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之世界史(选择题)
考点1 世界古代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
1.(2024·辽宁沈阳·二模)下面是某校编订的《世界古代文明》校本教材目录,目录内容表明( )
目录(部分)第1课 永恒的金字塔 第2课 神秘的楔形文字 第3课 佛陀的诞生 第4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A.人类文明呈现出多元化 B.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
C.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融互鉴 D.古代东西方文明呈现开放性
【答案】A
【详解】据题干“第1课永恒的金字塔;第2课神秘的楔形文字;第3课佛陀的诞生;第4课灿烂的青铜文明”和所学知识可知,不同地区的文明发展出了不同的文明成果,体现出人类文明呈现出多元化,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多元性,而不是统一性,排除B项;材料只呈现不同的文明成果,没有体现出各个文明之间交融互鉴,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开放性,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4·辽宁沈阳·二模)庄园是一个经济实体,有经营农业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如农具、牲畜、作坊和仓库。领主本人或其管家管理生产,监督农奴劳动。该材料反映的是( )
A.原始社会的人类文明 B.奴隶社会的亚洲文明
C.封建时代的欧洲社会 D.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C
【详解】据题干“有经营农业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如农具、牲畜、作坊和仓库。领主本人或其管家管理生产,监督农奴劳动”及所学知识可得,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C项正确;原始社会没有没有庄园的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亚洲的奴隶社会没有庄园,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庄园,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4·辽宁沈阳·二模)下面三幅图片是某班级办板报收集的素材。根据图片反映的内容判断该板报的主题是( )
A.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B.罗马帝国的兴亡
C.古代世界民主与法治 D.拜占庭帝国文化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的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因此该板报的主题是古代世界民主与法治,C项正确;题干展示的是古代的民主与法治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无关,排除A项;伯里克利是古希腊雅典的执政官,与罗马帝国的兴亡无关,排除B项;伯里克利是古希腊雅典的执政官,《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与拜占庭帝国文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4·辽宁葫芦岛·二模)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上记有金字塔、种姓制度、帕特农神庙、斯巴达克起义,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封建时代的亚洲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古代亚非欧文明 D.古代欧洲文明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金字塔是古代非洲埃及文明的象征;种姓制度属于古印度;帕特农神庙属于古希腊;斯巴达克起义属于古罗马,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亚非欧文明,C项正确;材料中不仅有亚洲,还有非洲与欧洲,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古代的欧亚非,而不仅是欧洲,且时间也不是封建时代,排除B项;D项不全面,材料涉及的是三大洲,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4·辽宁本溪·二模)下列各项,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权利法案》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虽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C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源远流长,但《汉谟拉比法典》并没有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但《十二铜表法》也没有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B项;《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这与题干“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不符,且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是《罗马民法大全》,而不是《权利法案》,排除D项。故选C项。
考点2 资本主义的发展
6.(2024·辽宁沈阳·二模)对比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可以看到,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与这一变化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亚历山大东征 B.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运动 D.铁路的修建
【答案】B
【详解】仔细观察图片,比较两幅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到16世纪,导致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开阔的原因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与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B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是指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的侵略战争,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是1825年由英国斯蒂芬森建造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4·辽宁沈阳·二模)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上述《权利法案》条款限制了国王( )
A.财政权 B.军权 C.司法权 D.立法权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可知,这限制了国王的财政权,A项正确;军权是指掌管和指挥军队的权力,司法权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开展依其法定职权和一定程序,由审判的形式将相关法律适用于具体案件的专门化活动而享有的权力。立法权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权力,第二类是制定和修改普通法律的权力。军权、司法权、立法权,均与题干“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8.(2024·辽宁鞍山·二模)历史的发展过程不是孤立的,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下列搭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B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C 《独立宣言》的发表 黑人奴隶获得解放
D 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 罗斯福实行新政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摆脱危机,罗斯福宣布实行 “新政”,D项正确;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排除A项;“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为资本主义的萌芽准备了条件,排除B项;《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美国诞生,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4·辽宁葫芦岛·二模)某历史小组的同学要进行“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专题讲座,下列各项,可以放进专题讲座资料库的是( )
A.论文: 《民族认同与德国的重新统一》
B.视频: 《苏联的改革》
C.地图: 《拉美人民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D.图片: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场景》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的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亚非拉国家召开了万隆会议,拉美人民进行了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C项正确;德国、苏联都是欧洲国家,排除AB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场景》发生在一战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4·辽宁营口·二模)文明互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以下两个历史事件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都是东西方交往的大动脉 B.促进了地区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增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张骞通西域后的物品交换和新航路开辟后的物品交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都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B项正确;张骞同西域只是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往来,排除A项;只有新航路开辟逐渐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排除C项;两者都未增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排除D项。故选B项。
11.(2024·辽宁本溪·二模)日本历史上的两次崛起,第一次是19世纪中后期,日本逐渐走上资本主义强国之路;第二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日本第一次崛起得益于( )
A.大化改新 B.工业革命 C.明治维新 D.美国扶持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19世纪中后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因此,题干中“日本第一次崛起”得益于明治维新,C项正确;646年(7世纪)起,日本进行大化改新,排除A项;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与日本第一次崛起无关,排除B项;美国扶持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排除D项。故选C项。
12.(2024·辽宁营口·二模)学校开展集邮活动展。下列符合邮票展主题的是 ( )
A.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B.亚洲民主运动的高涨
C.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D.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所示的三个人物,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纳米比亚独立体现了非洲民族民主运动发展,因此三者共同的主题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中甘地和纳米比亚独立分别属于亚洲和非洲,排除A项;材料中玻利瓦尔领导的是拉丁美洲独立,纳米比亚独立则体现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排除B项;材料中仅有纳米比亚独立体现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13.(2024·辽宁营口·二模)李老师在用 AIPPT 软件进行九年级历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专题复习设计时,软件给他提供了下列素材,可以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资源素材的是( )
A.美国内战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可知,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有关,英国通
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B项正确;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内战等是在19世纪中期,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扩展,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考点3 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14.(2024·辽宁沈阳·二模)在《共产党宣言》中,对19世纪中期工人阶级的问题作出了以下回答:
问题 回答
社会不公平的原因是什么 生产资料私有制
如何改变不公平的现状 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从而建立自己的统治
上述材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A.指导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的发展
B.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C.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
D.主张采取和平方式建立政权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共产党宣言》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确实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特别是它提出的“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从而建立自己的统治”这一观点,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C项正确;《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主要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斗争,特别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并没有指导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A项;虽然《共产党宣言》中提到了资产阶级,但主要是批判其剥削工人阶级的行为,并没有肯定其历史作用,排除B项;《共产党宣言》主张采取暴力手段建立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
考点4 两次世界大战
15.(2024·辽宁鞍山·二模)学习历史要求我们能从多种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多种史料,价值不同。如果想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下面可信度最高的是( )
A.长篇历史小说《静静的顿河》 B.实地拍摄的德军“闪电战”突袭波兰的照片
C.丘吉尔的回忆录《我的奋斗》 D.有关诺曼底登陆的电影《最后的一天》
【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39年9月1日,德军“闪电战“突袭波兰,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照片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B项正确;《静静的顿河》展示了1912到1922年间,俄国社会的独特群体—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及国内战争中的苦难历程,排除A项;《我
的奋斗》是希特勒的作品,排除C项;诺曼底登陆开辟的是欧洲第二战场,排除D项。故选B项。
16.(2024·辽宁营口·二模)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与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
A.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
B.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
C.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逐渐扭转了战争的态势
D.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欧洲联盟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与方法。”可知,历史解释是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与方法。“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逐渐扭转了战争的态势”是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认识,C项正确;“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欧洲联盟”是对客观历史的描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
考点5 两次工业革命
17.(2024·辽宁沈阳·二模)1879年,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同年,他创办了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生产白炽灯。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蒸汽机广泛应用 B.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C.工厂制度的建立 D.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1879年,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同年,他创办了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生产白炽灯。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结合所学可知,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D项正确;蒸汽机广泛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特点,排除A项;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工厂制度的建立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
18.(2024·辽宁葫芦岛·二模)语言的传播与发展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19世纪出现了“电灯”“电话” “电报”等新词,请你给这些“新词”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 )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C.第二次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出现了‘电灯’‘电报’等新词”,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C项正确;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是指英国的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运动和德意志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是指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和美国内战,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广泛开展,而非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
考点6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19.(2024·辽宁营口·二模)国际格局的演变是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请完善表格①、②处信息( )
时期 世界格局 中国外交政策
二战后初期 ① 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
20世纪60、70年代 两大阵营对抗、争霸 ②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加强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
A.①两极格局;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①东欧剧变;②中日正式建交
C.①苏联解体;②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D.①两极格局;②中美关系走向正常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有: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等,D项正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与表格时间不符,排除A项;东欧剧变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排除B项;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终结,排除C项。故选D项。
20.(2024·辽宁本溪·二模)下图为某同学在历史复习时整理的单元知识框架,其主题拟定最恰当的是( )
主题 联合国与国际安全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B.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D.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答案】D
【详解】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在这种形势下,世界贸易组织应运而生,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前提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引发当今世界局部冲突的重要根源;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进入21世纪,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共同建立国际新秩序,所以,这些史实的主题是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遇到的问题和付出的努力,是两极格局解体之后世界的走向,D项正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格局,排除A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排除B项;冷战与世界格局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的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之世界史(选择题)
考点1 世界古代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
1.(2024·辽宁沈阳·二模)下面是某校编订的《世界古代文明》校本教材目录,目录内容表明( )
目录(部分)第1课 永恒的金字塔 第2课 神秘的楔形文字 第3课 佛陀的诞生 第4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A.人类文明呈现出多元化 B.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
C.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融互鉴 D.古代东西方文明呈现开放性
2.(2024·辽宁沈阳·二模)庄园是一个经济实体,有经营农业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如农具、牲畜、作坊和仓库。领主本人或其管家管理生产,监督农奴劳动。该材料反映的是( )
A.原始社会的人类文明 B.奴隶社会的亚洲文明
C.封建时代的欧洲社会 D.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
3.(2024·辽宁沈阳·二模)下面三幅图片是某班级办板报收集的素材。根据图片反映的内容判断该板报的主题是( )
A.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B.罗马帝国的兴亡
C.古代世界民主与法治 D.拜占庭帝国文化
4.(2024·辽宁葫芦岛·二模)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上记有金字塔、种姓制度、帕特农神庙、斯巴达克起义,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封建时代的亚洲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古代亚非欧文明 D.古代欧洲文明
5.(2024·辽宁本溪·二模)下列各项,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权利法案》
考点2 资本主义的发展
6.(2024·辽宁沈阳·二模)对比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可以看到,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与这一变化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亚历山大东征 B.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运动 D.铁路的修建
7.(2024·辽宁沈阳·二模)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上述《权利法案》条款限制了国王( )
A.财政权 B.军权 C.司法权 D.立法权
8.(2024·辽宁鞍山·二模)历史的发展过程不是孤立的,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下列搭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B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C 《独立宣言》的发表 黑人奴隶获得解放
D 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 罗斯福实行新政
A.A B.B C.C D.D
9.(2024·辽宁葫芦岛·二模)某历史小组的同学要进行“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专题讲座,下列各项,可以放进专题讲座资料库的是( )
A.论文: 《民族认同与德国的重新统一》
B.视频: 《苏联的改革》
C.地图: 《拉美人民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D.图片: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场景》
10.(2024·辽宁营口·二模)文明互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以下两个历史事件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都是东西方交往的大动脉 B.促进了地区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增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11.(2024·辽宁本溪·二模)日本历史上的两次崛起,第一次是19世纪中后期,日本逐渐走上资本主义强国之路;第二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日本第一次崛起得益于( )
A.大化改新 B.工业革命 C.明治维新 D.美国扶持
12.(2024·辽宁营口·二模)学校开展集邮活动展。下列符合邮票展主题的是 ( )
A.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B.亚洲民主运动的高涨
C.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D.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
13.(2024·辽宁营口·二模)李老师在用 AIPPT 软件进行九年级历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专题复习设计时,软件给他提供了下列素材,可以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资源素材的是( )
A.美国内战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考点3 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14.(2024·辽宁沈阳·二模)在《共产党宣言》中,对19世纪中期工人阶级的问题作出了以下回答:
问题 回答
社会不公平的原因是什么 生产资料私有制
如何改变不公平的现状 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从而建立自己的统治
上述材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A.指导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的发展
B.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C.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
D.主张采取和平方式建立政权
考点4 两次世界大战
15.(2024·辽宁鞍山·二模)学习历史要求我们能从多种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多种史料,价值不同。如果想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下面可信度最高的是( )
A.长篇历史小说《静静的顿河》 B.实地拍摄的德军“闪电战”突袭波兰的照片
C.丘吉尔的回忆录《我的奋斗》 D.有关诺曼底登陆的电影《最后的一天》
16.(2024·辽宁营口·二模)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与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
A.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
B.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
C.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逐渐扭转了战争的态势
D.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欧洲联盟
考点5 两次工业革命
17.(2024·辽宁沈阳·二模)1879年,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同年,他创办了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生产白炽灯。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蒸汽机广泛应用 B.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C.工厂制度的建立 D.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18.(2024·辽宁葫芦岛·二模)语言的传播与发展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19世纪出现了“电灯”“电话” “电报”等新词,请你给这些“新词”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 )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C.第二次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考点6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19.(2024·辽宁营口·二模)国际格局的演变是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请完善表格①、②处信息( )
时期 世界格局 中国外交政策
二战后初期 ① 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
20世纪60、70年代 两大阵营对抗、争霸 ②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加强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
A.①两极格局;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①东欧剧变;②中日正式建交
C.①苏联解体;②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D.①两极格局;②中美关系走向正常
20.(2024·辽宁本溪·二模)下图为某同学在历史复习时整理的单元知识框架,其主题拟定最恰当的是( )
主题 联合国与国际安全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B.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D.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