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3-23 11:01:4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共6题;共12分)
1.(2分)如图,点A为∠α边上任意一点,作AC⊥BC于点C,CD⊥AB于点D,下列用线段比表示cosα的值,错误的是(  )
A. B. C. D.
2.(2分)已知Rt△ABC中,∠C=90 ,AC=4,BC=6,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sinA= B.cosA= C.tanA= D.tanB=
3.(2分)在Rt△ABC中,∠C=90°,a=3,b=4,则tanB的值是(  )
A. B. C. D.
4.(2分)如图,某地修建高速公路,要从 地向 地修一条隧道(点 在同一水平面上).为了测量 两地之间的距离,一架直升飞机从 地出发,垂直上升800米到达C处,在C处观察B地的俯角 为 ,则 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
A. 米 B. 米 C. 米 D. 米
5.(2分)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F,交AC于点E,交BA的延长线于点D.若DE=3,则BF=(  ).
A.4 B.3 C.2 D.
6.(2分)如图,在菱形纸片ABCD中,∠A=60°,将纸片折叠,点A,D分别落在点,处,且经过点B,EF为折痕,当⊥CD时,的值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
7.(2分)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是a、b,c,a=3,c=5,则tanB=   .
8.(2分)计算: ﹣(π﹣3)0﹣10sin30°﹣(﹣1)2017+ =   .
9.(2分)已知sinA= ,则锐角∠A=   .
10.(2分)如图,某地修建高速公路,要从A地向B地修一条隧道(点A、B在同一水平面上)为了测量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一架直升飞机从A地出发,垂直上升800米到达C处,在C处观察B地的俯角为α,则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米.
11.(2分)如图,某高为60米的大楼AB旁边的山坡上有一个“5G”基站DE,从大楼顶端A测得基站顶端E的俯角为45°,山坡坡长CD=10米,坡度i=1: ,大楼底端B到山坡底端C的距离BC=30米,则该基站的高度DE=   米.
12.(2分)如图,正方形ABCD中,AB=4,E为边BC的中点,点F在AE上,过点F作MN⊥AE,分别交边AB、DC于点M、N,联结FC,如果△FNC是以C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那么FC=   .
三、计算题(共2题;共13分)
13.(8分)计算:
(1)(4分) .
(2)(4分)
14.(5分)计算:
四、解答题(共3题;共18分)
15.(4分)已知 ,且0°<α<45°,求sinα的值.
16.(4分)西安市某中学在创建“特色校园”的活动中,将本校的办学理念做成宣传牌,放置在教学楼的顶部(如图所示),小华想测量宣传牌的高AB,首先,他站在地面上的点D处,测得宣传牌底端B的仰角 的度数,然后沿DM方向走到点F处,此时,测得宣传牌顶端A的仰角 的度数,竟然发现 ,已知A,B,M三点共线, , , , , , ,教学楼的高 ,试求宣传牌的高AB.
17.(10分)“五一”节期间,许多露营爱好者在我市郊区露营,为遮阳和防雨会搭建一种“天幕”,其截面示意图是轴对称图形,如图,对称轴垂直于地面的支杆所在直线,用绳子拉直后系在树干上的点E处,使得点A、D、E在一条直线上,通过调节点E的高度可控制“天幕”的开合,.
(参考数据:,)
(1)(5分)天晴时打开“天幕”,若,求遮阳宽度(结果精确到0.1m);
(2)(5分)下雨时收拢“天幕”,从减少到,求点E下降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m).
五、作图题(共1题;共7分)
18.(7分)如图,在4×4的方格纸MNOP中,请在所给网格中按要求画格点四边形(顶点都在格点上,且均不与点M,N,O,P重合).
(1)(3分)在图1中画格点四边形ABCD,使点A,B,C,D分别落在MN,NO,OP,PM上,且对角线AC=BD,AC不垂直BD.
(2)(4分)在图2中画格点四边形EFGH,使点E,F,G,H分别落在MN,NO,OP,PM上,设它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α,且tanα=2.
六、综合题(共3题;共40分)
19.(10分)如图,在 中, 是BC边上的高, , , .
(1)(5分)求线段 的长度:
(2)(5分)求 的值.
20.(10分)如图所示的方格纸是由9个大小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点A、B、C、D均在方格纸的格点(即图中小正方形的顶点)上,线段AB与线段CD相交于点E.设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
(1)(5分)求证:AB⊥CD;
(2)(5分)求sin∠BCD的值.
21.(20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P是对角线AC上一动点(不与点C和点A重合),连接PB,过点P作PF⊥PB交射线DA于点F,连接BF。已知AD=3 ,CD=3,设CP的长为x。
(1)(10分)线段PB的最小值   ,当x=1时,∠FBP=   
(2)(5分)如图,当动点P运动到AC的中点时,AP与BF的交点为G,FP的中点为H,求线段GH的长度。
(3)(5分)当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试探究∠FBP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改变,请求出∠FBP大小;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七、实践探究题(共1题;共8分)
22.(8分)廊坊某初中数学兴趣小组为测量路灯高度,设计了如下方案,请据此求出路灯高度.
主题 测量路灯高度
工具 测角仪、皮尺等
人员 组长:xxx;组员:xxx、xxx、xxx
示意图
方案 在路灯前选一点P,并测出,然后把说明竖直竹竿在的延长线上左右移动到某处,地面,地面处,并测出.
数据 ,,,,
评价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cosα= = = .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余弦三角函数的定义及等角的同名三角函数相等进行判断即可。
2.【答案】D
【解析】【解答】解:如图:
∵∠C=90°,BC=6,AC=4,
∴AB= ,
A、sinA= ,故此选项错误;
B、cosA= ,故此选项错误;
C、tanA= ,故此选项错误;
D、tanB= ,故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可以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勾股定理分别求解,再进行判断即可.
3.【答案】A
【解析】【分析】在Rt△ABC中,∠C=90°,a=3,b=4,
根据正切的定义知:
tanB=.
故选A.
4.【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BAC=90°,∠ABC=30°,AC=800米,
∵tan∠ABC= ,
∴AB (米),
故答案为:D.
【分析】由题意知∠BAC=90°,∠ABC=30°,AC=800米,由tan∠ABC= ,即可求解.
5.【答案】A
【解析】【解答】解:连接AF,如图,
∵AB=AC,∠BAC=120°.
∴∠B=∠C=30°,
∵ED垂直平分AC,
∴FA=FC,
∴∠FAC=∠C=30°,
∴∠AFD=60°,∠D=30°,
∴∠BAF=90°,
在Rt△AED中,AE= ED= ,
在Rt△AEF中,EF= AE=1,AF=2EF=2,
在Rt△ABF中,BF=2AF=4.
故答案为:A.
【分析】连接AF,利用等边对等角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出∠C的度数,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证得FA=FC,可求出∠FAC的度数;由此可求出∠BAF的度数,在Rt△AED中,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E的长,在Rt△AEF中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EF的长,可得到AF的长;在Rt△ABF中,利用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出BF的长.
6.【答案】A
【解析】【解答】解:延长DC和,两延长线相交于点G,
∵菱形ABCD,∠A=60°,
∴∠A=∠DCB=60°,AB=BC=DC
∴∠BCG=180°-60°=120°,
∵将纸片折叠,点A,D分别落在点处,且经过点B,EF为折痕,
∴∠D=∠F=120°,DF=F
∵F⊥DC,
∴∠FG=90°,
∴∠G=90°-60°=30°
∴∠CBG=180°-∠G-∠BCG=180°-30°-120°=30°
∴∠CBG=∠G
∴BC=CG,
设CF=x,DF=y,则DC=CG=x+y
∴FG=2x+y,
在Rt△FG中,
.
故答案为:A.
【分析】延长DC和,两延长线相交于点G,由菱形的性质可得∠A=∠DCB=60°,AB=BC=DC,利用邻补角的定义可得∠BCG=120°,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F=120°,DF=F,易求∠CBG=∠G,可得BC=CG,设CF=x,DF=y,则DC=CG=x+y,FG=2x+y,在Rt△FG中,由可求出,从而求出的值.
7.【答案】
【解析】【解答】解:Rt△ABC中,∠C=90°,

则tanB= = ,
故答案为: .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根据正切的定义计算,得到答案.
8.【答案】1
【解析】【解答】解: ﹣(π﹣3)0﹣10sin30°﹣(﹣1)2017+
=2﹣1﹣10× ﹣(﹣1)+4
=1﹣5+1+4
=1
故答案为:1.
【分析】首先计算乘方、开方,然后计算乘法,最后从左向右依次计算,求出算式的值是多少即可.
9.【答案】30°
【解析】【解答】∵sinA= ,∠A为锐角,
∴∠A=30°,
故答案为:30°.
【分析】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形函数值进行解答即可.
10.【答案】
【解析】【解答】解:在Rt△ABC中,∵∠CAB=90°,∠B=α,AC=800米,
∴tanα= ,
∴AB= = (米).
故答案为: .
【分析】在Rt△ABC中,由tanα= 即可求出AB的长.
11.【答案】(25﹣5 )
【解析】【解答】解:过C作CH⊥DE交ED的延长线于H,
在Rt△CDH中,
∵tan∠DCH= =1: ,
∴∠DCH=30°,
∵CD=10米,
∴DH= CD=5(m),CH= CD=5 (m),
∴BH=BC+DH=(30+5 )(m),
过E作EF⊥AB于F,
则EF=BH=(30+5 )m,BF=EH,
在Rt△AEF中,∠AEF=45°,
∴AF=EF=(30+5 )m,
∵AB=60m,
∴BF=EH=(30﹣5 )m,
∴DE=EH﹣DH=(25﹣5 )(m)
故答案为:(25﹣5 )m.
【分析】过C作CH⊥DE交ED的延长线于H,在Rt△CDH中,根据三角形函数的定义得到∠DCH=30°,求得DH= CD=5(m),CH= CD=5 (m),得到BH=BC+DH=(30+5 )(m),过E作EF⊥AB于F,根据直角三角形性质和矩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12.【答案】
【解析】【解答】解:延长AE,DC交于点A′,过点F作FH⊥CD于H,
∵ABCD是正方形,
∴AB=BC=4,AB∥CD,
∴∠1=∠A′.
在△ABE和△A′CE中,

∴△ABE≌△A′CE(AAS).
∴AB=A′C=4.
∵E为边BC的中点,
∴BE=EC= BC=2.
∴AE= .
∴sin∠1= .
∴sin∠A′= .
∵AE⊥MN,
∴∠A′FN=90°.
∴∠A′+∠2=90°.
∴cos∠2=sin∠A′= .
∵FN=FC,FH⊥CN,
∴NH=CH= CN.
设NH=x,则NC=2x.
∴A′N=A′C+NC=4+2x.
在Rt△FHN中, ,
∴FN= x.
在Rt△A′FN中,cos∠2= ,
∴ .
∴x= .
∴FC=FN= x= .
故答案为: .
【分析】延长AE,DC交于点A′,过点F作FH⊥CD于H,先证明△ABE≌△A′CE,可得AB=A′C=4,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的长,进而求出sin∠A′.利用互为余角的三角函数关系,求出cos∠2的值,在Rt△FHN和Rt△A′FN中利用cos∠2的值列出方程,即可求出结论.
13.【答案】(1)解: ,



(2)解: ,



【解析】【分析】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直接计算即可。
14.【答案】解:,

【解析】【分析】先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化简,再计算即可。
15.【答案】解:∵ ,
∴(sinα+cosα)2= ,即sin2α+cos2α+2sinα cosα= ,
而sin2α+cos2α=1,
∴2sinα cosα= ,
∴1﹣2sinα cosα= ,即sin2α+cos2α﹣2sinα cosα= ,
∴(sinα﹣cosα)2= ,
∵0°<α<45°,
∴sinα<cosα,
∴sinα﹣cosα=﹣ ,
而 ,
∴2sinα= ,
∴sinα= .
【解析】【分析】把已知条件两边平方得到sin2α+cos2α+2sinα cosα= ,再利用sin2α+cos2α=1,则2sinα cosα= ,所以sin2α+cos2α﹣2sinα cosα= ,即(sinα﹣cosα)2= ,当0°<α<45°,sinα<cosα,于是sinα﹣cosα=﹣ ,加上 ,利用加减法即可求得sinα.
16.【答案】解:如图:延长CE交BM于G,
∵ , , ,
∴四边形EFMG为矩形
∴EG=FM=13.4m、CG=DM=15.2m、GM=EF=CD=1.6m
∴BG=BM-GM=15m-1.6m=13.4m
∴BG=EG,
∵CG⊥BM
∴∠2+∠EAB=90°

∴∠1=∠EAB
在△CGB和△AGE中
∴△CGB≌△AGE(AAS)
∴AG=CG=15.2m
∴AB=AG-BG=15.2m-13.4m=1.8m.
【解析】【分析】延长CE交BM于G,由题意根据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可得四边形EFMG为矩形,
由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EG=FM, GM=EF=CD,结合已知用角角边可证△CGB≌△AGE,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AG=CG,再根据线段的构成AB=AG-BG可求解.
17.【答案】(1)解:由题意得:是轴对称图形,
,,
,,
(m),

答:遮阳宽度约为3.6m.
(2)解:如图,设点E下降到点,过点E作于点M,过点作于点N,
则四边形和四边形都是矩形,
,,,,
,即,
当时,,
当时,,则.
18.【答案】(1)解:如图1中,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作(答案不唯一).
(2)解:如图2中,四边形EFGH即为所求作(答案不唯一).
【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先确定AC的一个长度,再确定等长的BD,后顺次连接即可;(2)先确定EG的一个长度,再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确定另一长度
19.【答案】(1)解:∵AD是BC上的高,
∴∠ADB=∠ADC=90°.
∵sinB= ,AD=12,
∴AB=15,
∴BD= ,
∵BC=14,
∴DC=BC-BD=14-9=5
(2)解:由(1)知,CD=5,AD=12,
∴AC= ,
∴cosC=
【解析】【分析】(1)根据sinB= 求得AB=15,由勾股定理得BD=9,从而计算出CD;
(2)先利用勾股定理算出AC的长,再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cos∠C的值即可.
20.【答案】(1)证明:如图,
, , ,


又 ,



(2)解:在 中, , ,

同理, ,



解得 ,

【解析】【分析】(1)证明 ,可得 ,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结论;(2)根据勾股定理先计算 和 的长,根据面积法可得 的长,最后由三角函数定义可得结论.
21.【答案】(1);30°
(2)解: 如图,
∵ 四边形ABCD是矩形, P是AC的中点,∠ACB=30°,
∴AP=BP,∠BAC=90°-∠ACB=60°,
∴△ABP是等边三角形,
∴∠APB=∠ABP=60°,BP=AB=3,
在Rt△BAF和Rt△BPF中,

∴Rt△BAF≌Rt△BPF,
∴AF=PF,∠ABF=∠PBF=30°,
∴BF垂直平分AP,
∴∠PGF=90°,
∵H为PF的中点,
∴GH=PF,
在Rt△BPF中,,
∴PF=3×,
∴GH=PF=;
(3)解: 不变,∠FBP=30° ,理由如下:
过点P作PM⊥BC于点M,交AD于点N,
则∠BMP=∠PNF=90°,
∵ PF⊥PB,
∴∠BPM+∠FPN=90°,
∵∠BPM+∠PBM=90°,
∴∠FPN=∠PBM,
∴△PNF∽△BMP,
∴,
设PC=x,
∴PM=PC=x,CM=x,
∴PN=MN-PM=3-x,BM=BC-CM=,
∴,
∴∠FBP=30°.
【解析】【解答】解:∵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ADC=90°,
∴AC=,
当BP⊥AC时, 线段PB的值最小,
∴,
∴BP=,
∴ 线段PB的最小值时,
如图,过点P作PM⊥BC于点M,交AD于点N,
则∠BMP=∠PNF=90°,MN=CD=3,
∵∠ABC=90°,AB=CD=3,BC=AD=3,
∴,
∴∠ACB=30°,
∵PC=1,
∴PM=PC=,CM=,
∴PN=MN-PM=3-=,BM=BC-CM=,
∵ PF⊥PB,
∴∠BPM+∠FPN=90°,
∵∠BPM+∠PBM=90°,
∴∠FPN=∠PBM,
∴△PNF∽△BMP,

∴,
∴∠FBP=30°;
【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再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出当BP⊥AC时, 线段PB的值最小,根据等积法即可求出BP的值;当x=1时,过点P作PM⊥BC于点M,交AD于点N,证出△PNF∽△BMP,求出,即可得出∠FBP=30°;
(2)先证出BF垂直平分AP,求得PF=,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GH=PF,即可得出 线段GH的长度;
(3)过点P作PM⊥BC于点M,交AD于点N,证出△PNF∽△BMP,设PC=x,求出PM,CM,PN,BM的长,再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出,即可得出∠FBP=30°.
22.【答案】解:∵,,,
∴.在和中,

∴.∵,,
∴,即.
【解析】【分析】根据示意图,结合已知数据,发现一组对应角相等都是直角,一组对应边相等都是3米,且 和互余,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定理可以推导出另一组对应角相等,故符合ASA或者AAS定理可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根据全等的性质可推导出AB的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答题卡
(





(正面朝上贴在此虚线框内)
)
试卷类型:A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
缺考标记
考生禁止填涂缺考标记
!只能由监考老师负责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涂。
) (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

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
[
条码粘贴处
]
的方框内
3

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
4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6
、填涂样例
正确
[

]
错误
[
--
][

] [
×
]
)
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
1 2 3 4 5 6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非选择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7.答:
8.答:
9.答:
10.答:
11.答:
12.答:
13.1.答:
13.2.答:
14.答:
15.答:
16.答:
17.1.答:
17.2.答:
18.1.答:
18.2.答:
19.1.答:
19.2.答:
20.1.答:
20.2.答:
21.1.答:
21.2.答:
21.3.答:
22.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 自动生成 1 / 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