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三下学期第26届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三下学期第26届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9 14:04:10

文档简介

2024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第26 届高三联考
历 史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祝融”是目前文献中所见最早被若干族群共同认可的祖先。春秋金文、战国竹简中存在不少有关追认“祝融”为祖的记载,《国语·郑语》出现“祝融八姓”之说。春秋战国时期,局部共祖现象普遍出现。这可用于说明
A.炎黄共祖之说被最新考古成果否定 B.战乱频繁客观上推动了民族间交流融合
C.血缘政治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发展 D.多元一体文化格局根植于久远历史传统
2.刘邦建立西汉时,18个亲随都获得了最高官衔;他们死去后,其家族迅速地衰落。帮助光武帝重建汉政权的人去世后,他们的家族仍然在其领地保有权势,且经常能在朝廷谋得职位。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东汉
A.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B.刘秀整顿吏治并惩处贪污腐败
C.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D.儒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3.历史学家陈寅恪倡导“以诗证史”的史学研究方法。宋代诗词中保留了众多“宋代记忆”,为后人认识宋朝提供了丰富材料。下列诗词中蕴含的“宋代记忆”与史实相印证的是
诗(词)句 史实
A 圩田岁岁镇逢秋,圩户家家不识愁(杨万里) 稻麦复种的推广
B 货出军储推赈济,转行交子颂轻便(薛田)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蜀茶互市入西番,番马来嘶渭水寒(黄彦平) 海外贸易的繁荣
D 金榜名传四海知,太平时合称男儿(胡则) 门第观念的淡薄
4.16 世纪,丝织品的著名产地苏州和福州的原料“独仰湖丝”,山东、河南地区多半种植棉花以供应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两湖地区的水稻业成了江南市镇粮食的主要供应来源。这些现象
A.引起了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出现 B.导致了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
C.促进了徽商豫商等商帮的崛起 D.推动了全国商业网络的形成
5.清初大儒颜元主持漳南书院时,在“习讲堂”所题楹联“聊存孔绪,励习行,脱去乡愿、禅宗、训诂、帖括之套;恭体天心,学经济,斡旋人才、政事、道统、气数之机”。这反映出其
A.致力儒学复兴 B.适应经济需要
C.追求崇实黜虚 D.摆脱传统儒学
6.据美国学者SkinneV 统计,1843——1893 年的50年中,长江下游地区的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由7.4%增加到10.6%。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晚清
A.贸易和工业的发展 B.洋务运动的兴起
C.帝国主义经济侵略 D.太平天国的冲击
7.图1为近代天津年画《五路财神叫门开》,画面中红财神端坐在敞篷汽车上,来到天津城,前面有童子挑着一筐元宝走向聚宝盆。该年画可用以佐证当时天津
A.城市商业氛围浓厚 B.新的商业经营形式引入
C.新式交通普遍推广 D.民众思想观念深度西化
8.1918 年前后,一大批“新知识分子”以政党团体的形式,直接从事对抗军阀社会的政治实践,进入20世纪20年代以后,发展到要求对军阀社会进行“根本改造”“根本解决”。这一变化
A.表明北洋军阀的统治分崩离析 B.为国民革命积蓄了力量
C.体现了中国革命任务发生转变 D.说明政党政治不断成熟
9. 表 1
背景 战略思想 未来的设计
1922 年7月中共二大 革命“两步走”战略 第一步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实行劳农 专政
1938年5 月《论持久战》 抗战“持久战”思想 绘出抗日战争由防御到相持、最后到反攻的 三个阶段的蓝图
1956年毛泽东与 拉美友好人士谈话 “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 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从整体上来说要轻视 它。从每一局部来说要重视它。”
表1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战略思想及其对未来的设计。作为案例,表1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道法自然,崇尚天人合一 B.胸怀世界,善于设计未来
C.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D.和而不同,推崇天下为公
10.1952年,赫尔辛基举办第15 届奥运会,由于西方国家阻挠,中国代表团的第一次奥运之行在奥运会临近结束才赶到;1979 年,国际奥委会通过“名古屋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2023 年,中国杭州隆重举办第19 届亚洲运动会。这表明
A.国际形势影响中国体育的发展
B.改革开放推动了体育事业的进程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D.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全民素质
1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古巴比伦王国债的主要形式是契约。契约有买卖、借贷、租赁、承揽、寄存、合伙、雇佣等。法典还对高利贷作了限制。这些规定在当时
A.重在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B.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原则
C.意在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 D.规范了人们的经济活动
12.在9世纪的君士坦丁堡,《荷马史诗》妇幼皆知,能够大段背诵的人不在少数,因此许多作家在引用时即使不加说明,也不至于产生误解;修辞学家科米达斯对照此前多种版本对《荷马史诗》进行重校,使之成为以后几个世纪最权威的版本。这可用以说明
A.“希腊化时代”文化繁荣 B.基督教的影响力衰微
C.亚历山大东征影响深远 D.拜占庭文化开放包容
13.15 世纪,西葡两国主张“发现论”,明确对美洲土地的财产权。该理论不仅被欧洲国家所认同,还成为国际法的组成。16 世纪,英国提出“无主地论”和“有效占有论”参与到美洲的争夺,“发现论”在国际法中的位置逐渐被新理论取代。这一变化
A.深刻揭示了近代国际法的本质
B.说明美洲陷入欧洲各国的争夺
C.标志着英国全球殖民霸权确立
D.顺应了国家治理法治化的趋势
14.社会主义源于对18世纪以来工业革命、自由主义发展作出的回应,它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呼吁修补工业革命在社会和经济方面带来的可悲后果;激进的马克思比其他社会主义者更关注工人在工业社会中的异化和堕落。据此可知,社会主义
A.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 B.否定了自由主义
C.要求改变社会的不平等 D.反对生产机械化
15.某一时期,俄国“成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军事工业委员会,联合资本家进行军需生产。又成立了由政府高级官员和工业巨头共同组成的国防、燃料、粮食和运输四个专门会议,没收了德国在俄国的企业,并规定把处于前线地区的企业向东部搬迁”。这一时期的俄国
A.实行统制经济以应对世界大战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贯彻新经济政策恢复国民经济 D.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
16.20 世纪90年代,美国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前,提出“民主改造论”,主张通过外科手术式的军事打击铲除世界各地尤其是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中反美独裁政权,扶植亲美政府,建立西方式的政治制度。这反映出
A.国际法被美国滥用 B.国际关系日趋民主化
C.霸权主义势力横行 D.恐怖主义的威胁严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 大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研究徽州楹联文化,解密徽商精神。
表2
西递村笃敬堂楹联 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甘棠镇崔氏宗祠楹联 欲享福却无福,无福享福真无福;肯吃苦便不苦,不苦吃苦永 不苦
潜口村乐善堂楹联 乐善是图,施诸人忠以作所;守诚有道,职其事实而行之
宣城镇清代宁国府义学楹联 义在必行,读书勤业;学成为用,报国光宗
黄田村培风中学大礼堂楹联 众学生济济一堂,大好光阴,莫闲过白日;先总理高高在上,无 穷事业,都蜀望青年
歙县徽城镇许氏宗祠楹联 祖德宗功垂福泽,诗书礼乐振家声
屯溪镇程惇本祠大殿楹联 宗有德祖有功,永秩千秋之祀;系以姓缀以食,聿敦万古之伦
材料二 全面抗战爆发后,皖南敌后区以经济战为主要斗争形式,成为一块坚固的抗日堡垒。面对经济困难,皖南行署推行“一亩地运动”“凡党政军机关、学校、工厂、团体一切人员及各界民众,不论男女,年龄在十八岁以上五十岁以下者,必须垦荒一亩”。还举行春耕、冬耕运动。1939年2月,皖南总动员委员会组织屯溪平衡物价委员会,设立安徽省进出口货物检查处等防止走私的执行机关,查禁敌货,并严禁资敌。设粮食联合稽查机构,严防私运粮食。安徽地方银行“‘坚持抗战守土’,积极扶植战时工业,办理易货,运销土产,到沦陷区抢购、储备物资,促进本省抗战物资和金融流通,稳定人心,维持抗战大局”。
————摘编自张绪《危机与应对:论皖南地区的经济抗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徽商精神的主要内涵,并说明其形成的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成皖南敌后区成为坚固的抗日堡垒的有利因素,并说明其经济战的意义。(13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新加坡三个主要族群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均是来自周边移民,其国家建立是由于族群冲突和族群政治分歧被动成就的。新加坡国家形成的政治过程中,尽可能保护各族群文化。三大主要族群都建有一个特色鲜明的街区,华族文化集中反映在牛车水,印族文化集中反映在小印度,马来族文化集中展示在马来苏丹皇宫周边的甘榜格南。国家法定公共假日中有多个分别是各族群的传统节日(见表3),每一次族群文化节日的庆祝与展示,就是对新加坡多元族群文化的一次宣讲。新加坡建有一系列博物馆展示族群文化和集体历史记忆,以此来建构新加坡的多元族群文化精神和国家认同。
表3
节日 所属族群
元旦 全民
春节 华人
耶稣受难日 基督徒/欧亚人
国际劳动节 全民
卫赛节 佛教徒
开斋节 马来—穆斯林
新加坡国庆节 全民
哈芝节 马来—穆斯林
屠妖节 印度族
圣诞节 基督徒/欧亚人
————摘编自赵泽琳《“多元”族群与“一体”公民————新加坡多元族群治理与公民意识塑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加坡族群文化保护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加坡族群文化保护的作用。(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4 1982 年、1990 年、2000 年中国从业人员的职业结构比例(单位:%)
负责人 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 商业服务业人员 农业人员 生产人员 其他
1982年 1.56 5.07 1.30 4.01 71.98 15.99 0.09
1990年 1.75 5.31 1.74 5.41 70.58 15.16 0.05
2000年 1.67 5.7 3.1 9.18 64.45 15.83 0.07
————摘编自《建国70 周年职场变迁,从“等靠要”到职业创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2024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第26届高三联考
历史·答案
1~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祝融”被若干族群共同认可的祖先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
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从华夏民族共同尊奉炎黄为祖先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局部共祖是向华夏共祖的过渡,是中华文化多
元一体特点的体现,D项正确。考古文献只能说明祝融共祖的存在,并未否定炎黄共祖,A项错误;材料与民族
交融无关,B项排除;材料虽涉及血缘,但未涉及血缘政治,C项排除。
2.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帮助刘邦建立西汉和帮助光武帝建立东汉的人的家族的势力差异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
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帮助东汉重建汉朝的主要是地方豪强地主势力,东汉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长期影响东汉政权,
C项正确。外戚和宦官专权出现于东汉中期以后,排除A项;材料与刘秀整顿吏治和儒学无关,排除B、D
两项。
3.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以诗词中蕴含的“宋代记忆”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
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货出军储推赈济,转行交子颂轻便”说明当时交易、征用粮草及赈灾救济时使用交子,这体现商品
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圩田岁岁镇逢秋,圩户家家不识愁”描绘的是秋天圩田繁忙而安定的景象,圩户的宁
静和舒适,排除A项;“蜀茶互市入西番,番马来嘶渭水寒”体现的是民族间贸易繁荣,排除C项;“金榜名传四
海知,太平时合称男儿”体现的是崇尚功名的社会风气,排除D项。
4.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16世纪地区专业分工倾向的手工业和农业专业化出现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
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由材料可知,地区专业分工倾向的手工业的发展引起了农业专业化的出现,进而引发地区间的商品
流通,推动全国性商业网络的形成,D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长途贩运是否自16世纪开始,且长途贩运早已存
在,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项错误;材料中贸易属长途贩运贸易,得不出徽商豫商,C项
错误。
5.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清初大儒颜元所题楹联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
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材料中“脱去乡愿、禅宗、训诂、帖括之套”“学经济,斡旋人才、政事、道统”表明,颜元认为要继承孔
子的事业,必须去掉诸多的弊端,靠习行教育加以纠正,告诫学子要认真学习经世济民的本领,把握人才、政事、
道统和命运的关键,做一个“格致诚正之功,修齐治平之务”的有用人才,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
符,均排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