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二轮大专题复习10 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中考二轮大专题复习10 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测试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7 15:0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届中考历史二轮大专题复习配套测试题
专题十: 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2年11月30日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江泽民同志逝世。江泽民同志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我们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加强党的建设的规律的认识。据此,下面说法不恰当的是(  )
A.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B.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2.媒体是我国近代思想解放的主阵地,曾对五四运动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解放阵地是(  )
A. B. C. D.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在《时务报》和《新民丛报》上发表了大量的时政评论。它们平易畅达,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征服了万千读者,时人将这些文章的写法称为“时务体”和“新民体”。这一现象表明(  )
A.戊戌变法社会基础比较广泛 B.维新派注重宣传的有效性
C.报刊成为思想宣传的主媒体 D.中国出现文学革命的热潮
4.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它首次动摇了霸占中国思想文化舞台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下列说法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有 (  )
①以民主科学为旗帜 ②代表人物有陈独秀、鲁迅、蔡元培等 ③大力倡导白话文 ④《新青年》和北大为主要阵地 ⑤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片面性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5.构建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上图中▲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权利法案》 B.启蒙运动 C.马克思主义 D.十月革命
6.21世纪的美国坚持霸权主义,悍然入侵阿富汗、伊拉克等国。如果你用中国传统文化为武器来批判美国的行为,你会选择(  )
A.“仁政” B.“无为而治” C.“礼治” D.“非攻”
7.14世纪晚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新创办了一批学校,强调古典文学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并重,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这一教育理念(  )
A.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 B.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C.促进了中世纪城市的出现 D.加速了近代科学发展
8.卡尔·马克思在17岁中学毕业时的一篇作文中认为:择业的目标应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这表明他(  )
A.已经开始从事政治活动 B.明确了一生前进的目标
C.初步决定撰写《资本论》 D.发现与恩格斯志同道合
9.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  )
A.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
10.19世纪末,以康、梁为首的新兴民族资产阶级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见下表)“新的高度”体现在(  )
人物 主要活动
梁启超 发表《变法通议》,强调变法的必要性
康有为 创办万木草堂,培养维新人才,组织保国会
严复 译成《天演论》,号召变法图强
A.主张创办近代工业 B.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C.宣传自由民主思想 D.创立君主立宪政体
11.第一国际是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革命组织,它的正式名称叫“国际工人协会”,简称“第一国际”)它是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下列关于“第一国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马克思、恩格斯为第一国际起草的纲领是《资本论》
B.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
C.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斗争目标
D.第一国际的一些成员支持并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
12.在中山装每边的衣袖上都有三颗扣子,有人说这三颗扣子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包括(  )
A.民主民权民生 B.民族民权民生 C.民主民族民生 D.民主民生民众
13.学习“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物理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英语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④
14.下表为宋代太湖流域苏、湖、常、秀四州乡名统计表。这说明宋代(  )
儒家用字 仁 德 善 孝 贤 义 礼 信
数(个) 13 10 9 7 5 3 3 2
乡名示例 崇仁 怀仁 德政 德化 积善 从善 至孝 旌孝 思贤 奉贤 道义 习义 遵礼 复礼 守信 良信
A.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B.文化重心逐渐南移
C.伦理道德受到重视 D.科举取士制度完善
15.列宁曾经说过:在摧毁旧的国家机器的道路上,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苏维埃政权走了第二步”。对列宁所说的第一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无产阶级首次发动的武装起义 D.人类史上首次推翻封建制的民主革命
16.新文化运动期间,北京大学“新潮社”主张革除“中国人的思想中的三种毒素”,“变奴性的思想为独立的思想”,“变专制的思想为平民的思想”,“变昏乱的思想为逻辑的思想”。据此可知当时(  )
A.辛亥革命拉开序幕 B.思想解放不可遏止
C.儒家思想荡然无存 D.青年学生领导革命
17.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  )
A.马克思主义 B.维新变法思想 C.民主革命思想 D.民主和科学
18.拉斐尔的绘画作品《椅中圣母》描绘了充满母性温暖的圣母形象,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大卫》(大卫是圣经《旧约全书》中的英雄)在静态中显示人的力量,这些作品(  )
椅中圣母 大卫(局部图)
A.深刻批判天主教会的贪婪 B.以文学形式表达人性光辉
C.借用宗教题材歌颂人的美 D.改变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19.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说明陈独秀当时(  )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倒行逆施的活动
20.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中国人“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于是掀起了(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
二、非选择题
21.杰出人物能够推动历史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状元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其根本则在实业。”为此他创立了大生纱厂。1914至1921年这八年中,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大生一、二两厂利润高达1000万两以上。
——摘编自《大生纺织公司年鉴》
材料二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怠不可及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拥有先进理论武装和高度先进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脱颖而出,民族复兴的大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肩上……“他”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摘编自张燕、周书焕《大党魅力》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的救国思想,并分析大生纱厂在1914年至1921年快速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救国主张和中国“千年专制”被推翻的历史事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武装的“先进理论”及“应运而生”的标志,并概括说明“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内涵和起点。
(4)从上述三位历史人物身上,谈谈值得我们学习的共同精神品质。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传播年表(节选)
1847年12月—1848年2月 马克思、恩格斯在比利时撰写《共产党宣言》全文(德文),并于1848年2月1日完稿。
1848年2月21日 英国伦敦“工人教育协会”首次匿名出版《共产党宣言》德文全文单行本。随后,波兰文版和丹麦文版在伦敦刊行。4—5月,德文再版30页本在伦敦刊行,成为后来各版本的基础。
1848年6月 法文版在巴黎首次刊行。
1850年6—11月 首个英译本以连载形式在伦敦《红色共和党人》杂志上发表,译者为艾琳·麦克法林,编辑在序言中首次指明作者。
1869年 巴枯宁翻译的俄文版在日内瓦首次刊行。
1872年6月 新的德文版在莱比锡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合写了序言。此版本及其后版本都以《共产主义宣言》为名。
1872年 三种不同版本的英译本在美国出版。
1882年 普列汉诺夫翻译的俄文版在日内瓦刊行,纠正了巴枯宁版本中的很多错误。马克思、恩格斯为该版本题写了序言。
1888年 塞缪尔·穆尔翻译的英文正式单行本在伦敦出版。恩格斯题写序言、亲自校订译文并添加重要注释。
1893年 意大利文单行本在米兰出版,恩格斯题写序言。
——摘自韩基韬编辑《一篇划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
材料二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趋势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共产党宣言》早期译本集中出现的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任选①②中的一个事件,写出序号,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先进思想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xxx20240422七年级年级下载试题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A C D B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C B B D C D B
1.【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答案】C【解析】据材料“对五四运动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解放阵地”,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猛烈抨击了封建旧道德和旧文化,解放了思想,为1919年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故选C项;《申报》,创办于1872年,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排除A项;《民报》,1905年创刊,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排除B项;《新华日报》,创办于1938年,是共产党在全国发行的第一份政治机关报,时间不符,排除D项。
3.【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在《时务报》和《新民丛报》上发表了大量的时政评论,这些评论平易畅达,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收到了征服万千读者的效果,这表明维新派注重宣传的有效性,故选B项;戊戌变法失败于1898年,与材料中20世纪初的时间不符,且戊戌变法并未发动群众,排除A项;题干材料无法得出报刊成为思想宣传的主媒体,排除C项;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内容,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选项。
4.【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故①正确;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鲁迅、胡适、蔡元培等人,故②正确;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故③正确;《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故④正确;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故⑤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5.【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从题干思维导图可以看出,工业革命的进行,推动无产阶级壮大,社会阶级矛盾尖锐,空想社会主义对此无能为力,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诞生,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为无产阶级自我解放指明方向,使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也促进了更大范围的工人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因此,该思维导图是以马克思主义诞生为核心构建的,故选C项;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背景下,其指导思想是被称为”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的列宁主义,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6.【答案】D【解析】据题干所知,美国悍然入侵阿富汗、伊拉克等国发动不义战争,联系所学可知墨家强调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故选D项;“仁政”是儒家思想,强调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实行仁政,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强调休养生息,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礼治”也是儒家思想,与题意战争不符,排除C项。
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强调古典文学……自身所固有的潜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人本身的关注,这体现的是人文主义,故选B项;文艺复兴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与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无关,排除A项;10—11世纪中世纪城市出现,排除C项;材料强调文艺复兴对人的作用,与近代科学发展无关,排除D项。
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卡尔·马克思在17岁中学毕业时认为择业的目标应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还提出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就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表明马克思已经明确了一生前进的目标,故选B项;材料只是描述了马克思中学毕业时的个人理想,不能体现从事政治活动、也未反映要撰写《资本论》排除A项、C项;材料也未提及恩格斯,不能得出与恩格斯志同道合,排除D项。
9.【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中体西用”指的是洋务运动,指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保留封建专制制度,“民主和科学”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故选B项;“自由、平等、博爱”指的是政治上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民主和科学”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A项、C项、D项。
10.【答案】B【解析】从题干表格内容可知,以康、梁为首的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以各种形式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把向西方学习由洋务派的学器物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学习西方制度,故选B项;主张创办近代工业,宣传自由民主思想在题干中没有体现,也不属于以康、梁为首的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学习的内容,排除A项、C项;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属于以康、梁为首的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内容,但并没有取得成功,排除D项。
11.【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864年成立的国际工人协会(也称第一国际)的纲领性文件是《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马克思起草,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资本论》是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第一国际、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斗争目标、第一国际的一些成员支持并领导了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符合史实,故B项、C项、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2.【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三民主义对应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分别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故选B项;民主主义不是三民主义的内容,排除AC项;三民主义不包括民主主义和民众主义,排除D项。
13.【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主张仁政和以德治国,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故①正确;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是兵家风范,不是道家风范,这一说法不正确,故②错误;物理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不是典型墨家风格,故③错误;英语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这是法家思想的体现,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14.【答案】C【解析】材料显示宋代太湖流域苏、湖、常、秀四州乡名中较多使用仁、德、善、贤、礼等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仁、德、善、贤、礼与儒家强调的儒家“三纲五常”思想联系紧密,“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因此材料说明宋代地方重视儒家伦理道德,故选C项;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已经确立,排除A项;材料说明宋代儒家思想对江南地区的影响,无法得出文化重心逐渐南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影响,科举取士制度完善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5.【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和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方面,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故选B项;巴黎公社发生在1871年,而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A项;在巴黎公社之前已经有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无产阶级发动的武装起义,排除C项;巴黎公社属于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而人类史上推翻封建制的民主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排除D项。
16.【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新文化运动批判奴性、专制、胡乱思想,宣传独立、平民、逻辑的思想,说明新文化运动革除旧思想,传播新思想,思想解放不可遏止,故选B项;新文化运动在辛亥革命之后,辛亥革命拉开序幕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儒家思想荡然无存,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青年学生领导革命,五四运动前期是青年学生领导的爱国革命运动,排除D项。
17.【答案】D【解析】据材料“杂志”“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可知,当时毛泽东的思想受到了胡适和陈独秀很大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开始,胡适、陈独秀等进步的知识分子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掀起新文化运动,故选D项;马克思主义是新文化运动后期主要宣传的思想,主要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宣传,前期胡适、陈独秀主要宣传的是民主与科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维新变法思想是以梁启超和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民主革命思想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18.【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拉斐尔所绘的《椅中圣母》和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大卫》,圣母和大卫都是宗教人物,作品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因此,都是借用宗教题材歌颂人的美,故选C项;文艺复兴期间的文艺作品中,深刻批判天主教会贪婪的是但丁创作的《神曲》,排除A项;拉斐尔所绘的《椅中圣母》和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大卫》不属于文学形式,属于艺术,排除B项;改变了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9.【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以……孔道……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可知,陈独秀反对假借孔子思想倒行逆施,阻碍社会进步,故选D项;根据“(不是)……孔子之道……不适合于今世”可知,陈独秀认为不是孔子之道阻碍文明进化,而是有人假借孔子思想实行专制的倒行逆施活动,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排除A项;根据材料“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毫无价值”可知,陈独秀认可孔子和他的思想在古代社会的价值,并不是全面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陈独秀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排除C项。
20.【答案】B【解析】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化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可知,这里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新文化运动,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反对旧文化、旧道德、旧传统的新文化运动,故选B项;洋务运动对应题干第一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排除A项;辛亥革命对应题干第二期,1911年10月,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排除C项;戊戌变法对应题干第二期,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主张:实业救国;
原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实业家的爱国努力。
(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救国主张:反帝反封建;
事件:辛亥革命。
(3)理论:马克思主义。
标志:中共一大召开。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井冈山道路)起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4)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勇于实践。
【解析】
(1)主张:根据材一“其根本则在实业”“他创立了大生纱厂”可得出张謇主张实业救国。
原因:根据材料一“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可得出原因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根据材料一“加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可得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根据材料一实业家张謇认为“其根本则在实业”并结合所学可知,原因还有实业家的爱国努力。
(2)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二“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怠不可及须臾缓。而民生主义……”并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救国主张:根据材料二“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可得出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救国主张是反帝反封建。
事件:根据所学可知,1911 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 辛亥革命 ”。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因此是辛亥革命。
(3)理论: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标志: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道路:根据所学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即井冈山道路。
起点:根据所学可知,1927 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因此起点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4)精神品质: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从张謇、孙中山等人身上总结出共同的精神品质即可,如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等。
22.【答案】
(1)英国;英国已经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2)①,《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②,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促进生产关系的调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等。
【解析】
(1)国家:根据材料一“1848年2月21日”可知,《共产党宣言》早期译本集中出现于英国。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是指导无产阶级斗争的科学理论,而英国已经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2)序号及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需要回答意义,①,《共产党宣言》发表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②,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学生任选一个作答即可。
(3)作用: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出现后,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在其指导下,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推动了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的发展,可见,先进思想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促进生产关系的调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等。
第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