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19张PPT)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19张PPT)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学期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2 21:0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1978-至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现代史时间段划分
1966-1976
“文革”时期
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
1949-1956
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学习目标
1. 阐释真理标准问题的原因及其重大意义。
2. 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分析其意义。
3. 认识拨乱反正的史实。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地点
内容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 /领导核心 2.概况
1.背景?
3.意义
二、拨乱反正
1.表现
2.完成标志?
自主学习P34-36
1、背景
①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结合材料,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材料一 仅中央、国家机关副部长和地方副省长以上的高级干部,被立案审查的即占总人数的75%左右。在审查中,滥用专政手段,大搞逼供信,制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冤假错案,加上受牵连的亲属和有各种社会联系的人,全国被株连的群众达1亿人。 ——《“文化大革命”简史》
材料二 我刚到安徽那一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生产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怎么能不犯愁啊?”“人民公社化后发生的三年困难时期,到处浮肿病,饿死人。据了解,光安徽省的所谓非正常死亡人口就三四百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去‘左’了那么多年,几乎把农民的积极性打击完了。 ——万里,1998年4月30日《中国经济时报》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结合材料,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材料三 让我们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学好文件抓住纲》 1977.2.7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②“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两个凡是”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
1、背景
结合材料,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材料四:1978年,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思想理论界引起了巨大震动,引发了席卷中国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③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社会变革往往从思想变革开始。1978年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具有哪些重大意义?
问题思考
邓小平对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评论是: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都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议,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意义: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①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②“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引发
思想
基础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阻挡纠错
逻辑梳理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地点
内容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 领导核心 2.概况
1978年12月
北京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③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3.意义
思想
政治
组织

“两个凡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盲目个人崇拜
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的历史转折
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照亮新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胡绳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纠错
领导核心
历史地位
彻底纠正了“左”的思想错误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纠正了博古等人
的错误指导思想
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挽救党、红军、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
二、拨乱反正
二、拨乱反正
彭德怀元帅和陶铸副总理得到了平反
邓小平在追悼会上为彭德怀致悼词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追悼大会在北京举行
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1980年,撤销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的名誉。——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1.表现
二、拨乱反正
教育上:恢复高考制度
1977年8月8日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讲话
恢复高考制度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主持决策和直接推动下,高考制度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1.表现
二、拨乱反正
2.完成标志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如何评价毛泽东
讨论: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曾问邓小平: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
第一他是有功的, 第二才是过。
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毛主席后期的错误。我们还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不但要把毛主席的像永远挂在天安门前,作为我们国家的象征,要把毛主席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而且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
小结
解放思想
伟大转折
拨乱反正
纠正“文革”错误 人心所向
“两个凡是”的提出 阻挡纠错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解放思想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意义
组织路线
政治路线
思想路线
平反冤假错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邓小平(1904年-1997年)
1985年时代年度风云人物
1978年时代年度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