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历
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济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城内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
1.新发现的主干道路及其两侧墙垣,揭示二里头都城为宫城居中、显贵拱卫、分层规划、分区而居、区外
设墙、居葬合一的多网格式布局,这是二里头都城布局考古中的一项重大突破。这说明当时
A.社会等级森严
B.中央高度集权
C.都城规划有序
D.周朝文明发达
2.先秦时期的生产工具一钱、刀,在失去实用工具功能之时,通过铭铸“匕”“化”“新”“刀”等价值单位,
标明所代表的交换价值一面值,完成了第一次标准化,成为了最早的金属铸币。据此可知,时
货币
A,部分源于生产工具
B.逐渐实现统一
C,质地已经发生改变
D.形成途径多样
3.《梁书·何敬容传》记载:“陈吏部尚书姚察曰:‘魏正始及晋之中朝,时俗尚于玄虚,贵为放诞,尚书丞
郎以上,簿领文案,不复经怀,皆成于令史。’”由材料可知南朝
A.佛教十分盛行
B.清谈之风渗透官场
C.中朝制度瓦解
D.监察制度比较完备
4,燕乐是娱乐音乐,“燕乐”中的“燕”,有时候也可写成“宴乐”的“宴”。下表是隋唐时期的“燕乐”来源,
此现象反映了
时期
燕乐
隋文帝时期
国传
清商伎
高丽伎
天竺伐
安国伎
龟兹伎
文康伎
隋炀帝时期
清乐
西凉
龟兹
天竺
康国
疏勒
安国
唐太宗时期
清乐
西凉
龟兹
天竺
康国
疏勒
安国
A.音乐受异域文化影响
B,隋唐的文化影响了周边国家
C.唐朝疆域的十分辽阔
D.少数民族加强中原文化学习
【E-024】历史试题
第1页(共6页】
5,明朝常相机构废除后,丘浚《大学衍义补》记载:“今制·四品以上及在京堂上五品官,在外方面宜,皆具
职名,取自上裁。五品以下在外四品,非方面者,则先定期职任,然后奏闻。”这说明
八.六部的权力有所扩大
B.皇帝进一步擅权
C,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D,科举制度的完普
6.1905年,江南船坞从江南制造局分离出来,仿照商务办法,由专门修建清政府的轮船军舰而转变为中
外兵轮商船的制造和维修,实行以营利为目的的商务化方针,所得利润作为常年经费以资周转。这一
转变
八.导致企业所有制性质变化
B.官督商办企业较为盛行
C.顺应了商品市场经济规律
D,彻底保障企业资金来源
7.下表为1929~1932年全国纱厂用棉分类占比(%),由下表可知
年份
中国棉
美棉
印度棉
埃及棉
其他
1929
68.25
13.66
17.99
0.04
0.06
1930
63.11
13.60
22.76
0.21
0.32
1931
49.67
26.43
23.29
0.43
0.18
1932
52.13
38.58
8.81
0.45
0.03
资料来源:朱仙舫《吾国纺织今后所箭要原棉之质与量》,中国纺织学会编《纺织年刊》,1933年,第
7页。
A.中国成为外国列强原料产地
B.外国大量对中国进行资本的输出
C.中国棉纺织业开始独立发展
D.棉纺织业与世界市场有一定联系
8.在某一个革命时期,群众不断高呼“打倒段棋瑞卖国政府”“打倒一切帝国主义”“建设民众的武力”“拥
护广东国民革命政府”“解散关税会议”的口号。这一个口号大约在哪个历史阶段
A.抗日战争时期
B.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的初期
9,版画《投豆豆,选好人》描绘了边区民众用投豆法进行选举的场景:版画《马锡五调节婚姻诉讼》描绘了
马锡五审判案件的场景;秧歌剧《兄妹开荒》,诗歌《春天,劳动在西北高原上》反映了边区大生产运动
中轰轰烈烈的劳动场景:秧歌剧《夫妻识字》用通俗幽默的表现手法勾勒了刘二夫妇识字的情景。这
些作品反映了
A.人民解放战争时的土地改革
B.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C.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
D.国统区统一战线的发展
10.日内瓦会议也成了中国同西方主要大国接触的亚要场合。20世纪50年代,西方大国对新中国实行
“封锁”政策,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限制同中国的往来,但是,在这个解决国际向题的场合上,西方大
国不得不面对这个他们在外交上还没有承认的国家,由此可知,这次会议
【E-024】历史试题
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