②电流计中指针发生偏转;
③Ag 电极上有固体物质析出;
④……
请回答下列问题。
(3)预测④的现象为__________。
(4)但同学们发现,除了以上预测的现象之外,在银电极附近出现了无色气泡,
一段时间后银电极上方的空气中出现红棕色。该红棕色气体为__________。
(5)为了探究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同学们测定了电解质溶液的 pH,发现溶液中
的H 浓度为0.80 mol L 1,据此推断,原电池体系中应存在化学反应:__________
(写离子方程式)。
(6)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常温下1.00 mol L 1 AgNO3溶液的 pH 为 5[即
c H 10 5 mol L 1],说明装置 1中AgNO3溶液已经用硝酸进行了酸化。于是
又设计了另一个原电池(装置 2)以说明上述原电池中的确存在这一反应,如图
所示,下列试剂最适合作该电池电解质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
1
a.0.80 mol L HNO3
b.0.80 mol L 1 HCl 和1.00 mol L 1 NaNO3的混合液
c.0.40 mol L 1 H2SO4和1.80 mol L
1 NaNO3的混合溶液
d.0.80 mol L 1 CH 13COOH和1.00 mol L NaNO3的混合溶液
通过实验,发现该电池在一段时间后出现与(4)中相同的现象,说明原电池中
的确存在该反应。
Ⅲ.为了进一步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对电池反应速率的影响,同学们准备了两
组装置,并分别在它们的银电极上安装了重力传感器,其中一组电解质溶液为
500 mL1.00 mol L 1 AgNO3溶液;另一组为500 mL 0.50 mol L
1 AgNO3溶液(两
组AgNO3溶液均已净化,为单一组分),由传感器所得数据作图(如图所示)。
1
(7)其中代表电解质为0.50 mol L AgNO3溶液的一组曲线是________(填“A”
或“B”)。
(8)对于 A曲线,以AgNO3溶液浓度变化来表示 120 s 内的反应速率
v ________(保留 2位有效数字,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
17.(10 分)有 8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d、e、f、g、h,其中 x、y、d、f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其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图
1所示,z、e、g、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溶液(浓度均为 0.01mol/L)的
pH 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 2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
(2)y、z、d的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
(3)x与 y形成的多种化合物中,最简单的化合物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
(4)描述 e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___________;
(5)锌元素对婴儿及青少年的智力和身体发育有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生命火花。
利用恒电势电解 e的溴化物(NeBr)的水溶液间接将葡萄糖
[CH2OH(CHOH) 4CHO ]氧化为葡萄糖酸[CH2OH(CHOH)4COOH ],进而制取葡
萄糖酸锌,装置如图所示。
①钛网与直流电源的___________极相连;
②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③写出生成葡萄糖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18.(13 分)碳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是存在形式最复杂的元素。实验室可
用邻二氮菲( )与Fe2 形成的红色配合物(如下图)测定铁的含
量。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N原子的价电子占据的能量最高的能级是_______,基态Fe原子核外
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_______种,Fe2 的价电子轨道表达式为_______。
(2)红色配离子的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
(3)邻二氮菲分子中 C、N两种元素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
(4)红色配合物中 H、C、N、Fe 四种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5)红色配离子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有_______;
A.σ键 B.π键 C.离子键 D.氢键 E.配位键
(6)临床建议服用维生素C促进“亚铁”的吸收,避免生成Fe3 ,从结构角度
来看,Fe2 易被氧化成Fe3 的原因是_______;
(7)汽车安全气囊产生气体的功臣是叠氮化钠 NaN ,N 3 3 的空间构型为
_______。
19.(11 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近年来美容行业盛行。3-异丙基苯甲酸甲酯(Ⅶ)
和 2-异丙基苯甲酸甲酯(Ⅷ)是美肤美甲必不可少的成分。3-异丙基苯甲酸甲
酯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苯环上甲基邻位的C—H更容易断裂,羧基间位的C—H更容易断裂。
(1)反应①中,AlCl 是催化剂,除化合物Ⅱ外,另一生成物是_______________。3
(2)化合物Ⅲ和化合物Ⅴ通过反应④生成化合物Ⅵ是该合成路线的核心反应.
①化合物Ⅲ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于反应④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反应过程中,有C—H的断裂和C—C的形成
B.化合物Ⅲ和化合物Ⅴ中的碳原子均采用 sp2杂化
C.化合物Ⅵ是极性分子,不存在手性碳原子
D.反应④是取代反应
③根据化合物Ⅵ的结构特征,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
反应试剂、条件 反应形成的新结构 反应类型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加成反应
(3)化合物Ⅵ和化合物Ⅶ相比,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是化合物___________,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Ⅶ有多种同分异构体,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一共有
___________种。
a)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核磁共振氢谱确定分子中有 9个化学环境相同的氢原子。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 4个吸收峰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即可)。
参考答案
1--5:CDCBD 6--10:DBDCA 11--14:CCBC
15.(1)CaCl2或BaCl2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NaHCO3 HCl NaCl CO2 H2O;吸收未
反应的CO 39V2;a; %;偏小
56a
(3)等于
2
16.Ⅰ.(1)正;Cu 2e Cu
(2)自右向左
Ⅱ.(3)溶液颜色逐渐变蓝
(4)NO2
(5)3Cu 8H 2NO 3 3Cu
2 2NO 4H2O
(6)a
Ⅲ.(7)B
(8)0.0042 mol L 1 s 1
17.(1)第三周期第ⅢA族
(2)H2O
(3)正四面体
(4)钠迅速熔化成小球,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有少量黄色烟,生成淡黄
色固体
2H2O 2e
H2 2OH

(5)正极; ;
CH2OH(CHOH)4CHO Br2 H2O CH2OH(CHOH)4COOH 2HBr
18.(1)2p;15;
(2)6
(3) sp2; sp2
(4)N>C>H>Fe
(5)CD
(6)Fe2 失去一个 e ,3d 轨道半充满,能量更低更稳定
(7)直线形
19.(1)HI
(2)苯甲酸;AC;H 、催化剂、加热;2
(3)Ⅵ;化合物Ⅵ中—COOH与水分子更容易形成分子间氢键
(4)16; 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