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二月摸底考试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商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二里头遗址的宫城区位于城市正中心,宫城区四周是长方形的围垣,围垣外侧是四条贯穿遗址南北的笔直大道,大道上还有行驶双轮车的证据。城内有作坊区,有粮仓或与祭祀活动有关的场所。各功能区之间以围垣和道路分隔”可知,二里头遗址城市规划井然有序,严谨明显,反映了国家管理卓有成效,C项正确;“城市规划基本定型”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二里头遗址的城市布局规划,得益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权的有效组织,但未体现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排除B项;材料可用于表明当时国家管理卓有成效,未涉及王权神权有机结合,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提到魏晋时期寒门承担国家具体事务的执行,刘宋时期寒门协助刘裕强化皇权,说明从魏晋到刘宋政治变迁受到庶族势力影响,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政治变迁受到庶族势力影响,没有涉及社会阶层呈现出固化态势,而体现出社会阶层在流动的趋势,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政治变迁受到庶族势力影响,无法得出门阀政治威胁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政治变迁受到庶族势力影响,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官员选拔制度,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朝(中国)。根据材料“当时之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可知,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实质是少数民族封建化加速,B项正确;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是民族交融的表现,排除A项;华夏认同氛围浓厚是民族交融的表现,排除C项;当时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南宋(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代吸收五代十国时期武将专权的教训实行分权,但南宋时期出现了宰相长期兼任枢密院长官的现象。结合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南宋国防压力较大,因此宰相兼任枢密使有利于集权以提高行政效率,适应了当时国防的需要,C项正确;仅仅是丞相兼任枢密院长官无助于解决“冗官”现象,排除A项;宋代时期,封建皇权还没有走向衰落,排除B项;宰相兼任枢密使并不能说明重文抑武政策破产,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湖州含山镇以蚕神祭祀为主体的庙会活动中,乡村供奉的各个菩萨都会被蚕农拾到蚕神庙进行参拜”可知,在庙会活动中, 周边乡村的菩萨像都会被抬到含山镇,说明含山镇在周边农村中处于中心地位,也体现了市镇的经济辐射能力在增强,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到政府的行为,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蚕桑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排除C项;庙会是集体活动,不是基层自治组织,排除D项。 故选B项。
【点睛】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清朝中国。《皇清职贡图》描绘疆域内不同民族的衣冠状貌,反映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边疆的具体管理措施,故不能得出边疆治理提升,排除A项;清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实行八股取士、文字狱和闭关锁国,趋向封闭保守,排除C项;材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华天下观”,但没有“最终形成”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可知,近代以来,思想领域先后兴起洋务思想、早期改良思想、维新变法思想、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等思想潮流,思想更新的加速原因在于社会急剧变化,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A项正确;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不属于近代民主思想的范畴,排除B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晚于魏源提出“师夷制夷”,晚于洋务运动的开始,排除C项;西学东渐开始于鸦片战争后,而主张变革政治制度的维新运动兴起是在19世纪末,也即西学东渐在政治革新前就已经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时期中国。材料中提到孙家鼐认为同文馆只培养了翻译人才,洋务运动的新式学堂培养某一方面的技术人员,这反映出洋务运动重视培养实用性专业人才,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洋务运动压制民用工业发展方面的论述,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重视培养实用性专业人才,排除B项;材料批评了同文馆只培养翻译人才,没有提到洋务运动致力翻译西方政治类书籍,并且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其翻译书籍主要集中在先进技术方面,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对文化的态度,材料反映洋务运动重视培养技术人才,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以致到目前1901年,仅仅保存下一个主权国的寥寥几个属性”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B项正确;当时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深渊,排除A项;材料表明当时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并不关注中国近代化进程,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表明当时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沦为“洋人的朝廷”,未涉及列强侵华方式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并结合所学可知,1940年日本侵略者在华北以据点为点,以公路、铁路为线,对敌后抗日根据地采取的“囚笼”政策,使华北地区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严峻的形势,B项正确;材料反映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措施,未涉及沦陷区,排除A项;材料反映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采取的“囚笼”政策,与百团大战无关,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下半年,排除C项;材料中日军“惩治百姓破路”,而且群众“抬头见岗楼”,都体现民众对于日本侵略的不满与反抗,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55年(中国)。据材料可知,全国人大代表分赴各地或就近在城市和乡村视察,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有利于推进国民经济建设的开展,③正确;代表们深入到工厂、矿山和农户,收集了许多意见,并向政府进行了反馈,表达个人的见解,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践,④正确;综上所述,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爱国统一战线”,与材料中时间不符,①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材料中没有描述,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84年至2019年(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这一时期逐渐放开户籍限制,顺应了深化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这一时期户籍制度的变化服务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而非致力于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与中央权力下移无关,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地方权力的扩大,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可知,古埃及的物品在西亚黎巴嫩毕布鲁斯废墟发掘中发现,而黎巴嫩盛产的雪松木经常被古埃及用于建造棺木、神社和船,这说明古埃及与黎巴嫩之间存在交流,不同文明之间存在联系,D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古埃及与黎巴嫩之间的交流,不能体现多元一体特性,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古埃及与黎巴嫩之间的交流,不能体现农耕文明的扩张性,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古代西亚与古埃及文明之间的联系,但不能得出区域文明交流对文明进步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家由私人持股人组成的股份公司,同时受到国家的支持,体现了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B项正确;17世纪英国主流的经济思想仍为重商主义,排除A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基本完成是在18世纪中叶,排除C项;英国的政治体制变更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逐步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每当欧洲革命时,西方列强就会把精力用在处理内部危机上,暂时无暇进行殖民侵略,C项正确;西方发动殖民侵略的动力来自其内部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A项频倒了因果关系,排除A项;材料说明西方内部革命对殖民侵略有制约作用,B项偏离主旨,排除B项;D项叙述过于绝对,马克思主义已经指明了方向,欧洲内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西方列强间争夺殖民地的斗争就能解决,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推断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在美国的支持下,赔偿委员会通过一项新的关于德国赔款的计划”“如有困难可以延期”等信息可知,在美国支持下,赔偿委员会对德国的管控有所放松,这有利于德国国际地位的恢复,B项正确;“实现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这些规定有助于的德国国际地位的提升,降级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美国对法西斯没有采取绥靖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17.(1)周代的“新民”指的是弃掉恶俗、旧俗的殷商遗民;
宋代的“新民”指的是接受、领悟理学倡导的伦理道德的人。(4分)
(2)(10分)
新民: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为了救亡图存,严复、郑观应、梁启超等人主张吸取和借鉴西方工业文明发展的成就,为国民输入先进的思想观念,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自由观念,批判中国封建的宗法观念和纲常伦理,以增强中国人的民族观念”。
“新民”主张有利于解放思想,配合了变法运动的展开。但是维新变法运动最终失败了,“新民”主张并未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标志了我国向欧美学习的最终失败。
新人: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彰显了无产阶级的力量,也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认为应该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应以社会主义“互助、牺牲”精神来代替资本主义自私自利、剥削压迫的观念。
在李大钊“新人”思想指导下,五四运动爆发了,中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在中共领导下,我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新人”思想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
18.(1)原因:西学东渐的发展(中外贸易的影响)统治阶层的推崇(社会交往的需要)机械钟表工艺的精湛﹔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任答三个角度即可,6分)
(2)特点:从仿制到自主研发(走自力更生道路)体现时代特色;趋向大众化(经济耐用,简洁质朴,讲求数量生产)功能单一。(任答两个角度即可,4分)
价值: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求;振奋民族精神﹔引导社会主义的主流审美;为钟表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任答两点即可,4分)
19.(1)历史现象:材料一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
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4分)
关系:材料二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2分)
(2)角度:社会运动(2分)
举例: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推动国会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事例+影响,4分)。
还可以提供社会福利制度、妇女运动、美国反对越南战争的学生运动角度和事例。
20.(12分)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在欢欣鼓舞声中,和平的曙光看似已经从战争的阴霾中破云而出,然而国民政府在政治上实行黑暗统治,在经济上贪婪掠夺财物,实行思想专制,同时在军事上接管日占区,积极准备内战。
漫画中,撬开这个人的脑壳,就会发现他颅腔里塞得满满当当的大脑上已经被盖上了“检查讫”的官方大印。为了防止他看到不该看的现象,一幅涂黑了的眼镜被架在他的鼻梁上。金钱塞住的耳朵使他不仅闭目,而且塞听。他的嘴巴也被挂上了一把巨大的锁头,足以让那条不安分的舌头不会有只言片语从紧闭的唇间漏出去。在如此情况下,他所能写的文章,除了标点符号之外,就只能全部用表示删除的“X”和表示空白的“□”来代替。封锁和禁锢使这个人沉默噤声、麻木不仁,就像一尊冰冷的石膏塑像,唯有如此,才称得上是这个国家最合格、最优秀的“良民”。
作者以漫画形式指责政府不给人民任何发声的机会,控诉着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对于研究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的黑暗统治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深刻表达了民主革命继续的必要性。2024高三二月摸底考试
历史试题
说明: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6小题,48分)
1.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的宫城区位于城市正中心,宫城区四周是长方形的围垣,围垣外侧是
四条贯穿遗址南北的笔直大道,大道上还有行驶双轮车的证据。城内有作坊区,有粮仓或与祭
祀活动有关的场所。各功能区之间以围垣和道路分隔,这类似后世城市“里坊”格局。材料可
用于表明当时()》
A.城市规划基本定型
B.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C.国家管理卓有成效
D.王权神权有机结合
2.魏晋时期,清贵文翰之职为清职,多由士族出任:事务冗繁之职为浊职,多由寒人任之。刘
裕也正是借助赛人集团的鼎力协助,得以重建皇权政治。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社会阶层呈现出固化的态势
B.门阔政治威胁中央集权
C.政治变迁受到庶族势力影响
D.官员选拔制度不断调整
3.陈寅格先生指出,“全部北朝史中凡关于胡汉之问题,实一胡化汉化之问题,而非胡种汉种
之问题。当时之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
种族之关系较轻”。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实质是()
A.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B.少数民族封建化加速
C.华夏认同氛围浓厚
D,国家统一趋势已显现
4.南宋大多数时期,枢密院处于宰相的控制之下,“至开禧(宋宁宗年号,1205一1207年),
以宰臣兼使,遂为水制”。据统计,在南宋王朝的150多年的时间内,三省长官和枢密使连续不
兼职的时间仅十五六年。这一调整()
A.解决了严重的冗官冗费问题
B.反映出专制皇权统治的衰落
高三历史第1页共8页
C.有利于提高决策与行政效率
D,是重文轻武政策破产的标志
5.明代江南每年举行蚕神祭祀活动。如清明节当天,湖州含山镇以蚕神祭祀为主体的庙会活动
中,乡村供奉的各个菩萨都会被蚕农拍到蚕神庙进行参拜,称“扛菩萨”。该现象表明()
A.政府依靠市镇强化乡村治理
B.市镇经济辐射能力增强
C.蚕桑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
D.庙会成为基层自治组织
6、《皇清职贡图》是乾隆年间皇帝命沿边总督、巡抚将所辖境内不同民族的农冠状貌,绘其图
像,集结而成的古代大型民族志图册。图册绘图三百种,以男女别幅,共计六百数,并有文字
题记,简要说明其分布地区、历史沿革、服饰饮食、社会生产及向清政府贡赋数额。这反映了
清代()
A.边疆治理有较大提升
B.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
C.开放包容的帝国形象
D.“中华天下观”的最终形成
7.从魏源提倡“师夷制夷”,到清政府兴办“洋务”,不过20年左右;从洋务思想到早期改良
思想,也不过20年左右;从早期改良思想到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不过十年多的时间;从维新
变法失败到民主革命的高涨,不到十年;从辛亥革命失败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也不到十年。这说明()
A.社会急剧变化加速思想更新
B.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日渐成熟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D.政治革新助推西学东渐开始
8.清末主管京师大学堂的孙家鼐曾言:“总署同文馆、各省广方言馆之式,斤斤于文字语言,
充其量不过得数十翻译人才而止。福建之船政学堂,江南制造局学堂及南北洋水师武备各学堂
皆囿于一才一艺.…故办理垂数十年,欲求一缓急可待之才而竞不可得者。”这反映出,洋务运
动()
A.重视培养实用性专业人才
B.压制民用工业的发展
C.致力翻译西方政治类书籍
D.忽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9.长期任职于中国海关的美国人马士说:“中国的地位历经1842、1858、1860、1885、1895年
已经逐步地降低到这样的一个地步,以致到目前1901年,仅仅保存下一个主权国的鉴婆几个属
性”。这表明当时()
高三历史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