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24张PPT+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24张PPT+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6 19:4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三位世纪伟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方向。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新中国成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改革开放,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救国之梦”
“建国之梦”
“强国之梦”
孙中山向美国学习,效仿欧美“走美国人的路”
毛泽东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邓小平提出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开辟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尽扫残霾现真知——背景
二、拨云见日定国是——内容及意义
三、春满神州奔复兴——成果(拨乱反正)
尽扫残霾现真知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
第1章
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7年3月18日 多云
我今年17岁,我的父亲是成都一所中学的老师,因写了篇关于西方文学史的文章,就被指责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被打成“反革命”、“走资派”关进了牛棚。
“文革”结束了,可我却依然是“反革命分子”的儿子,家里生活也依然非常拮据。我迷茫地走在大街上,墙上刷着刺眼的标语:“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这真的是真理吗?我的前途何在……
你从日记中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呢?
渴望经济恢复发展
渴望冤假错案平反
背景①十年文革,积累了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再次阅读日记思考:四人帮被粉碎后,“文革”流毒在思想领域的表现?
工厂停工“闹革命”
造反派打、砸、抢
政治混乱;冤假错案;
经济困难;文化凋敝;
票证——计划经济下
物资短缺的真实写照
十年文革,积累了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阶级斗争为纲
材料:让我们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学好文件抓住纲》 1977.2.7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好纲》。
实质:
“左”倾错误、个人崇拜的继续。
背景②1977年,“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这种情况下,中国应该怎么办呢?
“两个凡是”方针
思考:你认为“两个凡是”是否正确?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给中共中央写信,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提出批评。
“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
——邓小平
实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背景③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实质上是对“两个凡是”错误观点的批判总结。
(指导思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年12月18日,寒气逼人,瑟瑟寒风不时吹起,就是在这样一个寒冷的日子,在京西宾馆举行了一个特别的会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从此走向了春天。 短短的5天会期,为古老中国锻造出一枚时代的
钥匙,为中华民族孕育出一粒“春天的种子”。
拉开中国历史巨变的大幕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拨云见日定国是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第2章
伟大的历史转折
内容 会议前 会议后
思想上
政治上
组织上
左倾错误指导下的“两个凡是”方针
“以阶级斗争为纲”
盲目的个人崇拜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请阅读教材P35-36,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1.时空观念(时间、地点):
1978年12月,北京
2.内容:
工作中心:经济建设
伟大决策:改革开放
3.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伟大的转折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以阶级斗争为钢
结合两组图片,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上、工作重点、组织上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根据材料说一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材料二:这次全会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正式开端。
——《共同社》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民主改革措施和经济措施,这些措施可能会为这一共和国三十年历史上的改革开创纪录。这次历时五天的会议作出的一系列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将产生的影响很可能会比1949年建国以来的任何事件的影响都要大。 ——《美联社》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反馈练习
( )年( )月在( )召开的( )会议,冲破了( )的束缚,作出了工作中心转移到( )和实行( )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完成了( )上、( )上、( )上的拨乱反正,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开启了( )和( )的新时期。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邓小平
是 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 的伟大转折
新中国成立
思想纠错
领导核心
历史地位
彻底纠正了“ ”的思想错误
确立了 的领导地位
是党的历史上 的转折点
纠正了 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博古
毛泽东

历史学家胡绳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会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合作探究:对比党的历史上的两次转折
生死攸关
深远意义
春满神州奔复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拨乱反正
第3章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政治上:
调整和落实知识分子、民族、宗教政策等;
政策上:
思想上:
教育上:
平凡冤假错案;
1981年,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阅读教材,说出拨乱反正在哪些方面展开?
政治上:平反冤假错案
1978年12月24日,彭德怀、陶铸追悼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图为邓小平在追悼会上为彭德怀致悼词。
55万名右派被改正 70多万人摘掉资产阶级的帽子
300多万名干部的冤案得到平反 440万人摘掉地主、富农的帽子
2000多万人的政治命运得到了改变 两亿多受冤假错案诛连的人被解救
刘少奇
(1898年-1969年)
1959年4月当选
共和国主席
1980年,中共中央撤销了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追悼大会在北京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等上万人参加。邓小平在刘少奇追悼会上致辞。19日遵刘少奇遗嘱,亲属将骨灰撒向大海。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上致悼词
刘少奇追悼大会
新中国成立以来,
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思想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
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标志着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恢复高考制度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主持决策和直接推动下,高考制度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文化上: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两个凡是”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思想解放运动
思想
基础
1978.12
十一届三中全会
拨乱反正
伟大的
历史转折
课堂小结
时间
内容
意义
思想
政治
组织


1840
1919
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
1956底
1978底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国现代史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
1966夏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时期
1976.10
“文化大革命”
时期
两年徘徊
时期
现在
社会主义
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
历史时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