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6 Celebrating the Big Days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8课时 Project and Review 课型 项目实践与复习课
语篇研读
What---海报信息类语篇介绍了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的相关信息,包括日期(农历五月初五)、重要性(纪念屈原)、主要活动(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听力理解类语篇涉及不同国家节日与月份的匹配,以及关于这些节日的简单描述,如俄罗斯、新西兰、法国在特定月份的节日情况,虽未详细阐述节日内容,但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国家节日的多样性。短文阅读类语篇包含关于重阳节(Double Ninth Festival)家庭活动(做重阳糕、去徒步)和西班牙马德里新年庆祝活动(12 月 31 日晚开始,家庭聚餐、街头庆祝、午夜吃葡萄等)的描述,展现了节日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Why---通过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国庆节等)和外国节日(如西班牙新年),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节日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认识和尊重中外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与包容。例如,端午节纪念屈原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承和爱国精神;西班牙新年的庆祝方式反映了其独特的民俗文化。 How---海报类语篇采用信息罗列的方式,清晰地呈现节日的关键信息,包括日期、重要性和主要活动,结构简洁明了,便于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短文阅读类语篇以时间顺序或事件发展顺序为主线,如重阳节的语篇先介绍当天制作重阳糕的情景,再提及去徒步的计划,最后讲述节日的日期和意义;马德里新年庆祝的语篇则从 12 月 31 日晚开始,依次描述人们的活动直至午夜,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节日庆祝的流程和逻辑。
学情分析
【已知】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节日和部分外国节日,对节日的名称、大致时间和一些典型庆祝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如春节、中秋节、圣诞节等。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和基本语法知识,能够理解简单的英语句子和短文,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听力基础。例如,学生知道一般现在时用于描述经常发生的动作或状态,现在进行时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并且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一些常见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词汇。熟悉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在小组活动中与同伴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未知】对于一些不常见节日(如西班牙新年、新西兰和法国特定月份的节日等)的详细庆祝方式、文化内涵和背后的历史意义了解较少。在英语语言表达方面,虽然学生掌握了基本语法和词汇,但在运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复杂句式和正确的时态来准确、生动地描述节日活动和文化内涵时可能存在困难,容易出现语法错误、词汇运用不当或表达单调等问题。例如,在描述节日活动时可能只会使用简单的动词原形,而不能灵活运用动词的不同形式或相关短语;在表达个人感受和观点时,可能缺乏足够的词汇储备和恰当的表达方式。 【能知】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和学习活动,学生能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外节日文化,包括节日的起源、发展、庆祝方式、文化意义等方面,拓宽文化视野,增强文化意识。在语言能力方面,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与节日相关的词汇、短语和句式,学会正确运用不同时态(如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等)来描述节日活动,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利度和丰富性。例如,能够准确描述过去某个节日自己的经历(用一般过去时),或者介绍一个节日的常规活动(用一般现在时),以及描述正在进行的节日庆祝场景(用现在进行时)。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语言能力:学生能够准确认读、理解和运用与节日相关的词汇、短语、句式和语法结构,在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够准确表达节日信息、活动内容和个人感受。例如,能够听懂关于节日的简单介绍和对话,读懂有关节日的短文和海报信息,用英语进行关于节日话题的口头交流和书面写作,如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节日、描述某个节日的庆祝活动等。 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通过对语篇结构的分析和不同节日信息的整理,理解节日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在描述节日活动和介绍节日时,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逻辑组织语言;激发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设计海报和介绍节日时发挥创意,采用独特的方式展示节日特色;培养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比较不同文化的节日习俗时,能够客观评价并尊重文化差异。 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听力练习等方式主动获取节日知识,并能够自主总结和归纳所学内容;增强合作学习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如制作海报、讨论节日等,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分享自己的想法,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信息处理能力,学生能够从各种语篇中筛选有用信息,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表达中,如在制作海报时准确提取节日的关键信息进行展示。 文化意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如理解端午节纪念屈原所体现的爱国精神、重阳节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等;同时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在跨文化交流情境中正确介绍和解释中外节日文化,避免文化误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与节日相关的词汇、短语和句式,特别是不同时态在描述节日活动中的正确运用。例如,准确理解和使用一般现在时描述节日的常规活动(如 “The Lantern Festival falls on lunar January 15th.”)、现在进行时描述正在进行的节日相关行为(如 “Mom, you are making Chongyang cakes.”)以及一般过去时讲述过去的节日经历(如 “We had a great time on the Lantern Festival last year.”)。 理解和分析各种语篇(海报、短文、听力材料)中关于节日的信息,包括节日的日期、重要性、主要活动和文化内涵等,能够准确回答与语篇相关的问题,如阅读短文后回答节日的庆祝时间、方式和意义等问题,听力练习中获取节日与国家、月份的匹配信息。 能够流利地用英语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节日或某个特定节日,包括从多个方面(时间、活动、意义、个人感受等)进行详细描述,并能够在小组活动中与同伴合作设计和介绍节日海报,展示节日的特色和魅力。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节日的文化内涵,并在英语表达中准确传达这些内涵。例如,在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时,如何让学生用英语清晰地阐述如端午节纪念屈原所体现的爱国精神、重阳节尊老敬老的文化价值等抽象概念;在介绍外国节日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其背后独特的文化意义,如西班牙新年午夜吃葡萄习俗所蕴含的对新年好运的祈愿等,避免简单地罗列节日活动而忽略文化内涵的表达。 培养学生在英语写作和口语表达中运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复杂句式和正确的时态来生动、准确地描述节日相关内容的能力。学生可能在描述节日活动时词汇较为单一,句式简单重复,时态运用不够准确灵活,如在描述多个节日活动时仅使用简单的 “and” 连接动词短语,而不能运用更丰富的连接词或句式结构使表达更具逻辑性和层次感;在表达个人感受时,可能缺乏足够的形容词和副词来增强表达效果。 易错点: 容易混淆一些节日名称和相关活动词汇的拼写,如 “Dragon Boat Festival”(龙舟节)中的 “Dragon” 和 “Boat” 的拼写,“zongzi”(粽子)的拼写和发音,“lantern”(灯笼)与 “light”(灯)的区别等。 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的混淆,如在描述节日的常规活动时,错误地使用现在进行时,或者在描述正在进行的节日活动时,时态形式不正确。 在介绍节日时,句子结构可能比较松散,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 易忘点: 不同时态在复杂语境中的准确切换。在描述节日相关内容时,虽然学生知道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基本用法,但当涉及到多个时间状语或复杂的句子结构时,容易混淆时态。比如,在讲述自己过去某个节日的经历时,可能一开始用了一般过去时,但在描述当时正在进行的活动或提及该节日的常规活动时,就会错误地继续使用一般过去时,而没有正确切换到现在进行时(描述当时正在发生的动作)或一般现在时(描述常规情况)。 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表达和句式。例如,在介绍节日的重要性时,“It is a time for...”(这是一个…… 的时刻)这种句式学生可能在课堂上理解并会运用,但课后容易遗忘,而简单地用普通句子来描述,无法准确传达节日的文化意义。 拓展点: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国家或地区,深入研究其独特的节日文化。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收集资料,了解该节日的起源、历史演变、传统习俗、庆祝活动以及现代社会的变化等方面。 举办节日创意写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与节日相关的故事、诗歌或散文。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现代科技与传统节日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新颖的展示方式。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工具
PPT课件,多功能白板,教案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学习理解: 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关注传统节日海报元素,培养学生观察和审美能力,为后续制作海报提供参考。拓展学生对世界节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节日话题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运用英语表达关于节日的相关信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任务一: Warm up 1.Look and say. 教师展示一些精美的传统节日海报,引导学生观察海报的内容,包括图片、文字、色彩搭配等元素。 2.Free talk. Q: Do you know any other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besides the festivals we have learned in this unit Q: When is the festival? Q: What do people do at the festival? Q: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estival? Q: How will you introduce the festival in a poster? 任务二: Project 1. Read the questions in Activity 1. 2. Look at the poster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And write the answers to Question 1 in the blank. 3. Discuss how the students will introduce it to their friends from other countries. 4.Choose one traditional festival around the world. 5.Work in groups. Design a poster about the festival. 任务一: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看是否所有学生都积极观察海报。通过学生的描述,评估学生对海报元素的观察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如学生能否准确使用颜色、图案等相关词汇进行描述(如 “red lantern” “colorful fireworks” 等),以及能否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海报内容(如 “There is a big moon in the poster and people are eating mooncakes.”)。同时,关注学生描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观察细致、表达清晰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对存在困难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其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任务二: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如 “What information should you find from the poster ” “Can you explain the meaning of these questions ” 等,了解学生是否清楚问题的任务指向。观察学生阅读时的专注度和速度,对于能够快速准确理解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在后续活动中继续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其理解问题,为后续回答问题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通过展示海报和自由交谈,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自然地引入节日话题,让学生在熟悉和感兴趣的情境中积极参与学习。展示海报能直观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节日海报的构成要素有初步认识,为后续制作海报奠定基础。自由交谈环节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节日,拓展学生思维,同时锻炼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应用实践: 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节日相关话题,让学生能够用英语流利地表达自己对节日的了解,分享节日文化知识,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扫读、精读等,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细节、理解语篇主旨大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任务三:Review 1.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predict what the conversation is about. 2. Listen to the radio program and 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months and countries. 3. Work in pairs. Talk about what the students know about the festivals. 4.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Activity 2 and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first given letters. 6. Read the text in Activity 2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liaisons. 7. Read the text in Activity 3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correct forms of the given words. 8.Read the text in Activity 3 and summarize the usage of the simple present tense and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任务三: 观察学生的预测情况,评估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是预测的合理性,看学生能否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合理推测出对话可能涉及的节日、地点和话题,如从一张有烟花和舞龙表演的图片,学生能否预测到可能与中国春节相关,对话可能会谈论春节的庆祝活动等;二是语言表达,在学生与同伴交流预测内容时,关注学生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是否能够用简单的句子阐述自己的预测理由;三是参与度,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预测活动,观察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主动性,对于积极参与、预测准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预测困难或不太主动的学生,教师给予引导和鼓励,帮助其提高观察和预测能力。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将听、说、读、写技能训练有机结合,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听力活动帮助学生适应不同的语言输入形式,培养学生在听力中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口语讨论活动营造语言交流环境,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英语表达观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口语流利度;阅读语篇填空和语法总结活动则强化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的理解与运用,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体会语言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分析能力,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提升。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迁移创新: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鼓励学生在制作情节图表和思维导图过程中,根据对文本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构建,同时在复述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语言结构,将文本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任务四:Consolidation 1. Read the questions below the text in Activity 4 first. Then scan the text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2. Read the text again, make “plot chart” and make connections. Then retell according to the mind map. 任务五:Summary Look and fill. 任务四: 通过检查学生的回答情况,评估学生的扫读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一是问题回答的准确性,看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问题,并从短文中找到对应的关键信息,给出正确的答案。 任务五: 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学生的表现。一是情节图表和思维导图的质量,检查学生制作的图表是否完整、准确地反映了短文的情节发展和逻辑关系,关键信息是否齐全,信息之间的连接是否清晰合理。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技巧,深入挖掘文本信息,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在前面学习环节中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通过制作情节图表和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文本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而复述活动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输出语言的平台,促使学生将内化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对文本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表达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创新应用。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评价量表
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作业目标 设计意图
基础题: 用英语写一篇小短文,介绍中国春节(Spring Festival)的日期、至少三项主要庆祝活动以及你对春节的感受,不少于 80 词。 让学生熟练掌握春节相关的基本词汇和短语,训练学生运用一般现在时准确描述春节的常规活动,提高语法运用能力。 以春节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能够让学生从最常见的节日入手,巩固课堂所学的语言知识。
提高题: 阅读一篇关于西方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的英语文章,然后用英语写一篇短文,比较感恩节和中国中秋节(Mid - Autumn Festival)在庆祝方式、文化内涵方面的异同,不少于 120 词。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从英语文章中准确提取感恩节的相关信息,包括庆祝方式、文化内涵等关键内容,并理解其核心要点。 在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引入西方节日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拓展题: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中国少数民族节日或世界其他国家的小众节日,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纪录片、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该节日的起源、发展历程、独特习俗以及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变化情况。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使其学会运用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并能够对复杂的信息进行筛选、归纳和总结,形成系统的认识。 为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和开放性的任务,鼓励学生深入挖掘节日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课后反思(实施后填写)
亮点:积极创设各种与节日相关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例如,在课堂上模拟节日庆祝场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节日氛围中。 不足:在组织课堂活动时,有时会出现时间分配不合理的情况。例如,在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由于学生讨论热烈,往往会超出预定时间,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如对一些重点难点知识的深入讲解和拓展)不得不加快进度,学生可能无法充分理解和吸收。 改进:在教学设计阶段,更加细致地规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充分考虑学生的活动时间、讨论时间和教师讲解时间等因素,并预留一定的弹性时间以应对突发情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