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历史二轮大专题复习配套测试题
专题五:中国的科技文化成就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
2.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
A.侧重史书记载 B.注重史料考证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3.中国古代各领域的科技著作以其独特的记载方式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科技著作的共同特点是( )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A.传统医学不断发展 B.手工技艺推陈出新
C.农业技术推广普及 D.古代科技经验总结
4.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搭配有误的是( )
A.王羲之—《兰亭集序》 B.顾恺之—《女史箴图》
C.祖冲之—《齐民要术》 D.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5.“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文中的记载与下列哪一人物有关( )
A.张骞 B.蔡伦 C.卫青 D.司马迁
6.近日,“文明丽迹——北魏平城与云冈石窟艺术”特展在深圳博物馆展出。展览中提到的第20窟的主佛(如图),鼻梁与前额平直,眼大而唇薄,具有明显的古希腊艺术的痕迹;而长长的眼睛,则是北魏鲜卑人种的特殊标志。这体现了该时期( )
A.文明交流互鉴 B.南北政权对峙 C.人民笃信佛教 D.分裂割据动荡
7.《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句话反映了贾思勰主张农业生产要( )
A.重视采用铁犁牛耕技术 B.合理统筹农、林、牧、副、渔等业
C.充分利用最先进的历法 D.遵循自然的规律和因地制宜
8.学习“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物理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英语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④
9.下表为宋代太湖流域苏、湖、常、秀四州乡名统计表。这说明宋代( )
儒家用字 仁 德 善 孝 贤 义 礼 信
数(个) 13 10 9 7 5 3 3 2
乡名示例 崇仁 怀仁 德政 德化 积善 从善 至孝 旌孝 思贤 奉贤 道义 习义 遵礼 复礼 守信 良信
A.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B.文化重心逐渐南移
C.伦理道德受到重视 D.科举取士制度完善
10.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最不可能出现的信息是( )
A.司马迁这个人真是迂腐,朕很生气
B.今天朕练了一套“五禽戏”,强身健体
C.张骞此去西域已六年有余,杳无音信,朕甚是挂念
D.这次大宛(中亚古国)进贡的良种马真不错,朕很喜欢
11.探寻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事件逻辑关系正确的( )
选项 史料 结论
A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国内民族交往频繁
B 北宋出现“夜市”、“交子”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D 清代曹雪芹写成《红楼梦》 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空前成就
A.A B.B C.C
12.曹魏时期锺繇的楷书《宣示表》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全篇324字,一气呵成,凡重复的字,每个写法都不相同;北魏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这体现了( )
A.统一文字的出现 B.石碑艺术的发展
C.不同字体的演变 D.书法艺术的多彩
13.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后人称为“书圣”。其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 )
A.《九成宫碑》 B.《颜氏家庙碑》
C.《玄秘塔碑》 D.《兰亭集序》
14.“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尤擅人物画,曾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三国曹植的名作《洛神赋》中的场景。”引文叙述的这位画家及其生活时代是( )
A.顾恺之、西晋 B.郦道元、北魏 C.范缜、南朝 D.顾恺之、东晋
15.2011年,国际数学协会正式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圆周率日。中国古代有一位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这位科学家是( )
A.祖冲之 B.张衡 C.胡昭 D.司马迁
16.《九章算术》共收录了246个数学问题,分为九章,下表是其部分章节的内容。据此可知,《九章算术》( )
第一章:方田讲述了平面几何面积算法 第二章:粟米谷物粮食按照比例折换 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体积计算、工程分配方法 第六章:均输用衰分述解决赋税的合理负担问题
A.重视解决农业生产的技术问题 B.重视经验而轻原理
C.体现了数学在经济领域的运用 D.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17.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违反自然),劳而无获。”这一观点的核心是( )
A.鼓励勤劳致富 B.服从朝廷安排 C.相信人定胜天 D.遵循自然规律
18.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为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文化;秦汉以后,文化逐渐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材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 )
A.博大精深 B.在继承中发展 C.兼容并蓄 D.多元一体
19.下图为纪念祖冲之及其计算出的圆周率的邮票。图中圆及其内的正多边形代表了祖冲之借鉴自三国时期刘徽的计算方法“割圆术”,下侧的横竖短棍代表了其借助的中国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以上邮票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
A.祖冲之的机械制造成就 B.祖冲之的成就传入日本
C.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D.外来文化的冲击与融合
20.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关于四大发明选项正确的是( )
①北宋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②北宋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唐代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④西汉出现用麻做的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①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印记。这些印记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诠释着中华文明的博大内涵。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精神印记·;文字相伴】
材料一
这项秦代的改革,是汉代逐步发展的进一步简化字体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结果是楷体字从此一直成为通用文字,直到近几十年才让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使用的“简体字”。如果没有秦的改革,可以想象,几种地区性的不同文字可能会长期存在下去……在造成政治统一和文化统一的一切文化力量中,文字的一致性几乎肯定是最有影响的因素。
——摘编自【英】崔瑞德鲁惟一编《剑桥中国秦汉史》
【文学印记·;史学之萃】
材料二
见下图邮票里的史学家
【技术印记·;医学传承】
材料三
见下图
张仲景 华佗
(1)材料一中“秦的改革”是什么措施?该措施有何深远影响?
(2)材料二中邮票中所载的史册,为研究哪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史料?请你简述其中人物被人们纪念的理由。
(3)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挑选其中一幅图片,为其中的医学家撰写人物简介。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如何让中华文明焕发时代光芒?
2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汉字之源】
材料一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摘编自李一《甲骨文与青铜纹样再利用的探索》
【思想之光】
材料二
春秋末年,孔子开创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主张“为政以德”,设计出一套治国方案。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其学说,主张实行“仁政”和以民为本。儒家思想虽在动荡的形势下显得举步维艰,但到新形势下又被统治者所尊崇。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文史之萃】
材料三
信息卡他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体例,他接任父亲继任太史令,有“中国史学之父”之称。
【科技之光】
材料四
到公元3或4世纪,书法已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楷书和草书,都是在这一时期发展形成。那时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改良的纸张已经广泛用于书写,并得到发展。与竹、木、石相比,纸更易于吸收且书写流畅。
——摘编自钱存训《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骨文在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孔子和孟子所处的时代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儒家思想“到新形势下被统治者所尊崇”与董仲舒提出的哪一主张有关?
(3)材料三信息卡中的“他”指的是何人?结合材料分析“他”为何被称为“中国史学之父”?
(4)写出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的关键人物,根据材料四概括改良纸的优势。
120240414七年级年级下载试题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C B A D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D D A C D C C A
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故选C项;“学术思想”是文化方面,而非政治(改革),排除A项;诸侯争霸是军事,排除B项;商业属于经济发展状况,与“学术”无关,排除D项。
2.【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可知,司马迁在阅读史官记载的同时,要实地考查,对于搜集到的史料,要辨别真伪,可见他注重史料的考证,故选B项;司马迁作史之时,不仅阅读朝廷史官记载的史书,还到各地考查,可见他对史书记载并没有特别的侧重,排除A项;题干并没有提到史书的文学价值,排除C项;题干指出,司马迁作史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不是秉承朝廷旨意,排除D项。
3.【答案】D【解析】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医学著作,《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农业、手工业综合性科技著作,《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所著的农学著作,其共同特点是对古代科技经验的总结,故选D项;“传统医学”与《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无关,排除A项;“手工技艺”只符合《天工开物》,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农业技术”只是对应《农政全书》,排除C项。
4.【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祖冲之的主要成就是首次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撰写《大明历》等,《齐民要术》是贾思勰所著,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王羲之—代表作《兰亭集序》、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搭配正确,故A项、B项、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5.【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故选B项;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排除A项;卫青是汉武帝时北击匈奴的名将,排除C项;司马迁是汉武帝时著名的史学家,排除D项。
6.【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鼻梁与前额平直……古希腊艺术的痕迹”“北魏鲜卑人种的特殊标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佛像具有明显的古希腊艺术的痕迹又有北魏鲜卑人种的特殊标志,体现了该时期文明交流互鉴,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不同的政权同时存在,无法得出南北政权对峙,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佛像的特征具有文明交流互鉴,没有说明人民信佛教,比如烧香、跪拜等,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佛像的特征具有文明交流互鉴,没有体现分裂割据动荡,比如各政权之间的战争等,排除D项。
7.【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贾思勰认为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所收获,农业生产如果任性作为、不尊重自然规律将劳而无获,故选D项;材料没有提到要重视采用铁犁牛耕技术,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生产要合理统筹农、林、牧、副、渔等业,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农业生产要利用最先进的历法,排除C项。
8.【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主张仁政和以德治国,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故①正确;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是兵家风范,不是道家风范,这一说法不正确,故②错误;物理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不是典型墨家风格,故③错误;英语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这是法家思想的体现,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9.【答案】C【解析】材料显示宋代太湖流域苏、湖、常、秀四州乡名中较多使用仁、德、善、贤、礼等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仁、德、善、贤、礼与儒家强调的儒家“三纲五常”思想联系紧密,“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因此材料说明宋代地方重视儒家伦理道德,故选C项;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已经确立,排除A项;材料说明宋代儒家思想对江南地区的影响,无法得出文化重心逐渐南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影响,科举取士制度完善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0.【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五禽戏”是东汉末期的名医华佗编创的,不可能出现在西汉,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的史官,他秉笔直书,客观记录历史,即使得罪汉武帝也不屈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被匈奴扣留10余年才寻机逃脱,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丝绸之路开通后,来自西域的良种马传入中原,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1.【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曹雪芹著《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说明清代的小说创作确取得空前成就,故选D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属于唐朝对外交往频繁,排除A项;北宋出现“夜市”、“交子”说明了宋代商业的繁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B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说明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发展,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说明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排除C项。
1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曹魏时期锺繇的楷书《宣示表》刚柔兼备”“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凡重复的字,每个写法都不相同”“北魏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结合所学可以得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众多书法家,书法艺术的风格多样,故选D项;秦灭六国后已经统一文字,再者,材料展示的是书法风格的多样化,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石碑艺术的发展体现了材料的部分内容,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不同的书法风格,不是字体的演变,排除C项。
1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王羲之”“书圣”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天下第一行书”是指《兰亭集序》,故选D项;《九成宫碑》、《颜氏家庙碑》、《玄秘塔碑》都属于唐朝楷书,分别是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作品,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和C项。
14.【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时期的画家顾恺之,绘画题材广泛,尤擅人物画,其代表作《洛神赋图》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三国曹植的名作《洛神赋》中的场景,故选D项;顾恺之是东晋画家,时代不符,排除A项;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范缜是南朝思想家,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
15.【答案】A【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的科学家是祖冲之,故选A项;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科学家,他突出的贡献是发明了地动仪,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胡昭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史记》是他的杰出著作,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
16.【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九章算术》在分田、粮价、工程、赋税的计算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体现了数学在经济领域的运用,故选C项;材料反映《九章算术》的应用领域不仅包括农业,还涉及到工程和商业等方面,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九章算术》重视经验而轻原理,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儒家思想,排除D项。
17.【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违反自然),劳而无获”反映了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即根据气候和土地情况种植农作物,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收效甚微,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与鼓励勤劳致富、服从朝廷安排无关,排除A项和B项;材料强调的是遵循自然规律,人定胜天的结论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18.【答案】C【解析】据材料“文化逐渐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可知,秦汉以后,中华文化兼纳百家融汇释道,体现了来源多样,兼容并蓄,故选C项;博大精深强调中华文化内涵方面广博丰富,深奥精微,并非兼纳百家,排除A项;材料中先秦时期强调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秦汉之后强调兼纳百家融汇释道,两者并不体现继承发展,排除B项;多元是指来源广泛,材料“兼纳百家”体现了这一点,但一体强调特征相似,融汇贯通,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
19.【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借助的中国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借鉴自三国时期刘徽的计算方法“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 后第七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1000年,邮票信息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故选C项;计算出的圆周率是数学成就,不是机械制造成就,排除A项;邮票信息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没有涉及祖冲之的成就传入日本,排除B项;祖冲之借助的中国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运用的三国时期刘徽“割圆术”,与外来文化无关,排除D项。
20.【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故①正确;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故②正确;唐代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故③正确;西汉时期出现用麻做的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措施:统一文字;
影响:文字的统一,为后世文字逐步发展并简化打下基础,楷体字从此成为通用文字;对于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起到重大作用,维系中国政治的统一;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是对中国古代文字发展、演变做了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对中国文化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时期:黄帝到汉武帝;
理由: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3)人物简介:张仲景:东汉末年的名医,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华佗:东汉末年的名医,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4)措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焕发荣光,就要坚持守正创新,这需要借助新兴科技的力量,创新性地表达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弘扬历史上的人文精神,走文明立国之路,提升国家的文明水平,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恢复文明大国的地位。(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措施:据材料一“这项秦代的改革,是汉代逐步发展的进一步简化字体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如果没有秦的改革,可以想象,几种地区性的不同文字可能会长期存在下去”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与文字相关的措施是统一文字为小篆,故材料一中“秦的改革”是指统一文字。
影响:据材料一“是汉代逐步发展的进一步简化字体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结果是楷体字从此一直成为通用文字”“在造成政治统一和文化统一的一切文化力量中,文字的一致性几乎肯定是最有影响的因素”并结合所学可知,文字的统一,为后世文字逐步发展并简化打下基础,楷体字从此成为通用文字;对于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起到重大作用,维系中国政治的统一;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是对中国古代文字发展、演变做了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对中国文化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时期:据材料二“邮票里的史学家”“司马迁”并结合所学可知,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著有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从而为研究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史料。
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司马迁所著《史记》的体例、地位和影响等角度进行简述,如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3)人物简介:据材料三“张仲景”“华佗”,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人物的年代、身份、成就及影响等方面简述,如张仲景:东汉末年的名医,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或者华佗:东汉末年的名医,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4)措施: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现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坚持守正创新,借助新兴科技的力量,创新性地表达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弘扬历史上的人文精神,走文明立国之路,提升国家的文明水平,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恢复文明大国的地位。
22.【答案】
(1)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2)仁;百家争鸣;“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司马迁;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体例。
(4)蔡伦;原料易得,纸张的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解析】
(1)地位:据材料一“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可知,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2)核心思想:据材料二“以‘仁’为核心”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局面: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
主张: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3)人物:结合所学可知,《史记》开创纪传体通史的编纂体例,作者是是司马迁。
原因:据材料四可知,司马迁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体例,为后世史学家所沿袭。
(4)人物:据所学可知,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优势:根据材料四“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可知,改良的纸张制作原料易得,据材料四“纸更易于吸收且书写流畅”可知,纸张的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