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南宁市名校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孔子主张“(君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孟子主张“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这说明先秦儒学( )
A. 反对君主集权 B. 等级观念鲜明 C. 强调天人合一 D. 民本色彩浓厚
2.汉武帝时,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向北推进到湟水流域、河西走廊北侧、贺兰山与阴山以及长城一线。而魏晋南北朝时,农牧分界线内缩至渭河平原北部边沿致汾水中游一带。据此可知( )
A. 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 B. 南方经济已超越北方
C. 游牧文明取代农耕文明 D. 战争不利于民族交融
3.毛泽东在一首诗里说:“祖龙(指秦始皇)魂死秦犹在,百代皆行秦政治。”毛泽东之所以认为“秦犹在”,是因为
A. 秦王朝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 B. 秦王朝的思想、艺术、文化影响深远
C. 秦王朝统一中国的伟业永远为后人铭记 D. 秦王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沿袭
4.明末史学家王夫之论述:“天宝元年,置十节度使,其九皆西北边微也……夫使禄山之乱,两河、汝、雏、淮、楚之间,有大臣屯重旅,拊其入关之背,而迫之以前却两难之势,贼其敢轻窥函谷哉?”由此可见,王夫之认为安史之乱爆发并进展迅速的原因是( )
A. 节度使设置过多 B. 边镇将帅的蕃族化 C. 朝廷吏治的腐败 D. 唐朝军备外重内轻
5.表2明朝南方市镇的发展状况(部分)这反映出( )
市镇 发展状况
盛泽镇 明嘉靖年间,居民百家“以绸绫为业”,进入清代,发展为“日出万绸,衣被天下”,交易额“日逾为金”的巨镇
王江泾镇 “烟户万家”的巨镇,其居民“多织缯为业,日出千匹,衣被数州郡”
枫泾镇、朱泾镇 “前明数百家(棉)布号,皆在松江枫泾、朱泾乐业,而染坊、鹉坊、商贾悉从之”
A. 市镇间存在不同生产方式 B. 生产经营的区域特色鲜明
C. 长途贩运的商贸活动兴盛 D. 南北方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6.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以土枪土炮抗击了用近代化武器装备起来的训练有素的日本侵略者达5个月之久,先后作战100余次,打死击伤日军3万多人。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日本已确立独占中国的局面 B.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清朝封建统治的日趋腐朽 D. 台湾军民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
7.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如图所示资料,其探究的主题是( )
A. 国民党统治迅速覆灭原因 B. 中共革命道路的探索
C. 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进程 D.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8.中共中央在经过一年多的起草工作后提出宪法草案初稿,1954年3月提交宪法委员后讨论通过,然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组织各方面代表8000多人进行了2个多月的讨论,根据讨论意见修改而成宪法草案,于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宪法委员会对原草案再次进行修改,最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据此可知,1954年宪法( )
A. 充分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 制定过程遵循了人民民主原则
C. 规定了国家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 D. 规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
9.1963年12月到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一行访问亚非14国,其中包括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10个非洲国家。周恩来总理的非洲之行,是新中国的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对非洲国家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此次访问( )
A. 改善了严峻的外部形势 B. 推动了不结盟运动兴起
C. 背离了原有的外交原则 D.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10.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人在上海市南京路“好公道”国营面店对面开了家“好再来”个体面馆。同样的价格,“好再来”用的是鸡汤,把顾客都吸引了过去。这时“好公道”便通过主管部门在原料供应上卡“好再来”。从材料可以得出( )
A. 人民公社体制的广泛推行 B. 个体经济的发展面临阻力
C. 国营企业改革稳步推进 D. 主管部门的做法应该肯定
11.有人说:“网络一半是‘红颜’,一半是‘祸水’!沉迷网络,可能会改写人生!”之所以说网络是“红颜”,是因为网络( )
①信息量很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②可以购物,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③可以学习,开拓了新的学习渠道
④可能造成社会问题、人们的心理问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2.造成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特点的原因是( )
A. 是原始社会发展的必然 B. 山峦和海洋的阻隔
C. 市区和农村人的不相往来 D. 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13.“他……在上流社会人士中传播一种尊重平民的清新情感、一种对平凡事情的爱好、一种怜悯人和同情人的冲动、一种意识到贵族生活尔虞我诈和虚浮浅薄的观念……甚至男人们也开始谈论起他们感情的细微之处。潸然泪下成了时行风尚。”“他”最可能生活在( )
A. 文艺复兴时期 B. 启蒙运动时期
C. 大萧条时期 D.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14.21世纪以来,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批判1871-1945年间的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的政治缺陷,否定殖民历史,污名化社会主义实践。这一举措旨在( )
A. 推动学生掌握德国历史发展细节 B. 维系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常运转
C. 促进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健康发展 D. 维护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秩序
15.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推行了租让制,希望借此吸引外国投资和获得先进的技术设备,但回应者寥寥。德、意、日等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后,英、法等国家拒绝了斯大林提出的关于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企图“祸水东引”。这可用于说明( )
A. 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具有必然性 B. 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不符合其国情
C. 英、法绥靖政策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D.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已经彻底崩溃
16.20世纪后期,非洲形成多个跨国合作组织。非洲一毛里求斯共同组织是非洲法语国家的区域性组织;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是西非法语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西非货币联盟成员国原系法国的领地或殖民地,在独立前后的一段时期,使用“法属非洲法郎”。这反映出非洲国家( )
A. 经济发展模式复制原宗主国模式 B. 实现民族独立解放任重道远
C. 探索经济独立发展的道路很艰难 D. 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朝科举考生在“省试及第”后,还须参加尚书省吏部的考试,及格后才能授官。吏部考试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即“身、言、书、判”。
“身取其体貌丰伟”,即要体格健壮,仪表堂堂;“言取其言词辩证”,即要语言流利,善言雄辩;“书取其楷法道美”,即要书法端正工整,苍劲秀丽;“判取其文理优长”,即判决司法文书要引经据典,辞藻优美,谙练法律。
宋末元初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写道:“选人之试判则务为骈四俪六,引援必故事,而组织皆浮词……与礼部所试诗赋杂文无以异,殊不切于从政。”明代文献《大学衍义补》有这样的记载:“若其于身必取其丰伟,于言必取其辩证,则晏婴之貌不扬,裴度之形短小;周昌之斯斯,邓艾之口吃,皆在所弃矣。”
——据许凌云《中国儒学史 隋唐卷》分析说明唐代吏部考试内容的利弊,对其弊端如何补正,请举两例并说明理由。
18.城乡关系的发展与调整对国家和社会有着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 16世纪至18世纪初,英格兰地区的市镇增至700个。为了保证各农户能够进行日常的剩余农产品交换,各镇的集市日子都彼此岔开。在工商业发达的地方还兴起了一批工业集镇,它们以一项或多项手工业长足的专业发展为特色,同时又对乡村工业的初级产品进行高级加工。到工业革命前夕,这些城镇都拥有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专市,如粮食市场有九十六个之多,纺织原料及产品(以毛纺织为主)的专市有五十多个。
——摘编自杨杰《英国小市镇与乡村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材料二 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解决农业快速发展的问题并为工业化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中国共产党认为只有工业化才能最终解决贫穷落后、解决农民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起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体制。农业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农业剩余产品,降低了工业发展成本。
1978年后,城乡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政府不再完全通过计划的手段来调节城乡关系,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趋向并没有立即改变。当农副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已能够满足城市需求的条件下,农民和农村主要通过直接投资(乡镇企业)、提供劳动力等方式,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以上材料改编自武力《 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8世纪初英国农村市镇发展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的变化。
19.材料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明朝的科举制度被逐渐腐蚀,成为一种文官集团内部拉帮结派的工具。录取考生的主考官可以成为这些新进士的“座师”,以师生关系为名,座师提拔学生,学生孝敬座师,结成私党。
为消除科举考试中的作弊现象,从嘉靖七年开始,各省的科举考试改由中央委派,不再由地方自主管理。而且明确规定,录取的文章要求文风朴实,说理明白,对于空谈大道理、辞藻华丽的文章一概不予录用。后来把改革第一年录取的进士的文章,挑选了一批范文结集出版,颁行天下,以端正文体。在这个文集的序言中,指出了好文章的标准之一是:“于圣贤经义亦多发明,与古义无甚远。”即鼓励考生对儒家经典上的说法阐述自己的思考,有所创新和发挥。
嘉靖年间的科举考试录用了一大批富有改革精神、勇于突破常规的人物,包括后来隆庆变法的主持者高拱、万历变法的主持者张居正、抗倭英雄胡宗宪、谭纶、唐顺之,著名清官海瑞等。
——摘编自田澍《嘉靖革新研究》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嘉靖年间科举制度被腐蚀的危害。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嘉靖年间科举考试改革。
20.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两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 在“光荣革命”到来前夕,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梁霄羽《极简美国史》
材料四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同样,马克思也推翻了那种把社会看作可按长官意志(或者说按社会意志和政府意志,反正都一样)随便改变的、偶然产生和变化的、机械的个人结合体的观点,探明了作为一定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形态这个概念,探明了这种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从而第一次把社会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俄]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
请问答: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
(2)联系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伟大的人”发现的“钥匙”是指什么?对自然科学发展和思想解放各有怎样的价值?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美国有哪些“发明与创造”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对思想解放的影响。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B
13.【答案】B
14.【答案】B
15.【答案】A
16.【答案】C
17.【答案】根据“言取其言词辩证……辞藻优美,谙练法律”“若其于身必取其丰伟,于言必取其辩证……皆在所弃矣”“选人之试判则务为骈四俪六,引援必故事,而组织皆浮词……与礼部所试诗赋杂文无以异,殊不切于从政”“身、言、书、判”概括其积极方面。弊端从不能考查品德、时政、专业知识与技能考查等方面分析。
故答案为:
利:重视考生的言辞表达、书写精美和法律知识,有利于提升官员素质,提高官员执政水平,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等。弊:以身、言、书取官具有不公正性,限制了一些真才实学者;“判”注重形式忽视实用;不能全面考查人才。补正举例:品德考查: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优化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等。时政考查:有利于官员了解时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等。专业知识与技能考查:有利于官员重视实用性知识和技能,指导社会生产生活,提高执政能力等。
18.【答案】【小题1】影响:便利农民经济生活;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推动乡村工业化,为工业革命的兴起奠定基础;促进城市化进程。
【小题2】变化:1949-1978年:由于缺少工业化的资金,实行计划经济,农村支持城市。1978-2005年:改革开放推行,市场日益发挥作用,农村支持城市。2006年至今: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19.【答案】【小题1】容易形成小集团,对皇权构成威胁;在文官集团中产生内耗,影响行政效率;败坏了政治风气,妨碍科举考试的公平性;地方自主管理科举考试,有分裂割据的隐患。
【小题2】中央收回了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权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纠正了华而不实的文风,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考生;鼓励考生自主思考,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理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选拔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为后来社会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基础。
20.【答案】(1)“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表明人文主义运动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2)第一小问,“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是指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法治、民主共和、分权制衡(三权分立)思想;美国的“发明与创造”有富尔顿发明汽船,爱迪生发明电灯等,贝尔发明电话,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4)“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冲击了封建神创说;“马克思也推翻了那种把社会看作可按长官意志(或者说按社会意志和政府意志,反正都一样)随便改变的、偶然产生和变化的、机械的个人结合体的观点”表明在自然科学方面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撑.
故答案为:
(1)人文主义运动(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2)建立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人类认识自然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标志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促进理性主义兴起和推动启蒙运动的开展.
(3)法治、民主共和,分权制衡(三权分立)等.
富尔顿发明汽船;爱迪生发明电灯等;贝尔发明电话;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4)冲击了封建神创说;在自然科学方面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撑.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