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 谁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逐步发展壮大,统一全国?他建立了什么政权?
朱元璋(明太祖) 明朝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 凯歌: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候。戚继光《止止堂集》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
这首军歌说明戚家军军纪严明,训练有素,能征善战,上下团结,作战能力强:表达了戚家军同仇敌忾、不除倭患誓不罢休的决心。因此,这首军歌表现了戚家军面对侵略者誓死捍卫国家安全以及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 .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位诗人,他的诗文集《止止堂集》中有200多篇诗作。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诗句: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说一说:这些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抒发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已任的爱国情怀。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规定了严明的军纪,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5.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后。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
明朝时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中国自古就有“士农工商,以农为本”的观念,这一编排体现了作者重农的思想。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6.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史书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陕西通志》卷八六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
土地贫瘠的陕西北部,连年大旱,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农民只得吃蓬草、树皮、石块充饥,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但是,官府不顾百姓死活,催征如故。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7. 郑成功在致荷兰总督的招降书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连横《台湾通史》。阅读材料,结合以前所学的历史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船队到达台湾。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台湾。元朝已开始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管理台湾和澎湖地区的民政,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上述史实,有力地说明台湾是中国的土地。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8.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句话意思是说,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想一想:军机处的作用是什么 它的设立为什么强化了君主专制
作用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记录然后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成为虚设机构。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君主专制极端强化。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9. 雍正、乾隆年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下面摘录一些被清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诗句: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
“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鸿听转明。”
想一想:为什么写了这样诗句的人就要被下大狱呢 文字狱对思想和文化造什么样的后果
这些诗句大都有“明”或“清”等字眼。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认为这些诗句说明了诗人怀念明朝、不满清朝,要“反清复明”,便把他们下大狱。
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0. 清朝时,社会上流传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说一说:这一民谣是什么意思 它反映出了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宋朝,并在明朝的话本中多有出现句中的“清”,非为“清朝”之“清”,而为“清廉”之“清”。此谚又作“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靠各项陋规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后来含义扩大为:即使是为政清廉的官员,也要捞上成千上万两银子,至于贪官就更不用说了
这反映了清朝官场昏暗,官吏贪腐现象严重。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1. 《红楼梦》问世后,据载: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程伟元《红楼梦序》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热衷于《红楼梦》 这部长篇小说的社会历史意义是什么
《红楼梦》背景广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以贵族家族贾府的兴衰变迁以及男女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充分展示了清朝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写作手法精巧纯熟,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艺术水平极高,所以能受到追捧。
《红楼梦》思想性强,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级的奢靡、丑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歌颂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自由的下层人民的抗争精神,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