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8 16:23:42

文档简介

秘密★启用前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度第二期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 高2024 届)
(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及科类名称。
2. 请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右侧的[考生条形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3. 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非选择题必须用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观( )
A.注重精神自由和物质追求 B.注重道德修养和天人合一
C.注重天人感应和以民为本 D.注重君权神授和修身齐家
2.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个区,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辖区内郡县吏治。吕布从刘备手中夺得徐州后,“自封为徐州刺史”。曹操在做东郡太守时,(鲍) 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该现象说明( )
A.刺史监察职能丧失 B.刺史京官地方官化
C.专制权力严重削弱 D.国家分裂日趋明显
3. 杨志坚素为儒学,遍览九经,篇咏之间,风骚可摭。愚妻睹其未遇,遂有离心。时任抚州刺史颜真卿判词曰“(杨妻) 污辱乡闾,败伤风俗,若无褒贬,侥幸者多”。最后判决“(杖)二十后任改嫁”,杨志坚秀才,赠布绢各二十匹、米二十石,便署随军。颜真卿判词体现了( )
A.鼓励读书积极入世 B. 鼓励妇女婚姻自由
C.强调家庭责任共担 D. 强调儒家伦理道德
4. 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 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 内察自省, 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该乡约体现王阳明( )
A.教化百姓,移风易俗的思想 B. 宗族互助,和谐乡里的思想,
C.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 D. 内外兼修,约束官民的思想
高2024届【历史试题】 ·第1页(共6页)
5. 明正德《松江府志》记有:松江“俗务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 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 ”。布机以青浦徐氏最为有名。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朝( )
A. 纺织领域专业化明显 B. 私营手工业居于主导
C. 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D. 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6.清初外国海盗假贸易之名行掠夺之实,出于国防的需要,中国采取了自卫性质的“禁绝”行为。嘉庆年间海盗活动猖獗,威胁海上航行秩序,嘉庆一方面建设海军武力打击海盗,另一方面引诱海盗投首。材料说明清朝前期( )
A.出现了近代主权意识 B. 强化了闭关自守政策
C.萌发了朴素海权意识 D. 维护了世界自由贸易
7. 1912—1936年中国钢铁业人均占有量情况表(单位:公斤)
年份 煤 钢 生铁
1912 0.099 0.06 0.004
1936 84.96 0.88 1.725
表中的数据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抗日战争需要的推动 B. 国民政府政策的调整
C. 群众反帝爱国的促进 D. 西方侵略势力的削弱
8. 1912年1月,孙中山在参议院成立会上说“矧当北虏未灭,立法事业,与戎机相待(凭借、依靠)为用”。随后,他又属意制定五权宪法,并将宋教仁草拟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草案》提交参议院,“以资参叙”。这表明( )
A. 法制工作成为施政重心 B.革命党人贯彻民主共和的理念
C. 临时约法得到了实施 D.议会成为革命政府的权力中心
9.新中国建立以来,现代科技取得了一列重大成就,由下列组图推知( )
A. 科技成果取决于科技工作者努力 B.科技发展得益于引进消化创新
C. 中国科技引领了世界科技的潮流 D.科技发展与国家富强相辅相成
10.645年, 日本天皇设立年号,称孝德天皇元年为“大化元年“。第二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该诏书规定,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贵族世袭,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日本天皇的这些措施旨在( )
A. 全面改革,促进国家转型
B. 改革体制,加强基层治理
C. 树立威信,建立中央集权
D. 仿唐皇帝,引领本国消费
高2024届【历史试题】 ·第2页(共6页)
11.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观察右图,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A. 玛雅人在①处建造了大量金字塔庙宇
B. 阿兹特克人在②处发明“浮动园地”
C. 印第安人在④外开凿了巴拿马运河
D. 印加帝国在③处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
12. 对中世纪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解读有误的是( )
1020年 首次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对西班牙城市莱昂)
1167年 牛津大学成立,40余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
1303年 法王腓力四世因向神职人员征税问题绑架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1313年 但丁《地狱》《炼狱》完成问世
1367年 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最终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
1487年 都铎王朝的亨得七纪通过斯托克之战镇压了贵族的叛乱
1497年 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绘制完成
A. 城市商业发展,有利于赢得城市自治 B.多国王权强化,奠定了民族国家基础
C. 文艺作品问世,创立了人文主义思想 D. 11至15 世纪,蕴含着社会转型趋势
13. 国际贸易反映世界经济走向,下列对图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 美英之间贸易极不平衡 B.数据反映了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C. 美英两国外易持续增长 D.数据表明美英主导了国际市场
14.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的法国对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被谋以这样的政策来征服,就是它几乎仅仅是被法国的观念、模式、文化、政治和经济来指导”。然而这种政策也产生了“种瓜得豆”的效应——在殖民者看来,“犯罪曲线”和欧洲教育的曲线同时上升。这表明( )
A. 印度社会进步受到殖民政策的阻碍 B. 文化殖民客观上推动殖民地民族觉醒
C. 法国殖民统治方式呈现出多样性 D. 资本主义制度与殖民地文化冲突加剧
15.《现代欧洲史》历史丛书的首卷将1460年作为“早期现代欧洲的建立”时间,并开宗明义地强调印刷术在 1460年至1500年间满足了“商人、律师、医生、官员”等群体对不同类型书籍的需求,根据这样的历史分期方法,可推测该作者高度关注( )
A.资本主义萌芽与西方社会变革的关系 B. 人类文明从分散走向整体的演进脉络
C.技术、观念与西方社会变革间的关联 D. 东方科技传入与西方社会演进的关系
高2024届【历史试题】 ·第3页(共6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典当是中国最早的民间借贷机构之一,基本功能是通过质押财物调剂资金的缓急余缺。北宋时期,资金需求多,推动了质典业的发展。明初,政府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佃农可以以米质钱。 自明中叶起,典当行资本规模越来越大、业务种类越来越广,不仅把库藏的钱财借出去放债,还不断扩充资本,注重资本的运用。清代的典当铺,业务兴隆,利润高,不仅做个人衣物、首饰等典押借款,而且也开始做棉花、粮食等小额农副产品放款。有些典当仿效钱庄,收受客户存款,发行可兑换的钱票、银票,可流通转让。
——摘编自朱海城《变与不变,典当业的长时段考察》
材料二 为了反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解决边区抗战物资的大量需要与根据地落后生产物资的缺乏之间的矛盾,解决农民迫切需要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矛盾,1937年10月1日,陕甘宁边区银行在延安成立,被边区军民亲切地称为“窑洞银行”。1938年,边区政府授权边区银行发行“光华券”,作为法币的辅币, 同时流通于边区市场,用于日常找零。1946年7月以后,边区银行依据“争取和,准备打”的总方针,拨出4至6亿元券币,办理各种农、工业及合作事业放款。
——摘编自闫秋池《陕甘宁边区银行的金融实践与历史贡献》等
材料三 搞亚投行没有挑战现有的世界金融体系。中国在亚投行的股权超过40%,这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不是特权,而是担当。我们能做的就是创造一种新的制度,使得那些要接受贷款的国家不用接受非经济的条件。亚投行不仅愿意与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合作,也愿意向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国家开放, 目的是全球的繁荣与发展。
——摘编自龙永图在“2015年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的演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典当行发展的影响。(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创建陕甘宁边区银行的时代背景,并简述其历史贡献。
(10分)
(3) 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亚投行的积极影响(7分)
高2024届【历史试题】 ·第4页(共6页)
17.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古代基层治理权力结构图
——吴晓林,岳庆磊《皇权如何下县:中国社区治理的“古代样本”》
材料二 1066年诺曼征服英格兰后,分封180个直属封臣,领主(封臣)任命庄园的管家与服务人员,村民则自己选举代表其利益的“村头”管理,并在之后出卖了许多城市的自治权。1688年光荣革命后,王权的减弱及其枢密院的衰落,大大减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治能力。1835年《市政法案》,调整了城市管理职能,政府积极发挥治理作用,从“自由放任”到“有限治理”模式,对市议会的职权范围进行了初步规定。但是诸如公共卫生区教区委员会的一些组织执行人员仍由志愿者担任。现代地方自治的原则从此被正式确立下来。1969年《社区发展项目》出台后,地方政府致力于提出明确要求与设定项目,制定服务标准等方式,不再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
——摘编自百度百科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8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基层治理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10分)
高2024届【历史试题】 ·第5页(共6页)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 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
——摘编自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
阅读材料,围绕“中华文明”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史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高2024届【历史试题】 ·第6页(共6页)重庆市名校联盟 2023—2024 学年度第二期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高 2024 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15. BDDCA CBBDC DCBB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55 分。
16.【答案】
(1)(8分)影响:调剂资金缓急,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满足了社会对资金需求,促进了
商品经济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以米质钱,以物典押借款,冲击和改变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典
当行金融化,为后来中国金融发展提供借鉴。(每点2分,共8分)
(2)(10分)时代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全面抗战爆发);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中共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根据地面临财政困难)。(6分)
历史贡献: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有利于缓
解根据的经济困难);为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答对2点给4分)
(3)(7分)影响:有利于完善国际金融体系;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
影响力;有利于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稳定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全球治理
机制改革;(三个维度,每点2分,答对4点给7分)
17.【答案】
(1)特点:①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相结合;②治理力量多元多层结合;③职能清晰,管理与
教化相结合;④国家治理(或皇权下县)与社区治理相结合;⑤地方士绅作用突出。(注:以上
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得8分)
(2)变化:基层治理由传统地方自治向现代地方自治转变(2分)
原因:①近代英国民族国家的产生与发展;②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③资产阶级革命的
推动;④工业革命的开展;⑤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注:以上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得8分。)
18.【答案】(12分)
示例:
论题: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适应了时代的要求。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社会出现大变革,秦朝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
创新了政治制度,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国家的巩固和统一。汉承秦制,设立中
外朝和刺史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隋唐时期为了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保证皇
权有效运行,在继承前朝制度的基础上,实行了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政治制度维度)
汉代董仲舒为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以大一统思想为基础,融合道、
法和阴阳五行家等诸家思想,形成了汉代新儒学,儒学成为主流思想。隋唐之后,三教合一趋势
加强,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削弱,为了加强政治和思想统治,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克服儒学自身
的理论弱点,面对佛道挑战,宋代理学家做出了又一次理论创新,理学诞生了。明清之际,随着
商品经济的发展,儒学在自我批判和创新中,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诞生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思想文化维度)
总之,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华文明总是在传承创新中前行,并创造了更加辉煌的文明。
其参考论题
1) 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传承性)
2) 中华文明具有创新性
3) 中华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4) 中华文明在回应挑战(兼收并蓄)中不断创新
5) 只有了解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才能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
……
{#{QQABQYSAggAgAAIAAAhCQwlKCAIQkAACAKoGxFAIoAAAyQNAB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