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六校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六校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4 20:38:49

文档简介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高三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24年1月18日上午8:30—9:45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里说道,先秦时期某位思想家认为“‘礼’,是圣人为着人类的福利而创造出来的,人们要生存就不能不分工互助,不能没有‘群’(社会)。但人们若顺着本性做去,则任何人都是其他任何人的仇敌,根本不能有‘群’。圣人造出种种礼制就是要使人们相让相安,使‘群’成为可能。”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
A. 孟子 B. 荀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先秦(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荀子以为人虽有恶性,同时也有教他趋乐避苦、趋利避害的智力。人们的智力不齐,智力最高的便是圣人。 “礼”,是圣人为着人类的福利而创造出来的。圣人造出种种礼制就是要使人们相让相安,使‘群’成为可能,B项正确;孟子主张人性善,注重在上者的感化和民众的教育,而不注重礼制的束缚,排除A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和韩非子主张法治,并不赞成用礼来治理国家,排除C、D项。故选B项。
2. 东汉至魏晋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地方史志,它们大多记载一个地方的风物、史地和人物等内容,如《吴越春秋》、《华阳国志》、《洛阳伽蓝记》等。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是( )
A. 地方势力的壮大 B. 南方经济的发展 C. 外来宗教的传播 D. 基层治理的完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东汉到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东汉到魏晋时期,地方志大量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地方豪强和门阀士族兴起,在地方上的影响力较大,因此出现了大量地方志,记载一个地方的风物、史地和人物等内容,A项正确;材料中的洛阳不属于南方,排除B项;《吴越春秋》、《华阳国志》并未体现出宗教色彩,排除C项;D项表述绝对,而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 宋真宗时,大臣路振说:“太宗皇帝平晋阳,知燕民之徯后也,亲御六军,傅于城下。燕民惊喜,谋欲劫守将,出城而降。太宗皇帝以燕城大而不坚,易克难守,炎暑方炽,士卒暴露且久,遂班师焉。城中父老闻车驾之还也,抚其子叹息曰:‘尔不得为汉民,命也。’”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宋人在国防收缩前提下试图构建文化认同
B. 辽朝对燕云地区的汉人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C. 宋朝对边疆民族问题持谨慎而积极的态度
D. 辽朝与宋朝之间的民族关系问题比较尖锐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太宗皇帝认为燕民是徯的后人,因此率领军队想要收复燕城,但是由于燕城大而不坚,易克难守,炎暑方炽,士卒暴露且久,遂班师焉。这一故事的叙述显示了宋代君臣在国防收缩的前提下,试图构建一种不忘失地汉人的文化认同,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辽朝对燕云地区的民族政策,排除B项;宋朝最终主动放弃收复燕城,这是一种较为消极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为体现出民族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4. 明初,政府对服装的色彩和用料有严格规定,士庶不准用黄色,民女限用各种浅淡颜色,但到明后期,小康之家“非绣衣大红不服”,大户婢女“非大红蓑衣不华”。这说明( )
A 人们追求衣着服饰多样性 B. 社会风尚已突破传统礼制
C. 女性的社会地位显著提升 D. 人们的人生追求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明初,政府对服装的色彩和用料有严格规定,士庶不准用黄色……但到明后期,小康之家‘非绣衣大红不服’”及所学可知,明朝时期,商品经济日益活跃,打破了传统礼制的严格限制,从而丰富了平常百姓的服饰,B项正确; “人们追求衣着服饰多样性”属于材料反映的表象,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升是指参与政治的权力扩大,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排除C项;材料只是服饰的变化,人生追求发生变化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B项。
5. 斗草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游戏。斗草方式分武斗和文斗,武斗指的是两人各持草茎,比赛其韧性,以儿童戏玩居多;文斗则是要求参与者以植物名字对对子,比的是他们所知植物名字多少,重点在于知识。如图为清代画家金廷标所绘制的《群婴斗草图》,据此可知( )
A. 作品表现宫廷画的神韵意趣 B. 游戏意在培养儿童竞争意识
C. 作品流露出人与自然相亲近 D. 作品体现出商品经济的活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清代(中国)。斗草游戏主分为文斗和武斗,其中文斗侧重对植物相关知识了解情况的比拼,武斗则更多是儿童游戏。作品《群婴斗草图》形象的描绘了儿童在斗草游戏中的状态,体现了儿童在自然环境中的欢乐,流露了人与自然的亲近,C项正确;画作并非宫廷画,属于风俗画,排除A项;游戏更多的是嬉戏,并不一定是为了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而且文斗对于知识的储备要求较高,儿童参与的数量并不会太多,排除B项;材料内容并不能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6.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这是晚清时期的一份奏折,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剿发捻”指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
B. “和议”是与法国签订了《越南条款》
C. 标志着清朝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
D. 该奏折对中国的近代化有积极推动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材料中“购买外洋器物”“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说明该奏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这是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可以剿发捻”指的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排除A项;《越南条款》是中法战争后签订的,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题干涉及事件是洋务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7.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孙中山考察俄国革命党的组织,发现其根本纲领竟与他多年所提倡的大同小异。原来,俄国也是政治经济落后的国家,俄国问题迅速地近代化。在19世纪,俄国没有赶上时代的潮流,因此在上次的欧洲大战,俄国以20倍德国的领土,2倍德国的人口,尚不能对付德国1/2的武力。在这种状况下,俄国的革命方略当然可供我们参考。”上述材料反映了( )
A. 作者认为孙中山的革命纲领和列宁基本一致
B. 作者支持在中国进行苏俄式的社会主义革命
C.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发生是历史必然选择
D. 苏俄革命成功使其扭转了欧战中的被动局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俄国革命党的组织和自己提倡的内容大同小异,这意味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者的纲领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俄国能够通过革命实现了近代化,中国也必然能够实现,因此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发生具有历史必然性,C项正确;孙中山的革命纲领最终确立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列宁的纲领最终实现的是共产主义,排除A项;蒋廷黻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因此其赞成改变中国现状,但是并不是通过苏俄式的社会主义革命,排除B项;苏俄革命成功使得苏俄退出了一战,而非扭转欧战中的被动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
8. 抗战期间,各敌后根据地开展了“街头诗运动”、“街头剧运动”和“民间歌咏活动”,新的农村剧团秧歌队,正在生长发展,《换脑筋》、《小二黑结婚》等戏已誉满太行山地区。这些活动( )
A. 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 B. 有利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C.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 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在中共领导下,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的文艺活动,如《换脑筋》、《小二黑结婚》等戏,起到政治宣传的目的,有利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根据地的文艺宣传活动,对正面战场的配合主要体现在军事作战上,排除A项;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1937年以前的事件,如西安事变,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抗战时期的文艺宣传,与新中国建立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国内涌现出一系列关于朝鲜战争的报告文学作品。刘白羽的《朝鲜在战火中前进》、陈柱国的《中华男儿》、杨朔的《万古青春》、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的《生活在英雄们中间》,均向人们展示了志愿军的“正义”、“英勇”和“爱国”精神。这些作品( )
A. 真实记录了人物和事件的事实本身
B. 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C. 承担了“新中国”形象构建的功能
D. 注重表现作者的主观情感与艺术想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文学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的时代精神风貌,歌颂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力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具有“新中国”形象构建的功能,C项正确;文学作品并不是真实地记录了人物和事件,排除A项;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主观情感与艺术想象”与题干主旨不符,这些作品不完全是作者主观艺术想象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C项。
10. 图1和图2分别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铁路网示意图,通过对比两幅图,可以知道( )
A. 图1东北铁路较发达是得益于国家战略
B. 图2的成就受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推动
C. 图1是新中国之后,图2则是民国时期
D. 图1重点发展西部,图2重点发展东北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近现代(中国)。图1中的铁路网集中在东北地区,相对稀疏,这是民国时期的铁路网;图2线路密集,宝成、成昆、包兰、兰新铁路建成通车;故图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铁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推进,我国的铁路建设成就显著,B项正确;民国时期东北地区铁路网相对密集,是因为列强侵略导致,排除A项;图1是民国时期,图2是新中国之后,排除C项;图1重点发展的是沿海,排除D项。故选B项。
11. 埃及金字塔为方锥体建筑物,用巨石垒砌而成。塔内有甬道、石阶、墓室等,构成复杂的“地下宫殿”,其中心即为法老木乃伊的存放室。美洲金字塔大多为方基锥形台体,自台基到台上分为多层,正面(或两侧或四周)修建数百级宏伟的石阶,直通塔顶神庙。由此可以判断( )
A. 埃及金字塔的建造体现了法老至上权威
B. 当时印第安社会处于奴隶制度鼎盛时期
C. 当时埃及和美洲存在着一定的历史联系
D. 埃及金字塔的建筑艺术比美洲更为高超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埃及金字塔将法老置于核心位置,体现了法老至上权威,A项正确;印第安社会处于原始社会时期,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埃及与美洲都有金字塔,无法说明当时埃及和美洲存在着一定的历史联系,排除C项;埃及金字塔的建筑艺术与美洲相比各具特色,选项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2. “以前是伟大的罗马城,现在是万恶的巴比伦,这里是数不清的悲伤,野蛮凶狠的庙堂,这里是那邪教徒的寺院,引入邪途的学堂,这里是眼泪的发源地,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这是《歌集》中的一首诗歌,它主要表达了( )
A. 巴比伦王国的统治十分残暴 B. 欧洲天主教愚昧和腐朽
C. 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统治 D. 早期人文主义者的情绪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世界)。《歌集》是彼特拉克的代表作,在作品中,其批判了罗马教廷的违悖“人道”的罪恶,这是早期人文主义者的情绪表现,D项正确;《歌集》批判的是天主教廷,而非巴比伦王国,排除A项;天主教的愚昧腐朽主要指的是教会的贪图享乐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对专制统治的批判,排除C项。故选D项。
13. 有学者指出,美国南北战争首先是一场维护联邦统一与主权完整的战争。林肯政府为实现维护联邦统一、保卫主权完整的最高目标而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和解决土地问题。由此可知美国内战( )
A. 直接原因是南北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 B. 实现了林肯解放黑人奴隶的最高目标
C. 兼具统一战争与革命战争的双重性质 D. 使得美国黑人奴隶获得了彻底的解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美国南北战争首先是一场维护联邦统一与主权完整的战争。林肯政府为实现维护联邦统一、保卫主权完整的最高目标而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和解决土地问题。”可知美国南北战争既具有统一战争的性质,又具有革命战争的性质,C项正确;题目问的是美国内战的性质而非原因,美国内战的主要原因是南北方不断激化的利益冲突,排除A项;“解放黑人奴隶”不是美国内战的最高目标,排除B项;美国内战没有使美国黑人奴隶获得“彻底的”解放,“彻底的”描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4. 早期西方史学家在论述本国的殖民活动时,常常站在本国立场,将自己国家侵略行为视为传播文明的义举。后来,越来越多的西方史学家转变视角,开始以更全面的眼光反思殖民活动,也承认殖民者和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摧残。这一变化( )
A. 说明后来的史学家看待历史通常更加公正
B. 体现出西方的史学家深受唯物史观的影响
C. 推动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
D. 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西欧中心地位的动摇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早期的西方史学家常谴责别国的殖民行为,却将本国的侵略视为传播文明的义举,这是站在欧洲人的立场上看问题,是狭隘的文明史观,是片面的,他们只看到了殖民者在推动殖民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不承认他们的侵略行为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摧残。后来,西方史学家们承认殖民者在推动殖民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摧残,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欧洲不再是世界中心,欧洲的中心地位动摇,迫使西方史学家全面的、多角度的去思考殖民问题,D项正确;后来西方史学家也是基于现实变化转变了视角,促进转变的主要原因不是公正,排除A项;促使视角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和世界局势的变化,不是“唯物史观”,排除B项;民族解放运动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进行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主要包括北美独立战争、拉美独立革命、亚洲革命风暴、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一战后亚非的民族解放运动、30年代亚非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二战后初期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和20世纪60至90年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等。材料主旨不是“民族解放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15. 自由党领袖特鲁多从1968年—1984年几乎一直都担任加拿大总理,长达15年之久。这一时期被称为特鲁多时代。如表是加拿大70年代的经济指数。这反映了特鲁多时代( )
比率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按1971年美元价格) 消费价格增长率 年失业率
1973 7.5% 7.6% 5.5%
1974 3.6% 10.9% 5.3%
1975 1.2% 10.8% 69%
1976 5.5% 7.5% 7.1%
1977 2.2% 8.0% 8.1%
1978 3.4% 8.9% 8.4%
A. 基本没出现“滞胀”现象 B. 70年代中期后经济开始持续好转
C 曾经短暂抑制过通货膨胀 D. 通过增加政府投资降低了失业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68年—1984年(加拿大)。根据数据可知,这一时期加拿大的整体消费价格上升,失业率也在上升,这意味着当时加拿大出现了“滞胀危机”,但是在1976年有一定的缓解,说明当时有短暂的抑制了通货膨胀,C项正确;加拿大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滞胀危机”,排除A项;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并非持续好转,失业率依然很高,排除B项;这一时期解决危机的有效手段是减少政府干预,而非增加政府投资,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16题15分,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
16. 【对外政策演变】
材料一 下表示意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海洋政策演变情况
时间 政府政令
洪武十四年 “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永乐三年 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
永乐 “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依律治罪。”
顺治十八年 “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乾隆二十四年 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
材料二 鸦片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外交并不是我们现在社会中处于平等关系下的与别国的外交关系,而是清政府的被迫外交,中国的国门是被迫打开的,是在一次次战败后签订的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中,开始了这种屈辱的外交之路。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对华夷思想的反思,国家意识的萌发,中国近代外交思想在突破传统的基础上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从“夷务”到“洋务”词语的变化,洋务运动中洋务运动时期的“外须和戎”,从对外实行羁縻政策到“以夷制夷”政策的确定,无一不体现了传统外交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摘自张静《鸦片战争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对外政策的发展趋向,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关系的一系列变化。
【答案】16. 历史趋向:观念从开放到保守的转变;海洋意识呈现政治集权化;海防政策严厉并逐渐走向僵化;海外贸易的控制机制逐渐保守化。
原因:封建专制体制逐步强化并走向衰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应对西方殖民侵略,巩固沿海地区稳定的需要。
17. 变化:从平等外交到不平等的屈辱外交;华夷观念转变为国家观念;羁縻政策到以夷制夷。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
历史趋向:据材料“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的“禁海”、“迁界”政策依靠远离海洋来坚守疆土、抵御外敌,海防政策严厉并逐渐走向僵化;据材料“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可知,明初设市舶司的目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而是而为了政治上的怀柔远人,清朝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体现海外贸易的控制机制逐渐保守化;结合所学,封建国家通过国家政策加强对对外交往和海外贸易的管理和限制,海洋意识呈现政治集权化;综上,宋元时期中央政府顺应局势,采取积极的海洋政策,而明朝加大了对海外贸易的限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反映海洋观念和政策从开放到保守的转变。
原因:从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分析。结合所学,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是明清时期海洋政策转向保守的经济根源;封建专制体制逐步强化并走向衰落推动了海洋政策的集权化;应对西方殖民侵略,巩固沿海地区稳定的需要是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重要原因。
【小问2详解】
本题为对比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变化:根据材料“这种外交并不是我们现在社会中处于平等关系下的与别国的外交关系,而是清政府的被迫外交,中国的国门是被迫打开的,是在一次次战败后签订的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中,开始了这种屈辱的外交之路”可知,从平等外交到不平等的屈辱外交;根据材料“伴随着对华夷思想的反思,国家意识的萌发,中国近代外交思想在突破传统的基础上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可知,华夷观念转变为国家观念;根据材料“对外实行羁縻政策到‘以夷制夷’政策的确定,无一不体现了传统外交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可知,羁縻政策到以夷制夷。
17. 【辛亥革命纪念话语的嬗变】
材料一
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大会 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 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大会 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大会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
时间 1961年10月9日 1981年10月9日 1991年10月9日 2001年10月9日 2011年10月9日
地点 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 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 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
出席领导人 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董必武、朱德等 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胡耀邦、彭真、王震、方毅、邓颖超以及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李维汉、王首道等 江泽民、杨尚昆、万里、李鹏、乔石、宋平、李瑞环等 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等 江泽民、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
主持人 周恩来 叶剑英 王任重 李瑞环 贾庆林
讲话者 董必武 胡耀邦 杨尚昆 江泽民 胡锦涛
《人民日报》社论 《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 《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 《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 《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根据《人民日报》相关报道内容整理而成
材料二 辛亥革命50周年董必武在大会上的讲话中重申了毛主席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上胡耀邦明确指出:“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在辛亥革命9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发表讲话指出:“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根据《人民日报》相关报道内容整理而成
(1)依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纪念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性质的论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认识这一变化?
【答案】17. 特点:长期坚持,除特殊年份外,逢十周年都要举行纪念;以最高规格举行纪念活动,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发表专题社论;将纪念辛亥革命与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中共始终将自己作为孙中山未竟事业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18. 变化:从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认识:建国初期,强调阶级斗争;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现代(中国)。
特点:从时间来看,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纪念长期坚持,除特殊年份外,逢十周年都要举行纪念;从出席纪念活动的领导人看,以最高规格举行纪念活动,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发表专题社论;从纪念的相关社论看,将纪念辛亥革命与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从中共和辛亥革命的关系看,中共始终将自己作为孙中山未竟事业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小问2详解】
本题为对比类、认识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现代(中国)。
变化:根据材料“中国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可知,从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强调阶级斗争;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对于辛亥革命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
18. 【思想启蒙与中外比较】
材料一 巴黎是这场启蒙运动的中心……不过,这种人员和思想的碰撞主要是在妇女主持的沙龙里进行。举例说,德·杰斐琳夫人大约从1750年起,在长达25年期间,设宴组织了一次次艺术家和作家的交谈会。她也欢迎来访的外国人,如来自英国的贺拉斯·沃波尔和大卫·休谟,以及后来成为波兰国王的年青人斯坦尼斯·波尼亚托夫斯基。沙龙和沙龙女主人,促进了文人共和国普世思想的发展,在这里,天才和创造性胜过贵族名门出身……苏菲·孔多塞的沙龙在拿破仑执政的岁月中,一直是温和反对派的中心。许多19世纪的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就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后的这些沙龙里。
——摘编自(美)R.R.帕尔默、乔·科尔顿、劳埃德·克莱默《启蒙到大革命:理性与激情》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黎沙龙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其思想内容的异同之处并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答案】18. 有专人精心组织(或主要由妇女主导);参与的文化名流范围广泛,交流频繁;讨论的话题丰富; 成为新思想的摇篮;(对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19. 同:批判君主专制统治,用分权的方法限制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不同程度上主张实行民主。不同: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经济基础:中国是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西方是资本主义经济。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8世纪(法国)。特点:根据材料“巴黎是这场启蒙运动的中心……不过,这种人员和思想的碰撞主要是在妇女主持的沙龙里进行。”可知,有专人精心组织,主要由妇女主导;根据材料“德·杰斐琳夫人大约从 1750年起,在长达25年期间,设宴组织了一次次艺术家和作家的交谈会……她也欢迎来访的外国人,如来自英国的贺拉斯·沃波尔和大卫·休谟,以及后来成为波兰国王的年青人斯坦尼斯·波尼亚托夫斯基。”可知,参与的文化名流范围广泛,交流频繁,讨论的话题丰富;根据材料“沙龙和沙龙女主人,促进了文人共和国普世思想的发展,在这里,天才和创造性胜过贵族名门出身……苏菲·孔塞多的沙龙在拿破仑执政的岁月中,一直是温和反对派的中心。”可知, 成为新思想的摇篮;根据材料“许多19世纪的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就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后的这些沙龙里。”可知,对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小问2详解】
本题为对比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6、17世纪(中国)和18世纪(法国)。第一小问异同:相同点:根据材料中的“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外启蒙思想的相同点表现在批判君主专制统治、用分权方法限制最高权力不同程度上主张实行民主;不同:根据材料“ 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可知,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第二小问经济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西方是资本主义经济。
19. 【创新与社会】
以下是国家创新系统三类要素(主题要素、功能要素、环境要素)联动关系示意图
——殷登祥、【英】R.威廉姆斯等主编:《技术的社会形成》
经济增长有赖于经济体的社会和政治适应能力。在新世界里,自由市场、企业家精神和旨在推动技术发展的国际协作驱动着技术持续进步。在对上述材料理解的基础上,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合理、明确;阐述有史实依据,表述清晰)
【答案】主题:自由市场、企业家精神和国际协作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在新世界里,自由市场、企业家精神和旨在推动技术发展的国际协作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这三个因素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首先,自由市场是经济增长的基础。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从而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例如,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成功的经济模式就是自由市场经济。美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鼓励竞争,创新和创业,这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商品和服务选择。其次,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企业家精神是指创新、冒险和承担风险的精神。这种精神鼓励人们创新思维,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例如,乔布斯的苹果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创新思维和冒险精神推动了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最后,国际协作是经济增长的保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技术交流和合作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例如,中国与欧洲的经济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与欧洲在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合作,包括贸易、投资、科技等。这种合作不仅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发展,也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自由市场、企业家精神和国际协作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发挥这三个因素的作用,推动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现代世界。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在新世界里,自由市场、企业家精神和旨在推动技术发展的国际协作驱动着技术持续进步”得出论题:自由市场、企业家精神和国际协作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其次,从自由市场、企业家精神和国际协作三个角度分别论述他们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关于自由市场方面,可以使用美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鼓励竞争,创新和创业的史实进行阐释;关于企业家精神方面,可以使用乔布斯苹果公司的史实进行阐释;关于国际协作方面,可以使用中欧合作的史实进行阐释。
可见,自由市场、企业家精神和国际协作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发挥这三个因素的作用,推动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高三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24年1月18日上午8:30—9:45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里说道,先秦时期某位思想家认为“‘礼’,是圣人为着人类的福利而创造出来的,人们要生存就不能不分工互助,不能没有‘群’(社会)。但人们若顺着本性做去,则任何人都是其他任何人的仇敌,根本不能有‘群’。圣人造出种种礼制就是要使人们相让相安,使‘群’成为可能。”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
A. 孟子 B. 荀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2. 东汉至魏晋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地方史志,它们大多记载一个地方的风物、史地和人物等内容,如《吴越春秋》、《华阳国志》、《洛阳伽蓝记》等。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是( )
A. 地方势力的壮大 B. 南方经济的发展 C. 外来宗教的传播 D. 基层治理的完善
3. 宋真宗时,大臣路振说:“太宗皇帝平晋阳,知燕民之徯后也,亲御六军,傅于城下。燕民惊喜,谋欲劫守将,出城而降。太宗皇帝以燕城大而不坚,易克难守,炎暑方炽,士卒暴露且久,遂班师焉。城中父老闻车驾之还也,抚其子叹息曰:‘尔不得为汉民,命也。’”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宋人在国防收缩前提下试图构建文化认同
B. 辽朝对燕云地区的汉人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C. 宋朝对边疆民族问题持谨慎而积极的态度
D. 辽朝与宋朝之间的民族关系问题比较尖锐
4. 明初,政府对服装的色彩和用料有严格规定,士庶不准用黄色,民女限用各种浅淡颜色,但到明后期,小康之家“非绣衣大红不服”,大户婢女“非大红蓑衣不华”。这说明( )
A. 人们追求衣着服饰多样性 B. 社会风尚已突破传统礼制
C. 女性的社会地位显著提升 D. 人们的人生追求发生变化
5. 斗草是一种古老民间游戏。斗草方式分武斗和文斗,武斗指的是两人各持草茎,比赛其韧性,以儿童戏玩居多;文斗则是要求参与者以植物名字对对子,比的是他们所知植物名字多少,重点在于知识。如图为清代画家金廷标所绘制的《群婴斗草图》,据此可知( )
A. 作品表现宫廷画的神韵意趣 B. 游戏意在培养儿童竞争意识
C. 作品流露出人与自然相亲近 D. 作品体现出商品经济的活跃
6.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这是晚清时期的一份奏折,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剿发捻”指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
B. “和议”是与法国签订了《越南条款》
C. 标志着清朝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
D. 该奏折对中国的近代化有积极推动作用
7.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孙中山考察俄国革命党的组织,发现其根本纲领竟与他多年所提倡的大同小异。原来,俄国也是政治经济落后的国家,俄国问题迅速地近代化。在19世纪,俄国没有赶上时代的潮流,因此在上次的欧洲大战,俄国以20倍德国的领土,2倍德国的人口,尚不能对付德国1/2的武力。在这种状况下,俄国的革命方略当然可供我们参考。”上述材料反映了( )
A. 作者认为孙中山的革命纲领和列宁基本一致
B. 作者支持在中国进行苏俄式的社会主义革命
C.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发生是历史必然选择
D. 苏俄革命成功使其扭转了欧战中的被动局面
8. 抗战期间,各敌后根据地开展了“街头诗运动”、“街头剧运动”和“民间歌咏活动”,新的农村剧团秧歌队,正在生长发展,《换脑筋》、《小二黑结婚》等戏已誉满太行山地区。这些活动( )
A. 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 B. 有利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C.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 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9.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国内涌现出一系列关于朝鲜战争的报告文学作品。刘白羽的《朝鲜在战火中前进》、陈柱国的《中华男儿》、杨朔的《万古青春》、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的《生活在英雄们中间》,均向人们展示了志愿军的“正义”、“英勇”和“爱国”精神。这些作品( )
A. 真实记录了人物和事件的事实本身
B. 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C. 承担了“新中国”形象构建的功能
D. 注重表现作者的主观情感与艺术想象
10. 图1和图2分别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铁路网示意图,通过对比两幅图,可以知道( )
A. 图1东北铁路较发达是得益于国家战略
B. 图2的成就受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推动
C. 图1是新中国之后,图2则是民国时期
D. 图1重点发展西部,图2重点发展东北
11. 埃及金字塔为方锥体建筑物,用巨石垒砌而成。塔内有甬道、石阶、墓室等,构成复杂的“地下宫殿”,其中心即为法老木乃伊的存放室。美洲金字塔大多为方基锥形台体,自台基到台上分为多层,正面(或两侧或四周)修建数百级宏伟的石阶,直通塔顶神庙。由此可以判断( )
A. 埃及金字塔的建造体现了法老至上权威
B. 当时印第安社会处于奴隶制度鼎盛时期
C. 当时埃及和美洲存在着一定的历史联系
D. 埃及金字塔的建筑艺术比美洲更为高超
12. “以前是伟大的罗马城,现在是万恶的巴比伦,这里是数不清的悲伤,野蛮凶狠的庙堂,这里是那邪教徒的寺院,引入邪途的学堂,这里是眼泪的发源地,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这是《歌集》中的一首诗歌,它主要表达了( )
A. 巴比伦王国的统治十分残暴 B. 欧洲天主教愚昧和腐朽
C. 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统治 D. 早期人文主义者情绪
13. 有学者指出,美国南北战争首先是一场维护联邦统一与主权完整的战争。林肯政府为实现维护联邦统一、保卫主权完整的最高目标而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和解决土地问题。由此可知美国内战( )
A. 直接原因是南北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 B. 实现了林肯解放黑人奴隶的最高目标
C. 兼具统一战争与革命战争的双重性质 D. 使得美国黑人奴隶获得了彻底的解放
14. 早期西方史学家在论述本国的殖民活动时,常常站在本国立场,将自己国家侵略行为视为传播文明的义举。后来,越来越多的西方史学家转变视角,开始以更全面的眼光反思殖民活动,也承认殖民者和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摧残。这一变化( )
A. 说明后来的史学家看待历史通常更加公正
B. 体现出西方的史学家深受唯物史观的影响
C. 推动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
D. 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西欧中心地位的动摇
15. 自由党领袖特鲁多从1968年—1984年几乎一直都担任加拿大总理,长达15年之久。这一时期被称为特鲁多时代。如表是加拿大70年代的经济指数。这反映了特鲁多时代( )
比率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按1971年美元价格) 消费价格增长率 年失业率
1973 7.5% 7.6% 55%
1974 3.6% 10.9% 5.3%
1975 1.2% 10.8% 6.9%
1976 5.5% 7.5% 7.1%
1977 2.2% 8.0% 81%
1978 3.4% 8.9% 8.4%
A. 基本没出现“滞胀”现象 B. 70年代中期后经济开始持续好转
C. 曾经短暂抑制过通货膨胀 D. 通过增加政府投资降低了失业率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16题15分,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
16. 【对外政策的演变】
材料一 下表示意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海洋政策演变情况
时间 政府政令
洪武十四年 “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永乐三年 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
永乐 “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依律治罪。”
顺治十八年 “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乾隆二十四年 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
材料二 鸦片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外交并不是我们现在社会中处于平等关系下的与别国的外交关系,而是清政府的被迫外交,中国的国门是被迫打开的,是在一次次战败后签订的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中,开始了这种屈辱的外交之路。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对华夷思想的反思,国家意识的萌发,中国近代外交思想在突破传统的基础上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从“夷务”到“洋务”词语的变化,洋务运动中洋务运动时期的“外须和戎”,从对外实行羁縻政策到“以夷制夷”政策的确定,无一不体现了传统外交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摘自张静《鸦片战争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对外政策的发展趋向,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关系的一系列变化。
17. 【辛亥革命纪念话语的嬗变】
材料一
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大会 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 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大会 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大会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
时间 1961年10月9日 1981年10月9日 1991年10月9日 2001年10月9日 2011年10月9日
地点 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 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 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
出席领导人 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董必武、朱德等 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胡耀邦、彭真、王震、方毅、邓颖超以及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李维汉、王首道等 江泽民、杨尚昆、万里、李鹏、乔石、宋平、李瑞环等 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等 江泽民、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
主持人 周恩来 叶剑英 王任重 李瑞环 贾庆林
讲话者 董必武 胡耀邦 杨尚昆 江泽民 胡锦涛
《人民日报》社论 《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 《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 《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 《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根据《人民日报》相关报道内容整理而成
材料二 辛亥革命50周年董必武在大会上的讲话中重申了毛主席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上胡耀邦明确指出:“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在辛亥革命9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发表讲话指出:“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根据《人民日报》相关报道内容整理而成
(1)依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纪念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性质的论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认识这一变化?
18. 【思想启蒙与中外比较】
材料一 巴黎是这场启蒙运动的中心……不过,这种人员和思想的碰撞主要是在妇女主持的沙龙里进行。举例说,德·杰斐琳夫人大约从1750年起,在长达25年期间,设宴组织了一次次艺术家和作家的交谈会。她也欢迎来访的外国人,如来自英国的贺拉斯·沃波尔和大卫·休谟,以及后来成为波兰国王的年青人斯坦尼斯·波尼亚托夫斯基。沙龙和沙龙女主人,促进了文人共和国普世思想的发展,在这里,天才和创造性胜过贵族名门出身……苏菲·孔多塞的沙龙在拿破仑执政的岁月中,一直是温和反对派的中心。许多19世纪的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就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后的这些沙龙里。
——摘编自(美)R.R.帕尔默、乔·科尔顿、劳埃德·克莱默《启蒙到大革命:理性与激情》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黎沙龙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其思想内容的异同之处并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19. 【创新与社会】
以下是国家创新系统三类要素(主题要素、功能要素、环境要素)联动关系示意图
——殷登祥、【英】R.威廉姆斯等主编:《技术的社会形成》
经济增长有赖于经济体的社会和政治适应能力。在新世界里,自由市场、企业家精神和旨在推动技术发展的国际协作驱动着技术持续进步。在对上述材料理解的基础上,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合理、明确;阐述有史实依据,表述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