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选择题汇编——世界史
世界古代史
1.(2024·广东河源·二模)据魏斯特卡尔纸草记载,埃及第五王朝的头三个国王都宣称自己是拉神(太阳神)之子,古王国时期许多国王名字的末尾都有“拉”字。这反映了当时古埃及( )
A.神权色彩浓厚 B.历史记载失真
C.等级秩序森严 D.政治局面稳定
2.(2024·广东惠州·二模)《汉谟拉比法典》对借贷利率有明确规定,商人若以谷物放贷,利率不超过33.3%,若以白银放贷,利率不超过20%。如果商人违反规定,则会丧失其所贷之物。上述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严惩犯罪行为 B.确立私有制度
C.规范经济秩序 D.维护贵族利益
3.(2024·广东深圳·二模)汉谟拉比完成了苏美尔和阿卡德的统一,让年久失修的灌溉系统得以重建。据记载,他在位的第8、9、24、33年都曾开凿河渠,兴建灌溉网,给苏美尔和阿卡德带来丰富的水源,把两岸变成可耕种的地区。这反映了( )
A.早期民在政治的优越性 B.世界古代文明的多样性
C.法制建设加速国家统一 D.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
4.(2024·广东佛山·二模)下图为古埃及时期阿布辛贝神庙的浮雕。该浮雕描绘了两位尼罗河河神把象征下埃及的纸莎草和上埃及的莲花捆绑在一起的场景。这反映了古埃及( )
A.自然条件的优越 B.君权至上的思想
C.国家统一的理念 D.建筑水平的高超
5.(2024·广东广州·二模)古埃及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古代印度最高统治者称“Raja”,即“佛经里的天王”。这反映出古代亚非地区的统治者( )
A.强化文化认同 B.受希腊哲学的影响
C.加强中央集权 D.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6.(2024·广东深圳·二模)深圳云端学校的范老师采用沉浸式教学法讲授世界古代史时,通过3D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通过这一技术看到( )
A.古巴比伦工匠正在制作木乃伊 B.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
C.查士丁尼颁布《十二铜表法》 D.唐代高僧玄奘在日本传授佛经
7.(2024·广东湛江·二模)有人说,在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有“粗野的儿童”,有“早熟的儿童”,有“正常的儿童”,即存在诸如亚历山大帝国、古代巴比伦、古代雅典等不同类型的文明。这说明,人类文明( )
A.具有同一性 B.具有多样性 C.具有局限性 D.具有创新性
8.(2024·广东惠州·二模)下表文字节选自公元843年欧洲一位公爵写给儿子的劝勉信。据此判断该时期欧洲的社会关系( )
“令你于青春年少之时以查理为封君……要以身心上完整的坚定的忠诚,对待他以及他所要求的义务……得到他的命令时,要忠实地完成命令。
A.具有严格等级性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权利与义务交织 D.带有强烈人身依附
9.(2024·广东广州·二模)在初三历史课上,同学们学习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基督教的传播”“自给自足的庄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等内容。这节课的主题是( )
A.古代世界的文化交流 B.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C.罗马帝国的历史地位 D.中世纪欧洲的发展
10.(2024·广东汕头·二模)1215年,罗马教皇的使节在巴黎大学禁止学生阅读亚里士多德关于形而上学、自然哲学的著作。这说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 )
A.完全丧失管理自主权 B.经常违反了正统教义
C.教学内容受教会限制 D.自治权难以得到保证
11.(2024·广东深圳·二模)中古西欧法律强调农奴人身属于主人,农奴世代为农奴,只有被主人释放才能免除农奴身份,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可由主人买卖或转让。这样的规定是为了( )
A.延续古罗马帝国对西欧的统治 B.促使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产生
C.确立奴隶主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 D.保证封建主对农奴劳动力的支配
12.(2024·广东湛江·二模)11世纪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城市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兴,促进了欧洲文化向世俗化方向转变。当时欧洲还出现了许多世俗学校,其中一部分发展为大学。这表明,欧洲大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市民阶层的形成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D.教会学校的推动
13.(2024·广东河源·二模)701年日本政府制定的《大宝律令》规定,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各置博士、助教,招贵族子弟,以“论语”为必修科目。由此可见,当时的日本( )
A.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C.法律制度逐渐完善 D.重视发展中日关系
世界近代史
14.(2024·广东广州·二模)1463年,寻找通往东方道路的葡萄牙人抵达利比里亚的蒙罗维亚一带。在这里,葡萄牙人发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胡椒,于是把这里命名为胡椒海岸,从胡椒海岸往东,葡萄牙人相继发现了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和奴隶海岸。这次航行( )
A.根源对香料的需求 B.促使葡萄牙完成了社会转型
C.促使列强全面殖民入侵非洲 D.具有早期殖民色彩
15.(2024·广东深圳·二模)“1420年,亨利王子在葡萄牙建立了一所航海学校,并创立地理研究院、天文台及保存地图和手稿的馆所……集中了许多数学、天文、地理和制图人才。”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 )
A.原因 B.条件 C.过程 D.影响
16.(2024·广东惠州·二模)如图是出自1543年出版的解剖学著作《人体的构造》,该图例以生活化的姿势显示解剖的身体。该画充分体现了( )
A.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B.封建主义的集权特征
C.以神为中心的哲学 D.人文主义的思潮内涵
17.(2024·广东佛山·二模)1435年,意大利学者莱昂·巴蒂斯塔在《论绘画》一文中,对时人认为绘画是一种“机械”艺术感到愤怒,他认为画家和雕塑家已不是工匠,而是某种“高雅艺术”的从事者。这反映了
A.意大利绘画水平最高 B.人文主义思想兴起
C.宗教神学已遭到废止 D.平等观念广泛传播
18.(2024·广东佛山·二模)下图为14-18世纪世界咖啡传播路线图。据此,可提炼的主题为( )
A.古代战争与文明冲突 B.世界市场与商贸发展
C.近代科学与技术革新 D.民族解放与独立运动
19.(2024·广东汕头·二模)在墨西哥有梅斯蒂索人——双亲中一方是西班牙人而另一方是本地土著。在巴西不仅仅有梅斯蒂索人群体,还有穆拉托人(葡萄牙人和非洲人的混血儿)、赞布人(美洲土著和非洲人的混血儿)。这些混血人种的大规模出现始于( )
A.庄园制的瓦解 B.人文主义的传播
C.新航路的开辟 D.全球贸易的开展
20.(2024·广东深圳·二模)以下是林老师在进行单元复习时出示的示意图,他正在复习的主题最可能是( )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走向近代
C.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D.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21.(2024·广东清远·二模)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和实验科学的进步,同时又掀起了早期殖民主义活动,增加了原始资本积累,这段材料说明了( )
A.新航路开辟对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B.新航路开辟揭开了文艺复兴的序幕
C.文艺复兴对新航路开辟影响巨大 D.文艺复兴为新航路开辟奠定了基础
22.(2024·广东河源·二模)“它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概念、简明的语言,对资本主义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了规定……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事立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23.(2024·广东惠州·二模)“它并不像法官们所说的那样,是‘全民’的创造:也不像南方废宪派主张的那样,是‘各州’的创造。它是一个巩固的集团的作品,范围包罗全国。”该观点中“它”指的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美国1787年宪法》 D.《拿破仑法典》
24.(2024·广东惠州·二模)下表为不同叙述者对攻占巴士底狱事件的描述,这说明( )
叙述者 叙述内容
一位革命者的描述 老兵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比任何一个无领导阶级的人物都表现出更大的勇气……拆除吊桥,把他们的枪对准那个不得不炸毁的堡垒。他们很快攻占了巴士底狱。
一名驻扎在要塞的士兵回顾 在7月14日,我们了解到在巴士底狱可能会有一场火药袭击,大约下午三点左右,一群武装公民和一些士兵混在一起,来攻击巴士底狱。他们轻易地拆除吊桥,用斧子把门砸下,最终攻占监狱。
A.旁观者的叙述更有价值 B.政治立场影响历史叙述
C.口述史料难以还原真相 D.历史史实具有多种可能
25.(2024·广东佛山·二模)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以往仅表示“出生地”的突厥词汇“vatan”变成“祖国”的意思。英语词汇“liberty”最初是指与奴隶身份相反,现具有“自由”等新的政治含义。这体现大革命( )
A.维护共和制度 B.打击特权阶层
C.强化世俗权力 D.具有世界意义
26.(2024·广东佛山·二模)杰斐逊起草的美国《独立宣言》,代表了所有殖民地前几个月内涌现的90多种地方性的“独立宣言”思想,而且一定程度在措辞上大量借用了这些地方宣言。其意在( )
A.获得国际社会支持 B.凝聚力量追求独立
C.宣告美国正式诞生 D.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27.(2024·广东深圳·二模)有学者认为,对法国雅各宾派必须进行具体分析:其恐怖统治曾为推进革命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为反封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但在后期犯了恐怖扩大化的严重错误,排斥异己,结果葬送了自己。该观点强调了( )
A.历史记叙的主观性 B.历史证据的重要性
C.历史事实的客观性 D.历史认识的全面性
28.(2024·广东深圳·二模)18世纪的法国社会,出现一股“英国热”风潮。人们不仅在社交礼仪、行为举止、文学品味、休闲娱乐等方面迷恋英国,而且在政治思想领域也显而易见。“英国热”风潮的萌发缘于( )
A.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英国 B.法国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C.英法两国同属协约国集团 D.法国封建制日益腐朽没落
29.(2024·广东湛江·二模)下图是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中央集权示意图。该图反映了当时的国王( )
A.仅是国家象征 B.完全受教会控制
C.受到国会限制 D.宣扬“君权神授”
30.(2024·广东深圳·二模)1787年,法国政府正处在破产边缘,政府预算的一半要用来偿还战争债务,这些债务可能产生于( )
A.支持美国独立战争 B.镇压巴黎人民起义
C.更换先进工业设备 D.偿还普法战争赔款
31.(2024·广东惠州·二模)下表反映了英国贸易和运输部门的人均产出变化(以1700年代为100基准),这一变化根源于( )
年代(S) 贸易和运输(人均)
1700 100
1750 124
1800 188
1850 445
A.工业革命的推进 B.新航路开辟的深入
C.航海事业的发展 D.世界性市场的形成
32.(2024·广东广州·二模)《共产党宣言》发表后不久,欧洲就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体现了( )
A.革命运动需要法律引导 B.《共产党宣言》的学术价值
C.工人运动得到正确引领 D.《共产党宣言》的社会地位
33.(2024·广东茂名·二模)历史学习要透过纷杂的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促使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不断扩展的根本原因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 B.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得到壮大
C.工业革命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 D.近代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
34.(2024·广东深圳·二模)1839年,英国的419560名工厂工人中,有242296名妇女,妇女占一半多。1861年,英国还没有一个女护士,也没有一个女职员;到1891年,女护士已达53000多名,女职员也有17000多名。妇女社会角色的转变,主要是因为( )
A.政治制度的变革 B.启蒙思想的传播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城市环境的改善
35.(2024·广东惠州·二模)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城市的外来人口比例不断提高。1874年基辅已有百万之众人口,本地居民仅占三成,1882年莫斯科城市人口的四分之三是外地移民。这反映俄国农奴制改革( )
A.促进了劳动力自由流动 B.废除了沙皇专制统治
C.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D.加速了农村经济衰落
36.(2024·广东深圳·二模)19世纪中期,俄国普遍流行一种观点,即旧制度对人的束缚如今已经成为缠绕于俄罗斯脖颈上的重石,将国家拖进了无底深渊。基于这种认识,俄国( )
A.实行了农奴制改革 B.营建新都圣彼得堡
C.开始学习西方技术 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37.(2024·广东汕头·二模)自17世纪至19世纪70年代,由前一社会形态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过程中,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事件。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
A.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B.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C.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D.都得到了人民群众支持
38.(2024·广东湛江·二模)在19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一些中小农奴主已经看到雇佣劳动比农奴劳动更为有利,因而开始在自己的庄园内采用雇佣劳动;同时农民分化也日益激烈,一部分富农也开始采用雇佣劳动。这反映出,俄国( )
A.农奴制不断衰落 B.农奴制逐渐强化
C.普及了雇佣关系 D.农奴制度被废除
39.(2024·广东深圳·二模)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内在矛盾的激化和世界体系的危机及其重组为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有利的时机。此“有利时机”指的是( )
A.欧洲力量的削弱 B.工业文明的普及
C.民族意识的觉醒 D.国际社会的援助
40.(2024·广东广州·二模)据统计,20世纪初期美国的工厂和矿场至少有170万童工,该人数在30年前则不到85万。在美国10—15岁的儿童中,有10%的女孩和20%的男孩成为廉价工人。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战争带来重大破坏 D.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41.(2024·广东江门·二模)针对哥伦布提出的航海计划,西班牙审查委员会质疑:就算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也可以到达东方,但回程时,必然有一段航程是从地球的下面向上爬坡,帆船又怎么能爬得上来呢?当时哥伦布一时语塞,无法回答。要对这一疑问做出正确解答,可以运用( )
A.牛顿的万有引力 B.托勒密的地圆学说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
42.(2024·广东深圳·二模)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的社会图景。小说的主人公高老头出身寒微,后来做粮食承包商发了大财。他把大部分财产给两个女儿作陪嫁,后来自己却被女儿们抛弃,一贫如洗,孤苦伶仃地病死在一家小公寓的阁楼上。该小说抨击的是( )
A.路易十六的专制统治 B.拿破仑加冕称帝
C.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 D.工人运动的高涨
43.(2024·广东茂名·二模)“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在军事、工程方面广泛应用,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开辟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
A.特点是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使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D.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世界现代史
44.(2024·广东河源·二模)一战前夕,英、法、德三国对外投资总额增至1750亿~2000亿法郎,其中法国增至600亿法郎,德国增至440亿法郎。这说明英、法、德三国( )
A.经济侵略方式变化 B.海外矛盾加剧
C.政治经济发展失衡 D.世界市场广阔
45.(2024·广东惠州·二模)有学者指出,“这(一战)是第一次,非洲人看到欧洲人互相残杀,这违背了欧洲传教士的教义,让许多非洲人脑中产生了疑问,开始怀疑……‘白人至上’的合理性,也开始察觉到白人的虚弱。”非洲人的这一认识( )
A.粉碎德意日法西斯 B.削弱欧洲战争力量
C.推动无产阶级革命 D.促进非洲民族觉醒
46.(2024·广东佛山·二模)在“二五”期间,苏联有140万工人通过了工厂徒工学校的培训。此外,还开设工厂附属的业务进修培训班和夜校,给工人提供不脱产的学习条件。这些举措旨在( )
A.巩固苏维埃政权 B.服务反法西斯战争
C.推进工业化进程 D.应对美国军备竞赛
47.(2024·广东深圳·二模)“以往历史上发生的各种革命,都在不改变剥削制度的基础上发动,而这一次则从根本上推翻了剥削与压迫的制度,让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从而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材料评价的是( )
A.日本明治维新 B.美国南北战争
C.俄国十月革命 D.拉美独立运动
48.(2024·广东深圳·二模)经过长期实践,苏联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核算全国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其中数学家康托罗维奇因对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的贡献,获197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成就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苏联(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部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49.(2024·广东惠州·二模)下列纪念邮票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悲观的母亲》 《罗斯福“炉边谈话”》 《新政》
注:TVA(公共事业振兴署)、TVA(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CCC(地方资源养护队)、FDIC(联邦储蓄保险公司)、SEC(证券和兑换委员会)、NRA(国家复兴总署)
A.工业化进程中的欧洲 B.和平发展的新世界
C.经济大萧条下的美国 D.亚非地区的新发展
50.(2024·广东广州·二模)据统计,1925年,苏联工人阶级人数与1920年相比增长了4倍,工人的收入水平提高,生活状况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工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据此可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A.推动苏联模式的形成 B.促进了经济结构均衡发展
C.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D.促使社会主义工业化形成
51.(2024·广东深圳·二模)“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因此,苏俄政府决定实施(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52.(2024·广东河源·二模)下表是美国劳工统计局统计的就业、工资指数(以1926年为100)。统计数据说明当时美国( )
时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就业指数 97.5 84.7 72.2
工资指数 105 81.3 61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缺乏社会保障体系
C.海外市场不断萎缩 D.社会消费水平下降
53.(2024·广东惠州·二模)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一幅漫画,上半部分描绘的是苏联人民制定计划开展经济建设,下半部分描绘的是西方国家制定计划对苏联进行军事包围与封锁。据此可知( )
A.苏联模式形成受国际环境影响 B.两极格局下两大阵营针锋相对
C.新经济政策继续推行成效显著 D.经济危机推动了苏联模式形成
54.(2024·广东深圳·二模)观察以下两幅欧洲政治版图,从图中的变化反映了( )
A.欧洲丧失世界中心地位 B.华盛顿体系已建立起来
C.民族独立运动得到发展 D.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55.(2024·广东深圳·二模)1944年,美国飞行员克尔执行任务时飞机中弹起火,他弃机跳伞降落到今香港新界地区。日军展开了地面大搜捕。中共领导的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冒死抢救保护了克尔。后来,克尔将逃生经过画成连环画(下图为其中一幅),并将连环画和感谢信呈给了东江纵队。这幅连环画( )
A.再现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史事 B.表现了当时中美间的战略友好
C.提供了研究抗战的第二手资料 D.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
56.(2024·广东湛江·二模)德国陷入双线作战的境地之中,一步步走向失败;同时美军也得到了解放,这使其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太平洋战场,加大了对日本的打击力度,加快了二战的结束。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在于( )
A.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B.凡尔登战役艰难结束
C.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D.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
57.(2024·广东深圳·二模)下图是由英国漫画家悉德尼乔治·施特鲁贝于1945年9月3日创作的漫画《新的旗帜》。这一漫画( )
A.揭示了一战中德国战败的原因 B.说明了二战新型武器的残酷性
C.表现了日本法西斯政权的灭亡 D.反映了冷战时特有的斗争特点
58.(2024·广东湛江·二模)“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蓝鹰标志。”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重视恢复商品经济 B.首先进行工业调整
C.利用政府干预经济 D.“以工代赈”复兴经济
59.(2024·广东佛山·二模)下表是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罢工次数表。影响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 )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美国 921 637 810 841 1695
法国 1213 1093 286 362 343
日本 494 763 864 778 525
A.法西斯政权建立 B.大萧条持续冲击
C.罗斯福新政实施 D.福利国家的发展
60.(2024·广东茂名·二模)20世纪20年代,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提出、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创;20世纪30年代,美国“新政”的实施。它们共同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借鉴 B.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杰出历史人物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是世界性的
61.(2024·广东江门·二模)20世纪50年代,西欧的年均经济增长率约为4.5%,60年代约为5%。同期,美国为3%~4%,而日本接近10%。这( )
A.冲击了美国经济地位 B.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C.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 D.造成了西方阵营的分裂
62.(2024·广东汕头·二模)下表的系列运动( )
时间 运动
1946年2月18日 印度水兵起义
1946年 印度工人罢工达1629次,参加人数为196万人
1946年下半年到1947年下半年 先后有5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
A.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 B.提高了民众政治地位
C.加速了印度独立进程 D.引发了不同阶层对立
63.(2024·广东河源·二模)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征收累进所得税、遗产税、馈赠税等,所得税的最高税率曾经达到70%~80%,而遗产税的税率在有些国家达到90%以上。上述税收政策反映了战后西方国家( )
A.民众生活贫困 B.财政面临困难
C.加强经济干预 D.贫富分化严重
64.(2024·广东河源·二模)美国中央情报局在1947年的一份报告中提出:“对美国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是西欧经济有可能崩溃,结果使政权落到共产主义分子手里。”基于这种认识,美国( )
A.推行了杜鲁门主义 B.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C.组建了北约集团 D.推动建立了联合国
65.(2024·广东惠州·二模)下表为美苏冷战期间签订的部分条约。这些条约内容反映美苏冷战的重要特点是( )
时间 条约 主要内容
1963 《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禁止除在地下外的一切核武器试验
1968 《核不扩散条约》 要求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得帮助其他国家获得核武器
1974 《苏美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条约议定书》 双方只能在本国首都周围或者在一个洲际导弹发射基地周围建立一个反导弹系统
A.旗帜鲜明的战争形态 B.完全放弃核军备竞赛
C.非和平非战争的对峙 D.各领域斗争针锋相对
66.(2024·广东湛江·二模)1950年3月,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这说明,欧共体(欧盟)的成立旨在( )
A.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 B.加速欧洲的经济发展
C.挑战多极化发展趋势 D.解除美苏争霸的威胁
67.(2024·广东广州·二模)20世纪50年代,东柏林修建了对称排列、围合式风格的建筑;而西柏林则建造了象征“民主”“自由”的、无规则排列的、自由矗立的建筑群。东西柏林不同的城市规划( )
A.体现美苏冷战下的竞争思维 B.是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存
C.体现城市建设中的文化融合 D.深刻影响周边居民价值观念
68.(2024·广东湛江·二模)《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指出:各国不能身体进入21世纪,脑袋还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要……对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念予以扬弃,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这表明,21世纪“国与国交往的新路”是( )
A.霸权主义之路 B.合作共享之路
C.军事结盟之路 D.恃强凌弱之路
69.(2024·广东广州·二模)1910年,第二国际筹划设立国际劳动妇女节;1914年3月8日,欧洲多国妇女举行反战示威;1917年3月8日,俄罗斯妇女的罢工拉开了“二月革命”的序幕;1924年3月,中国国共两党共同庆祝妇女节;1975年,联合国开始庆祝妇女节。可见,这一节日( )
A.完成了保障妇女权益使命 B.适应了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要求
C.植根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D.由世界各国革命和民主运动共同促成
70.(2024·广东佛山·二模)下图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历年国内外生产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国际地位的提升 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D.政治多极化的形成
71.(2024·广东广州·二模)如图所示是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及其应用领域。据此可知( )
A.现代科技孕育了经济新增长点 B.社会信息化推动了文明交流互鉴
C.高新产业逐步取代了传统产业 D.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
72.(2024·广东深圳·二模)ChatGPT 作为最新的智能机器人,能够进行智能对话、知识总结,再次实现了技术刷新。与此同时,ChatGPT 热引发的技术、安全、教育等问题也引起广泛关注。这反映了( )
A.世界各国重视对最新科技的研发 B.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新技术的传播
C.科技的运用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D.现代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专题01 选择题汇编——世界史
世界古代史
1.(2024·广东河源·二模)据魏斯特卡尔纸草记载,埃及第五王朝的头三个国王都宣称自己是拉神(太阳神)之子,古王国时期许多国王名字的末尾都有“拉”字。这反映了当时古埃及( )
A.神权色彩浓厚 B.历史记载失真
C.等级秩序森严 D.政治局面稳定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埃及第五王朝的头三个国王都宣称自己是拉神(太阳神)之子”可知,题干表明古埃及政权与神权紧密结合,政权受到神权的保护,神权色彩浓厚,A项正确;题干没有将魏斯特卡尔纸草的记载与其他史料相印证,不能表明历史记载失真,排除B项;材料只提及国王,没有提到其他等级,不能说明等级秩序森严,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古埃及的政治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4·广东惠州·二模)《汉谟拉比法典》对借贷利率有明确规定,商人若以谷物放贷,利率不超过33.3%,若以白银放贷,利率不超过20%。如果商人违反规定,则会丧失其所贷之物。上述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严惩犯罪行为 B.确立私有制度
C.规范经济秩序 D.维护贵族利益
【答案】C
【详解】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材料明确借贷利率并规定违反规定的后果,有助于规范经济活动中的借贷行为,维护经济秩序,C项正确;违反规定会有惩罚,但这并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规范借贷利率来稳定经济秩序,排除A项;私有制度在当时已经确立,材料中的规定并非主要为了确立私有制度,排除B项;材料中的规定对所有商人都适用,不只是维护贵族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4·广东深圳·二模)汉谟拉比完成了苏美尔和阿卡德的统一,让年久失修的灌溉系统得以重建。据记载,他在位的第8、9、24、33年都曾开凿河渠,兴建灌溉网,给苏美尔和阿卡德带来丰富的水源,把两岸变成可耕种的地区。这反映了( )
A.早期民在政治的优越性 B.世界古代文明的多样性
C.法制建设加速国家统一 D.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汉谟拉比完成了苏美尔和阿卡德的统一”、“把两岸变成可耕种的地区”可知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后,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这反映了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主政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家统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未体现世界古代文明的多样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法制建设,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4·广东佛山·二模)下图为古埃及时期阿布辛贝神庙的浮雕。该浮雕描绘了两位尼罗河河神把象征下埃及的纸莎草和上埃及的莲花捆绑在一起的场景。这反映了古埃及( )
A.自然条件的优越 B.君权至上的思想
C.国家统一的理念 D.建筑水平的高超
【答案】C
【详解】据题干“两位尼罗河河神把象征下埃及的纸莎草和上埃及的莲花捆绑在一起”信息和所学可知,浮雕把象征下埃及的纸莎草和上埃及的莲花捆绑在一起,这形象地表达了古埃及追求国家统一的理念,C项正确;浮雕主要体现的是关于上下埃及的内容,并非重点强调自然条件优越,与浮雕内容不符,排除A项;浮雕中主要是关于上下埃及的结合,没有直接体现君权至上的思想,排除B项;浮雕展示的主要不是建筑水平的高超,而是其背后所蕴含的政治意义,概括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4·广东广州·二模)古埃及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古代印度最高统治者称“Raja”,即“佛经里的天王”。这反映出古代亚非地区的统治者( )
A.强化文化认同 B.受希腊哲学的影响
C.加强中央集权 D.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古代印度最高统治者称‘Raja’,即‘王’,也就是‘佛经里的天王’。”可知,材料体现了古埃及法老与汉谟拉比和古代印度统治者都宣扬自己的权力是从神那里获得的,说明古代亚非文明都利用宗教神化王权,D项正确;强化文化认同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项;古埃及文明早于古希腊文明,因此古埃及不可能受到希腊哲学影响,排除B项;加强中央集权与“神之子”、“众神之王”、“天子”没有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4·广东深圳·二模)深圳云端学校的范老师采用沉浸式教学法讲授世界古代史时,通过3D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通过这一技术看到( )
A.古巴比伦工匠正在制作木乃伊 B.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
C.查士丁尼颁布《十二铜表法》 D.唐代高僧玄奘在日本传授佛经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因被指控腐蚀青年思想而遭到雅典法庭的审判并最终被判处死刑。苏格拉底之死是古希腊历史的重要部分,与古代史密切相关,且完全可能通过3D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展示,B项正确;木乃伊是古埃及特有的丧葬习俗,古巴比伦是古代中东的一个国家,其文化和历史与古埃及的木乃伊制作技术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查士丁尼的立法成果是《查士丁尼法典》,排除C项;玄奘是唐朝的著名高僧,他的主要成就是前往印度取经并返回中国传播佛教,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4·广东湛江·二模)有人说,在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有“粗野的儿童”,有“早熟的儿童”,有“正常的儿童”,即存在诸如亚历山大帝国、古代巴比伦、古代雅典等不同类型的文明。这说明,人类文明( )
A.具有同一性 B.具有多样性 C.具有局限性 D.具有创新性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亚历山大帝国、古代巴比伦、古代雅典等不同类型的文明。”可知,在古代的亚非地区和欧洲地区存在着不同的文明,说明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B项正确;在古代亚非欧地区,都有自己的文明起源,不同地区的文明有着自己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到亚历山大帝国、古代巴比伦、古代雅典等文明的局限性,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亚非欧地区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没有体现创新性,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4·广东惠州·二模)下表文字节选自公元843年欧洲一位公爵写给儿子的劝勉信。据此判断该时期欧洲的社会关系( )
“令你于青春年少之时以查理为封君……要以身心上完整的坚定的忠诚,对待他以及他所要求的义务……得到他的命令时,要忠实地完成命令。
A.具有严格等级性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权利与义务交织 D.带有强烈人身依附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以查理为封君……要以身心上完整的坚定的忠诚,对待他以及他所要求的义务……得到他的命令时,要忠实地完成命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该时期欧洲的社会关系具有严格等级性,A项正确;封君封臣制以土地的封赐关系为纽带,而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排除B项;权利与义务交织,是指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与题干信息“以查理为封君……要以身心上完整的坚定的忠诚,对待他以及他所要求的义务……得到他的命令时,要忠实地完成命令”不符,排除C项;人身依附,是指在法律中,有一种特殊的合同类型被称为人身依附性的合同,这种合同的特点是它的履行依赖于特定的人,与题干信息“以查理为封君……要以身心上完整的坚定的忠诚,对待他以及他所要求的义务……得到他的命令时,要忠实地完成命令”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2024·广东广州·二模)在初三历史课上,同学们学习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基督教的传播”“自给自足的庄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等内容。这节课的主题是( )
A.古代世界的文化交流 B.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C.罗马帝国的历史地位 D.中世纪欧洲的发展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基督教的传播”“自给自足的庄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基督教的传播”是西欧宗教的特点;自给自足的庄园”是西欧庄园的特点;“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西欧城市发展的特点,由此可知,题干描述的是中世纪欧洲的发展,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欧洲的发展和古代世界的文化交流无关,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中世纪的欧洲和阿拉伯帝国无关,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中世纪的欧洲和罗马帝国的历史地位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2024·广东汕头·二模)1215年,罗马教皇的使节在巴黎大学禁止学生阅读亚里士多德关于形而上学、自然哲学的著作。这说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 )
A.完全丧失管理自主权 B.经常违反了正统教义
C.教学内容受教会限制 D.自治权难以得到保证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1215 年,罗马教皇的使节在巴黎大学禁止学生阅读亚里士多德关于形而上学、自然哲学的著作”可知,在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教学内容受到了教会的限制,学生不能自由阅读某些书籍,C项正确;A项中的“完全丧失”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中世纪大学的实际情况,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D项中的“自治权难以得到保证”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2024·广东深圳·二模)中古西欧法律强调农奴人身属于主人,农奴世代为农奴,只有被主人释放才能免除农奴身份,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可由主人买卖或转让。这样的规定是为了( )
A.延续古罗马帝国对西欧的统治 B.促使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产生
C.确立奴隶主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 D.保证封建主对农奴劳动力的支配
【答案】D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的基层经济组织。庄园制度是西欧封建经济关系中最重要的一项制度,是封建领主以经庄园的方式在其领地上剥削依附农奴的制度。庄园土地属于封建领主,但除部分土地由其直接经之外,大部分土地以份地形式分给农奴使用。农奴必须定期在领主土地上耕种,或把份地上的部分产品以实物或货币形式交给领主,还要服许多杂役和交纳贡税。据“(中世纪)法律强调农奴人身属于主人,农奴世代为农奴,只有被主人释放才能免除农奴身份,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可由主人买卖或转让。”中世纪西欧法律的这些规定是为了保证封建主对农奴劳动力的支配。D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古罗马帝国对西欧的统治,排除A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封建主对农奴的支配权,与“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产生”无关,排除B项;中世纪西欧的社会制度是封建制,C项叙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2.(2024·广东湛江·二模)11世纪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城市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兴,促进了欧洲文化向世俗化方向转变。当时欧洲还出现了许多世俗学校,其中一部分发展为大学。这表明,欧洲大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市民阶层的形成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D.教会学校的推动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城市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兴,促进了欧洲文化向世俗化方向转变。当时欧洲还出现了许多世俗学校,其中一部分发展为大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商品经济发展对文化的影响,促使世俗学校的出现。所以材料反映的是商品经济,也就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项正确;市民阶层的形成是由于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材料并没有反映市民阶层的形成,排除B项;13世纪后,随着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教会学校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13.(2024·广东河源·二模)701年日本政府制定的《大宝律令》规定,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各置博士、助教,招贵族子弟,以“论语”为必修科目。由此可见,当时的日本( )
A.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C.法律制度逐渐完善 D.重视发展中日关系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701年日本政府““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各置博士、助教,招贵族子弟,以‘论语‘为必修科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日本学习中国文化,说明当时日本深受中国文化影响,B项正确;题干信息强调是日本学习中国文化,无法说明日本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题干强调日本学习中国文化,与日本法律制度逐渐完善,重视发展中日关系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世界近代史
14.(2024·广东广州·二模)1463年,寻找通往东方道路的葡萄牙人抵达利比里亚的蒙罗维亚一带。在这里,葡萄牙人发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胡椒,于是把这里命名为胡椒海岸,从胡椒海岸往东,葡萄牙人相继发现了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和奴隶海岸。这次航行( )
A.根源对香料的需求 B.促使葡萄牙完成了社会转型
C.促使列强全面殖民入侵非洲 D.具有早期殖民色彩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1463年,寻找通往东方道路的葡萄牙人抵达利比里亚的蒙罗维亚一带。在这里,葡萄牙人发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胡椒,于是把这里命名为胡椒海岸,从胡椒海岸往东,葡萄牙人相继发现了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和奴隶海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葡萄牙人相继发现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和奴隶海岸,体现了对这些地区的殖民掠夺,具有早期的殖民色彩,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对香料的需求,但是中心在于相继发现了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和奴隶海岸等殖民掠夺,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这次航行促使葡萄牙完成了社会转型,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葡萄牙在这些地方进行早期的殖民掠夺,没有体现促使列强全面殖民入侵非洲,排除C项。故选D项。
15.(2024·广东深圳·二模)“1420年,亨利王子在葡萄牙建立了一所航海学校,并创立地理研究院、天文台及保存地图和手稿的馆所……集中了许多数学、天文、地理和制图人才。”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 )
A.原因 B.条件 C.过程 D.影响
【答案】B
【详解】由题干材料“1420年,亨利王子在葡萄牙建立了一所航海学校,并创立地理研究院、天文台及保存地图和手稿的馆所……集中了许多数学、天文、地理和制图人才。”可知,亨利王子的这些努力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B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从1487年开始,所以题干反映的不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题干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不是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6.(2024·广东惠州·二模)如图是出自1543年出版的解剖学著作《人体的构造》,该图例以生活化的姿势显示解剖的身体。该画充分体现了( )
A.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B.封建主义的集权特征
C.以神为中心的哲学 D.人文主义的思潮内涵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解剖学著作《人体的构造》属于科学研究,为了解人类奠定科学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主张人文主义,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因此解剖学著作《人体的构造》中的图例反映人文主义的思潮内涵,D项正确;基督教神学主张神化上帝,忽视人的客观存在、需要,排除A项;封建主义属于政治角度,《人体的构造》中的图例实际上属于思想角度,排除B项;文艺复兴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排除C项。故选D项。
17.(2024·广东佛山·二模)1435年,意大利学者莱昂·巴蒂斯塔在《论绘画》一文中,对时人认为绘画是一种“机械”艺术感到愤怒,他认为画家和雕塑家已不是工匠,而是某种“高雅艺术”的从事者。这反映了
A.意大利绘画水平最高 B.人文主义思想兴起
C.宗教神学已遭到废止 D.平等观念广泛传播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 意大利学者莱昂·巴蒂斯塔在《论绘画》一文中,对时人认为绘画是一种‘机械’艺术感到愤怒,他认为画家和雕塑家已不是工匠,而是某种‘高雅艺术’的从事者”,可知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艺术创作已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机械”创作,受到基督教的束缚,而是体现艺术家个人思想的的“高雅艺术”,表明人文主义思想兴起对艺术创作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艺术创作风格的改变而非绘画水平,排除A项;宗教神学已遭到废止,不符合史实,此时只是从宗教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作者观点的影响,平等观念广泛传播也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8.(2024·广东佛山·二模)下图为14-18世纪世界咖啡传播路线图。据此,可提炼的主题为( )
A.古代战争与文明冲突 B.世界市场与商贸发展
C.近代科学与技术革新 D.民族解放与独立运动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14-18世纪世界咖啡传播路线图,咖啡在这一时期在美洲、亚洲、欧洲、非洲等各地传播,是世界市场与商贸发展的带来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咖啡传播,没有体现古代战争与文明冲突,排除A项;咖啡传播与自然科学和技术革新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咖啡在世界各大洲的传播,无法体现民族解放与独立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19.(2024·广东汕头·二模)在墨西哥有梅斯蒂索人——双亲中一方是西班牙人而另一方是本地土著。在巴西不仅仅有梅斯蒂索人群体,还有穆拉托人(葡萄牙人和非洲人的混血儿)、赞布人(美洲土著和非洲人的混血儿)。这些混血人种的大规模出现始于( )
A.庄园制的瓦解 B.人文主义的传播
C.新航路的开辟 D.全球贸易的开展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在墨西哥有梅斯蒂索人——双亲中一方是西班牙人而另一方是本地土著。在巴西不仅仅有梅斯蒂索人群体,还有穆拉托人(葡萄牙人和非洲人的混血儿)、赞布人(美洲土著和非洲人的混血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推动了人口的洲际流动,出现了大规模的混血人种,C项正确;西欧中世纪后期庄园制度逐渐瓦解,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题干涉及的混血人种出现无关,排除A项;人文主义的传播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题干涉及的混血人种出现无关,排除B项;全球贸易的开展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与题干涉及的“始于”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0.(2024·广东深圳·二模)以下是林老师在进行单元复习时出示的示意图,他正在复习的主题最可能是( )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走向近代
C.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D.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探寻新航路、早期殖民扩张”可得出信息: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大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新航路的开辟,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早期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因此主题最可能是走向近代,B项正确;封建时代的欧洲包括政治上的封君封臣制,经济上的庄园制、城市及大学的兴起等,排除A项;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与材料“文艺复兴”无关,排除C项;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有关,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21.(2024·广东清远·二模)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和实验科学的进步,同时又掀起了早期殖民主义活动,增加了原始资本积累,这段材料说明了( )
A.新航路开辟对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B.新航路开辟揭开了文艺复兴的序幕
C.文艺复兴对新航路开辟影响巨大 D.文艺复兴为新航路开辟奠定了基础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和实验科学的进步,同时又掀起了早期殖民主义活动,增加了原始资本积累”可知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对社会文化发展、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对社会发展影响深远,A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早于新航路开辟,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文艺复兴对新航路开辟影响巨大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关于文艺复兴为新航路开辟奠定了基础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22.(2024·广东河源·二模)“它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概念、简明的语言,对资本主义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了规定……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事立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04年,《拿破仑法典》开始实施,它用法律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对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D项正确;《权利法案》是1689年通过,英国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独立宣言》是1776年通过,宣布美国独立,排除B项;1789年《人权宣言》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立国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
23.(2024·广东惠州·二模)“它并不像法官们所说的那样,是‘全民’的创造:也不像南方废宪派主张的那样,是‘各州’的创造。它是一个巩固的集团的作品,范围包罗全国。”该观点中“它”指的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美国1787年宪法》 D.《拿破仑法典》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中“它并不像法官们所说的那样,是‘全民’的创造;也不像南方废宪派主张的那样,是‘各州’的创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齐聚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经过争论和妥协,最终制定出美国宪法,C项正确;《权利法案》是英国议会颁布的,排除A项;《独立宣言》的颁布标志着美国的诞生,与材料中的“它是一个巩固的集团的作品,范围包罗全国”不符,排除B项;《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是法国的法律文献,排除D项。故选C项。
24.(2024·广东惠州·二模)下表为不同叙述者对攻占巴士底狱事件的描述,这说明( )
叙述者 叙述内容
一位革命者的描述 老兵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比任何一个无领导阶级的人物都表现出更大的勇气……拆除吊桥,把他们的枪对准那个不得不炸毁的堡垒。他们很快攻占了巴士底狱。
一名驻扎在要塞的士兵回顾 在7月14日,我们了解到在巴士底狱可能会有一场火药袭击,大约下午三点左右,一群武装公民和一些士兵混在一起,来攻击巴士底狱。他们轻易地拆除吊桥,用斧子把门砸下,最终攻占监狱。
A.旁观者的叙述更有价值 B.政治立场影响历史叙述
C.口述史料难以还原真相 D.历史史实具有多种可能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革命者和士兵对于攻占巴士底狱事件的描述存在差异,结合所学知识,革命者属于资产阶级领导,士兵属于封建君主领导,两者政治立场不同导致对事件的描述不一致,B项正确;当局者和旁观者的叙述都有价值,可以互相印证,排除A项;口述史料可以一定程度上有佐证作用,排除C项;历史史实是客观发生的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排除D项。故选B项。
25.(2024·广东佛山·二模)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以往仅表示“出生地”的突厥词汇“vatan”变成“祖国”的意思。英语词汇“liberty”最初是指与奴隶身份相反,现具有“自由”等新的政治含义。这体现大革命( )
A.维护共和制度 B.打击特权阶层
C.强化世俗权力 D.具有世界意义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以往仅表示‘出生地’的突厥词汇‘vatan’变成‘祖国’的意思。英语词汇‘liberty’最初是指与奴隶身份相反,现具有‘自由’等新的政治含义。”可知,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D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没有体现出维护共和制度,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没有涉及打击特权阶层,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强化世俗权力,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6.(2024·广东佛山·二模)杰斐逊起草的美国《独立宣言》,代表了所有殖民地前几个月内涌现的90多种地方性的“独立宣言”思想,而且一定程度在措辞上大量借用了这些地方宣言。其意在( )
A.获得国际社会支持 B.凝聚力量追求独立
C.宣告美国正式诞生 D.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答案】B
【详解】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杰斐逊起草的美国《独立宣言》代表了所有殖民地前几个月内涌现的90多种地方性的“独立宣言”思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在措辞上大量借用了这些地方宣言,有助于凝聚力量,推动独立运动的深入发展,B项正确;虽然获得国际社会支持是《独立宣言》的一个目的,但它不是最主要的目的,杰斐逊起草的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鼓舞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斗志,推动独立运动的进行,排除A项;《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独立和诞生,但这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宣言的目的,排除C项;废除黑人奴隶制度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27.(2024·广东深圳·二模)有学者认为,对法国雅各宾派必须进行具体分析:其恐怖统治曾为推进革命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为反封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但在后期犯了恐怖扩大化的严重错误,排斥异己,结果葬送了自己。该观点强调了( )
A.历史记叙的主观性 B.历史证据的重要性
C.历史事实的客观性 D.历史认识的全面性
【答案】D
【详解】材料中“其恐怖统治曾为推进革命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为反封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但在后期犯了恐怖扩大化的严重错误,排斥异己,结果葬送了自己”,说明雅各宾派既有功绩,也有错误,体现了历史认识的全面性,D项正确;题干材料说明雅各宾派既有功绩,也有错误,体现了历史认识的全面性,没有体现历史记叙的主观性,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历史认识的全面性,从正反两个方面评价雅各宾派,没有涉及历史证据,排除B项;题干是对雅各宾派统治政策的评价,没有涉及历史事实,排除C项。故选D项。
28.(2024·广东深圳·二模)18世纪的法国社会,出现一股“英国热”风潮。人们不仅在社交礼仪、行为举止、文学品味、休闲娱乐等方面迷恋英国,而且在政治思想领域也显而易见。“英国热”风潮的萌发缘于( )
A.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英国 B.法国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C.英法两国同属协约国集团 D.法国封建制日益腐朽没落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18世纪的法国社会……人们不仅在社交礼仪、行为举止、文学品味、休闲娱乐等方面迷恋英国,而且在政治思想领域也显而易见”和所学可知,18世纪的法国社会受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出现一股“英国热”风潮,这主要是因为法国封建制日益腐朽没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致使法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人们出现一股“英国热”风潮,D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排除A项;法国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协约国集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英国、法国、沙皇俄国为主的国家联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9.(2024·广东湛江·二模)下图是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中央集权示意图。该图反映了当时的国王( )
A.仅是国家象征 B.完全受教会控制
C.受到国会限制 D.宣扬“君权神授”
【答案】D
【详解】据题干“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中央集权示意图”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国王詹姆士一世来自苏格兰,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他认为,完全是上帝所赐,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统治者,神圣不可侵犯,D项正确;斯图亚特王朝时期国王有实际权力,并非仅是国家象征,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当时的国王宣扬“君权神授”,材料并没有体现国王完全受教会控制,排除B项;斯图亚特王朝时期,国王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使议会与王权完全处于对立状态,排除C项。故选D项。
30.(2024·广东深圳·二模)1787年,法国政府正处在破产边缘,政府预算的一半要用来偿还战争债务,这些债务可能产生于( )
A.支持美国独立战争 B.镇压巴黎人民起义
C.更换先进工业设备 D.偿还普法战争赔款
【答案】A
【详解】由材料中“1787年,法国政府正处在破产边缘,政府预算的一半要用来偿还战争债务”和所学可知,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法国支持美国独立,萨拉托加大捷之后,法国承认美国,公开参战。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与英军激战,英国战败,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由此可知,这些债务可能产生于支持美国独立战争,A项正确;1871年,巴黎人民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更换先进工业设备,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项;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1.(2024·广东惠州·二模)下表反映了英国贸易和运输部门的人均产出变化(以1700年代为100基准),这一变化根源于( )
年代(S) 贸易和运输(人均)
1700 100
1750 124
1800 188
1850 445
A.工业革命的推进 B.新航路开辟的深入
C.航海事业的发展 D.世界性市场的形成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1700年至1850年,英国贸易运输部门人均产出从100增加到445”可以看出,英国贸易运输部门人均产出不断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1825年斯蒂芬森发明火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促进了英国贸易和运输业的迅速发展,A项正确;15—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最早开始新航路的开辟,与题干英国的贸易无关,排除B项;航海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新航路的开辟,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英国贸易和运输部门的人均产出变化,这与生产力的发展有关,没有涉及到世界市场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32.(2024·广东广州·二模)《共产党宣言》发表后不久,欧洲就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体现了( )
A.革命运动需要法律引导 B.《共产党宣言》的学术价值
C.工人运动得到正确引领 D.《共产党宣言》的社会地位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欧洲就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体现了工人运动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引领,C项正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题干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没有提及法律,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共产党宣言》发表与革命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关系,体现不出《共产党宣言》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地位,排除BD项。故选C项。
33.(2024·广东茂名·二模)历史学习要透过纷杂的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促使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不断扩展的根本原因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 B.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得到壮大
C.工业革命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 D.近代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根本原因”,可知这是原因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不断扩展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和财富,为资本主义扩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动力,C项正确;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不是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扩展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得到壮大是资本主义扩展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B项;近代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促进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但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全球扩展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34.(2024·广东深圳·二模)1839年,英国的419560名工厂工人中,有242296名妇女,妇女占一半多。1861年,英国还没有一个女护士,也没有一个女职员;到1891年,女护士已达53000多名,女职员也有17000多名。妇女社会角色的转变,主要是因为( )
A.政治制度的变革 B.启蒙思想的传播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城市环境的改善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839年,英国的419560名工厂工人中,有242296名妇女,妇女占一半多。1861年,英国还没有一个女护士,也没有一个女职员;到1891年,女护士已达53000多名,女职员也有17000多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使更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C项正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逐渐形成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统治,排除A项;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题干涉及的妇女走出家庭,进入工厂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环境的问题开始凸显,“城市环境的改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35.(2024·广东惠州·二模)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城市的外来人口比例不断提高。1874年基辅已有百万之众人口,本地居民仅占三成,1882年莫斯科城市人口的四分之三是外地移民。这反映俄国农奴制改革( )
A.促进了劳动力自由流动 B.废除了沙皇专制统治
C.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D.加速了农村经济衰落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城市的外来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和结合所学知识,农奴制改革后,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他们流入城市,体现出农奴制改革促进了劳动力自由流动,A项正确;二月革命废除了沙皇专制统治,排除B项;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必然会削弱沙皇的权力,沙皇属于俄国封建专制的代表,排除C项;材料仅能反映城市人口增加,没有体现农村经济衰落,排除D项。故选A项。
36.(2024·广东深圳·二模)19世纪中期,俄国普遍流行一种观点,即旧制度对人的束缚如今已经成为缠绕于俄罗斯脖颈上的重石,将国家拖进了无底深渊。基于这种认识,俄国( )
A.实行了农奴制改革 B.营建新都圣彼得堡
C.开始学习西方技术 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A
【详解】据题干“19世纪中期、旧制度成为缠绕于俄罗斯脖颈上的重石”可知,19世纪中期,旧制度阻碍了俄国的发展,和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经济的发展,1861年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A项正确;18世纪俄国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排除B项;18世纪时彼得一世改革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排除C项;19世纪中期,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没有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37.(2024·广东汕头·二模)自17世纪至19世纪70年代,由前一社会形态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过程中,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事件。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
A.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B.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C.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D.都得到了人民群众支持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的大革命,还是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这些事件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正确;虽然英国、美国和法国的变革可以称为资产阶级革命,但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改革而非革命,排除B项;美国推翻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C项;虽然这些变革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但并不是所有变革都得到了广泛的、普遍的人民群众支持,排除D项。故选A项。
38.(2024·广东湛江·二模)在19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一些中小农奴主已经看到雇佣劳动比农奴劳动更为有利,因而开始在自己的庄园内采用雇佣劳动;同时农民分化也日益激烈,一部分富农也开始采用雇佣劳动。这反映出,俄国( )
A.农奴制不断衰落 B.农奴制逐渐强化
C.普及了雇佣关系 D.农奴制度被废除
【答案】A
【详解】据题干“一些中小农奴主已经看到雇佣劳动比农奴劳动更为有利,因而开始在自己的庄园内采用雇佣劳动;同时农民分化也日益激烈,一部分富农也开始采用雇佣劳动”可知,中小农奴主和富农开始采用雇佣劳动,这表明农奴制受到冲击,逐渐衰落,A项正确;农奴制逐渐强化与材料所反映的趋势相反,排除B项;“普及”一词过于绝对,材料只是说一部分中小农奴主和富农采用雇佣劳动,并非全社会普及,排除C项;材料只是反映了农奴制的衰落,并没有提到农奴制度被废除,排除D项。故选A项。
39.(2024·广东深圳·二模)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内在矛盾的激化和世界体系的危机及其重组为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有利的时机。此“有利时机”指的是( )
A.欧洲力量的削弱 B.工业文明的普及
C.民族意识的觉醒 D.国际社会的援助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内在矛盾的激化和世界体系的危机及其重组为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内在矛盾的激化指的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世界体系的危机及其重组指的是工业革命,因此材料内容强调的是欧洲力量的削弱为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有利时机,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欧洲力量的削弱为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有利时机,不属于工业文明的普及,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欧洲力量的削弱,无法印证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欧洲力量的削弱为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有利时机,与国际社会的援助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0.(2024·广东广州·二模)据统计,20世纪初期美国的工厂和矿场至少有170万童工,该人数在30年前则不到85万。在美国10—15岁的儿童中,有10%的女孩和20%的男孩成为廉价工人。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战争带来重大破坏 D.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初期美国的工厂和矿场至少有170万童工,该人数在30年前则不到85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期美国工业迅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导致童工人数增加,A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童工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与战争无关,排除C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20世纪初美国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经济大危机爆发于1929-1933年,排除D项。故选A项。
41.(2024·广东江门·二模)针对哥伦布提出的航海计划,西班牙审查委员会质疑:就算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也可以到达东方,但回程时,必然有一段航程是从地球的下面向上爬坡,帆船又怎么能爬得上来呢?当时哥伦布一时语塞,无法回答。要对这一疑问做出正确解答,可以运用( )
A.牛顿的万有引力 B.托勒密的地圆学说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就算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也可以到达东方,但回程时,必然有一段航程是从地球的下面向上爬坡,帆船又怎么能爬得上来呢?”这一疑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地球万有引力问题,即地面物体受到地球的引力。可以运用牛顿的万有引力进行解答,A项正确;托勒密的地圆学说无法解决这一疑问,因为题干所示正是基于地圆学说假设而提出的,排除B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体现的是物种的优胜劣汰和适者生存,与地理无关,排除C项;法拉第的电磁感应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发现,与题干问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2.(2024·广东深圳·二模)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的社会图景。小说的主人公高老头出身寒微,后来做粮食承包商发了大财。他把大部分财产给两个女儿作陪嫁,后来自己却被女儿们抛弃,一贫如洗,孤苦伶仃地病死在一家小公寓的阁楼上。该小说抨击的是( )
A.路易十六的专制统治 B.拿破仑加冕称帝
C.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 D.工人运动的高涨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小说通过高老头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深刻地抨击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C项正确;路易十六的专制统治在18世纪末已经被推翻,排除A项;拿破仑加冕称帝与小说内容并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工人运动的高涨在小说中并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43.(2024·广东茂名·二模)“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在军事、工程方面广泛应用,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开辟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
A.特点是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使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D.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在军事、工程方面广泛应用,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开辟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研究迅速转化为了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说明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而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属于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但与题干强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不符,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新的组织——垄断组织,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世界现代史
44.(2024·广东河源·二模)一战前夕,英、法、德三国对外投资总额增至1750亿~2000亿法郎,其中法国增至600亿法郎,德国增至440亿法郎。这说明英、法、德三国( )
A.经济侵略方式变化 B.海外矛盾加剧
C.政治经济发展失衡 D.世界市场广阔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一战前夕,英、法、德三国对外投资总额增至1750亿~2000亿法郎,其中法国增至600亿法郎,德国增至440亿法郎。”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使各国工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对外投资额增加体现了各国的对外竞争力提高,海外矛盾加剧,B项正确;材料仅为英、法、德三国对外投资额增加,没体现经济侵略方式变化,排除A项;材料仅为英、法、德三国对外投资额增加,不能说明三国政治经济发展失衡,排除C项;材料仅为英、法、德三国对外投资额增加,与世界市场广阔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5.(2024·广东惠州·二模)有学者指出,“这(一战)是第一次,非洲人看到欧洲人互相残杀,这违背了欧洲传教士的教义,让许多非洲人脑中产生了疑问,开始怀疑……‘白人至上’的合理性,也开始察觉到白人的虚弱。”非洲人的这一认识( )
A.粉碎德意日法西斯 B.削弱欧洲战争力量
C.推动无产阶级革命 D.促进非洲民族觉醒
【答案】D
【详解】据材料“‘非洲人看到欧洲人互相残杀……开始察觉到白人的虚弱’”可知,一战使非洲人认识到欧洲人具有虚弱性,且怀疑“白人至上”的合理性,这有助于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地位,进而促进非洲民族意识的觉醒,D项正确;粉碎德意日法西斯是在二战时,排除A项;仅凭“‘开始察觉到白人的虚弱’”不能削弱欧洲战争的力量,排除B项;非洲人关于欧洲的认识与无产阶级革命无关,且非洲进行的独立运动多是资产阶级领导,排除C项。故选D项。
46.(2024·广东佛山·二模)在“二五”期间,苏联有140万工人通过了工厂徒工学校的培训。此外,还开设工厂附属的业务进修培训班和夜校,给工人提供不脱产的学习条件。这些举措旨在( )
A.巩固苏维埃政权 B.服务反法西斯战争
C.推进工业化进程 D.应对美国军备竞赛
【答案】C
【详解】据题干“140万工人通过了工厂徒工学校的培训、附属的业务进修培训班”可知,苏联在大量培养工业化所需要的人才,这些措施推进了工业化进程,C项正确;“二五”时期,苏联已经成立,巩固苏维埃政权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苏联大量培养工业化人才,是为了推进工业化进程,题干中没有提到反法西斯,排除B项;冷战期间美苏之间进行了军备竞赛,苏联“二五”时期,还没有发生冷战,排除D项。故选C项。
47.(2024·广东深圳·二模)“以往历史上发生的各种革命,都在不改变剥削制度的基础上发动,而这一次则从根本上推翻了剥削与压迫的制度,让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从而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材料评价的是( )
A.日本明治维新 B.美国南北战争
C.俄国十月革命 D.拉美独立运动
【答案】C
【详解】由题干材料“以往历史上发生的各种革命,都在不改变剥削制度的基础上发动,而这一次则从根本上推翻了剥削与压迫的制度,让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从而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并结合所学可知, 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C项正确;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明治天皇政府主导的以西方为榜样,进行的一系列资本主义改革运动,并未改变剥削制度,排除A项;美国南北战争是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之间的内战,并未改变剥削制度,排除B项;拉美独立运动是拉美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没有改变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排除D项。故选C项。
48.(2024·广东深圳·二模)经过长期实践,苏联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核算全国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其中数学家康托罗维奇因对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的贡献,获197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成就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苏联(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部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苏联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核算全国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其中数学家康托罗维奇因对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的贡献,获197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经济学家康托罗维奇指出以线性规划构建最优化的方法将有可能大大提高经济工作的质量,从而有效利用资源,增加国民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这一思想对西方数理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项正确;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取消,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部分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而题干涉及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排斥市场规律,因此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49.(2024·广东惠州·二模)下列纪念邮票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悲观的母亲》 《罗斯福“炉边谈话”》 《新政》
注:TVA(公共事业振兴署)、TVA(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CCC(地方资源养护队)、FDIC(联邦储蓄保险公司)、SEC(证券和兑换委员会)、NRA(国家复兴总署)
A.工业化进程中的欧洲 B.和平发展的新世界
C.经济大萧条下的美国 D.亚非地区的新发展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罗斯福‘炉边谈话’”“新政”“NRA(国家复兴总署)”等和结合所需知识,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C项正确;美国不属于欧洲,排除A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排除B项;美国是北美洲的资本主义强国,亚非地区大部分国家属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排除D项。故选C项。
50.(2024·广东广州·二模)据统计,1925年,苏联工人阶级人数与1920年相比增长了4倍,工人的收入水平提高,生活状况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工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据此可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A.推动苏联模式的形成 B.促进了经济结构均衡发展
C.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D.促使社会主义工业化形成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工人的收入水平提高,生活状况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工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可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国民经济得到恢复,C项正确;推动苏联模式的形成的是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工业化建设,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及苏联的经济结构,体现不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经济结构均衡发展,排除B项;促使社会主义工业化形成的是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化建设,排除D项。故选C项。
51.(2024·广东深圳·二模)“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因此,苏俄政府决定实施(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列宁强调的是农业和工业之间的关系就是题交换与商业,也就是商品货币关系,由此可知列宁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实行的必要性,1921年,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新“主要体现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经济,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商品货币关系,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运动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展是在列宁去世之后的斯大林执政时期,排除CD项。故选B项。
52.(2024·广东河源·二模)下表是美国劳工统计局统计的就业、工资指数(以1926年为100)。统计数据说明当时美国( )
时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就业指数 97.5 84.7 72.2
工资指数 105 81.3 61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缺乏社会保障体系
C.海外市场不断萎缩 D.社会消费水平下降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美国劳工统计局统计的就业、工资指数(以1926年为100)”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就业指数和工资指数都在下降,说明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消费水平下降,D项正确;材料说明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涉及社会保障体系,排除B项;海外市场与材料无关,且国内的数据无法看出海外市场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
53.(2024·广东惠州·二模)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一幅漫画,上半部分描绘的是苏联人民制定计划开展经济建设,下半部分描绘的是西方国家制定计划对苏联进行军事包围与封锁。据此可知( )
A.苏联模式形成受国际环境影响 B.两极格局下两大阵营针锋相对
C.新经济政策继续推行成效显著 D.经济危机推动了苏联模式形成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上半部分描绘的是苏联人民制定计划开展经济建设,下半部分描绘的是西方国家制定计划对苏联进行军事包围与封锁”可知,斯大林模式是在帝国主义包围封锁之下形成的,受国际环境影响,A项正确;两极格局形成是在1945年二战结束后,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推行的时间为1921-20年代末,排除C项;1929年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与苏联模式的形成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54.(2024·广东深圳·二模)观察以下两幅欧洲政治版图,从图中的变化反映了( )
A.欧洲丧失世界中心地位 B.华盛顿体系已建立起来
C.民族独立运动得到发展 D.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答案】C
【详解】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根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德国受到明显削弱,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帝国解体,捷克斯洛伐克等新兴民族国家出现,波兰复国,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诞生,说明这时期民族独立运动得到发展,C项正确;一战使欧洲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欧洲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二战后完全丧失,排除A项;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朝多极化趋势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55.(2024·广东深圳·二模)1944年,美国飞行员克尔执行任务时飞机中弹起火,他弃机跳伞降落到今香港新界地区。日军展开了地面大搜捕。中共领导的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冒死抢救保护了克尔。后来,克尔将逃生经过画成连环画(下图为其中一幅),并将连环画和感谢信呈给了东江纵队。这幅连环画( )
A.再现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史事 B.表现了当时中美间的战略友好
C.提供了研究抗战的第二手资料 D.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克尔将逃生经过画成连环画(下图为其中一幅),并将连环画和感谢信呈给了东江纵队。”和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反抗法西斯的侵略,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由此可知,这幅连环画表现了当时中美间的战略友好,B项正确;1941年12月,日本偷袭了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克尔将逃生经过画成的连环画属于研究抗战的第一手资料,排除C项;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不是题干材料表达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56.(2024·广东湛江·二模)德国陷入双线作战的境地之中,一步步走向失败;同时美军也得到了解放,这使其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太平洋战场,加大了对日本的打击力度,加快了二战的结束。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在于( )
A.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B.凡尔登战役艰难结束
C.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D.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德国陷入双线作战的境地之中,......加大了对日本的打击力度,加快了二战的结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诺曼底登陆的胜利,盟军成功地在欧洲建立了第二战场,给了德国很大的压力,使得德国陷入双线作战的境地之中,迫使德国一步步走向失败;同时,诺曼底登陆解放了美军,使得美军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太平洋战场,加大对日本的打击力度,加快了二战的结束,这说明诺曼底登陆,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到来,D项正确;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排除A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与题干描述的二战不符,排除B项;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57.(2024·广东深圳·二模)下图是由英国漫画家悉德尼乔治·施特鲁贝于1945年9月3日创作的漫画《新的旗帜》。这一漫画( )
A.揭示了一战中德国战败的原因 B.说明了二战新型武器的残酷性
C.表现了日本法西斯政权的灭亡 D.反映了冷战时特有的斗争特点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新的旗帜》可知,枪管代替太阳光正是表达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讽刺,而背着武士刀的士兵正象征着日本帝国主义穷兵黩武和日本法西斯政权的灭亡,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关于日本帝国主义的讽刺和日本法西斯政权的灭亡,与德国无关,排除A项;虽然材料提到了枪管,但并未特别强调新型武器的残酷性,排除B项;1945年9月3日,日本已经投降,冷战还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58.(2024·广东湛江·二模)“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蓝鹰标志。”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重视恢复商品经济 B.首先进行工业调整
C.利用政府干预经济 D.“以工代赈”复兴经济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蓝鹰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付经济大危机,罗斯福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C项正确;政府调节工业生产的问题,颁发蓝鹰标志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通过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与重视恢复商品经济无关,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首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以工代赈”,材料涉及的是工业领域,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9.(2024·广东佛山·二模)下表是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罢工次数表。影响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 )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美国 921 637 810 841 1695
法国 1213 1093 286 362 343
日本 494 763 864 778 525
A.法西斯政权建立 B.大萧条持续冲击
C.罗斯福新政实施 D.福利国家的发展
【答案】B
【详解】据题干“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罢工次数表”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 年正是经济大危机时期,大萧条持续冲击使得社会矛盾激化,工人失业等问题严重,导致罢工次数增加,B项正确;法西斯政权建立主要是德、意、日国家政治方面的变化,与题干罢工次数的直接关联性不大,排除A项; 罗斯福新政实施是在 1933 年之后,对 1929-1933 年的数据变化影响不大,排除C项;福利国家的发展主要是二战后逐步形成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0.(2024·广东茂名·二模)20世纪20年代,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提出、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创;20世纪30年代,美国“新政”的实施。它们共同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借鉴 B.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杰出历史人物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是世界性的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新经济政策”“农村包围城市”美国“新政”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都是在原有政策、制度不适应当前实际情况的背景下提出的,这些事例共同反映了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调整政策措施,改革制度,才能成功解决现实问题,实事求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处事智慧,是世界性的,D项正确;虽然新经济政策中有一些市场经济元素,美国新政也包含了一些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但这并不足以证明两种制度要互相借鉴是其共同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A项;“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这一说法过于绝对,并且不是这些政策或策略所共同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B项;“杰出历史人物善于化腐朽为神奇”更多地是在赞扬个别历史人物的能力,而非这些政策或策略的共同点,排除C项。故选D项。
61.(2024·广东江门·二模)20世纪50年代,西欧的年均经济增长率约为4.5%,60年代约为5%。同期,美国为3%~4%,而日本接近10%。这( )
A.冲击了美国经济地位 B.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C.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 D.造成了西方阵营的分裂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西欧的年均经济增长率约为4.5%,60年代约为5%。同期,美国为3%~4%,而日本接近1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西欧和日本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都超过了美国,A项正确;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排除B项;材料中西欧、日本都是资本主义阵营,与美苏两极格局的动摇无关,排除C项;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在美国的扶持下致力于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62.(2024·广东汕头·二模)下表的系列运动( )
时间 运动
1946年2月18日 印度水兵起义
1946年 印度工人罢工达1629次,参加人数为196万人
1946年下半年到1947年下半年 先后有5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
A.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 B.提高了民众政治地位
C.加速了印度独立进程 D.引发了不同阶层对立
【答案】C
【详解】根据表格时间从1946年2月18日到1947年下半年的运动有不少印度的起义,并且次数较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印度的农民起义和工人罢工加速了印度独立进程,C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殖民国家势力受到极大削弱,亚非拉各国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殖民地半殖民地纷纷独立,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诞生,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材料没有体现新兴民族国家,排除A项;民众政治地位的提高体现在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印度的农民起义和工人罢工引发了农民阶级与统治阶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排除D项。故选C项。
63.(2024·广东河源·二模)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征收累进所得税、遗产税、馈赠税等,所得税的最高税率曾经达到70%~80%,而遗产税的税率在有些国家达到90%以上。上述税收政策反映了战后西方国家( )
A.民众生活贫困 B.财政面临困难
C.加强经济干预 D.贫富分化严重
【答案】C
【详解】据所学可知,二战前,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题干材料“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征收累进所得税、遗产税、馈赠税等,所得税的最高税率曾经达到70%~80%,而遗产税的税率在有些国家达到90%以上。”可知,上述税收政策反映了战后西方国家加强经济干预,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民众生活贫困、贫富分化严重,排除AD项;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财政面临困难是事实,但不是题干表达的主旨,排除B项。故选C项。
64.(2024·广东河源·二模)美国中央情报局在1947年的一份报告中提出:“对美国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是西欧经济有可能崩溃,结果使政权落到共产主义分子手里。”基于这种认识,美国( )
A.推行了杜鲁门主义 B.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C.组建了北约集团 D.推动建立了联合国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对美国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是西欧经济有可能崩溃,结果使政权落到共产主义分子手里”和所学可知,美国认为西欧经济崩溃后会倒向苏联,因此美国对西欧进行了经济援助,即实施马歇尔计划,B项正确;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排除A项;北约是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排除C项;联合国是二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与题干中“对美国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是西欧经济有可能崩溃”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5.(2024·广东惠州·二模)下表为美苏冷战期间签订的部分条约。这些条约内容反映美苏冷战的重要特点是( )
时间 条约 主要内容
1963 《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禁止除在地下外的一切核武器试验
1968 《核不扩散条约》 要求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得帮助其他国家获得核武器
1974 《苏美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条约议定书》 双方只能在本国首都周围或者在一个洲际导弹发射基地周围建立一个反导弹系统
A.旗帜鲜明的战争形态 B.完全放弃核军备竞赛
C.非和平非战争的对峙 D.各领域斗争针锋相对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核不扩散条约》”“《苏美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条约议定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在冷战中加强了军备竞赛,但又通过签订条约来限制双方在军备竞赛上的发展。双方进行了即非和平又非战争的对峙,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美苏双方进入了战争形态,排除A项;材料表明双方通过一系列条约限制对方的核武器发展,并没有完全放弃核军备竞赛,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美苏双方在各领域针锋相对,排除D项。故选C项。
66.(2024·广东湛江·二模)1950年3月,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这说明,欧共体(欧盟)的成立旨在( )
A.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 B.加速欧洲的经济发展
C.挑战多极化发展趋势 D.解除美苏争霸的威胁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可得出,欧洲走向联合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来应对美苏争霸的威胁,A项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题干强调通过联合来提高国际地位而不是加速欧洲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由“1950”可知当时是美苏争霸,多极化发展趋势还没有出现,排除C项;由题干“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可得出欧洲走向联合是为了提高国际地位来应对美苏争霸的威胁,主要目的是提高高级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67.(2024·广东广州·二模)20世纪50年代,东柏林修建了对称排列、围合式风格的建筑;而西柏林则建造了象征“民主”“自由”的、无规则排列的、自由矗立的建筑群。东西柏林不同的城市规划( )
A.体现美苏冷战下的竞争思维 B.是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存
C.体现城市建设中的文化融合 D.深刻影响周边居民价值观念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对称排列、围合式风格”“象征‘民主”’自由’的、无规则排列的、自由矗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西柏林修建的风格完全不同的建筑,这是美苏冷战下的竞争思维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反映,A项正确;从建筑风格体现不出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存,排除B项;东、西柏林不同的建筑景观无法体现文化融合,而是文化差异,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居民的价值观念,而是体现不出城市规划对周边居民价值观念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68.(2024·广东湛江·二模)《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指出:各国不能身体进入21世纪,脑袋还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要……对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念予以扬弃,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这表明,21世纪“国与国交往的新路”是( )
A.霸权主义之路 B.合作共享之路
C.军事结盟之路 D.恃强凌弱之路
【答案】B
【详解】据题干“《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指出:各国不能身体进入21世纪,脑袋还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要……对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念予以扬弃,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和所学知识可知,21世纪“国与国交往的新路”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B项正确;霸权主义之路说法错误,与我国倡导的合作共享不符,排除A项;军事结盟之路说法错误,与我国倡导的合作共享不符,排除C项;恃强凌弱之路,说法错误,与我国倡导的合作共享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9.(2024·广东广州·二模)1910年,第二国际筹划设立国际劳动妇女节;1914年3月8日,欧洲多国妇女举行反战示威;1917年3月8日,俄罗斯妇女的罢工拉开了“二月革命”的序幕;1924年3月,中国国共两党共同庆祝妇女节;1975年,联合国开始庆祝妇女节。可见,这一节日( )
A.完成了保障妇女权益使命 B.适应了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要求
C.植根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D.由世界各国革命和民主运动共同促成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1910年,第二国际筹划设立国际劳动妇女节……1975年,联合国开始庆祝妇女节”等信息可知,材料中多次出现“3月8日”和这一天妇女的抗争事件,经过各国革命和民主运动的斗争,最后终于将3月8日确定为妇女节,说明这一节日由世界各国革命和民主运动共同促成,D项正确;保障妇女权益使命仍需要继续推进,排除A项;材料中也体现了欧洲多国妇女的抗争,适应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要求的说法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世界各国革命和民主运动共同促成了妇女节日,不仅仅是社会主义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70.(2024·广东佛山·二模)下图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历年国内外生产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国际地位的提升 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D.政治多极化的形成
【答案】B
【详解】据题干图表可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从1990年之后,海外产量逐年上升,到2008年,海外的产量超过了国内产量,说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B项正确;从汽车产量的变化,不能看出日本的国际地位,排除A项;题干图表反映的是汽车产量变化,没有体现社会保障制度,排除C项;从图表中汽车产量的变化,看不出政治局势,排除D项。故选B项。
71.(2024·广东广州·二模)如图所示是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及其应用领域。据此可知( )
A.现代科技孕育了经济新增长点 B.社会信息化推动了文明交流互鉴
C.高新产业逐步取代了传统产业 D.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
【答案】D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体现的是科技的进步,其应用领域涉及人们的交通运输、建设等领域,说明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D项正确;卫星定位系统应用领域涉及生产生活领域,体现不出科技孕育了经济新的增长点,排除A项;卫星定位系统应用的领域不包括文明的交流,排除B项;卫星定位系统应用领域涉及生产生活领域,图片体现不出传统产业被取代,排除C项。故选D项。
72.(2024·广东深圳·二模)ChatGPT 作为最新的智能机器人,能够进行智能对话、知识总结,再次实现了技术刷新。与此同时,ChatGPT 热引发的技术、安全、教育等问题也引起广泛关注。这反映了( )
A.世界各国重视对最新科技的研发 B.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新技术的传播
C.科技的运用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D.现代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答案】D
【详解】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中提到ChatGPT作为最新的智能机器人,虽然具有智能对话和知识总结等功能,但也引发了技术、安全、教育等问题,这表明现代科技的发展既带来了便利和进步,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具有两面性,D项正确;虽然ChatGPT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并不能确定世界各国都重视对最新科技的研发,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现代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并未提及经济全球化与新技术传播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主要叙述了ChatGPT引发的技术、安全、教育等问题,没有明确指出科技的运用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