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5年中考历史专项冲刺练习
13 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一、单选题
1.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三大伟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它们是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 )
A.罗马人 B.印度人 C.日本人 D.阿拉伯人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下列政治制度或科技成果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有( )
①造纸术 ②行省制 ③活字印刷 ④分封制
A.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③② D.③①②④
3.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北宋时的匠人毕昇的重大发明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4.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 )
A.唐朝印制的白居易诗集 B.唐朝印制的历法
C.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D.唐朝印制的《十三经》
5.“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青瓷、白瓷、三彩瓷器、雕版印刷品等文物。据此判断古墓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7.在福建三明宁化县,一群被当地人称为“谱师”的“当代毕昇”正活跃在乡间,由此可判断,这些“谱师”所拥有的技术应该是( )
A.雕版印刷术 B.造纸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8.“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此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 )
A.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C.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D.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9.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引领性作用
B.只有指南针产生过积极作用
C.未能对中国的社会变革起推动作用
D.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10.《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 )
A.火药 B.印刷术 C.造纸术 D.指南针
11.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四大发明中直接促进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是( )
①火药
②造纸术
③印刷术
④指南针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2.“当11至13世纪之际,中国海船乘风破浪,昼夜星驰,多次成功往返于欧亚之间的远洋航路上。”下列史实最有利于中国海船“昼夜星驰”的是( )
A.造纸术的改进 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C.火药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的传播
13.“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项发明,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此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 )
A.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C.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D.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14.如果让你制作一张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 )
①张仲景提倡预防疾病的“治未病”理论 ②李白创作的具有浓郁浪漫情怀的诗歌
③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指南针 ④深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国粹——京剧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解析部分
1.D
据所学知,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三项伟大发明”是经过丝绸之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阿拉伯人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阿拉伯人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科技西传的相关知识。重点识记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欧洲的影响。
2.C
主要考查学生对时间的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元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元朝在地方行政上创置行省制度。西汉早期,已出现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毕昇发明的。按照朝代的先后顺序。所以答案是C。
3.B
依据所学知识,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到了宋代,印刷技术有了新突破, 北宋的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技术,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本题要求学生牢记基础知识。解答时,只要牢记基础知识即可,难度不大。
4.C
依据课本所学,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唐朝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和活字印刷术区别开。
5.B
据所学知,我国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改进不是出现在宋代。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广泛使用,是宋朝科技的重大成就。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内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于世界和中国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掌握四大发明的应用领域。
6.D
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唐朝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据“青瓷、白瓷、三彩瓷器、雕版印刷品等文物”可以判断,古墓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唐朝。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唐朝的陶瓷业的发展,唐朝时期的手工业发展迅速,涌现了很多著名的陶瓷。
7.C
北宋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将黏土制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比欧洲早了四百年。所以这些“谱师”所拥有的技术应该是活字印刷术。
故答案为:C
学生要掌握活字印刷术的特点,分清唐朝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本题难度适中。
8.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的发明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知识的传播;火药的使用引发了世界战争史上武器和战争方式的大变革,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到了直接作用;指南针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它们都改革了世界的面貌。由于我国长期的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传统,三大发明没有促进中国社会的转型,A项解读不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仔细分析,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本题难度适中。
9.C
据材料“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印刷术推动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兴起,火药有利于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有利于欧洲开辟新航路、开拓海外市场,因此三大发明有利于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而此时的中国仍然处于封建社会,因此作者旨在通过三大发明在东西方作用的比较,说明其未能推进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
A项对西方科技产生了引领性作用材料未涉及,不符合题意;
B项只有指南针产生过积极作用说法片面,材料不仅强调了指南针的作用,而且强调印刷术、火药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C项未能对中国的社会变革起推动作用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三大发明对中国的影响,未涉及对整个世界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四大发明,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10.A
此题考查的是我国火药发明的相关史实。根据所学知识,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火箭、火枪、火炮等。选项中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我国火药发明的相关史实。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11.C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科技对世界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文化知识的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火药的使用引发了世界战争史上武器和战争方式的大变革,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到了直接作用。指南针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四大发明中直接促进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是造纸术和印刷术,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除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外,学生还要掌握造纸术和印刷术出现的时间。本题难度适中。
12.B
本题考查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知道最有利于中国海船“昼夜星驰”的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北宋发明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业,南宋时期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故最有利于中国海船“昼夜星驰”的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A
依据题干信息“ 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可知,这里强调的是对世界的影响,因此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 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 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都是对世界的影响,而A选项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强调的是对中国的影响,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此题需要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来分析备选项,注意题干中“不准确”,细心辨别备选项。
14.D
依据题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即传承古代的优秀文化。结合课本所学,东汉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提倡预防疾病的“治未病’”理论,至今为后世沿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李白创作的具有浓郁浪漫情怀的诗歌,至今在学生课本仍在学习;北宋改进的指南针,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至今指南针在辨别方向方面仍在运用;清朝时期形成的京剧,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国粹。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 正确;
ABC 表述不全面,排除;
故答案为D 。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