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世界历史下册判断专练50题解析版
班级 姓名
1.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 )
【答案】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初,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故题干表述错误。
2.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美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
【答案】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题干错误。
3.华盛顿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使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 )
【答案】错误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林肯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使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故此题错误。
4.1861年,沙俄政府在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中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无偿得到一块土地。( )
【答案】错误
【详解】1861年,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改革,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实际上农民赎买土地的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故题干表述错误。
5.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
【答案】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错误。
6.12世纪晚期,源赖朝设幕府于镰仓,日本从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
【答案】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因此题干所述为正确。
7.彼得一世的改革使俄国开始跻身欧洲强国之列,农奴制也得到了一定的巩固。( )
【答案】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彼得一世的改革使俄国开始跻身欧洲强国之列,农奴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故本题说法正确。
8.在美国内战中,华盛顿先后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答案】错误
【详解】在美国内战中,林肯总统先后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引起巨大反响,成为扭转内战形势的转折。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因此错误。
9.“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它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自己的节奏”指的是明治维新。
【答案】正确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所以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自己的节奏”指的是明治维新。故本题表述正确。
10.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南方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发展。( )
【答案】错误;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南方黑人奴隶制度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发展,不是农奴制度。故答案为错误。
11.“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材料中的“宣言”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答案】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扭转战争形势,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故题目正确。
12.英国、美国、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俄国、日本通过资产阶级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
【答案】正确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法国通过法国大革命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他们都是以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故题干表述正确。
【点睛】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日本改革是世界近代史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善于对这些革命或改革进行比较,总结异同。英、法、美都是以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俄国、日本则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3.在明治维新过程中,日本的中下层武士掀起了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将军的统治。( )
【答案】错误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美国入侵日本,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为了变法图强、富国强兵,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通过改革,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故此题表述错误。
14.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 )
【答案】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所以答案为正确。
1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近代科学文化蓬勃发展,逐渐繁荣起来。( )
【答案】错误
【详解】据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近代科学文化蓬勃发展,逐渐繁荣起来,因此观点错误。故答案是错误。
16.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其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
【答案】正确
【详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因此说法正确。
17.图片记录历史。观察下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正误。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1)图一的人物和机器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 )
(2)图二的发明者是斯蒂芬森。( )
(3)图三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泡,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
(4)图四的交通工具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就。( )
(5)图五的莱特兄弟发明了汽车生产流水线。( )
(6)上述图片说明了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
【答案】(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5)错误
(6)正确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瓦特改进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而非“电气时代”,故本题错误。
(2)结合所学可知,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故本题正确。
(3)结合所学可知,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泡,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故本题正确。
(4)结合所学可知,图四是汽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本题错误。
(5)结合所学可知,莱特兄弟发明了火车,而非汽车,故本题错误。
(5)结合所学可知,上述图片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说明了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故本题正确。
18.在下列①蒸汽轮船②早期汽车③电灯④火车机车科技发明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有②③。( )
【答案】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蒸汽轮船和④火车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②早期汽车和③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故题干表述正确。
19.“19世纪70年代,新能源开始进入生产领域,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工业领域的生产面貌。”材料中的新能源是电力。( )
【答案】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电力成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因此正确。
20.以下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正确”,错误的划“错误”。
图1蒸汽机 图2火车 图3汽车 图4电灯泡
(1)将图1机器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瓦特。( )
(2)图1机器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也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
(3)图2交通工具的发明者是斯蒂芬森。( )
(4)图2和图3交通工具采用图1作为动力机器,便利了人们出行。( )
(5)图2和图4是“电气时代”的发明成果。( )
(6)上述图片说明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
【答案】(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5)错误
(6)正确
【详解】(1)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工作机提供了稳定的动力,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故题干表述正确。
(2)18世纪60年代,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开始工业革命;1785年以后,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工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故题干表述错误。
(3)1825年,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以蒸汽机为动力发明了蒸汽机车(火车),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故题干表述正确。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汽车的动力机器是内燃机。故题干表述错误。
(5)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故题干表述错误。
(6)“蒸汽机”的改良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火车、汽车的发明便利了人类的出行;电灯的发明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所以图片说明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题干观点正确。
21.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激化和环境污染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两大问题。( )
【答案】正确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城市工业化发展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大众教育普及,妇女地位提高。但是西方国家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环境污染严重;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工人的环境恶劣,收入较低。贫富分化加剧,激化了社会矛盾。社会矛盾激化和环境污染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两大问题,本题表述是正确的。
22.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这是牛顿的观点。( )
【答案】错误
【详解】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体现了达尔文的观点,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变化之中,是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发展的,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故题干错误。
23.①科技革命②向帝国主义过渡③形成对立的军事集团④爆发战争
(1)该示意图描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发展进程。( )
(2)①指第一次工业革命。( )
(3)在②的进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
(4)③中军事集团形成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世界的正义与和平。( )
(5)④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
(6)①②③④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
【答案】(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5)正确
(6)错误
【解析】(1)
根据材料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先后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该示意图描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发展进程。故原题正确。
(2)根据材料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故原题错误。
(3)根据材料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故原题正确。
(4)根据材料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集团,军事集团形成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的正义与和平。故原题错误。
(5)根据材料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先后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故原题正确。
(6)根据材料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先后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因此说①②③④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故原题错误。
2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
【答案】正确
【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死伤70多万人,因此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遇失败。德国从此陷入被动。故说法正确。
25.提炼关键词、勾勒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请结合以下图示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涂“正确”,错误的涂“错误”
(1)图示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目的是为了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 )
(2)图示一中双方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3)图示二中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有英、美、苏、德等国。( )
(4)图示二中双方的对抗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轴心国的失败而告终。( )
(5)图示三中北约以苏联为主,华约以美国为首。( )
【答案】(1)正确(2)正确(3)错误(4)正确(5)错误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目的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故(1)的说法正确。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分别是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和以英国为中心的协约国。故(2)的说法正确。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属于法西斯,所以(3)的说法错误。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的结果是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轴心国的失败而告终。故(4)的说法正确。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约以美国为首,华约以苏联为主。故(5)的说法错误。
26.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
【答案】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不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所以题中所述史实是错误的。
27.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列宁这句话里所说的“革命”指的是二月革命。( )
【答案】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6日晚到7日清晨,大约20万革命士兵、赤卫队员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铁路、银行、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等战略要地。7日晚,包围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冲进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主要领导人,临时政府被推翻。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列宁这句话里所说的“革命”指的是十月革命。因此题干表述错误。
28.观察下列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涂正确,否则涂×。
(1)图示可命名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 )
(2)A处理论诞生的标志是物种起源的发表。( )
(3)B处的政权是指巴黎公社。( )
(4)B处的政权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
(5)C处涉及的是俄国十月革命。( )
(6)D处理论最早来到中国是在洋务运动时期。( )
【答案】(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5)正确
(6)错误
【详解】(1)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示意图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的历程,故题干表述正确。
(2)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马克思主义》的发表,故题干表述错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巴黎公社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题干表述正确。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处政权是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苏俄,故题干表述错误。
(5)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题干表述正确。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最早传播到中国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题干表述错误。
29.抓关键词,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列宁”“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有关的历史事件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
【答案】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俄历10月),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战略要点,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与“列宁”“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有关的历史事件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题干说法正确。
30.巴黎和会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
【答案】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最终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之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故本题说法错误。应将“巴黎和会”改为“华盛顿会议”。
31.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分赃会议,凡尔赛条约中的德国必须支付大量赔款,最能说明这次会议的性质。( )
【答案】错误
【详解】一战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在巴黎召开了分赃会议,在巴黎和会上对德国在海外的殖民地进行了分割,德国战前所有的海外殖民地都被英法日瓜分,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德国必须支付大量赔款,不能算是分赃。答案:错误
32.为了加速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加快实行农业集体化。( )
【答案】正确
【详解】据所学可知,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为了加速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加快实行农业集体化。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目的是加速工业化建设。为了适应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联共(布)十五大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规定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成为大规模集体经济。故题干表述正确。
33.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也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
【答案】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苏联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故本题说法正确。
34.“所有印度人都应当放弃殖民政府授予的头衔和荣誉职位。对立法机关、政府机构、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抵制;同时,恢复手工业纺织,抵制英货。”材料主张的做法被称之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答案】正确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一战后,英国殖民者和印度人民矛盾激化。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计划的内容包括:(1)所有印度人都应当放弃殖民政府授予的头衔和荣誉职位。(2)如果第一条不发生效力,就对立法机关、政府机构、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抵制……”。斗争形式为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本题正确。
35.罗斯福新政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神话,其“新政”的“新”体现在实行市场经济。( )
【答案】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罗斯福新政“新”的体现是国家干预经济,故题干说法错误。
36.《全球通史》记载:“……许多妇女在那座城市的大超市的废弃堆里找寻剩余的食物……而我却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听里找剩肉。”对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的措施有兴办公共工程、进行社会救济。( )
【答案】正确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许多妇女在那座城市的大超市的废弃堆里找寻剩余的食物……而我却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听里找剩肉。”可知,此内容反映了经济危机时期大量工人失业,人们生活困窘;为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的措施有兴办公共工程、进行社会救济。故此题表述正确。
37.德国是第一个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国家。( )
【答案】错误。
【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独裁统治应运而生。1922年,墨索里尼向罗马进军,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在意大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专政。故题干表述错误。
38.《联合国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
【答案】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1月1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它的成立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题干说法错误,应该把《联合国宣言》改为《联合国家宣言》。
39.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
【答案】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故正确。
40.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于非洲来说是一段值得纪念的历史,因为就是在其中的一年中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这一年是1970年。( )
【答案】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独立。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故材料说法错误。
41.有人将法德关系作如下比喻:以前两国都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各有各的“交通规则”,结果一再撞车。现在仍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规则,不再撞车了。这里相同的“民主”规则的含义是指欧洲的经济一体化。( )
【答案】正确
【详解】题干给出的“以前(法德)两国都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各有各的‘交通规则’,结果一再撞车。现在仍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规则,不再撞车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法德两国在二战后由对抗走向了合作,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3个组织合并为欧洲经济共同体,简称“欧共体”,这充分体现了欧洲的经济一体化。故说法正确。
4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
【答案】错误
【详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但不能说明其失败。故判断错误。
4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1)图示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目的是为了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 )
(2)图示一中双方的矛盾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
(3)图示一中双方交战时中国加入了同盟国一方( )
(4)图示二中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有英美苏中26个国家组成( )
(5)图示二双方对抗以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轴心国失败而告终( )
(6)图示三中北约集团的建立标志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
(7)图示三中北约是以美国为首,华约以苏联为首。( )
【答案】(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正确
(5)正确
(6)错误
(7)正确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图示一中同盟国和协约国是一战前建立的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抗,目的是为了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加速了一战的爆发,故本题是正确的。
(2)根据所学知识,图示一中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故本题是正确的。
(3)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故本题是错误的。应把“同盟国”改为“协约国”。
(4)根据所学知识,1942年,英、美、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故可以说反法西斯同盟由26个国家组成,故本题是正确的。
(5)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轴心国失败而告终,故本题是正确的。
(6)根据所学知识,1955年,华约集团建立标志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故本题是错误的。应把“北约”改为“华约”。
(7)根据所学知识,北约是以美国为首,华约以苏联为首,故本题是正确的。
44.“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 )
【答案】正确
【详解】据所学知识,分析“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历史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经济发展与交流,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改变不利调节,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同时也要注意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因此观点正确。故答案正确。
45.世界贸易组织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 )
【答案】正确
【详解】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所以世界贸易组织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故题干说法正确。
46.阅读下列国际组织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否则划×。
(1)图一中的欧洲联盟成立于1967年。( )
(2)图二中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目的是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对世界贸易的垄断。( )
(3)图三中的联合国建立于1945年,目的是维护欧洲的和平与安全。( )
(4)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 界的和平与发展。( )
(5)这些国际组织的建立说明国家间应加强合作交流,实现互利互赢。( )
【答案】 错误 错误 正确 正确 正确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中的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年。因此错误。①错误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中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目的是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因此错误。②错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中的联合国建立于1945年,目的是维护欧洲的和平与安全。因此是正确的。③正确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 界的和平与发展。因此是正确的。④正确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国际组织的建立说明国家间应加强合作交流,实现互利互赢。因此是正确的。⑤正确
47.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 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要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得它们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影响力”。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
【答案】错误
【详解】材料“21 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要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得它们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影响力”反映了政治多极化趋势,故此题表述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政治多极化趋势,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48.1950年,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10亿美元,1970—1990年,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从3120亿美元增加到31870亿美元。这表明世界经济的特点是多极化趋势加强。( )
【答案】错误
【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10亿美元,1970-1990年,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从3120亿美元增加到31870亿美元。这表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不断发展。故答案错误。
49.这个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以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以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实现为宗旨。该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 )
【答案】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该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故本题说法正确。
50.联合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它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国际合作。( )
【答案】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故联合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它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国际合作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初,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故题干表述错误。
2.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题干错误。
3.错误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林肯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使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故此题错误。
4.错误
【详解】1861年,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改革,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实际上农民赎买土地的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故题干表述错误。
5.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错误。
6.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因此题干所述为正确。
7.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彼得一世的改革使俄国开始跻身欧洲强国之列,农奴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故本题说法正确。
8.错误
【详解】在美国内战中,林肯总统先后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引起巨大反响,成为扭转内战形势的转折。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因此错误。
9.正确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所以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自己的节奏”指的是明治维新。故本题表述正确。
10.错误;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南方黑人奴隶制度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发展,不是农奴制度。故答案为错误。
11.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扭转战争形势,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故题目正确。
12.正确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法国通过法国大革命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他们都是以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故题干表述正确。
【点睛】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日本改革是世界近代史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善于对这些革命或改革进行比较,总结异同。英、法、美都是以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俄国、日本则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3.错误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美国入侵日本,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为了变法图强、富国强兵,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通过改革,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故此题表述错误。
14.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所以答案为正确。
15.错误
【详解】据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近代科学文化蓬勃发展,逐渐繁荣起来,因此观点错误。故答案是错误。
16.正确
【详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因此说法正确。
17.(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5)错误
(6)正确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瓦特改进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而非“电气时代”,故本题错误。
(2)结合所学可知,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故本题正确。
(3)结合所学可知,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泡,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故本题正确。
(4)结合所学可知,图四是汽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本题错误。
(5)结合所学可知,莱特兄弟发明了火车,而非汽车,故本题错误。
(5)结合所学可知,上述图片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说明了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故本题正确。
18.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蒸汽轮船和④火车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②早期汽车和③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故题干表述正确。
19.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电力成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因此正确。
20.(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5)错误
(6)正确
【详解】(1)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工作机提供了稳定的动力,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故题干表述正确。
(2)18世纪60年代,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开始工业革命;1785年以后,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工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故题干表述错误。
(3)1825年,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以蒸汽机为动力发明了蒸汽机车(火车),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故题干表述正确。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汽车的动力机器是内燃机。故题干表述错误。
(5)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故题干表述错误。
(6)“蒸汽机”的改良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火车、汽车的发明便利了人类的出行;电灯的发明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所以图片说明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题干观点正确。
21.正确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城市工业化发展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大众教育普及,妇女地位提高。但是西方国家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环境污染严重;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工人的环境恶劣,收入较低。贫富分化加剧,激化了社会矛盾。社会矛盾激化和环境污染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两大问题,本题表述是正确的。
22.错误
【详解】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体现了达尔文的观点,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变化之中,是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发展的,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故题干错误。
23.(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5)正确
(6)错误
【解析】(1)根据材料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先后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该示意图描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发展进程。故原题正确。
(2)根据材料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故原题错误。
(3)根据材料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故原题正确。
(4)根据材料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集团,军事集团形成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的正义与和平。故原题错误。
(5)根据材料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先后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故原题正确。
(6)根据材料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先后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因此说①②③④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故原题错误。
24.正确
【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死伤70多万人,因此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遇失败。德国从此陷入被动。故说法正确。
25.(1)正确(2)正确(3)错误(4)正确(5)错误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目的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故(1)的说法正确。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分别是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和以英国为中心的协约国。故(2)的说法正确。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属于法西斯,所以(3)的说法错误。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的结果是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轴心国的失败而告终。故(4)的说法正确。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约以美国为首,华约以苏联为主。故(5)的说法错误。
26.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不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所以题中所述史实是错误的。
27.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6日晚到7日清晨,大约20万革命士兵、赤卫队员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铁路、银行、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等战略要地。7日晚,包围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冲进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主要领导人,临时政府被推翻。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列宁这句话里所说的“革命”指的是十月革命。因此题干表述错误。
28.(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5)正确
(6)错误
【详解】(1)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示意图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的历程,故题干表述正确。
(2)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马克思主义》的发表,故题干表述错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巴黎公社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题干表述正确。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处政权是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苏俄,故题干表述错误。
(5)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题干表述正确。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最早传播到中国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题干表述错误。
29.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俄历10月),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战略要点,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与“列宁”“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有关的历史事件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题干说法正确。
30.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最终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之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故本题说法错误。应将“巴黎和会”改为“华盛顿会议”。
31.错误
【详解】一战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在巴黎召开了分赃会议,在巴黎和会上对德国在海外的殖民地进行了分割,德国战前所有的海外殖民地都被英法日瓜分,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德国必须支付大量赔款,不能算是分赃。答案:错误
32.正确
【详解】据所学可知,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为了加速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加快实行农业集体化。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目的是加速工业化建设。为了适应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联共(布)十五大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规定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成为大规模集体经济。故题干表述正确。
33.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苏联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故本题说法正确。
34.正确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一战后,英国殖民者和印度人民矛盾激化。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计划的内容包括:(1)所有印度人都应当放弃殖民政府授予的头衔和荣誉职位。(2)如果第一条不发生效力,就对立法机关、政府机构、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抵制……”。斗争形式为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本题正确。
35.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罗斯福新政“新”的体现是国家干预经济,故题干说法错误。
36.正确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许多妇女在那座城市的大超市的废弃堆里找寻剩余的食物……而我却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听里找剩肉。”可知,此内容反映了经济危机时期大量工人失业,人们生活困窘;为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的措施有兴办公共工程、进行社会救济。故此题表述正确。
37.错误。
【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独裁统治应运而生。1922年,墨索里尼向罗马进军,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在意大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专政。故题干表述错误。
38.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1月1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它的成立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题干说法错误,应该把《联合国宣言》改为《联合国家宣言》。
39.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故正确。
40.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独立。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故材料说法错误。
41.正确
【详解】题干给出的“以前(法德)两国都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各有各的‘交通规则’,结果一再撞车。现在仍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规则,不再撞车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法德两国在二战后由对抗走向了合作,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3个组织合并为欧洲经济共同体,简称“欧共体”,这充分体现了欧洲的经济一体化。故说法正确。
42.错误
【详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但不能说明其失败。故判断错误。
43.(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正确
(5)正确
(6)错误
(7)正确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图示一中同盟国和协约国是一战前建立的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抗,目的是为了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加速了一战的爆发,故本题是正确的。
(2)根据所学知识,图示一中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故本题是正确的。
(3)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故本题是错误的。应把“同盟国”改为“协约国”。
(4)根据所学知识,1942年,英、美、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故可以说反法西斯同盟由26个国家组成,故本题是正确的。
(5)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轴心国失败而告终,故本题是正确的。
(6)根据所学知识,1955年,华约集团建立标志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故本题是错误的。应把“北约”改为“华约”。
(7)根据所学知识,北约是以美国为首,华约以苏联为首,故本题是正确的。
44.正确
【详解】据所学知识,分析“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历史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经济发展与交流,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改变不利调节,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同时也要注意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因此观点正确。故答案正确。
45.正确
【详解】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所以世界贸易组织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故题干说法正确。
46.错误 错误 正确 正确 正确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中的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年。因此错误。①错误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中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目的是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因此错误。②错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中的联合国建立于1945年,目的是维护欧洲的和平与安全。因此是正确的。③正确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 界的和平与发展。因此是正确的。④正确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国际组织的建立说明国家间应加强合作交流,实现互利互赢。因此是正确的。⑤正确
47.错误
【详解】材料“21 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要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得它们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影响力”反映了政治多极化趋势,故此题表述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政治多极化趋势,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48.错误
【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10亿美元,1970-1990年,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从3120亿美元增加到31870亿美元。这表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不断发展。故答案错误。
49.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该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故本题说法正确。
50.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故联合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它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国际合作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世界历史下册判断专练50题解析版
班级 姓名
1.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 )
2.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美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
3.华盛顿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使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
4.1861年,沙俄政府在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中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无偿得到一块土地。( )
5.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
6.12世纪晚期,源赖朝设幕府于镰仓,日本从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
7.彼得一世的改革使俄国开始跻身欧洲强国之列,农奴制也得到了一定的巩固。( )
8.在美国内战中,华盛顿先后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9.“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它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自己的节奏”指的是明治维新。( )
10.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南方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发展。( )
11.“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材料中的“宣言”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12.英国、美国、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俄国、日本通过资产阶级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
13.在明治维新过程中,日本的中下层武士掀起了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将军的统治。( )
14.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 )
1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近代科学文化蓬勃发展,逐渐繁荣起来。( )
16.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其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
17.图片记录历史。观察下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正误。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1)图一的人物和机器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 )
(2)图二的发明者是斯蒂芬森。( )
(3)图三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泡,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
(4)图四的交通工具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就。( )
(5)图五的莱特兄弟发明了汽车生产流水线。( )
(6)上述图片说明了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
18.在下列①蒸汽轮船②早期汽车③电灯④火车机车科技发明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有②③。( )
19.“19世纪70年代,新能源开始进入生产领域,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工业领域的生产面貌。”材料中的新能源是电力。( )
20.以下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正确”,错误的划“错误”。
图1蒸汽机 图2火车 图3汽车 图4电灯泡
(1)将图1机器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瓦特。( )
(2)图1机器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也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
(3)图2交通工具的发明者是斯蒂芬森。( )
(4)图2和图3交通工具采用图1作为动力机器,便利了人们出行。( )
(5)图2和图4是“电气时代”的发明成果。( )
(6)上述图片说明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
21.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激化和环境污染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两大问题。( )
22.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这是牛顿的观点。( )
23.①科技革命②向帝国主义过渡③形成对立的军事集团④爆发战争
(1)该示意图描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发展进程。( )
(2)①指第一次工业革命。( )
(3)在②的进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
(4)③中军事集团形成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世界的正义与和平。( )
(5)④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
(6)①②③④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
2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
25.提炼关键词、勾勒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请结合以下图示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涂“正确”,错误的涂“错误”
(1)图示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目的是为了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 )
(2)图示一中双方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3)图示二中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有英、美、苏、德等国。( )
(4)图示二中双方的对抗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轴心国的失败而告终。( )
(5)图示三中北约以苏联为主,华约以美国为首。( )
26.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
27.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列宁这句话里所说的“革命”指的是二月革命。( )
28.观察下列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涂正确,否则涂×。
(1)图示可命名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 )
(2)A处理论诞生的标志是物种起源的发表。( )
(3)B处的政权是指巴黎公社。( )
(4)B处的政权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
(5)C处涉及的是俄国十月革命。( )
(6)D处理论最早来到中国是在洋务运动时期。( )
29.抓关键词,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列宁”“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有关的历史事件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
30.巴黎和会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
31.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分赃会议,凡尔赛条约中的德国必须支付大量赔款,最能说明这次会议的性质。( )
32.为了加速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加快实行农业集体化。( )
33.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也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
34.“所有印度人都应当放弃殖民政府授予的头衔和荣誉职位。对立法机关、政府机构、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抵制;同时,恢复手工业纺织,抵制英货。”材料主张的做法被称之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35.罗斯福新政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神话,其“新政”的“新”体现在实行市场经济。( )
36.《全球通史》记载:“……许多妇女在那座城市的大超市的废弃堆里找寻剩余的食物……而我却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听里找剩肉。”对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的措施有兴办公共工程、进行社会救济。( )
37.德国是第一个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国家。( )
38.《联合国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
39.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
40.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于非洲来说是一段值得纪念的历史,因为就是在其中的一年中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这一年是1970年。( )
41.有人将法德关系作如下比喻:以前两国都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各有各的“交通规则”,结果一再撞车。现在仍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规则,不再撞车了。这里相同的“民主”规则的含义是指欧洲的经济一体化。( )
4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
4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1)图示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目的是为了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 )
(2)图示一中双方的矛盾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
(3)图示一中双方交战时中国加入了同盟国一方( )
(4)图示二中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有英美苏中26个国家组成( )
(5)图示二双方对抗以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轴心国失败而告终( )
(6)图示三中北约集团的建立标志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
(7)图示三中北约是以美国为首,华约以苏联为首。( )
44.“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 )
45.世界贸易组织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 )
46.阅读下列国际组织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否则划×。
(1)图一中的欧洲联盟成立于1967年。( )
(2)图二中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目的是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对世界贸易的垄断。( )
(3)图三中的联合国建立于1945年,目的是维护欧洲的和平与安全。( )
(4)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 界的和平与发展。( )
(5)这些国际组织的建立说明国家间应加强合作交流,实现互利互赢。( )
47.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 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要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得它们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影响力”。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
48.1950年,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10亿美元,1970—1990年,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从3120亿美元增加到31870亿美元。这表明世界经济的特点是多极化趋势加强。( )
49.这个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以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以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实现为宗旨。该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 )
50.联合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它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国际合作。(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