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1949年的时代最强音。它表达的含义是 ( B )
A.中国人民身体素质提高 B.中国人民开始当家做主
C.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提升 D.中国外交开始独立自主
2.1950年,湖北省革命大学第一期的3 000多名学员毕业后进入农村工作,他们中许多人直接参加了湖北农村的剿匪反霸、减租减息、生产救灾等工作。这表明当时我国人才培育 ( A )
A.适应了土地改革的时代需求 B.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促进了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D.契合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
3.“新中国土改在实现经济变革的同时,还促进了农村社会变革。它废除封建宗法体系,农民政治地位得以提升,并建立起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型基层政权。”材料表明 ( C )
A.土地私有被完全消灭 B.民生主义得以实现
C.经济变革推动民主化 D.人民从此站立起来
4.如图为我国1953年的宣传画,下面的标语是“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作用”。该画创作的背景是 ( D )
A.实行土地改革 B.参加抗美援朝
C.展开一五计划 D.实行三大改造
5.下表是建国初召开的全国英雄/劳模代表会议。国家举办这些会议旨在 ( C )
名称 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 全国群英会
时间 1950年9—10月 1956年4—5月 1959年10—11月
人数 劳动模范464人 先进生产者4703人 先进生产者3267人
集体 52个 853个 2565个
A.推进三大改造进程 B.弘扬良好道德风尚
C.激发民众工作热情 D.加快社会主义建设
6.新中国成立后立刻启动新年画运动,通过鼓励在年画创作中广泛运用各种与社会主义革命相关的新元素,赋予了新中国第一个农历新年以新的意义。此举旨在 ( C )
A.普及美术知识 B.提高身体素质 C.配合国家建设 D.支援解放战争
7.1950年7月,政务院决定表彰工人、农民和士兵中的劳动模范,评选标准除了要求技术先进、发展生产有显著成绩之外,还特别强调认同党和国家、支援前线有特殊功绩等。上述评选( A )
A.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需要 B.旨在庆祝抗美援朝胜利
C.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造要求 D.凸显了土地改革的功绩
8.如图为一张1956年福州市公私合营企业私股股东领息的凭证。它见证了我国 ( D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9.1982年宪法的第一条内容与1954年宪法有所不同(如下表所示)。这主要是因为 ( C )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改革开放的实施
10.以下所示是某部电影台词摘录。据此推测,该电影台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B )
今天,1977年12月10日,一定有很多的人,从四面八方走来,走向考场…… 我们沉睡了十一年,我们的民族醒了,那是一个老人,一个智者,叫醒了我们……孩子们,走,我们读书去吧!
A.863计划的实施 B.高考制度的恢复
C.义务教育的普及 D.科教兴国的施行
11.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学习俄语的热潮;到了80年代,英语取代俄语成为首选外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也流行起来。“外语热”的变化适应了 ( D )
A.国防建设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12.阅读如表,材料体现了中国经济 ( D )
年份占比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2年 50.5% 20.8% 28.7%
1978年 27.7% 47.7% 24.6%
2018年 7.2% 40.7% 52.2%
A.工业布局合理 B.依赖第三产业发展
C.农业投资下降 D.竞争力得到了提高
13.据统计,1984年山东胶县某乡女性烫发者由此前几年不过3人次激增到万人次之多。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C )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 B.山东胶县引领女性发型时尚
C.改革开放影响人们审美观念 D.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初见成效
14.据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仅改革开放前10年,海外华侨在中国大陆投资金额就有52亿多美元,并且他们积极推动外资企业在中国安家落户,至1998年合同外资总额达5 605.75亿美元。这
( D )
A.表明改革开放群众基础广泛 B.折射了新时期国人精神面貌
C.反映了海外华侨队伍的壮大 D.体现了海外华侨的家国情怀
15.如图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GDP增长速度统计情况。这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 ( C )
A.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B.小康社会基本建成
C.经济整体增长速度快
D.成为第二经济大国
16.1970年7月,中国正式启动代号“707”的航母研制计划,迈开了自行研制航母的步伐,但直到2012年9月25日,中国才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它诞生的主要因素是我国( B )
A.海权意识增强 B.综合国力提升 C.国防实力增强 D.造船工业进步
17.2022年,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注册的科技企业约有1万家,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20家,合作区生态圈初步形成。这一成就 ( A )
A.加强了粤澳两地技术交流 B.促进了香港与内地的联系
C.推动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D.引进了外国的资金和技术
18.我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各级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这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 )
A.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B.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C.实行基层民众普选制 D.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体系
19.1987年同改革前一年相比,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全民所有制商业由54.6%下降到38.7%,集体商业由43.3%下降为35.7%,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由2.1%上升到25.6%。据1987年6月底统计,我国已批准建立的“三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8 516家。这表明我国 ( C )
A.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B.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C.确立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国有经济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0.如图是画作《家年华》。其中,树的影子是雄鸡图,父母身边有红色紫荆花和绿色莲花两个孩子,正奔向父母的小男孩的影子是台湾岛形状,餐桌上还放着饺子。这一创作旨在 ( D )
A.介绍“一国两制”内涵
B.展示港澳地区繁荣稳定
C.赞扬两岸“三通”政策
D.期盼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21.自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西藏的天然气供暖工程、安全饮水工程、农家书屋、文化体育、村卫生室医疗、村庄道路等建设取得成效。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 A )
A.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B.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
C.传承了少数民族的文化 D.健全了依法治国方略
22.2021年9月新学年起,香港小学至高中的中文课程将增设包括《岳阳楼记》在内的93篇经典文言文作品,每年级平均有7-8篇古诗。这一举措有利于 ( A )
A.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B.实现一国两制原则
C.优化人才选拔机制 D.推动香港迅速发展
23.据新华社报道,2018年至2022年,中国共对外提供800多项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总价值超过150亿元人民币,援助对象遍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和欧洲等地区国家。这表明,中国 ( B )
A.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 B.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C.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D.支持联合国的工作和活动
24.下表为尼克松访华时中美双方的礼品清单(部分)。据此可知,当时中美双方 ( B )
中方礼品 美方礼品
国宝大熊猫 麝牛(象征凝聚力)
大白兔奶糖 瓷制天鹅
浙江龙泉宝剑 尼克松印花名片
珍稀大红袍茶叶 高脚杯
A.消除了长期的文化隔阂 B.表达了改善关系的愿望
C.展示了各自的工业成就 D.达成了经济合作的共识
25.基辛格在回忆录中说:“北京和华盛顿正是对苏联力量有一种共同的关切才走到一起的。”他认为,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 ( D )
A.标志着美国放弃争夺霸权 B.得益于美国的外交努力
C.形成中美苏三足鼎立格局 D.符合中美双方国家利益
26.联邦德国《总汇报》在评论某一事件时指出:“由于中国有了□□□□,中国就在大国的力量游戏中打出了新牌……北京实际上对两个超级大国有了免疫力,无论谁进攻中国,就必须估计到中国核打击给自己力量造成的削弱”。□□□□应为 ( A )
A.洲际导弹 B.航天飞机 C.航空母舰 D.载人飞船
27.据下表可知,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 ( C )
时期 发展战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优先发展军事、重化工业以及尖端技术
20世纪八十年代初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20世纪九十年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
21世纪一十年代 掌握核心科技,突破关键技术
A.彰显意识形态的鲜明导向 B.突出服务民生的大局意识
C.依据特定时期的国家需求 D.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8.1986年,我国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此外,还制定了“97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多项科技发展计划。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央 ( D )
A.研制“两弹一星”的决心 B.极力创建中国艺术品牌
C.工作重心从经济转向科技 D.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工作
29.2015年12月31日,我国第五大军种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6%9B%E7%A7%8D / 2037648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8%AD%E5%9B%BD%E4%BA%BA%E6%B0%91%E8%A7%A3%E6%94%BE%E5%86%9B%E6%88%98%E7%95%A5%E6%94%AF%E6%8F%B4%E9%83%A8%E9%98%9F / _blank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2024年4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正式成立,同时撤销战略支援部队番号。这反映了我国( D )
A.重塑军队的组织架构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C.大力发展航天技术 D.积极推进国防现代化
30.截止2022年,中国“智能制造”相关上市公司346家,“机器人”相关上市公司近300家,“工业互联网”相关上市公司109家。这说明,我国 ( C )
A.对外开放领域宽广 B.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C.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D.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
31.“美术作品展览会”简称“美展”,是对观众进行审美教育发挥其社会功能的有效方法,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美术作品作为稀缺珍贵的文化财产被皇家和收藏家垄断,创作、赏鉴及批评的权利则掌握在文人官宦等社会精英阶层。近代蔡元培等文化精英,在“公民”“启蒙”和“美育”等概念下,倡议设立美术馆、博物院,展览会,音乐会,剧院等,从实践上大大推进了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民国时期三次全国美展情况表
美展及时间 地点 美展会长 美展内容
第一届全国美展(1929年) 上海 教育部部长蒋梦麟 书画,雕刻、建筑及工艺美术,也有金石、摄影;不仅有当代美术,也有古代的及外国的作品参展
第二届全国美展(1937年) 南京 教育部部长王世杰 国画、刻印、美术工艺、建筑图案及模型、雕塑、西画、现代书画、古代书画、摄影等
第三届全国美展(1942年) 重庆 教育部部长陈立夫 书法、国画、西画、雕塑、建筑、工艺、摄影、图案、版画、篆刻等,政府鉴于在战争期间应注意觉醒民族意识、激发同仇敌忾精神,希望美展多一些宣传抗战的作品
—以上材料摘编自 范美俊《民国时期的“全国美展”及其启示》
材料三:2019年新中国第十三届美展的部分作品
油画《南湖》、《启航—中共一大会议》、《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视觉形象设计》;《“飞跃号”磁悬浮列车概念设计》《逐梦九天—“嫦娥6号”载人月球车概念设计》;《公共卫生间设计》《背包式微型农耕机》;服装设计《一路温暖》《华夏印象》《山海经之玄鸟》等等。
—摘编自张译丹《为人民而设计—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设计展纵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与近代中国在美术方面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美术新发展的原因。(6分)
不同:古代中国美术作品的创作及鉴赏都被精英阶层掌握,近代则以美术展的方式开始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与了解。(2分)
原因:文化精英的推动;公民与启蒙思想的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社会经济的发展。(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时期全国美展的特点。(4分)
地点在大城市(中心城市);由国家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导);内容多样;具有思想教育功能。(任答2点得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新中国第十届美展所反映出的历史信息。(4分)
重视对党的光辉历程的描绘;国家的对外开放;国家社会发展与科学进步;注重协调促进生态和谐;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提升。(任答2点得4分)
32.邮政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晚清民初的邮票
最早的中国邮票设计图稿(1897年发行) 加盖中国印记(广州湾)的法国客邮邮票(注:客邮是近代外国在华设立的邮局,1906年发行) 北京邮政总局发行“中华民国光复纪念”邮票(1912年发行)
材料二:边区邮电业的发展与网站体系表
年份 总站(局) 分站(局) 发展状况
1935—1937 瓦窑堡,再到保安,后移至延安 陕北、陕甘、陕甘宁分站 萌芽时期
1937—1940 延安 绥德、关中、庆环、陇东、三边分站 初建时期:抽调职工,建立组织和制度,开辟通讯线路
1940—1942 延安 绥德、庆阳、关中、三边分站 加强建设阶段
1943—1946 延安 增设富县、延长、志丹分站共7个二等邮局 调整发展阶段:边区通讯站改名为为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局
—严艳《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1937—1950)》
材料三:1949—1957年函件、包裹业务量
—据姚瑞《百年邮政发展及其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数据制图
(1)根据材料一,任选一枚邮票,结合所学对该邮票的设计内涵作出适当解读。(6分)
选择法国客邮邮票。解读:该邮票富有法国特色,同时加盖中国印记,该邮票设计具有半殖民地的浓厚色彩,是中国邮政主权破坏的重要证据。
选择大清国邮政邮票。解读:邮票带有龙的标志图案,附以英文字母说明,象征皇权至上和国家符号,同时也借鉴了西方邮票风格。
选择孙中山像金圆邮票。解读:孙中山像作为邮票,是对孙中山建立民国的贡献表示赞赏;通过发行邮票,表达对民主共和的期待。(选择2分,解读部分设计史实和说明4分,共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边区邮电通讯业的中心站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该中心站点的历史意义。(3分)
中心站点:延安;(1分)
历史意义:有利于中共集中统一领导边区的邮政事业;有利于宣传边区政府的政策;有利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信息交流和文化发展等。(任答一点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49—1957年函件、包裹业务量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5分)
趋势:总体不断增长;(1分)
原因:新中国的建立奠定邮政发展的政治基础;各级党和政府的重视;新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邮政局和邮路(交通)的不断发展;邮政从业人员的迅速扩大等。(任答两点4点,言之有理同等给分。)
33.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有着巨大差异,开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纵观近现代人类社会发展史,西方发展模式以侵略和破坏为特征,而以和平崛起为特征的中国道路则与西方模式完全不同。
—[意]法比奥·马西莫·帕伦蒂《中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之路》
材料二:18世纪以工业、技术、资本、掠夺为核心要素的西方现代化,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把现代化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开启于新中国成立。新中国的建设实现了世界现代化普遍性和中国现代化特殊性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对人类现代化产生了世界历史性意义。
—摘编自英明《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模式有何不同。(2分)
西方以侵略和破坏为特征,中国以和平崛起为特征。(2分)
(2)从材料二中提炼一个中国式现代化的观点,并至少运用两个史实加以阐释。(10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楚。)
(观点明确得2分,论述两个史实,史论结合得6分,总结恰当得2分,共10分。)
[示例]观点:中国式现代化有利于人类和平发展。(2分)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重返联合国后,积极发挥在联合国的作用,为维护人类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6分)
总结:因此,对比中国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可以发现,西方现代化伴随着扩张和掠夺,但中国现代化为推动人类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2分)
中国现代史综合测试 第1页(共8页) 中国现代史综合测试 第2页(共8页)
中国现代史综合测试 第3页(共8页) 中国现代史综合测试 第4页(共8页)
中国现代史综合测试 第5页(共8页) 中国现代史综合测试 第6页(共8页)
中国现代史综合测试 第7页(共8页) 中国现代史综合测试 第8页(共8页)中国现代史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1949年的时代最强音。它表达的含义是 ( )
A.中国人民身体素质提高 B.中国人民开始当家做主
C.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提升 D.中国外交开始独立自主
2.1950年,湖北省革命大学第一期的3 000多名学员毕业后进入农村工作,他们中许多人直接参加了湖北农村的剿匪反霸、减租减息、生产救灾等工作。这表明当时我国人才培育 ( )
A.适应了土地改革的时代需求 B.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促进了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D.契合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
3.“新中国土改在实现经济变革的同时,还促进了农村社会变革。它废除封建宗法体系,农民政治地位得以提升,并建立起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型基层政权。”材料表明 ( )
A.土地私有被完全消灭 B.民生主义得以实现
C.经济变革推动民主化 D.人民从此站立起来
4.如图为我国1953年的宣传画,下面的标语是“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作用”。该画创作的背景是 ( )
A.实行土地改革 B.参加抗美援朝
C.展开一五计划 D.实行三大改造
5.下表是建国初召开的全国英雄/劳模代表会议。国家举办这些会议旨在 ( )
名称 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 全国群英会
时间 1950年9—10月 1956年4—5月 1959年10—11月
人数 劳动模范464人 先进生产者4703人 先进生产者3267人
集体 52个 853个 2565个
A.推进三大改造进程 B.弘扬良好道德风尚
C.激发民众工作热情 D.加快社会主义建设
6.新中国成立后立刻启动新年画运动,通过鼓励在年画创作中广泛运用各种与社会主义革命相关的新元素,赋予了新中国第一个农历新年以新的意义。此举旨在 ( )
A.普及美术知识 B.提高身体素质 C.配合国家建设 D.支援解放战争
7.1950年7月,政务院决定表彰工人、农民和士兵中的劳动模范,评选标准除了要求技术先进、发展生产有显著成绩之外,还特别强调认同党和国家、支援前线有特殊功绩等。上述评选( )
A.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需要 B.旨在庆祝抗美援朝胜利
C.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造要求 D.凸显了土地改革的功绩
8.如图为一张1956年福州市公私合营企业私股股东领息的凭证。它见证了我国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9.1982年宪法的第一条内容与1954年宪法有所不同(如下表所示)。这主要是因为 ( )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改革开放的实施
10.以下所示是某部电影台词摘录。据此推测,该电影台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今天,1977年12月10日,一定有很多的人,从四面八方走来,走向考场…… 我们沉睡了十一年,我们的民族醒了,那是一个老人,一个智者,叫醒了我们……孩子们,走,我们读书去吧!
A.863计划的实施 B.高考制度的恢复
C.义务教育的普及 D.科教兴国的施行
11.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学习俄语的热潮;到了80年代,英语取代俄语成为首选外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也流行起来。“外语热”的变化适应了 ( )
A.国防建设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12.阅读如表,材料体现了中国经济 ( )
年份占比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2年 50.5% 20.8% 28.7%
1978年 27.7% 47.7% 24.6%
2018年 7.2% 40.7% 52.2%
A.工业布局合理 B.依赖第三产业发展
C.农业投资下降 D.竞争力得到了提高
13.据统计,1984年山东胶县某乡女性烫发者由此前几年不过3人次激增到万人次之多。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 B.山东胶县引领女性发型时尚
C.改革开放影响人们审美观念 D.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初见成效
14.据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仅改革开放前10年,海外华侨在中国大陆投资金额就有52亿多美元,并且他们积极推动外资企业在中国安家落户,至1998年合同外资总额达5 605.75亿美元。这
( )
A.表明改革开放群众基础广泛 B.折射了新时期国人精神面貌
C.反映了海外华侨队伍的壮大 D.体现了海外华侨的家国情怀
15.如图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GDP增长速度统计情况。这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 ( )
A.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B.小康社会基本建成
C.经济整体增长速度快
D.成为第二经济大国
16.1970年7月,中国正式启动代号“707”的航母研制计划,迈开了自行研制航母的步伐,但直到2012年9月25日,中国才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它诞生的主要因素是我国( )
A.海权意识增强 B.综合国力提升 C.国防实力增强 D.造船工业进步
17.2022年,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注册的科技企业约有1万家,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20家,合作区生态圈初步形成。这一成就 ( )
A.加强了粤澳两地技术交流 B.促进了香港与内地的联系
C.推动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D.引进了外国的资金和技术
18.我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各级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这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
A.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B.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C.实行基层民众普选制 D.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体系
19.1987年同改革前一年相比,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全民所有制商业由54.6%下降到38.7%,集体商业由43.3%下降为35.7%,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由2.1%上升到25.6%。据1987年6月底统计,我国已批准建立的“三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8 516家。这表明我国 ( )
A.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B.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C.确立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国有经济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0.如图是画作《家年华》。其中,树的影子是雄鸡图,父母身边有红色紫荆花和绿色莲花两个孩子,正奔向父母的小男孩的影子是台湾岛形状,餐桌上还放着饺子。这一创作旨在 ( )
A.介绍“一国两制”内涵
B.展示港澳地区繁荣稳定
C.赞扬两岸“三通”政策
D.期盼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21.自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西藏的天然气供暖工程、安全饮水工程、农家书屋、文化体育、村卫生室医疗、村庄道路等建设取得成效。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 )
A.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B.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
C.传承了少数民族的文化 D.健全了依法治国方略
22.2021年9月新学年起,香港小学至高中的中文课程将增设包括《岳阳楼记》在内的93篇经典文言文作品,每年级平均有7-8篇古诗。这一举措有利于 ( )
A.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B.实现一国两制原则
C.优化人才选拔机制 D.推动香港迅速发展
23.据新华社报道,2018年至2022年,中国共对外提供800多项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总价值超过150亿元人民币,援助对象遍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和欧洲等地区国家。这表明,中国 ( )
A.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 B.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C.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D.支持联合国的工作和活动
24.下表为尼克松访华时中美双方的礼品清单(部分)。据此可知,当时中美双方 ( )
中方礼品 美方礼品
国宝大熊猫 麝牛(象征凝聚力)
大白兔奶糖 瓷制天鹅
浙江龙泉宝剑 尼克松印花名片
珍稀大红袍茶叶 高脚杯
A.消除了长期的文化隔阂 B.表达了改善关系的愿望
C.展示了各自的工业成就 D.达成了经济合作的共识
25.基辛格在回忆录中说:“北京和华盛顿正是对苏联力量有一种共同的关切才走到一起的。”他认为,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 ( )
A.标志着美国放弃争夺霸权 B.得益于美国的外交努力
C.形成中美苏三足鼎立格局 D.符合中美双方国家利益
26.联邦德国《总汇报》在评论某一事件时指出:“由于中国有了□□□□,中国就在大国的力量游戏中打出了新牌……北京实际上对两个超级大国有了免疫力,无论谁进攻中国,就必须估计到中国核打击给自己力量造成的削弱”。□□□□应为 ( )
A.洲际导弹 B.航天飞机 C.航空母舰 D.载人飞船
27.据下表可知,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 ( )
时期 发展战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优先发展军事、重化工业以及尖端技术
20世纪八十年代初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20世纪九十年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
21世纪一十年代 掌握核心科技,突破关键技术
A.彰显意识形态的鲜明导向 B.突出服务民生的大局意识
C.依据特定时期的国家需求 D.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8.1986年,我国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此外,还制定了“97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多项科技发展计划。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央 ( )
A.研制“两弹一星”的决心 B.极力创建中国艺术品牌
C.工作重心从经济转向科技 D.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工作
29.2015年12月31日,我国第五大军种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6%9B%E7%A7%8D / 2037648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8%AD%E5%9B%BD%E4%BA%BA%E6%B0%91%E8%A7%A3%E6%94%BE%E5%86%9B%E6%88%98%E7%95%A5%E6%94%AF%E6%8F%B4%E9%83%A8%E9%98%9F / _blank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2024年4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正式成立,同时撤销战略支援部队番号。这反映了我国( )
A.重塑军队的组织架构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C.大力发展航天技术 D.积极推进国防现代化
30.截止2022年,中国“智能制造”相关上市公司346家,“机器人”相关上市公司近300家,“工业互联网”相关上市公司109家。这说明,我国 ( )
A.对外开放领域宽广 B.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C.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D.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
31.“美术作品展览会”简称“美展”,是对观众进行审美教育发挥其社会功能的有效方法,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美术作品作为稀缺珍贵的文化财产被皇家和收藏家垄断,创作、赏鉴及批评的权利则掌握在文人官宦等社会精英阶层。近代蔡元培等文化精英,在“公民”“启蒙”和“美育”等概念下,倡议设立美术馆、博物院,展览会,音乐会,剧院等,从实践上大大推进了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民国时期三次全国美展情况表
美展及时间 地点 美展会长 美展内容
第一届全国美展(1929年) 上海 教育部部长蒋梦麟 书画,雕刻、建筑及工艺美术,也有金石、摄影;不仅有当代美术,也有古代的及外国的作品参展
第二届全国美展(1937年) 南京 教育部部长王世杰 国画、刻印、美术工艺、建筑图案及模型、雕塑、西画、现代书画、古代书画、摄影等
第三届全国美展(1942年) 重庆 教育部部长陈立夫 书法、国画、西画、雕塑、建筑、工艺、摄影、图案、版画、篆刻等,政府鉴于在战争期间应注意觉醒民族意识、激发同仇敌忾精神,希望美展多一些宣传抗战的作品
—以上材料摘编自 范美俊《民国时期的“全国美展”及其启示》
材料三:2019年新中国第十三届美展的部分作品
油画《南湖》、《启航—中共一大会议》、《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视觉形象设计》;《“飞跃号”磁悬浮列车概念设计》《逐梦九天—“嫦娥6号”载人月球车概念设计》;《公共卫生间设计》《背包式微型农耕机》;服装设计《一路温暖》《华夏印象》《山海经之玄鸟》等等。
—摘编自张译丹《为人民而设计—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设计展纵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与近代中国在美术方面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美术新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时期全国美展的特点。(4分)
、
(3)根据材料三,说明新中国第十届美展所反映出的历史信息。(4分)
32.邮政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晚清民初的邮票
最早的中国邮票设计图稿(1897年发行) 加盖中国印记(广州湾)的法国客邮邮票(注:客邮是近代外国在华设立的邮局,1906年发行) 北京邮政总局发行“中华民国光复纪念”邮票(1912年发行)
材料二:边区邮电业的发展与网站体系表
年份 总站(局) 分站(局) 发展状况
1935—1937 瓦窑堡,再到保安,后移至延安 陕北、陕甘、陕甘宁分站 萌芽时期
1937—1940 延安 绥德、关中、庆环、陇东、三边分站 初建时期:抽调职工,建立组织和制度,开辟通讯线路
1940—1942 延安 绥德、庆阳、关中、三边分站 加强建设阶段
1943—1946 延安 增设富县、延长、志丹分站共7个二等邮局 调整发展阶段:边区通讯站改名为为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局
—严艳《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1937—1950)》
材料三:1949—1957年函件、包裹业务量
—据姚瑞《百年邮政发展及其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数据制图
(1)根据材料一,任选一枚邮票,结合所学对该邮票的设计内涵作出适当解读。(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边区邮电通讯业的中心站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该中心站点的历史意义。(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49—1957年函件、包裹业务量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5分)
33.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有着巨大差异,开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纵观近现代人类社会发展史,西方发展模式以侵略和破坏为特征,而以和平崛起为特征的中国道路则与西方模式完全不同。
—[意]法比奥·马西莫·帕伦蒂《中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之路》
材料二:18世纪以工业、技术、资本、掠夺为核心要素的西方现代化,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把现代化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开启于新中国成立。新中国的建设实现了世界现代化普遍性和中国现代化特殊性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对人类现代化产生了世界历史性意义。
—摘编自英明《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模式有何不同。(2分)
(2)从材料二中提炼一个中国式现代化的观点,并至少运用两个史实加以阐释。(10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楚。)
中国现代史综合测试 第1页(共8页) 中国现代史综合测试 第2页(共8页)
中国现代史综合测试 第3页(共8页) 中国现代史综合测试 第4页(共8页)
中国现代史综合测试 第5页(共8页) 中国现代史综合测试 第6页(共8页)
中国现代史综合测试 第7页(共8页) 中国现代史综合测试 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