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2 22:1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
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下列两幅图片所示相关成就是(  )
A.我国在两极格局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成果
B.我国交通事业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果
C.“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激发广大人民自主创新的见证
D.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结出的硕果
2.据袁隆平回忆,位于井冈山南麓的桂东县是全国率先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地区之一。1975年全县仅试种水稻98.88亩,次年便在全县迅速推开。当地民谣传唱:“层层梯田持山腰,银河两岸种杂交。”这反映了(  )
A.当地提高粮食产量的迫切愿望 B.地方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杂交水稻试种成败取决于环境 D.桂东县率先实现了粮食自给
3.1950年9月,中共中央将《关于东北工厂迁移问题的意见》下发到东北局,10月初,东北南部地区以重工业为主兼有部分轻工业的23家工厂正式向北迁移,一个月之内相关设备和人员全部到位。这一举措是为了(  )
A.平衡地区差异 B.调整工业结构 C.应对朝鲜战争 D.恢复国民经济
4.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②“(八日)彼得格勒戍军与劳动社会已推翻克伦斯基政府(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③“(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④“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德国军队将分阶段占领德意志人(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领土。”
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
5.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  )
A.崇文抑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
B.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
C.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
D.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
6.安史之乱后,唐代政治制度逐渐由前期的三省六部制向后期的中书门下和使职差遣调整,直到宋神宗时期的官制改革才最后完成。这一调整的实质是(  )
A.官职之间职权的转移
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D.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
7.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南宋以后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参加各级考试,还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每当科举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这反映了(  )
A.门第观念彻底废除
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官商勾结风气严重
D.社会主流价值观根本改变
8.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孤芳的排外心理。唐宋瓷器的不同特点折射出(  )
A.唐宋政治制度的变革
B.国际市场范围的扩大
C.中国文化心态的变化
D.中国制瓷工艺的进步
9.1919年4月22日,威尔逊对顾维钧说:“中国代表团可以看到现已造成的困难局面,劳合·乔治先生和克里孟梭先生不得不支持日本的要求。”这里的“困难局面”应该指(  )
A.美与英法在分赃问题上矛盾尖锐
B.德国强烈抗议英法美的制裁措施
C.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给英法美施压
D.意大利懊恼之余退出了巴黎和会
10.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个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认为几乎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人了。这主要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
A.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B.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C.使欧洲现存的社会制度遭到怀疑与否定
D.造成的巨大伤亡与破坏给人们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
11.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以实行社会公平和反对外国资本而闻名于世界。卡德纳斯将部分外国公司占有的土地没收,组织合作农场。卡德纳斯政府支持成立全国农民联合会和墨西哥劳工联合会,并恢复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说明卡德纳斯(  )
A.是墨西哥共产党的领导人
B.深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
C.领导了墨西哥的社会主义革命
D.以“反美斗士”而著称
12.下图反映了清朝奏折制度的流程。它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减轻废除宰相后皇帝倍增的工作压力
B.降低决策效率,形成拖沓的工作作风
C.强化对官僚的控制,权力向皇帝集中
D.禁锢士人思想,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
13.土司是中央政权承认的少数民族世袭首领。雍正年间,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取消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对当地进行管理,同时添设军事机构,后来清廷批准了这些建议。这一做法有利于(  )
A.完善中央官制      B.实现民族自治
C.消弭军事冲突 D.维护国家统一
14.图1、图2选自清代宫廷画师焦秉贞创作的《康熙御制耕织图》。画作反映了(  )
A.创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
B.自然经济下的辛勤劳动被推崇
C.农民社会境遇得到明显改善
D.农业耕作工具取得突破性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15.(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透视:一幅宣传画
图《工人新村》(1952年,孙佳桐 何正慈作)
结合所学知识,以“《工人新村》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6.(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湖北黄冈县农民协会信用合作 陕甘宁边区银行币 第一套人民币
社发行的铜元钱壹串文流通券
材料二
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统计,2014年人民币取代加拿大元、澳元,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市场份额升至2.17%,2015年底人民币又被纳入SDR(特别提款权)新的货币篮子,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人民币权重为10.92%,超过日元和英镑的份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单独列出人民币资产,以反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人民币计价储备的持有情况。
——摘自王永生《三千年来谁铸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三种货币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货币变化的特点,并简述其变化的政治意义。
1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和宋在文化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政治上的变化。唐宋政治上的变化主要是贵族政治的式微和君主独裁的出现。第二,经济上的变化。由于唐宋处在实物经济结束时期和货币经济开始交替之际,其间货币的形式和名称自然发生变化。第三,文学上,宋词等文学形式,不再以包含典故的古语为主,而变为以俗语自由地表现。文学曾经属于贵族,从此变成为庶民之物。
——摘编自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根据材料及所学,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试对材料观点进行评析。(赞同、质疑、反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1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处理世界问题上,美国总统威尔逊主张必须成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使大小各国同样获得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相互保证……但在东方利益上,英、法支持日本的要求,自不待言,英首相甚至说英日关于同意日割占山东的谅解协定是神圣的。威尔逊为了能通过他的国联盟约同日本作了交易,把中国当做牺牲品。(1919年)4月30日“三巨头”在没有中国代表团参加的情况下,大会最后通过了日本代表提出的对德和约中的山东条款。
——摘编自杨公素《中华民国外交简史》
材料二 三大盟国(中、英、美)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了自身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据《开罗宣言》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总统“在处理世界问题上”提出的方案。当时英、法、美三国采取了怎样的对华政策
(2)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英、美两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试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19.(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监生舒镛、举人何瑞龙、监生吴洪、监生许俊、余种德堂、程桂林堂、王大经堂、胡族义堂……禀称:黟(今安徽黟县)属僻壤,山高而水迅……生于斯者借为保障,葬其中者冢墓如麟,阴阳二墓两相利赖,以故建文峰,造亭阁,非徒以壮观瞻,实为万民培命脉。近有李大坤等,只知拿利肥己,罔顾亿万生灵,招纳外民汪宾等入山凿石烧煤。值前宪公(前任县令)出迫禀捕主,虽蒙训谕,坤等知悔,而宾等尚复逡巡境内,勾诱附近有山之家重资租赁,冀图冷灰复燃。……境内田少山多,贫民惟借樵采,每日负薪易米,以资口食。即妇女挑柴为生者,亦复不少。若烧石灰,尽用煤石,则卖柴者少,贫民生计更绌。
——据《黟县志》
指出材料中乡族势力、官府对“入山凿石烧煤”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对这种态度作出合理的解释。
20.(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鸿章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局势形容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188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中指出:“近者洋人智学之兴,器艺之奇,地利之辟,日新月异。今海外略地已竞,合而伺我,真非常之变局也……臣谓变法则治可立待也。”吕思勉先生认为:“自西力东侵,而中国人遭遇到旷古未有的变局……且将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而加以颠覆。自五口通商,我国民感觉时局的严重,奋起而图改革,至此不过70年,而有如此的大成就,其成功,亦不可谓之不速了。”
——摘编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中“未有的变局”,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A2.A3.C4.B5.A6.B7.B8.C9.C10.B11.B12.C13.D14.B
15.【答案】(一)信息提取
信息举例:
(1)材料性质类信息:1952年的宣传画《工人新村》;
(2)经济生活类信息:工厂、自来水、自行车、电灯、生产模范锦旗、玩具飞机和玩具汽车等;
(3)政治寓意类信息:红旗、向日葵、鸽子、报纸等;
(4)场景主题类信息:整齐的房子、干净的街道、喜悦的表情、和谐融洽的氛围等。
(若能提取其他信息,合理即可)
层次要求:
层次1: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零散的有效信息;
层次2:提取材料信息比较全面,并能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归纳。
(二)历史阐述
阐述角度:(阐述应主要包括三个角度)
(1)结合工厂、生产模范锦旗等信息,联系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国民经济的努力,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角度阐述;
(2)结合鸽子、和谐融洽的氛围等信息,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斗争,从社会稳定、人民热爱和平的角度阐述;
(3)结合红旗、向日葵等信息,从人民拥护党的领导、认同新生政权的角度阐述。
(若从其他角度阐述,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层次要求:(按照不同层级对每个角度的阐述进行评价)
层次1: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并加以简要说明;
层次2: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完整、充分的阐释说明。
(三)历史表述
层次1:不能表述成文,思路不清,词不达意;
层次2:能表述成文,思路不够清晰,语言不够流畅;
层次3:能表述成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解析】据材料“历史的透视:一幅宣传画”“《工人新村》(1952年,孙佳桐 何正慈作)”得出这是一幅1952年创作的宣传画《工人新村》; 据图5“《工人新村》”得出远处,工业烟囱的浓烟;近处,生产模范锦旗等信息,为我们描绘了工业建设如火如荼的画面,这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国民经济的努力(重点放在恢复国计民生急需的矿山、钢铁、动力、机器制造等行业和主要化学工业,同时恢复和增加纺织及其他轻工业生产),自来水、自行车、电灯等说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据图5“《工人新村》”得出鸽子在天空自由地翱翔,整齐的房子、干净的街道、人们喜悦的表情、和谐融洽的氛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画面,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斗争,如土地改革、稳定物价、剿匪镇反、抗美援朝,促使社会稳定,人民更加热爱和平。据图5“《工人新村》”得出远处工厂的红旗,近处门口的向日葵,表明人民拥护党的领导、认同新生政权。这幅宣传画这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对工业建设的激情,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也为将来一五计划的展开做了思想铺垫。
16.【答案】(1)背景:
第1张: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农民运动的需要。
第2张: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陕甘宁边区的需要。
第3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新生政权。
(2)特点:从代用货币到信用货币再到主权货币(使用范围由地区到全国再到国际,发行主体由地方团体到地方政权再到国家政权);经济全球化。
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解析】(1)第1张,据材料一“湖北黄冈县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发行的铜元钱”的“民国十六年”并结合纲要上册第21课所学从时期、农民运动等角度来分析得出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农民运动的需要。第2张,据材料一“陕甘宁边区银行币”的“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并结合纲要上册第24课所学从时期、国共合作、陕甘宁等角度来分析得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陕甘宁边区的需要。第3张,据材料一“第一套人民币”的“一九五三年”并结合纲要上册第26课所学从时期、经济、政治等角度来分析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新生政权。
(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第一张货币由湖北黄冈县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发行,第二张货币由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银行发行,第三张货币由新中国发行,从货币地位或使用范围得出,从代用货币到信用货币再到主权货币(使用范围由地区到全国再到国际,发行主体由地方团体到地方政权再到国家政权);据材料二“2014年人民币取代加拿大元、澳元,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等并与材料一人民币流通于中国相比得出经济全球化。第二小问意义,紧扣设问“变化的政治意义”,从民族、国力、国际地位等角度来分析得出,民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国力——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17.【答案】观点一:赞同内藤湖南的观点。唐宋之际的社会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论述:从政治上来说,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对于皇权有着明显的限制和制约,以世家大族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势力仍然较为强大,科举制虽然建立,但是仍待完善。到了宋代,君主专制得以加强,另外伴随着科举制的完善,平民政治逐渐兴起,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世家大族势力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从经济上来说,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品交易活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这些都是前代没有出现过的现象。文学上,在唐代,诗歌更多的是科举考试的敲门砖,过于政治化。伴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以宋词为代表的文学样式出现了明显的世俗化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宋代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相比于唐代有很大不同。
观点二:反对内藤湖南的观点。由唐到宋,中国社会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
论述:从政治上来说,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和宋代的二府三司制在本质上都是服务于专制皇权的。二者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的阶段性产物。从经济上来说,宋代的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是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从思想文化上来讲,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在唐宋两代都占据统治地位。文学世俗化只能反映出少量的市民阶层的精神风貌,而不能代表整个中国。
综上所述,唐代和宋代从社会性质上来说都属于封建社会,并无绝对差异。
18.【答案】(1)方案:建立一个国际组织来实现世界和平,以维护各国的主权与利益。对华政策:牺牲中国的殖民政策。
(2)变化:材料一是牺牲中国的主权和利益,满足日本的侵略扩张欲望;材料二则表明要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要求日本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原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牵制了日本的大部分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答案】态度:乡族势力反对、阻挠外民采煤;官府支持乡族势力,禁止采煤。解释:材料表明,安徽黟县地方乡绅以破坏风水、影响当地习俗为理由,反对采煤;官府认为采煤影响贫民生计,加以严禁。这种态度实质上是二者重农抑商、固守小农经济秩序的体现,也反映出官府与乡族势力在地方治理中紧密相连的关系。黟县官府与乡族势力的态度和做法,虽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当地农业经济的稳定,加强了对乡村社会的控制,但客观上阻滞了当地私营采煤业的发展。这也是当时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与时代发展的趋势相违逆。
20.【答案】示例
论题:中国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是前所未有的变局。
阐述:中国从夏商周以来,是农耕文明的社会。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上等级制度森严,思想上儒家思想长期占据主流地位。鸦片战争后,出现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所未有的变局。
鸦片战争后,中国受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的影响。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工业经济传入中国,冲击了自然经济并使之开始解体,中国逐渐使用机器化大生产,开始了由农耕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鸦片战争后,随着民主、自由、平等、法制等启蒙思想的传入,中国民众经历了数次思想启蒙,民主、自由、平等、法制观念渐入人心;这些可谓是中国旷古未有之变局。
总之,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向工业文明转变,这是中国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