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历史二轮大专题复习配套测试题
专题十一: 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8世纪至20世纪初,英语中出现了如electron(电子)、relativity(相对论)、automobile(汽车)、spark plug(火花塞)、gear-Shift(变速杆)等新的科学技术词汇。促使新词汇涌现的时代潮流是( )
A.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B.资产阶级革命此起彼伏
C.殖民扩张加紧进行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2.有专家预计,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主要为电动车)产销量有望冲击千万辆目标,大有赶超燃油车趋势。其实电动车的发明要早于燃油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动车与燃油车相继问世。下列发明为电动车提供了动力支持的是 ( )
①电动机 ②电报机 ③蓄电池 ④电焊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有学者指出,英国通过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提供制度前提;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取政治权利,1832年起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 )
A.与社会法制化相互促进 B.与政治民主化相辅相成
C.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阻碍工人获得政治权利
4.下图描绘的是19世纪早期英国煤矿的场景。从中可以看出把煤从井下运到地面使用的动力机械是( )
A.珍妮机 B.蒸汽机 C.发电机 D.内燃机
5.乔尔·莫吉尔指出“要理解工业革命为什么在那时发生,就必须从17世纪的科学革命中寻找答案”……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能够把大气的压力用于有益的工作,而这是建立在17世纪罗伯特·波义耳和丹尼斯·帕潘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据材料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 )
A.主要是工匠与技师生产经验的积累 B.科学转化为技术速度大大加快
C.科学与技术结合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D.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有效结合
6.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有75条铁路通车,每年运送2500万乘客。全国各大城市和人口比较稠密地区之间都有列车通车,东部和西部海岸铁路线也都相继建成。这一现象可以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
A.从交通运输领域开始 B.实现了区域平衡发展
C.推动了电力工业发展 D.增强了社会的流动性
7.下边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下列哪一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导致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下降,石油的比重上升?( )
A.内燃机 B.蒸汽机 C.发电机 D.计算机
8.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因为英国具备了基本的政治前提,即英国( )
A.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B.是一个工业化国家
C.进行黑奴贸易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9.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一战期间,投入作战的飞机约10万架,大大加重了人员的伤亡。这说明( )
A.飞机在战场上普及迅速 B.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C.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变化 D.科技使人变得野蛮
10.1860—1913年,美国钢产量由1.2万吨猛增至328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钢国;机器制造业在20世纪初的产值已相当于欧洲各国总产值的一半。美国取得这些经济成就的政治前提是( )
A.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C.工业资产阶级确立起在全国的统治 D.美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11.下表中的“新行业”包含( )
新理论 电磁感应、细胞学说、有机化学……
新技术 电动机与电器、内燃机与汽车、材料合成……
新行业
新组织 福特公司、西门子公司……
A.棉纺织业 B.钢铁工业 C.石油工业 D.原子能工业
12.“到了产业革命时期,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工匠成为技术发明的主角,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尊敬……吸引了各阶层大批有才智的青年人投入到技术改进和技术发明的队伍里。”这段材料可以用来( )
A.阐述工业革命的过程 B.解释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C.说明工业革命的问题 D.论证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13.下图为英国1750—1870年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示意图。从图中可知英国( )
A.农村人口呈上升趋势 B.城市人口居世界首位
C.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D.城市化不断推进
14.设计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事件的好方法,下面是某初中生设计的有关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思维导图,其中哪一项设计错误( )
A.A B.B C.C
15.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十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主要得益于( )
A.世贸组织的推动 B.发达国家的倡导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科学技术的推动
16.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飞赴欧洲,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在亚欧大陆开辟新的空间。“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一带一路”主要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 )
A.多极化趋势 B.全球化趋势
C.贸易自由化趋势 D.区域集团化趋势
17.下列图片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国际间经济合作加强 ②世界经济已经完全形成一体
③各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 ④经济全球化趋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8.杨宁一教授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里写道:“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致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第二阶段的工业革命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取得了比第一阶段更多、更重要的成果。”这说明( )
A.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 B.科学理论推动技术发明
C.社会根本矛盾发生变化 D.技术发明英国一枝独秀
19.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 )
年份 1880 1900 1910 1920
产量(亿吨) 0.04 0.21 0.46 0.94
A.蒸汽机的改良 B.火车的诞生 C.内燃机的应用 D.电灯的发明
20.法国《巴黎人报》:奥巴马和希拉里说“美国不把中国崛起视作威胁”,但在贸易摩擦、地缘政治问题上,美国又总用行动表明它正在这样做,五角大楼更对中国军力增长直言不讳地表达担忧。下列国际组织中,中美两国都加入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
①联合国 ②欧盟
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④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科技改变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同时也是双刃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1830~1870年世界铁路里程统计表(单位:英里)
注:1英里=1.609344公里
1830年 1840年 1850年 1870年
欧洲 60 1800 14000 65000
北美洲 —— 2800 9000 56000
亚洲 —— —— 200 5100
南美洲 —— —— —— 1800
非洲 —— —— —— 1100
澳洲 —— —— —— 1000
全世界总计 60 4600 23200 130000
材料二
铁路的出现,不仅体现在成百倍增加的运输量、数十倍提高的运行速度上,还进一步教会了人们遵守时间和纪律,守时守纪成为了现实生活的准则。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在一列火车,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摘编自《铁路发展史和21世纪发展展望》
材料三
到1820年代,蒸汽机被应用于轮船和机车,产生了蒸汽船和铁路。所有这些变化都依赖于煤所提供的能源。……正是煤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英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时期。1821年,英国出台的关于蒸汽机和火车头的法律,就包含了防治大气污染的规定。
——摘编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据材料一,概括1830~1870年世界铁路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铁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早期的火车机车的广泛运用带来了什么问题?当时英国是怎样处理的?
(4)综合上述材料,关于科技对人类的影响,你有怎样的认识?
22.世界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世纪世界主要科技成就
时间 国籍 领域 科学家 成就
1831年 英国 物理 法拉第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7年 瑞典 化学 诺贝尔 发明现代炸药
1869年 美国 化学 海厄特 赛璐珞(人类合成的第一种塑料)的制造技术
1869年 俄国 化学 门捷列夫 发表元素周期表
1883年 德国 物理 戴姆勒 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1897年 俄国 生物学 巴甫洛夫 开拓了条件反射生物学新领域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材料二
图一 福特T型汽车进入普通家庭 图二 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 图三 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
材料三
科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类活动。科学通过定量化使技术所具有的潜在力量增大,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关键看人类自身是否具备妥善运用科学的能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世界科技成就的特点。(4分)
(2)历史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请你从材料一分别找出与材料二中三幅图片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并具体说明其内在联系。(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妥善运用科学的能力”中“能力”的理解。(2分)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B C D A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D D C B D B C C
1.【答案】A【解析】据材料“18世纪至20世纪初”“科学技术”可知,其主要和两次工业革命有关。18世纪至20世纪初,世界正在经历两次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促使新词汇涌现的时代潮流是工业革命的广泛开展,故选A项;材料主要和工业革命、科学技术有关,与政治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B项;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开始了殖民扩张,16世纪就开始了,与“18世纪至20世纪初”不符,排除C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与“18世纪至20世纪初”不符,排除D项。
2.【答案】A【解析】据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为电动车提供了动力支持,故①正确;电报机属于通讯发明,与动力源无关,故②错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碱性蓄电池,为电动车提供了动力支持,故③正确;电焊机是一种机械设备,与动力源无关,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3.【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英国“通过革命……提供制度前提……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可知,工业革命与政治民主化相辅相成,故选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社会法制化的内容,排除A项;题干材料只提到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扩大了议员选举的范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工业革命之前,排除C项;题干材料不体现工业革命阻碍工人获得政治权利,排除D项。
4.【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其主要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动力,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图中把煤从井下运到地面使用的动力机械是蒸汽机,故选B项;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它不是动力机器,排除A项;发电机和内燃机都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与题干中的“19世纪早期”时间不符,排除C项、D项。
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乔尔·莫吉尔指出……必须从17世纪的科学革命中寻找答案”“纽可门蒸汽机……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可知,乔尔·莫吉尔认为17世纪的科学革命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纽可门在17世纪罗伯特·波义耳和丹尼斯·帕潘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发明了能够把大气的压力用于有益工作的蒸汽机。由此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结合推动了技术的进步,故选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工匠与技师生产经验的积累,排除A项;题干材料无法说明科学转化为技术速度大大加快,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排除D项。
6.【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到19世纪中期,……全国各大城市和人口比较稠密地区之间都有列车通车,东部和西部海岸铁路线也都相继建成”的描述可知,工业革命中铁路交通的发展,使人们的出行更便捷,增强了社会的流动性,故选D项;题干材料描述了工业革命中英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但不能体现工业革命从交通运输领域开始,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的发展便利了不同领域的流动和交往,但不能体现实现了区域平衡发展,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与电力工业发展相关的内容,排除C项。
7.【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工作机提供了稳定的动力,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蒸汽机使用的燃料是煤炭,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煤炭使用量处于高峰状态;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它以电磁学为理论指导,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内燃机的主要燃料是石油,从此时开始,石油逐渐成为重要的能源,故选A项;蒸汽机、发电机、计算机与题干石油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排除B项、C项、D项。
8.【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故选D项;A项是市场条件,排除A项;B项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排除B项;C项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排除C项。
9.【答案】B【解析】据材料“带来极大的便利”“加重了人员的伤亡”可知,其主要涉及飞机的发明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说明科技的发展具有两面性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故选B项;据“带来极大的便利”可知,其说明飞机对人民生产生活的便利,与“战场上普及迅速”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科技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未强调对整个社会的具体变化影响,排除C项;据“带来极大的便利”可知,其说明飞机对人民生产生活的便利,与“科技使人变得野蛮”不符,排除D项。
10.【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0—1913年,美国钢产量由1.2万吨猛增至328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钢国;机器制造业在20世纪初的产值已相当于欧洲各国总产值的一半,美国取得这些经济成就的原因是南北战争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其中南北战争使工业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得到确立是它的政治前提,故选C项;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只是南北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不是美国取得经济成就的政治前提,排除A项;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只是林肯在南北战争中采取的一项具体措施,不是美国取得经济成就的政治前提,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它属于推动经济发展的科技因素,不是政治前提,排除D项。
11.【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电磁感应、有机化学、电动机与电器、内燃机与汽车、福特公司、西门子公司等可知,表格中的内容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有关。结合所学可知,石油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而兴起的新行业,故选C项;棉纺织工业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迅速发展的行业,排除A项;钢铁工业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行业,排除B项;原子能工业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展,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行业,排除D项。
1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对工匠的看法,吸引了青年人才投身技术创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故选D项;材料没有提到工业革命的过程,排除A项;材料没有解释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工业革命带来的问题,排除C项。
1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所给数据分析可知,1750年,城市人口比例小于农村,随着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比例变化,无法体现农村人口是否增加,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英国城市人口居世界首位,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城市数量增加,排除C项。
14.【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5.【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当今世界多边峰会大量涌现,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为了发展经济,加强合作,纷纷成立区域经济组织,因此推动了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故选C项;经济全球化催生了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致力于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发展,与多边峰会涌现没有直接关联,排除A项;多边峰会既有发达国家参与,也有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的倡导”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与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无关,排除D项。
16.【答案】B【解析】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故选B项;多极化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与经济无关,排除A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贸易更加便利,但没有实现贸易自由,排除C项;“一带一路”侧重强化经济合作,而不是构建区域集团组织,排除D项。
1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图片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飞机部件的制造来源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国际间经济合作加强,故①正确;世界经济联系加强,全球化趋势发展,但未完全形成一体 ,故②错误;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作为区域性国际组织,表明各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 ,故③正确;世界贸易组织(WTO)和“飞机部件的制造来源图”都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各国之间经济联系加强,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18.【答案】B【解析】据材料“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即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阶段的工业革命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技术发明,故选B项;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发生变化,C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技术发明英国一枝独秀,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情形,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德国的成就领先于其他国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9.【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880年到1920年的石油年产量不断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80—1920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和汽车的发明使石油的需求量扩大,石油产量增多,故选C项;蒸汽机需要的能源是煤,排除A项;火车诞生使用的动力机是蒸汽机,需要的能源是煤,排除B项;电灯使用的能源是电,排除D项。
20.【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美都加入”“并发挥重要作用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美国、俄罗斯、法国、 英国、中国为当今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故①正确;欧盟是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美国、中国都没参加,故②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边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美国、中国分别与1989年、1991年加入,故③正确;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美国1995年加入,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特点:发展迅速;各洲发展不均衡。
(2)影响:增加了运输量和运行速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人际关系。
(3)问题:大气污染(环境污染);
处理:立法(制定防大气污染的规定)。
(4)认识:科学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科技是一柄双刃剑。
【解析】
(1)特点:据材料一表格数据可知,世界铁路里程从1830年的60英里到1870年的130000英里,发展迅速;从各洲里程来看,欧洲高于北美洲,而亚洲、南美洲、非洲、澳洲的里程又远远低于北美洲,各洲发展不均衡。
(2)影响:据材料二“体现在成百倍增加的运输量、数十倍提高的运行速度”“进一步教会了人们遵守时间和纪律,守时守纪成为了现实生活的准则”“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在一列火车”可知,铁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可概括为三方面:增加了运输量和运行速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人际关系。
(3)问题:据材料三“导致了英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时期”可知,早期的火车机车的广泛运用带来了大气污染(环境污染)问题。
处理:据材料三“英国出台的关于蒸汽机和火车头的法律,就包含了防治大气污染的规定”可知,当时英国通过立法(制定防大气污染的规定)的方法来处理大气污染(环境污染)问题。
(4)认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一方面科技又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科技是一柄双刃剑。
22.【答案】
(1)特点:成就主要集中于19世纪中后期;涉及国家比较多;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任意两点4分)
(2)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出现,随后进入普通家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现代炸药的发明,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更强大,但用现代炸药制作的新式武器用于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现代塑料工业突破了原有材料限制,但也使人类社会面临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6分)
(3)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人们有更高的道德素养和更文明的生活方式。(2分)
【解析】
(1)特点:据材料一表格所示时间可知,成就的时间主要集中于19世纪中后期;据材料一表格中的国籍可知,涉及国家比较多;据材料一成就所涉及领域及科学家可知,其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2)内在联系:材料二图一“福特T型汽车进入普通家庭”主要和材料一“研制出汽油内燃机”有关。该发明带动了相关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出现,随后进入普通家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材料二图二“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主要和材料一“发明现代炸药”有关,现代炸药的发明,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更强大,但用现代炸药制作的新式武器用于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材料二“图三 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主要和材料一“人类合成的第一种塑料”有关,现代塑料工业突破了原有材料限制,但也使人类社会面临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3)理解:据材料三“关键看人类自身是否具备妥善运用科学的能力”可知,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人们有更高的道德素养和更文明的生活方式。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