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期初学情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
2024.2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满分为 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黑色墨水笔直接书写在答题卡上的规定位置。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盘庚之政的实施,使越来越多的诸侯归附于商王朝的统治之下。此后,随着商王祖甲改制的进行,以后的几代商王均竭力扩大王权,这极大地限制了内外服在国家事务中的影响力。这些现象表明,盘庚迁殷后的商代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B.内外服制达到鼎盛
C.王室对地方统治力度有所加强 D.社会改革蔚然成风
2.公元前 220年后,秦始皇先后五次“亲巡天下,周览远方”,并在泰山、会稽等地立碑刻石。下图是始皇帝巡游路线及部分刻石铭文简图,据此可推知其旨在
A.加强对东方地区有效治理 B.谋求统一全国的合法依据
C.彰显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 D.强化对秦王朝的政治认同
3.唐代官僚体系中有“散官”与“职事官”之分:职事官“随才录用”而迁徙不定,散官则有官阶而无实际职任,二者各有品阶高下之别。唐太宗“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授予关陇贵族功臣以高级散品,武则天时期也大幅提高科举入仕人员的散官品阶。唐朝前期统治者的做法意在
A.改进人才选拔制度 B.打击门阀士族势力
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改变官吏冗滥现象
4.宋仁宗时期,朝廷普遍认为: “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一现象表明北宋时期
第 1页 共 6页
A.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B.干弱枝强的局面逐渐形成
C.科举制度得到不断完善 D.实行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
5.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山东巡抚阿尔泰上奏,提出“编查(户口)务在详悉,稽数宜归核实、保甲宜慎选充当,上司宜严加查察”; 强调要做到“每至一乡一庄,逐户查明姓名、年貌、丁口、执业及有无地亩,一面按户填给门牌,一面造册存案”。该疏奏旨在
A.加强对农户的管理 B.强化基层社会治理
C.禁止民间人口迁徙 D.增加政府赋税收入
6.咸丰三年(1853年) 夏,帮办江北大营军务的雷以鍼首先在里下河设局向扬州附近的仙女庙、邵伯、宜陵、张网沟各镇米行劝厘助饷,每一石米,捐钱五十文,该收入大多纳入地方金库,而非上交中央,此即为厘金制度,咸丰五年在全国开征。税收领域的这一变化
A.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进程 B.助推晚清赋税的近代化
C.导致了政府收入的锐减 D.加速了中央权威的衰落
7.下表是1910年部分官员奏疏中关于清末新政的言论,据此推断新政实施时
A.官员建议得以采纳 B.充分考虑实际国力
C.未能顾及轻重缓急 D.比较重视列强态度
8.东京审判开庭之初,被告在“罪状认否”环节中全部表明自己“无罪”的消息传到中国后,多家报纸争相报道和评论,如《民国日报》的《日战犯竟称无罪》、 《民强报》的《群魔狡辩说无罪》、《和平日报》的《日本战犯竟诿称无罪》、 《中华日报》的《罪恶滔天毫无悔意——日战犯悍不认罪》。这表明
A.日本政府没有深刻反省战争罪行 B.抗战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C.中国人民对东京审判的结果不满 D.舆论对广大民众产生重要影响
9.下图所示为中国三大产业就业人数比例变化的曲线,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A.农业衰落导致第一产业就业率下降 B.第二产业对就业贡献最大
C.经济体制改革使就业结构趋于均衡 D.第三产业就业率增速迟缓
10.20世纪60年代,中国摄制了《红色娘子军》 《林海雪原》 《小兵张嘎》 《地道战》等红色经典电影,至今深受观众喜爱。这批作品的涌现,体现的特定时代精神内涵是
A.继承英雄事业,弘扬革命传统 B.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C.塑造先进模范,激励奋发图强 D.不畏强权,勇于担当
11.“亵渎国王仪式是新巴比伦王国新年活动的重要内容。届时,国王将所有象征权力的饰物交给祭司,随后祭司抽打国王面颊,推搡他来到神像前,国王向神报告一年的业绩后,祭司归还饰物。”上述材料可以
A.研究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B.证明王权合法性的来源
C.反映祭司拥有绝对权威 D.说明国家治理程序规范
12.614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颁布敕令,赋予大地主以豁免权。847年, 国王查理颁布麦尔森法令规定“任何自由人都必须选择一主人,或是国王,或是国王的臣属……如无正当理由任何人都不得离开他的领主”。这表明该王国
A.封建化程度加深 B.试图抑制市民流动
C.王权进一步强化 D.巩固了等级君主制
13.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通过殖民扩张获得了大量的黄金白银,但人们执着于投资卡斯蒂利亚的政府债券,而非投资商业,当政府债券给出百分之七的利率时,资金就流向它们;当利率下调到百分之五时,资金就会流到土地上。这一现象
A.使西班牙成为世界中心 B.促进了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
C.阻碍了西班牙社会转型 D.根源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4.下表是英国1717年至 1763年国债发行数额统计表。这一举措
A.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 B.吸取了国家干预思想
C.引发严重的债务危机 D.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
15.20世纪初,俄国群众中曾传播着这样的传单“长久等待的时刻已经到来! 革命已经开始……士兵同志们和工人同志们! 选出代表,建立能够战胜专制统治的组织! ”这体现了当时俄国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将要被推翻 B.革命对象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C.工人阶级为十月革命做好准备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将爆发
第 3 页 共 6页
16.1981年,美国发生新一轮经济危机, 当时流行的说唱歌曲唱道,“教育不合理,通胀两位数,车站在罢工, 不能搭车去工作”,“我试着不惊慌失措……我如何才能不破产”。这表明
A.社会现实影响艺术创作 B.滞胀严重导致阶层对立
C.自由放任引发社会不满 D.思想解放引领社会风尚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内做答。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漫画《外人以铁道侵略中国之危象》 1908年, 《神州日报》刊载。
“东清铁道”:沙俄在我国东北建立的铁路网络。
“南满铁道”: “东清铁路”中的长春至大连段。
“沪杭甬” :上海至宁波。
“关内外” :京沈铁路前身。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 (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第 4 页 共 6页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在四川地区设立茶场司,陕西秦州建立买马司,负责茶马贸易,后因榷茶和买马的业务迅速发展,遂将二者合并于成都,设茶马司,负责茶叶的征榷、运输、销售及买马事宜……吐蕃是当时贸易的主要参加者,产品则多为青藏高寒草原地区的牛、羊、兽皮、药材和其它农副土特产品。汉族地区的绸绢、布匹、陶器、食盐和其它手工业品以及农副土特产品也太量流入少数民族地区。甚至远在红海的阿拉伯人也积极参与进来,他们贩运印度、缅甸地区的犀牛角到中国, 再将西藏、云南的香料、香药等转运到国外。
——马巍《宋代丝绸之路新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随着一些新兴产茶国的崛起,我国在世界茶叶市场中的份额日趋减少。面对这一颓势,清政府派员出国考察茶业。19世纪末20 世纪初,随着《公司法》的颁布,迎来了一个引进制茶机器、兴办茶叶公司的小高潮。从清末到民国初年,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减免茶税的条文,但我国业茶者多为分散经营,无力采用机器生产,晚清政府国库亏空,无暇过多顾及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无视减税条文。1919年,英国为了确保印度茶叶的销路,拟对华茶征收特别税,使华茶市场雪上加霜,但北洋政府无力与英国交涉,最终,华茶外销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马蕾《1900—1920年中国社会挽救华茶的努力》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茶马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影响。 (9分)
(2)据材料二,评析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社会为挽救华茶所做的努力。 (5分)
19.(13 分)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尚书·周官》记载: “议事以制,政乃不迷”。西汉参加廷议的包括会卿、列侯、二千石、大夫、博士。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秩序井然,“有军国大事,则议之。由唐历五代,不改其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排编及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明代的廷议形式为群臣集议,但廷议结果“卒出于一人之见”, “统于一二尊官”。
——林乾《论中国廷议制度对君权的制约》
材料二 15 世纪中叶,英国兰开斯特王朝时期,议会的发展达到了中世纪议会发展史上的巅峰。下院地位进一步提高,议会规程、制度更加完善。议会的基本权力进一步明确和扩大,但是,议会对
第 5 页 共 6页
君主统治的批评和规范并未与其维护王国统治的主要功能相悖,也未否定君主的统治。实际上,由于议会的作用,反而弱化了君主统治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有利于王朝统治机器的可持续运转。
——李家莉《英国兰开斯特王朝议会君主制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廷议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制度的积极作用。 (6分)
(2)据材料二; 指出英国议会君主制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两种制度在国家治理方面的认识。 (7分)
20.(13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先后经历了一战前的金本位体系,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混合体系,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其瓦解。国际货币治理体系是针对跨境货币流动形成的由价值观、国际规则和国际组织构成的治理系统,近代以来也分为三个与之相对应的历史阶段,即帝国秩序阶段、国际联盟体系阶段、联合国体系阶段。
——宋佩玉《近代国际货币治理体系的建构》
(1)据材料,绘制近代国际货币治理体系演变的结构图。 (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国际货币治理体系某一阶段,简析其成因及影响。 (7分)
第 6页 共 6页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期初学情调研测试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B D B D C B C A B A C A D A
17.(12 分)
角度 解读信息
漫画背景 《辛丑条约》签订;清末新政;列强加强资本输出。(3 分)
外国列强并不满足已在中国攫取的筑路权,企图进步扩大在华的侵略权益。漫画作者将路权
漫画信息 比喻为成熟的西瓜,清政府趴在瓜上沉睡,而列强正手持大砍刀跃跃欲试,随时准备分割西
瓜,瓜分中国的筑路权。(2 分)
漫画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铁路主权的控制,同时也表达了对清政府腐败无能,出卖国家利
内涵解读 益的不满。(2 分)
列强抢夺路权侵犯中国主权,漫画反映民情民意;促进民众觉醒,引发社会变革。(2 分)
近代铁路的修筑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缩影,体现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该漫画具
意义价值
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3 分)
18.(14 分)
(1)特点:政府主导;物物交换为主;商品种类多;贸易范围广。(4 分)
影响:推动西南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促进民族交融;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5 分)
(2)评析:
积极:政府的重视和鼓励,促进华茶产业的近代化,有利于华茶发展。(2 分)
局限:但由于华茶产业基础薄弱、国力不足、列强侵略等原因,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华茶贸易颓势。
(3 分)
19.(13 分)
(1)特点:历史悠久;持续发展;程序规范。(3 分)
作用: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对皇权独裁形成一定制约;有利于提高国家统治效能。(3 分)
(2)不同:议会地位高、权力大,能对王权形成更为明显的制约,成为近代英国议会制民主的渊源。
(3 分)
认识:有利于发挥官员集体智慧,减少君主专制的弊端;(2 分)
但它们与民主政治有本质区别,其作用有限。(2 分)
20.(13 分)
(1)示例:演变的结构图应包含阶段、时间、特征三要素(6 分,一个阶段 2 分)
1 / 2
{#{QQABBYIEggCgABBAAQgCUwFKCkMQkAAAACoOhFAAsAAByRNABAA=}#}
(2)原因及影响:(7 分,任答一阶段)
帝国秩序阶段(一战前)
①成因: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复杂;英国经济实力强大;(3 分)
②影响:有利于强化英国的经济霸权;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4 分)
国际联盟体系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①成因:经济大危机的冲击;金本位制的崩溃;英国经济地位的衰落;(3 分)
②影响: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标准和基础,造成国际货币体系的混乱;
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4 分)
布雷顿森林体系成因
①成因: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世界经济急需恢复;经济大危机的教训;(3 分)
②影响:稳定金融秩序,促进世界贸易;巩固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4 分)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成因
①成因: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美国“滞涨”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3 分)
②影响:冲击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4 分)
2 / 2
{#{QQABBYIEggCgABBAAQgCUwFKCkMQkAAAACoOhFAAsAAByR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