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诗经》祭祀诗中商人多神化商汤、武丁等祖先,崇尚先王的暴力和武功;而周人塑造的祖先则多是文质彬彬的形象,他们赞颂祖先带领民众在治理田畴、勘察居住点、建筑房屋等方面的贡献。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 )
A. 践行儒家民本观念 B. 执政观念趋向理性
C. 尤其重视基层治理 D. 开始强调以文治国
2.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所著的《汉书·叙传》中指责《史记》将汉史“编于百王之末,侧于秦、项之列”,所以他将《高帝纪》作为开篇,陈涉、项羽分别由世家、本纪降为传。这一史学编撰的变化反映出( )
A. 贵族政治遭到史家的封杀 B. 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巨大
C. 史学的政治功能日益扩大 D. 官修史书体裁进行了变革
3. 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呈扇形分布,东北至涿郡,东南至余杭,西通关中。同时炀帝对洛阳城内的自然水系和漕运进行了修整,使之成为河北、江淮、关中这三个最发达地区的集结点,“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据此可推知,隋朝大运河的修建( )
A. 反映了全国经济重心的转移 B. 促进了运河流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C. 推动了沿岸市镇的兴起发展 D. 打破了以陆路运输为主的交通格局
4.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北宋后期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比重不足1/3,20万户以上的州府有11处;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超过2/3,20万户以上的州府有44处。这一现象说明( )
A. 南方部分集镇吸引大量人口 B. 北方逐渐丧失政治中心地位
C. 南强北弱的经济格局在形成 D. 稻麦复种制在南方相当普及
5. 19世纪初,洋钱在中国普遍用于缴纳赋税、日常开支、书画金石交易、金融流通等领域。1822年,朝廷饬令广东督抚与海关监督严行查禁白银出洋。这一消息传到江南,被演变为官方禁用洋钱的谣言,洋钱价格随之大跌。这一现象( )
A. 中外民间贸易仍有发展 B. 外来货币干扰中国商品市场
C. 民间贸易冲击清廷统治 D. 闭关自守政策已被朝廷放弃
6. 1904年以前,湖南地区的官办学堂占85%以上,而从1905年开始,公立、私立学堂一跃而上,公立学堂更占了2/3以上。1909年,湖南1262所学堂中,官立仅400所,占31%;而公立、私立学堂占69%。对此,学者认为“统治者将学务一下拱手让与地方,并非心甘情愿,而是因经济状况迫不得已”。这一观点指出( )
A. 清政府被迫变革教育体制 B. 科举制因财政困难而被废除
C. 学堂选官制度正逐步形成 D. “学在官府”的传统遭到冲击
7. 1912年年底,民国政府初步拟订《商会法》草案,准备取消原有的各省商务总会,遭到当时商界的反对。1914年正式颁布的《商会法》仍规定取消各省商务总会,后由于商会和商界的坚决抵制,民国政府最后不得不作出让步。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
A 实业救国思想深入 B. 临时政府政策受到抵制
C.资产阶级的权利意识 D. 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8. 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召开第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经无记名秘密投票方式从39名候选人中选出18名政府委员,其中共产党员占7名,共产党人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经大会通过,以党外人士白文焕递补。这一做法( )
A. 旨在保持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 B. 体现出边区政府的工农基础
C. 改变了抗日根据地的防御态势 D. 贯彻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原则
9. 1949年11月,北京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市长、副市长及市人民政府委员,代表们反应热烈,时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的汤用彤认为,“人民自己选举自己的市长,是中国几千年来所没有的事”。由此可见,当时( )
A. 和平建国方案得到各界拥护 B.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建立 D. 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强
10. 下表为1978—1998年河北省农机发展状况表。这主要得益于( )
农机总动力 农用拖拉机 各类配套机具 大中型联合收割机 农用运输车
1978年 1083.2万千瓦 12.2万台 15.1万台(件) — —
1998年 6263.7万千瓦 120.8万台 142万台(件) 3.1万台 239万辆
增长倍数 5.8倍 9.9倍 9.4倍 — —
A. 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 农业机械化的展开
C.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D. 区域地理位置优越
11. 古埃及君主自称“太阳之子”,君主作为太阳神之子统治世间万物,太阳永无止境东升西落象征着王权永恒。这反映了古代埃及( )
A. 自然环境决定统治模式 B. 社会生活深受宗教影响
C. 君主权力受到神权制约 D. 利用神权强化世俗统治
12. 据统计,到14世纪末欧洲已有65所大学,课程设置除哲学、神学外,还有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医学等。几乎与此同时,西欧各国的图书馆事业也应运而生。这一发展( )
A. 打破了教会的文化垄断 B. 削弱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C. 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 D. 推动了世俗文化的普及
13. 这场战争爆发前,大多数欧洲人都没有想到这场战争的代价。当时德国总理预想的是“短暂的风暴”,英国外交大臣向下院保证:“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他们谈及的战争( )
A. 彻底改变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B. 作战区域主要在欧、亚、美三大洲
C. 推动了非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D. 缓和了宗主国与殖民地间的矛盾
14. 下表为1928—1932年苏联重工业固定投资增长情况表。据表可知,当时苏联( )
重工业的固定投资(百万卢布) 增长率(之前年份的百分比) 重工业的投资(占社会化部门的总的固定投资的比例)
1928年 1444 — 35.4
1929年 2127 47 36.1
1930年 3425 61 35.0
1931年 6513 90 41.5
1932年 9080 39 45.2
A. 国民经济比例已经严重失调 B. 新经济政策作用日益显著
C. 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D. 国家工业化战略迅速推进
15. 如表所示为1947-1979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七轮多边贸易谈判国家及主要议题。这可用来说明关贸总协定( )
届次 谈判时间 参加国家/个 主要议题
1 1947.4-1947.10 23 关税减让
2 1949.4-1949.10 33 关税减让
3 1950.9-1951.4 39 关税减让
4 1956.1-1956.5 28 关税减让
5 1960.9-1962.7 45 关税减让
6 1964.5-1967.6 54 关税减让、反倾销
7 1973.9-1979.4 102 关税减让、非关税壁垒
A. 消除了各国之间的关税壁垒 B.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 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D. 致力于实现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二.非选择题
16. 【韩愈与乾嘉新义理学】
材料一 中晚唐时期,韩愈借鉴佛教新禅宗道统,参照《孟子》卒章之说,建构儒家“道统”理论。韩愈在孟荀评价问题上:凡涉及“道统”建构方面的,标榜孟子而贬黜荀子;而在此外的文本言说中,则大致遵循“孟荀齐号”的成说。韩愈认为,只有当封建统治阶层尤其是皇帝真正回到儒家所建立的正统秩序中,才能实现国家中兴。“道统”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从“道统”的建构方式和过程来看,韩愈以孟子“传道”说为形式依据,以孟子“距杨墨”为关键内容,然而除此之外,甚少涉及孟学其他领域。譬如孟子的“性善”说,韩愈对其似乎无动于衷。
——摘编自张明《韩愈“道统”建构与荀孟地位变迁——中晚唐儒学之变革及结局》
材料二 乾嘉新义理学承清初以降反理学的“黎明运动”,具有一套迥异于宋明理学的意义系统,而与荀学构成意义上的共契。首先,乾嘉新义理学力倡“达情遂欲”说,而荀子的自然人性论思想正与此相契合。其次,荀子的重礼思想则启导了乾嘉新义理学“以礼代理”说的创生。最后,乾嘉学人既持“以礼代理”说,则重学尚知的荀学必为其所崇,因为作为外制度和规范的礼需由“学”方可获致,而与主内在“反求本心”的孟学不相契接。明清易代,经史之学取代心性之学蔚然兴盛,荀子以传经之功获得道统合法性,乾嘉学人遂以荀学为奥援渐次建构起义理体系,这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宋明理学的价值体系。
——摘编自孔定芳、高季红《荀学与乾嘉新义理学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愈与乾嘉学人在对待先秦儒学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乾嘉新义理学的主张。
17. 【晚清货币与人民币】
材料一 随着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银元成为西方列强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之一,清末外国金属币和钞票占到了中国流通货币的65.71%。清政府不得不调整币制与之竞争。成丰年间(1851-1861年),为了支付庞大的军费开支,清政府决定铸造大钱、发行钞票,而户部“铁既可以抵钢,铅似可以抵铁”的措施造成恶性通货膨胀。1886年,张之洞购进了英国的造币机,开始铸造广东银币,引起各省效仿。1900年,清政府开始铸造无孔钢圆,各省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样式,1910年清政府将银币造币权收归中央(部分省份也可以代中央铸造银币并标明省份名称),开始铸造统一的“大清银币”,其主体形制与钢圆相似。全国的行用银元形制基本上得到了统一。
——摘编自李钰《浅析晚清货币形制变革的原因》
材料二 1948年12月1日中国银行成立并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明确人民币在发行中必须坚持三条原则:坚持经济发行,反对财政发行;坚持计划发行,反对盲目发行;坚持中央集中统一发行,反对分散发行。在国家一系列统一财经政策的配合下,很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国民党时期持续十二年的通货膨胀局面,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为开展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货币政策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币发行流通的积极作用。
18. 【西方城市化】
材料一 法国经济重建工作进行得十分缓慢。1946年成立了以让·莫尔梅特为首的委员会来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这就是我们知道的《规划》。这份规划与1948年美国人为法国提供经济援助的马歇尔计划对于法国经济的重建同样重要。……法国共产党战时成为法国反抗运动的骨干力量。战后,法国共产党立即提出要求政治重建的工作。该党也成为战后法国联合政府的重要成员之一,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47年。随后,国内外的一系列事件,包括“冷战”的出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创建、印度和中国的反殖民斗争以及20世纪50年代的阿尔及利亚危机等,使法国共产党同其他政党分道扬镳。法国共产党的政治转变意味着巴黎人民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遭受了一系列罢工运动。法国共产党现在在巴黎市内和郊区都拥有强大的力量,巴黎城的这种动荡的战斗气息与其他城市相比更为强烈,运输和电力中心系统的罢工给巴黎及其郊区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
——摘编自(英)科林·琼斯《巴黎城市史》
材料二 进入千禧年后,纽约的磁力依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数十万计的移民,他们反过来为这座城市注入自己的能量和活力。城市文化产业及相关机构的强大实力,知识领域周期性更新所维持的高度都昭示着大都市的未来。纽约压缩了多元的文化和资本,又能时时将之爆发出来。21世纪的契机就在于此:一方面来自经济的实力、增长和弹性之间的压力,另一方面来自或积极追求或无可容忍的文化多元性。
——据(法)弗朗索瓦·维耶《纽约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简述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巴黎罢工运动出现的国际背景,并分析法国共产党失势的原因。
(2)进入21世纪后纽约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都市之一。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移民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19. 【历史的透视】
材料 历史的透视: 一幅宣传画
《人民踊跃支援前线》(1952 年,王式廓等作)
结合所学知识,以“《人民踊跃支援前线》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
一.选择题
1—15 BCCCA ACDDA DCCDD
二.非选择题
16. (1). 相同:都认可先秦儒学的价值;都借助先秦儒学来构建自身的理论体系;都对先秦儒学进行了扬弃。
不同:韩愈重视先秦儒学的政治价值,而乾嘉学人更重视先秦儒学的思想价值;韩愈在“道统”建构上尊孟贬荀,而乾嘉学人在建构义理体系时尊奉了荀学而冲击了孟学。
(2). 主张:乾嘉新义理学批判了宋明理学的价值体系,肯定人的合理欲望,强调“以礼代理”和向外学习。
原因:政治上,这一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社会矛盾尖锐;经济上,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对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不满;思想上,明清之际的儒学在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带动下,逐渐走向了对宋明理学的反思。在此背景上,乾嘉学人愈发重视荀学的价值,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乾嘉新义理学。(从政治、经济、思想和荀学四个角度分析即可)
意义:乾嘉新义理学冲击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与发展;但乾嘉新义理学从本质上,依然属于传统儒学范畴,其进步意义有限。
17.(1)背景:货币制度混乱;太平天国运动加剧了通货膨胀;西方侵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洋务运动引进西方造币技术;清末新政的推行。
(2)作用:配合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确立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抑制了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基础。
18.(1)背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重建陷入困境;“冷战”出现,两极格局逐渐形成;资本主义阵营逐渐形成;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出现高潮。原因: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两极格局形成,资本主义国家对共产主义的敌视。
(2)影响
积极: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美国,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移民中的“知识精英”促进了美国科技、文化的进步。
消极:多元文化传统使美国社会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民族歧视、种族矛盾等问题引发美国的社会动荡,影响国家稳定。
19.示例
宣传画《人民踊跃支援前线》赏析
从宣传画本身来看,这幅画创作于1952年,以写实的宣传方式表现了全国人民以各种形式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情景,具有现实主义特点。
从世界形势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不甘心在华特权被取消,同时基于冷战思维,挑起朝鲜战争并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中国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开展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开展了抗美援朝运动,体现了政府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支援朝鲜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
从国内形势看,新中国成立后,接连开展土地革命、稳定物价、恢复发展生产等一系列活动,到1952年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这为抗美援朝运动的持续高涨提供了物质基础,为1953年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前提。
总之,宣传画《人民踊跃支援前线》体现了当时中国军人、工人、农民、医生等各个阶层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的情景,体现了战争的人民性与正义性,预示了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必然性。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