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精练】4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原卷版+解析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精练】4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原卷版+解析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5 06:32:55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中考历史
二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历史 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专题四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中考专题突破 精练本
1.【第一次世界大战】(8分)
材料一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殖民地人口(万人)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材料二 1918年,同盟国一个接一个地投降了。这样,第一次世界大战便宣告结束——这场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涉及30个主权国家,推翻了4个帝国,产生了7个新的国家;死亡战斗人员约850万,死亡非战斗人员约1000万;直接经济损失达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516亿美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的投资。而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日本利用战争带来的天赐良机使经济获得极大发展,从债务国变成债权国。一战中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参加战争,这使他们能够利用在战争中所熟悉的军事装备和最新技术去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高涨的反帝民族解放斗争表明任意宰割落后国家和民族的殖民主义政策已难以继续,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陷入危机。
——摘编自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2分)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战争”的特点。(3分)
时间长;规模大;破坏性大。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产生的影响。(3分)
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开始崛起;推动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或推动了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涨)。
2.【第二次世界大战】(8分)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穷兵黩武的国家之间的侵略行为……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轴心国的战事扩张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尤其是民主政体对斯大林的极权政体充满怀疑,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轴心国的行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于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
——摘编自[美]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面貌大为改观,彻底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战争的主动权从轴心国阵营转移到同盟国阵营,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强大的战略准备和军事力量基础。
——摘自梁亚滨《〈联合国家宣言〉:世界从孤立走向联合》
材料三 1970年12月7日,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波兰华沙向犹太人遇难者纪念碑敬献花圈后,突然下跪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并祈祷“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这一跪震惊世界,也让德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和其他内阁大臣正式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日本甲级战犯牌位供于靖国神社后,日本首相第一次以官方的名义参拜靖国神社,日期也十分敏感,可以说是毫不遮掩。此举引起亚洲国家人民的强烈反对。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3分)
法西斯国家疯狂的扩张和侵略,国际社会未能及时制止法西斯的侵略;西方国家与苏联之间的竞争和矛盾,特别是民主政体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仇视;英法等西方国家内部的矛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2分)
大大增加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使战争的主动权转移到同盟国阵营;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强大的战略准备和军事力量基础。
(3)根据材料三,分析德日两国对待战争历史问题的态度有何不同,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3分)
德国:正视历史,反省历史。(1分)
日本:歪曲历史,否认侵略战争。(1分)
启示:我们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1分)
3.【世界格局的演变】(7分)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为维护其既得利益而制定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自然具有先天的缺陷。战后的分赃不均加强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相互矛盾,这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建立之初就充满了动荡和不安。此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十月革命使广大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等都成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解体的原因。
——摘编自孙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的关系》
材料二 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冷战结束后,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那些在新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国家,终将成为新的“一极”。大国关系的伙伴化,使大国之间彼此牵制、相互借重,保持着相对均衡的态势。
——摘编自唐书麟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2版)
材料三 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可以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通过合作或者协商的方式解决全球性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民主原则,最终维护各个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如果没有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多极化和全球化很难步入正轨,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也无法发挥较好的作用。
——摘编自冯特君《国际政治概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并概括其解体的原因。(3分)
实质:战胜国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制定的国际体系。(1分)
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答出两点即可,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结合材料三,说明这种趋势发展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4分)
原因:两极格局的终结;科技与经济因素的影响;大国伙伴关系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2分)
影响: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维护各个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有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答出两点即可,2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专题四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1.【第一次世界大战】(8分)
材料一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殖民地人口(万人)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材料二 1918年,同盟国一个接一个地投降了。这样,第一次世界大战便宣告结束——这场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涉及30个主权国家,推翻了4个帝国,产生了7个新的国家;死亡战斗人员约850万,死亡非战斗人员约1000万;直接经济损失达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516亿美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的投资。而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日本利用战争带来的天赐良机使经济获得极大发展,从债务国变成债权国。一战中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参加战争,这使他们能够利用在战争中所熟悉的军事装备和最新技术去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高涨的反帝民族解放斗争表明任意宰割落后国家和民族的殖民主义政策已难以继续,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陷入危机。
——摘编自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2分)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战争”的特点。(3分)
时间长;规模大;破坏性大。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产生的影响。(3分)
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开始崛起;推动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或推动了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涨)。
2.【第二次世界大战】(8分)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穷兵黩武的国家之间的侵略行为……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轴心国的战事扩张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尤其是民主政体对斯大林的极权政体充满怀疑,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轴心国的行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于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
——摘编自[美]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面貌大为改观,彻底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战争的主动权从轴心国阵营转移到同盟国阵营,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强大的战略准备和军事力量基础。
——摘自梁亚滨《〈联合国家宣言〉:世界从孤立走向联合》
材料三 1970年12月7日,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波兰华沙向犹太人遇难者纪念碑敬献花圈后,突然下跪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并祈祷“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这一跪震惊世界,也让德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和其他内阁大臣正式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日本甲级战犯牌位供于靖国神社后,日本首相第一次以官方的名义参拜靖国神社,日期也十分敏感,可以说是毫不遮掩。此举引起亚洲国家人民的强烈反对。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3分)
法西斯国家疯狂的扩张和侵略,国际社会未能及时制止法西斯的侵略;西方国家与苏联之间的竞争和矛盾,特别是民主政体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仇视;英法等西方国家内部的矛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2分)
大大增加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使战争的主动权转移到同盟国阵营;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强大的战略准备和军事力量基础。
(3)根据材料三,分析德日两国对待战争历史问题的态度有何不同,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3分)
德国:正视历史,反省历史。(1分)日本:歪曲历史,否认侵略战争。(1分)启示:我们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1分)
3.【世界格局的演变】(7分)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为维护其既得利益而制定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自然具有先天的缺陷。战后的分赃不均加强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相互矛盾,这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建立之初就充满了动荡和不安。此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十月革命使广大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等都成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解体的原因。
——摘编自孙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的关系》
材料二 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冷战结束后,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那些在新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国家,终将成为新的“一极”。大国关系的伙伴化,使大国之间彼此牵制、相互借重,保持着相对均衡的态势。
——摘编自唐书麟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2版)
材料三 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可以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通过合作或者协商的方式解决全球性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民主原则,最终维护各个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如果没有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多极化和全球化很难步入正轨,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也无法发挥较好的作用。
——摘编自冯特君《国际政治概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并概括其解体的原因。(3分)
实质:战胜国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制定的国际体系。(1分)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答出两点即可,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结合材料三,说明这种趋势发展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4分)
原因:两极格局的终结;科技与经济因素的影响;大国伙伴关系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2分)影响: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维护各个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有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答出两点即可,2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专题四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1.【第一次世界大战】(8分)
材料一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殖民地人口(万人)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材料二 1918年,同盟国一个接一个地投降了。这样,第一次世界大战便宣告结束——这场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涉及30个主权国家,推翻了4个帝国,产生了7个新的国家;死亡战斗人员约850万,死亡非战斗人员约1000万;直接经济损失达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516亿美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的投资。而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日本利用战争带来的天赐良机使经济获得极大发展,从债务国变成债权国。一战中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参加战争,这使他们能够利用在战争中所熟悉的军事装备和最新技术去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高涨的反帝民族解放斗争表明任意宰割落后国家和民族的殖民主义政策已难以继续,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陷入危机。
——摘编自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2分)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战争”的特点。(3分)
时间长;规模大;破坏性大。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产生的影响。(3分)
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开始崛起;推动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或推动了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涨)。
2.【第二次世界大战】(8分)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穷兵黩武的国家之间的侵略行为……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轴心国的战事扩张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尤其是民主政体对斯大林的极权政体充满怀疑,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轴心国的行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于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
——摘编自[美]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面貌大为改观,彻底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战争的主动权从轴心国阵营转移到同盟国阵营,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强大的战略准备和军事力量基础。
——摘自梁亚滨《〈联合国家宣言〉:世界从孤立走向联合》
材料三 1970年12月7日,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波兰华沙向犹太人遇难者纪念碑敬献花圈后,突然下跪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并祈祷“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这一跪震惊世界,也让德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和其他内阁大臣正式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日本甲级战犯牌位供于靖国神社后,日本首相第一次以官方的名义参拜靖国神社,日期也十分敏感,可以说是毫不遮掩。此举引起亚洲国家人民的强烈反对。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3分)
法西斯国家疯狂的扩张和侵略,国际社会未能及时制止法西斯的侵略;西方国家与苏联之间的竞争和矛盾,特别是民主政体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仇视;英法等西方国家内部的矛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2分)
大大增加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使战争的主动权转移到同盟国阵营;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强大的战略准备和军事力量基础。
(3)根据材料三,分析德日两国对待战争历史问题的态度有何不同,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3分)
德国:正视历史,反省历史。(1分)日本:歪曲历史,否认侵略战争。(1分)启示:我们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1分)
3.【世界格局的演变】(7分)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为维护其既得利益而制定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自然具有先天的缺陷。战后的分赃不均加强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相互矛盾,这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建立之初就充满了动荡和不安。此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十月革命使广大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等都成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解体的原因。
——摘编自孙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的关系》
材料二 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冷战结束后,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那些在新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国家,终将成为新的“一极”。大国关系的伙伴化,使大国之间彼此牵制、相互借重,保持着相对均衡的态势。
——摘编自唐书麟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2版)
材料三 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可以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通过合作或者协商的方式解决全球性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民主原则,最终维护各个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如果没有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多极化和全球化很难步入正轨,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也无法发挥较好的作用。
——摘编自冯特君《国际政治概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并概括其解体的原因。(3分)
实质:战胜国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制定的国际体系。(1分)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答出两点即可,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结合材料三,说明这种趋势发展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4分)
原因:两极格局的终结;科技与经济因素的影响;大国伙伴关系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2分)影响: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维护各个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有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答出两点即可,2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