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7 11:1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侯课背诵·探索成就
wenguzhixin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行:
1.中共八大:1956年,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失误:(1) 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2)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时间:1958年,)。后果:1959—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
3.调整国民经济:1961—1965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二、 “文化大革命”(1966-1976):①最大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遭迫害致死。②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后者被称“四人帮”)③结束: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三、建设成就: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我国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文革成就①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②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③1973年,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第三单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素养目标
1.通过史料实证的方式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和内容,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立足历史解释,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3.立足家国情怀,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跨学科融合
从政治学科的角度全面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史解释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49年
新中国的成立
1978年
改革开放
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当家作主站起来
——摘自八下部编教材

思考:改革开放是如何启航的?
素养探究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独学+展示
时空观念
阅读教材第34-36页,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概况。
背景
内容
意义
①文革后,人们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和对文革中冤假错案进行平反;② “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全国人民普遍不满;③领导基础:1977年邓小平的复出;④思想基础: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①思想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③组织上: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
史料实证
【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背景?
材料一: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有75%的中央副部级和地方副省级以上的高级干部被立案审查,受到各种形式伤害和株连的人数高达1亿人。
材料二:文革期间,全国各地都有人赴京上访。他们在文革中受到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上访高峰期,在北京守候者达数十万人,接待站无法应付,一些上访者只好露宿街头,在街头的餐馆里捡剩饭吃。
材料三: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①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②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③1977年2月7日,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引起人民普遍不满。
针对两个凡是,你们是怎么看的?
历史解释
提问:①对“两个凡是”的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②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性质、意义是什么? 提示:性质: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由于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党内主要领导同志于1977年2月提出
的“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指导方针。
人民该如何冲破“左”倾思想的束缚?
实质:“左”倾错误思想的继续。
影响:束缚人们思想。
这种情况下,中国应该怎么办呢?
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史料实证
以“左”的思想为指导的中央领导
“以阶级斗争为纲”
“左”倾错误指导下的“两个凡是”方针
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思想、政治、组织路线有何不同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工作中心:经济建设
伟大决策:改革开放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伟大的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
史料实证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36并结合材料,尝试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
材料一:全会最突出的贡献,是冲破长期“左”的指导思想的束缚,抛弃在社会主义时期依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观点。全会公报明确地提出要“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金冲及《生死关头》
材料二:全会最突出的贡献,是冲破长期“左”的指导思想的束缚,抛弃在社会主义时期依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观点。全会公报明确地提出要“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金冲及《生死关头》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历史解释
拨乱反正拨乱反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共产党人纠正“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和错误,正本清源,使党和国家的工作走上正轨的一项工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素养探究二:“文化大革命”
独学+展示
历史解释
阅读教材第36页,简述拨乱反正的概况?
1.背景:
2.经过:
3.完成标志:
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①“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②国家还纠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落实各项政策。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拨乱反正.内容
史料实证
政治上:
调整和落实知识分子、民族、宗教政策等;
政策上:
思想上:
教育上:
平凡冤假错案;
1981年,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拨乱反正.内容
史料实证
拨乱反正 平反冤假错案
55万名右派被改正;
70多万人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子;
300多万名干部的冤案得到平反;
440万人摘掉了地主、富农的帽子;
2 000多万人的政治命运得到了改变;
两亿多受冤假错案诛连的人得到解救。
恢复高考
第一次巨变: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二次巨变: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三次巨变: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转折。
救国
醒过来
建国
站起来
强国
富起来
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巨变
知识拓展
两年徘徊
十一届
三中全会
思想解放运动
“两个凡是”
导致
促使
真理标准问题
的大讨论
掀起
奠定
基础
改革
开放
拨乱
反正
保障
作出
伟大的历史转折
素养提升
课堂必背·伟大的历史转折
wenguzhixin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背景:1978年,思想理论界针对“两个凡是”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内容:①思想上:确定了解放思想 、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政治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的历史性决策。④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二、拨乱反正: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