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微讲座4 历史小论文解题技巧精析
[题型解读]
什么是历史小论文
历史论文类型题目,考查学生准确辨析史料的价值,从图文中发现并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组织语言系统表述的能力。鉴别史料作者的意图和目的,辨析和整合史料的有效内容和价值,依据正确的历史观和认知方法,对历史现象及各种关联进行客观叙述,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提出新的解释。
[解题步骤]
第一步:亮观点(是什么)
1.阅读材料,列出涉及的历史事件(列事件)。
2.分析材料,①注意材料涉及的时间、人物、事件等各个历史要素。②找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③特别注意说明性文字(如材料的出处)。
第二步:重论证(为什么)
1.史论结合,所选的史实要具有代表性和完整性。
2.论述格式:史实+论述(史实的地位、意义、评价等)。
3.论述的语言要用学科语言,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切忌大白话和空谈史实。
第三步:作总结(怎么样)
1.呼应观点,总结升华。谈感想、启示、认识,可以分国家、社会、学校、个人等几个层面。
2.结语:综上所述+重申观点,所以要怎么做(认识/启示类语句,体现出家国情怀)。
[典题示例]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640年 英国议会重新召开
1654年 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1688年 “光荣革命”爆发
1689年 《权利法案》通过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编制
时间 事件
1775年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 《独立宣言》通过
1787年 美国宪法制定
1789年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804年 拿破仑帝国建立
1804年 《法国民法典》颁布实施
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50字左右)
方法演示 第一步,可以选择“《权利法案》通过”“美国宪法制定”和“《法国民法典》颁布实施”这三个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法律文献的制定,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提供了法律保障,因此可以拟定观点为“法律文件的制定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保障”。
第二步,在论述时,首先论述《权利法案》颁布的影响——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接着论述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产生的影响——1787 年,美国宪法制定,依据分权制衡的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然后论述《拿破仑法典》颁布的历史意义——1804 年《拿破仑法典》颁布,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第三步,得出结论,呼应论点——总之,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相关法律文献的颁布,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
规范答案 示例:
事件:《权利法案》通过,美国宪法制定,《法国民法典》颁布实施。
观点:法律文件的制定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保障。
论述: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1787 年,美国宪法制定,依据分权制衡的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1804 年《拿破仑法典》颁布,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总结:总之,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相关法律文献的颁布,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
2
4
3
题号
1
1.(2024·新泰三模)
请你以“改革推动发展”或“合作实现共赢”为观点,从年代尺所列事件中任选两项加以论证。(要求:写出观点和选择的史事,史论结合,逻辑关系清楚,100字左右)
[解析] 根据题干要求可选“罗斯福新政”和“改革开放”。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可提炼出观点为:改革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然后围绕观点,结合所选事件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
2
4
3
题号
1
[答案] 示例:选罗斯福新政和改革开放。
观点:改革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阐述: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一定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大解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综上可知改革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
4
3
题号
1
2
3
题号
1
4
2.(2024·泰山区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时间 史事
1848年2月 A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1917年11月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1919年 B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
3
题号
1
4
时间 史事
1921年 苏俄C政策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1928年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945年 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
1978年12月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7年 D会议通过的党章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召开
2
3
题号
1
4
(1)结合所学知识,补全材料内容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
(2)第一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阅读了上述材料后,根据所学确立了一个“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的观点,请你从上述材料中选择3则相关事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所以A处答案是《共产党宣言》。B.根据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C.根据材料“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D.根据材料“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可以从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和中共十九大的史实及影响展开阐述即可,要注意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结论要进行情感的升华。
2
3
题号
1
4
[答案] (1)填空:A.《共产党宣言》;B.五四运动;C.新经济政策;D.中共十五大。
(2)示例:观点: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
阐述:中共七大,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写入了党章,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飞跃,它指导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结论:通过不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造力。
2
3
题号
1
4
2
3
题号
4
1
3.(2024·连云港中考)某中学聚焦世界近代史板块,围绕“世界近代历史的形成与演变”这一主题开展深度学习,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制作
2
3
题号
4
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处内含的两类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非★处的至少两个相互关联事件,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历史发展趋势)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14—19世纪 思想领域的变化”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一时间段内思想领域方面的事件主要有发生在14—17世纪的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以及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
第(2)问,根据题意,选择非★处的至少两个相互关联事件,确立观点,自拟题目加以论述即可。如:题目:资产阶级统治地位不断确立。选择:17—19世纪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并扩展中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18—20世纪初 两次工业革命中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论述: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2
3
题号
4
1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为英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起了技术革命,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又促进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2
3
题号
4
1
[答案] (1)历史事件: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2)示例:题目:资产阶级统治地位不断确立。
选择:17—19世纪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并扩展中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18—20世纪初 两次工业革命中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论述: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为英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起了技术革命,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又促进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2
3
题号
4
1
4.(2024·济宁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2年,英国有一份官方的调查报告说采访者询问了2 540 789人,其中2 010 637人说自己在“工厂”工作。……人们突然感到空间和时间都缩小了,过去时间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以秒计算;过去一两百英里是一个遥远的地方,现在则是近在咫尺。于是生活的节奏也就加快,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总之,到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社会孕育出两个新的阶级,一者以其日益增多的财富昭著于世,一者以其日益增多的人数引人注目。
——据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2
4
3
题号
1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所示“英国社会的变化”,自拟题目,撰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
4
3
题号
1
[解析]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主要描述了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据此可提炼观点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率先从英国开始,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材料
“1872年,英国有一份官方的调查报告说采访者询问了2 540 789人,其中2 010 637人说自己在‘工厂’工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世纪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工人人数增加,工厂成为主要的工作场所,机器取代了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根据材料“于是生活的节奏也就加快,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发生了变化,钟表成为必需品,根据材料“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2
4
3
题号
1
乡村和城镇的景观也随之改变,灰暗的厂房和高耸的烟囱取代了田园风光,根据材料“社会孕育出两个新的阶级,一者以其日益增多的财富昭著于世,一者以其日益增多的人数引人注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以财富著称的资产阶级和人数众多的工人阶级,总之,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英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2
4
3
题号
1
[答案] 示例:观点: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述:19世纪中期,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使得工厂成为主要的工作场所,机器取代了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发生了变化,钟表成为必需品。乡村和城镇的景观也随之改变,灰暗的厂房和高耸的烟囱取代了田园风光。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以财富著称的资产阶级和人数众多的工人阶级。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英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2
4
3
题号
1[题型解读]
什么是历史小论文
历史论文类型题目,考查学生准确辨析史料的价值,从图文中发现并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组织语言系统表述的能力。鉴别史料作者的意图和目的,辨析和整合史料的有效内容和价值,依据正确的历史观和认知方法,对历史现象及各种关联进行客观叙述,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提出新的解释。
[解题步骤]
第一步:亮观点(是什么)
1.阅读材料,列出涉及的历史事件(列事件)。
2.分析材料,①注意材料涉及的时间、人物、事件等各个历史要素。②找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③特别注意说明性文字(如材料的出处)。
第二步:重论证(为什么)
1.史论结合,所选的史实要具有代表性和完整性。
2.论述格式:史实+论述(史实的地位、意义、评价等)。
3.论述的语言要用学科语言,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切忌大白话和空谈史实。
第三步:作总结(怎么样)
1.呼应观点,总结升华。谈感想、启示、认识,可以分国家、社会、学校、个人等几个层面。
2.结语:综上所述+重申观点,所以要怎么做(认识/启示类语句,体现出家国情怀)。
[典题示例]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640年 英国议会重新召开
1654年 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1688年 “光荣革命”爆发
1689年 《权利法案》通过
1775年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 《独立宣言》通过
1787年 美国宪法制定
1789年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804年 拿破仑帝国建立
1804年 《法国民法典》颁布实施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50字左右)
方法演示 第一步,可以选择“《权利法案》通过”“美国宪法制定”和“《法国民法典》颁布实施”这三个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法律文献的制定,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提供了法律保障,因此可以拟定观点为“法律文件的制定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保障”。
第二步,在论述时,首先论述《权利法案》颁布的影响——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接着论述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产生的影响——1787 年,美国宪法制定,依据分权制衡的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然后论述《拿破仑法典》颁布的历史意义——1804 年《拿破仑法典》颁布,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第三步,得出结论,呼应论点——总之,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相关法律文献的颁布,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
规范答案 示例:
事件:《权利法案》通过,美国宪法制定,《法国民法典》颁布实施。
观点:法律文件的制定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保障。
论述: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1787 年,美国宪法制定,依据分权制衡的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1804 年《拿破仑法典》颁布,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总结:总之,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相关法律文献的颁布,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
1.(2024·新泰三模)
请你以“改革推动发展”或“合作实现共赢”为观点,从年代尺所列事件中任选两项加以论证。(要求:写出观点和选择的史事,史论结合,逻辑关系清楚,100字左右)
[解析] 根据题干要求可选“罗斯福新政”和“改革开放”。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可提炼出观点为:改革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然后围绕观点,结合所选事件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
[答案] 示例:选罗斯福新政和改革开放。
观点:改革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阐述: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一定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大解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综上可知改革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2024·泰山区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时间 史事
1848年2月 A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1917年11月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1919年 B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1年 苏俄C政策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1928年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945年 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
1978年12月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7年 D会议通过的党章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召开
(1)结合所学知识,补全材料内容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
(2)第一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阅读了上述材料后,根据所学确立了一个“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的观点,请你从上述材料中选择3则相关事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所以A处答案是《共产党宣言》。B.根据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C.根据材料“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D.根据材料“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可以从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和中共十九大的史实及影响展开阐述即可,要注意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结论要进行情感的升华。
[答案] (1)填空:A.《共产党宣言》;B.五四运动;C.新经济政策;D.中共十五大。
(2)示例:观点: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
阐述:中共七大,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写入了党章,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飞跃,它指导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结论:通过不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造力。
3.(2024·连云港中考)某中学聚焦世界近代史板块,围绕“世界近代历史的形成与演变”这一主题开展深度学习,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制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处内含的两类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非★处的至少两个相互关联事件,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历史发展趋势)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14—19世纪 思想领域的变化”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一时间段内思想领域方面的事件主要有发生在14—17世纪的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以及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第(2)问,根据题意,选择非★处的至少两个相互关联事件,确立观点,自拟题目加以论述即可。如:题目:资产阶级统治地位不断确立。选择:17—19世纪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并扩展中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18—20世纪初 两次工业革命中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论述: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为英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起了技术革命,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又促进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答案] (1)历史事件: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2)示例:题目:资产阶级统治地位不断确立。
选择:17—19世纪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并扩展中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18—20世纪初 两次工业革命中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论述: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为英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起了技术革命,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又促进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4.(2024·济宁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2年,英国有一份官方的调查报告说采访者询问了2 540 789人,其中2 010 637人说自己在“工厂”工作。……人们突然感到空间和时间都缩小了,过去时间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以秒计算;过去一两百英里是一个遥远的地方,现在则是近在咫尺。于是生活的节奏也就加快,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总之,到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社会孕育出两个新的阶级,一者以其日益增多的财富昭著于世,一者以其日益增多的人数引人注目。
——据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所示“英国社会的变化”,自拟题目,撰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解析]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主要描述了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据此可提炼观点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率先从英国开始,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材料“1872年,英国有一份官方的调查报告说采访者询问了2 540 789人,其中2 010 637人说自己在‘工厂’工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世纪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工人人数增加,工厂成为主要的工作场所,机器取代了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根据材料“于是生活的节奏也就加快,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发生了变化,钟表成为必需品,根据材料“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乡村和城镇的景观也随之改变,灰暗的厂房和高耸的烟囱取代了田园风光,根据材料“社会孕育出两个新的阶级,一者以其日益增多的财富昭著于世,一者以其日益增多的人数引人注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以财富著称的资产阶级和人数众多的工人阶级,总之,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英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案] 示例:观点: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述:19世纪中期,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使得工厂成为主要的工作场所,机器取代了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发生了变化,钟表成为必需品。乡村和城镇的景观也随之改变,灰暗的厂房和高耸的烟囱取代了田园风光。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以财富著称的资产阶级和人数众多的工人阶级。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英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题型解读]
什么是历史小论文
历史论文类型题目,考查学生准确辨析史料的价值,从图文中发现并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组织语言系统表述的能力。鉴别史料作者的意图和目的,辨析和整合史料的有效内容和价值,依据正确的历史观和认知方法,对历史现象及各种关联进行客观叙述,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提出新的解释。
[解题步骤]
第一步:亮观点(是什么)
1.阅读材料,列出涉及的历史事件(列事件)。
2.分析材料,①注意材料涉及的时间、人物、事件等各个历史要素。②找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③特别注意说明性文字(如材料的出处)。
第二步:重论证(为什么)
1.史论结合,所选的史实要具有代表性和完整性。
2.论述格式:史实+论述(史实的地位、意义、评价等)。
3.论述的语言要用学科语言,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切忌大白话和空谈史实。
第三步:作总结(怎么样)
1.呼应观点,总结升华。谈感想、启示、认识,可以分国家、社会、学校、个人等几个层面。
2.结语:综上所述+重申观点,所以要怎么做(认识/启示类语句,体现出家国情怀)。
[典题示例]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640年 英国议会重新召开
1654年 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1688年 “光荣革命”爆发
1689年 《权利法案》通过
1775年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 《独立宣言》通过
1787年 美国宪法制定
1789年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804年 拿破仑帝国建立
1804年 《法国民法典》颁布实施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50字左右)
方法演示 第一步,可以选择“《权利法案》通过”“美国宪法制定”和“《法国民法典》颁布实施”这三个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法律文献的制定,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提供了法律保障,因此可以拟定观点为“法律文件的制定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保障”。
第二步,在论述时,首先论述《权利法案》颁布的影响——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接着论述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产生的影响——1787 年,美国宪法制定,依据分权制衡的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然后论述《拿破仑法典》颁布的历史意义——1804 年《拿破仑法典》颁布,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第三步,得出结论,呼应论点——总之,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相关法律文献的颁布,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
[规范答案]
1.(2024·新泰三模)
请你以“改革推动发展”或“合作实现共赢”为观点,从年代尺所列事件中任选两项加以论证。(要求:写出观点和选择的史事,史论结合,逻辑关系清楚,100字左右)
2.(2024·泰山区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时间 史事
1848年2月 A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1917年11月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1919年 B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1年 苏俄C政策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1928年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945年 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
1978年12月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7年 D会议通过的党章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召开
(1)结合所学知识,补全材料内容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
(2)第一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阅读了上述材料后,根据所学确立了一个“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的观点,请你从上述材料中选择3则相关事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2024·连云港中考)某中学聚焦世界近代史板块,围绕“世界近代历史的形成与演变”这一主题开展深度学习,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制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处内含的两类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非★处的至少两个相互关联事件,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历史发展趋势)
4.(2024·济宁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2年,英国有一份官方的调查报告说采访者询问了2 540 789人,其中2 010 637人说自己在“工厂”工作。……人们突然感到空间和时间都缩小了,过去时间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以秒计算;过去一两百英里是一个遥远的地方,现在则是近在咫尺。于是生活的节奏也就加快,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总之,到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社会孕育出两个新的阶级,一者以其日益增多的财富昭著于世,一者以其日益增多的人数引人注目。
——据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所示“英国社会的变化”,自拟题目,撰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