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二轮复习:世界史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二轮复习:世界史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05 22:11:05

文档简介

世界史综合测试
本试卷共8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朝的斌椿曾在其游记《乘槎笔记》中描述了一个国家的“古王陵”,其“相连三座,北一陵极大,志载基阔五里,顶高五十丈”,皆由巨石垒成。外表为“方下锐上”。该古迹折射出( )
A.古埃及法老的无限权力 B.古巴比伦王国的强盛
C.古印度森严的种姓制度 D.佛教创立与向外传播
2.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一书中提到:“一切重大事务都交给公民大会审议并裁决抽签选任公职人员,实行有限任期制、津贴制”。他描述的是 ( )
A.印度的种姓制度 B.雅典的民主政治
C.罗马的共和政体 D.西欧的庄园法庭
3.1254年,教皇英诺森四世授予牛津大学特许状,该特许状细致地规定牛津大学享有的各种特许权,如学者特许权、豁免权、选举权、公共印章、普选官员等。这表明牛津大学 ( )
A.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B.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C.完全摆脱教会控制 D.受到世俗力量支配
4.以下内容可用来说明 ( )
中世纪时期意大利佛罗伦萨市长候选人的演讲(节选)佛罗伦萨的市民们!如果我当选市长,几十年以前,我们通过流血牺牲,换来了“特许状”!我向各位承诺,作为一座拥有“特许状”的自治城市,无论皇帝还是教皇大人都不能侵犯你们的私人财产!
A.农奴制度已经废除 B.皇帝权力受到限制
C.城市摆脱教皇控制 D.城市可享有自治权
5.公元7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伊拉克略一世的金币及以其为原型仿制的金币、金片大量出现在中国、蒙古和中亚等地。由此推知,拜占庭帝国 ( )
A.以金币为货币
B.疆域远至中国
C.经常发动战争
D.东西贸易频繁
6.从630—895年的260多年间,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先后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来到中国。这些遣唐使 ( )
A.奠定了大化改新的基础 B.有助于日本社会的转型
C.加快了幕府统治的建立 D.缩短了中日发展的差距
7.有学者研究发现,现代西方人使用的科技术语直接源自于古代阿拉伯语的例证不在少数。这说明古代阿拉伯文化 ( )
A.原创性强 B.源自西方
C.领先世界 D.影响深远
8.中世纪的意大利人婚姻深受基督教影响,强调精神与宗教的结合,但到了14—15世纪,更多的意大利人深信婚姻应是财富和政治的结合。婚姻观的变化体现了 ( )
A.人文主义 B.神权至上
C.理性精神 D.禁欲主义
9.香料是中世纪西欧最贵重的物品之一,人们常用古老的法国谚语“贵如胡椒”来描述某件商品很贵重,有钱人被戏称为“胡椒袋。上述材料可用来说明 ( )
A.中世纪贵族生活的奢华 B.殖民侵略的影响
C.中世纪商品经济的发达 D.新航路开辟的动力
10.下表为163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荷兰公司的开支。由表推知 ( )
事项 开支(荷兰盾)
修葺及翻新住宅和仓库 131 114
士兵和自由人的薪水 242 492
在防御工事工作的奴隶们的食物及衣服 34 735
修葺船只的费用 432 896
A.奴隶使用成本低廉 B.薪水是公司最大的支出
C.奴隶贸易血腥残暴 D.巴达维亚公司入不敷出
11.如图漫画中,一个赤身裸体、手脚戴着镣铐、被蒙上双眼,甚至颈项上还套着绳索的男子,正驮着三位身材肥硕的人艰难地匍匐前行。他就是第三等级!坐在他背上的从后往前依次是国王、教士和贵族。这些漫画风行于 ( )
漫画《第三等级是什么》(1789年)
A.英国伦敦 B.美国纽约 C.法国巴黎 D.德国柏林
12.独立战争期间,北美革命者调动各种宣传话语呈现了英军对待美利坚战俘的残忍行径,构建了英国“野蛮的他者”形象,强化了美国仁慈与忠诚的共和主义价值。此举旨在 ( )
A.塑造民族认同 B.发展近代媒介
C.确立分权原则 D.体现民众诉求
13.英国有学者认为,法国19世纪复辟的君主制完全不像其父兄那样的君主制,从很多方面看,他们继承的不是其父兄的王位,而是拿破仑的王位。该学者旨在说明 ( )
A.法国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B.民主政体是大势所趋
D.法国大革命有不彻底性 C.法国革命道路很曲折
14.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应该逐步将资本和生产工具集中在自己手中,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宣言》揭示共产党在掌握政权后的使命是 ( )
A.完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B.领导人民实现美好生活
C.加强各国无产阶级联合 D.继续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15.1851年,英国第一个工会联合会诞生;1863年,法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组织诞生;1864年,在伦敦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组织“第一国际”。这表明 ( )
A.资本主义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B.科学理论开始指导工人运动
C.工人运动出现联合斗争趋势 D.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了现实
16.下表为日本明治政府官方转让部分企业的价格表。日本政府此举意在 ( )
产业 年份 政府投资 转让价格 接受人
大葛矿山 1879 149 546 27 131 冈田平马
阿仁铜山 1885 1 606 271 337 000 古河市兵卫
品川玻璃 1885 189 631 80 000 西村胜三
A.打破行业垄断 B.扶持私人资本
C.推动土地私有 D.提倡文明开化
17.如图是19世纪百老汇大街上的电线杆和电线被拆除的场景。据《纽约时报》报道:“在一场漫长而乏味的争吵之后……纽约人即将看到他们最愚蠢的梦想之一实现。”这体现了( )
A.电气应用不得民心 B.新发明引发社会争议
C.公民素质迅速下降 D.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
18.据文献统计,1841到1850年,伦敦的七个辖区中,犯罪率最高的是贫民阶层集中的居住区。这反映 ( )
A.社会制度直接影响社会治安 B.城市化推进遭遇了阻碍
C.资本主义生态矛盾不可调控 D.工业革命引发贫富分化
19.在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父亲、母亲与子女一起工作变得不常见了,工人每天离开家,平均在工厂中工作14个小时,家庭成员越来越过着彼此不同的生活。这说明,工业化 ( )
A.提高了生产效率 B.营造了平等氛围
C.重塑了家庭生活 D.淡化了人际关系
20.1920年,美国驻英大使在总统授意下致信英国外交大臣,抗议其垄断中东石油生产。英国外交大臣在回信中反驳,称全世界80%的石油产品实际由美国所掌控。这说明了 ( )
A.中东属于美国殖民地 B.英美两国之间竞争加剧
C.美国垄断了世界石油 D.英美矛盾导致二战爆发
21.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建成的高尔基汽车厂是福特公司援助建设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甚至是从美国直接拆到苏联的,总工程师也是美国人。这反映出苏联的工业化 ( )
A.适时把握发展机遇 B.完全依赖美国支持
C.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D.摆脱了苏联模式
22.1930年6月,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进口到美国的数千种商品的平均关税提高50%以上。这一做法 ( )
A.加剧了经济危机 B.保护了外资企业
C.导致了二战爆发 D.缓和了社会矛盾
23.“1931年12月初,圣诞节临近,寒冬侵袭。曾经座无虚席的老特拉福德球场(注:英国曼联足球队的主场)已经空无一人,克里克莫依旧履行着他作为俱乐部秘书兼主教练的职责,他来到银行领取球员工资。在银行,他被告知俱乐部已无法支付球员工资。”这一幕发生的国际背景是 ( )
A.英法德意召开慕尼黑会议
B.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C.德国发动“不列颠空战”
D.美国经济大危机席卷世界
24.在1947年7月的民意调查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认为莫斯科准备通过势力扩张将共产主义强加给其他国家,同年10月31日的民意调查更是显示,有76%的人认为苏联正在试图建立世界霸权。这反映 ( )
A.美苏冷战对峙最终形成 B.柏林危机加剧美苏猜疑
C.公众舆论决定政府决策 D.杜鲁门主义获民众认可
25.如图为1949年的苏联宣传画《和平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该宣传画反映了 ( )
A.战胜法西斯的决心
B.战后苏联经济复苏
C.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D.和平是时代主旋律
26.1958—1971年间,美苏通过互派代表团、互派科学家访学及培训、互换医学出版物等方式在公共卫生问题中交流与合作,有效解决了脊髓灰质炎这一世纪性难题。据此可知 ( )
A.美苏两国亲密无间 B.冷战思维影响国际安全
C.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D.交流合作助推人类发展
27.如图为1947—1967年联合国会员国数量增长柱状图。这一时期联合国会员国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美关系逐步改善 B.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
C.大量非洲国家独立 D.美苏冷战对抗的加剧
28.在联邦德国,关于二战历史的叙述,历史教科书中经历了从模糊、淡化到重视、更具批判性,叙述视野也扩大到整个二战,并清楚地描述了屠犹惨象。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缺乏指导思想
B.历史叙述不能反映客观历史事实
C.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带有时代烙印
D.教科书的历史叙述没有研究价值
29.2022年10月,《国会山报》指出,美国对华关税战使制造业岗位丢失了2%。进口成本上升,引起了美国制造业成本的上升,导致美国制造业和出口产品竞争力不断下滑。由此可见( )
A.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 B.美国霸权主义不得人心
C.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 D.美国经济优势彻底丧失
30.“十分钟定制意大利高级丝巾”“在线定制AI虚拟主播”“人形机器人‘李白’‘杜甫’现场作诗”……这些是来自2023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的成果缩影。据此说明,科技发展
( )
A.提高了生产效率 B.促进了文化交流
C.丰富了人类生活 D.推动了全球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31.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儿童的看法各不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时期 儿童观
古希腊 儿童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生杀予夺之权悉操于父亲之手,忽视儿童的发展特点
中世纪 通常认为儿童只是身材缩小的成人
15、16世纪 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有学者提出儿童要有强壮的身体
17世纪以后 父母亲自抚育孩子并重视培养亲子关系,关注子女教育成为当时英国新风气
18世纪 卢梭提出了“解放儿童,尊重儿童”口号
19世纪 随着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加强对“儿童”研究的关注和兴趣,欧美各国都已普遍实施了初等义务教育,大量儿童进入学校
—— 摘编自杨佳《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进》等
材料二:某班同学们在阅读《雾都孤儿》(英国作家狄更斯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8B%84%E6%9B%B4%E6%96%AF / 781831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9%9B%BE%E9%83%BD%E5%AD%A4%E5%84%BF / _blank )1838年出版的长篇写实小说)后,深深被书中主人公奥利弗的多舛命运震惊了,书中暴露了工业化过程大量使用童工,童工年龄之小,工作时间之长,收入如此之低,同学们很难相信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居然出现了这种现象。
(1)根据材料一,概括表中儿童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大量儿童进入学校”的原因。(6分)
(3)如何解决材料二中同学们的困惑,试举一例办法。(2分)
32.不同时期欧洲人追求不同的奢侈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世界历史不同时期的欧洲人心目中的奢侈品(部分)
序号 时期 部分奢侈品
① 中世纪(西欧为例) 胡椒、生姜、沉香、檀香、麝香等香料
②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为例) 奢华服饰、珍馐佳肴、豪华邸宅、乡村别墅等
③ 17—18世纪法国(法国女性为例) 家居装饰、服饰、豪华宴会和沙龙等
④ 工业革命前后时期(英国为例) 英国陶器(模仿中国加上创新设计)、蒸汽机、咖啡壶、袖珍镜子、上漆的纸型托盘等
—以上摘编自[英]马克辛·伯格《奢侈与逸乐:18世纪英国的物质世界》等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①②③时期的奢侈品共同特点。(4分)
(2)请根据上述材料,以“奢侈品”为关键词,任选二个时期,自拟一个观点,对出现的奢侈品作出合理解释。(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结构严谨)
33.国家外交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国家之间的外交可以反映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凡尔赛条约》建立了一个分成战胜国与战败国的欧洲。大国并不讨论一个各自都接受的共同秩序,而战胜国把某种欧洲秩序强加于战败国。法国要防范德国再次威胁到其自身的安全,英国企图以德国来牵制法国,美国试图以民族自决权原则和一个全球性组织的方式来取代均势外交。
—摘编自宋新宁《探寻和平之路: 欧洲一体化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丘吉尔不同时期的言论
时间(任职) 言论
1918年12月(陆军大臣兼空军大臣) 消灭布尔什维克
1938年9月(在野党议员) 如果我们不能建立反侵略的伟大同盟,我们就将陷入致命的危险之中,拒绝同苏俄的正常合作,那是极端愚蠢的
1942年上半年(首相) 如果考虑到俄国为消灭希特勒、为我们共同的事业所做出的一切,我们为俄国所做的事太少
1945年2月(首相) 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俄罗斯的统治浪潮正在席卷欧洲。为了与俄罗斯尽早摊牌并解决问题,我们现在必须转变我们的立场
1949年4月(退任首相) 我们未能将布尔什维主义扼杀在萌芽状态中,未能通过一种或另一种手段,将当初已屈服了的俄国引入全面的民主制度,这一失败如今成为我们沉重的负担
—据徐瑞雪《浅析二战前丘吉尔对苏态度的演变》等整理
(1)材料一所说的“共同秩序”指什么?根据材料概括这一秩序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丘吉尔对苏联(俄)外交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国家外交的主要因素。(2分)
世界史综合测试 第1页(共8页) 世界史综合测试 第2页(共8页)
世界史综合测试 第3页(共8页) 世界史综合测试 第4页(共8页)
世界史综合测试 第5页(共8页) 世界史综合测试 第6页(共8页)
世界史综合测试 第7页(共8页) 世界史综合测试 第8页(共8页)世界史综合测试
本试卷共8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朝的斌椿曾在其游记《乘槎笔记》中描述了一个国家的“古王陵”,其“相连三座,北一陵极大,志载基阔五里,顶高五十丈”,皆由巨石垒成。外表为“方下锐上”。该古迹折射出( A )
A.古埃及法老的无限权力 B.古巴比伦王国的强盛
C.古印度森严的种姓制度 D.佛教创立与向外传播
2.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一书中提到:“一切重大事务都交给公民大会审议并裁决抽签选任公职人员,实行有限任期制、津贴制”。他描述的是 ( B )
A.印度的种姓制度 B.雅典的民主政治
C.罗马的共和政体 D.西欧的庄园法庭
3.1254年,教皇英诺森四世授予牛津大学特许状,该特许状细致地规定牛津大学享有的各种特许权,如学者特许权、豁免权、选举权、公共印章、普选官员等。这表明牛津大学 ( A )
A.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B.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C.完全摆脱教会控制 D.受到世俗力量支配
4.以下内容可用来说明 ( D )
中世纪时期意大利佛罗伦萨市长候选人的演讲(节选)佛罗伦萨的市民们!如果我当选市长,几十年以前,我们通过流血牺牲,换来了“特许状”!我向各位承诺,作为一座拥有“特许状”的自治城市,无论皇帝还是教皇大人都不能侵犯你们的私人财产!
A.农奴制度已经废除 B.皇帝权力受到限制
C.城市摆脱教皇控制 D.城市可享有自治权
5.公元7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伊拉克略一世的金币及以其为原型仿制的金币、金片大量出现在中国、蒙古和中亚等地。由此推知,拜占庭帝国 ( D )
A.以金币为货币
B.疆域远至中国
C.经常发动战争
D.东西贸易频繁
6.从630—895年的260多年间,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先后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来到中国。这些遣唐使 ( B )
A.奠定了大化改新的基础 B.有助于日本社会的转型
C.加快了幕府统治的建立 D.缩短了中日发展的差距
7.有学者研究发现,现代西方人使用的科技术语直接源自于古代阿拉伯语的例证不在少数。这说明古代阿拉伯文化 ( D )
A.原创性强 B.源自西方
C.领先世界 D.影响深远
8.中世纪的意大利人婚姻深受基督教影响,强调精神与宗教的结合,但到了14—15世纪,更多的意大利人深信婚姻应是财富和政治的结合。婚姻观的变化体现了 ( A )
A.人文主义 B.神权至上
C.理性精神 D.禁欲主义
9.香料是中世纪西欧最贵重的物品之一,人们常用古老的法国谚语“贵如胡椒”来描述某件商品很贵重,有钱人被戏称为“胡椒袋。上述材料可用来说明 ( D )
A.中世纪贵族生活的奢华 B.殖民侵略的影响
C.中世纪商品经济的发达 D.新航路开辟的动力
10.下表为163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荷兰公司的开支。由表推知 ( A )
事项 开支(荷兰盾)
修葺及翻新住宅和仓库 131 114
士兵和自由人的薪水 242 492
在防御工事工作的奴隶们的食物及衣服 34 735
修葺船只的费用 432 896
A.奴隶使用成本低廉 B.薪水是公司最大的支出
C.奴隶贸易血腥残暴 D.巴达维亚公司入不敷出
11.如图漫画中,一个赤身裸体、手脚戴着镣铐、被蒙上双眼,甚至颈项上还套着绳索的男子,正驮着三位身材肥硕的人艰难地匍匐前行。他就是第三等级!坐在他背上的从后往前依次是国王、教士和贵族。这些漫画风行于 ( C )
漫画《第三等级是什么》(1789年)
A.英国伦敦 B.美国纽约 C.法国巴黎 D.德国柏林
12.独立战争期间,北美革命者调动各种宣传话语呈现了英军对待美利坚战俘的残忍行径,构建了英国“野蛮的他者”形象,强化了美国仁慈与忠诚的共和主义价值。此举旨在 ( A )
A.塑造民族认同 B.发展近代媒介
C.确立分权原则 D.体现民众诉求
13.英国有学者认为,法国19世纪复辟的君主制完全不像其父兄那样的君主制,从很多方面看,他们继承的不是其父兄的王位,而是拿破仑的王位。该学者旨在说明 ( B )
A.法国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B.民主政体是大势所趋
D.法国大革命有不彻底性 C.法国革命道路很曲折
14.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应该逐步将资本和生产工具集中在自己手中,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宣言》揭示共产党在掌握政权后的使命是 ( B )
A.完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B.领导人民实现美好生活
C.加强各国无产阶级联合 D.继续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15.1851年,英国第一个工会联合会诞生;1863年,法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组织诞生;1864年,在伦敦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组织“第一国际”。这表明 ( C )
A.资本主义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B.科学理论开始指导工人运动
C.工人运动出现联合斗争趋势 D.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了现实
16.下表为日本明治政府官方转让部分企业的价格表。日本政府此举意在 ( B )
产业 年份 政府投资 转让价格 接受人
大葛矿山 1879 149 546 27 131 冈田平马
阿仁铜山 1885 1 606 271 337 000 古河市兵卫
品川玻璃 1885 189 631 80 000 西村胜三
A.打破行业垄断 B.扶持私人资本
C.推动土地私有 D.提倡文明开化
17.如图是19世纪百老汇大街上的电线杆和电线被拆除的场景。据《纽约时报》报道:“在一场漫长而乏味的争吵之后……纽约人即将看到他们最愚蠢的梦想之一实现。”这体现了( B )
A.电气应用不得民心 B.新发明引发社会争议
C.公民素质迅速下降 D.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
18.据文献统计,1841到1850年,伦敦的七个辖区中,犯罪率最高的是贫民阶层集中的居住区。这反映 ( D )
A.社会制度直接影响社会治安 B.城市化推进遭遇了阻碍
C.资本主义生态矛盾不可调控 D.工业革命引发贫富分化
19.在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父亲、母亲与子女一起工作变得不常见了,工人每天离开家,平均在工厂中工作14个小时,家庭成员越来越过着彼此不同的生活。这说明,工业化 ( C )
A.提高了生产效率 B.营造了平等氛围
C.重塑了家庭生活 D.淡化了人际关系
20.1920年,美国驻英大使在总统授意下致信英国外交大臣,抗议其垄断中东石油生产。英国外交大臣在回信中反驳,称全世界80%的石油产品实际由美国所掌控。这说明了 ( B )
A.中东属于美国殖民地 B.英美两国之间竞争加剧
C.美国垄断了世界石油 D.英美矛盾导致二战爆发
21.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建成的高尔基汽车厂是福特公司援助建设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甚至是从美国直接拆到苏联的,总工程师也是美国人。这反映出苏联的工业化 ( A )
A.适时把握发展机遇 B.完全依赖美国支持
C.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D.摆脱了苏联模式
22.1930年6月,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进口到美国的数千种商品的平均关税提高50%以上。这一做法 ( A )
A.加剧了经济危机 B.保护了外资企业
C.导致了二战爆发 D.缓和了社会矛盾
23.“1931年12月初,圣诞节临近,寒冬侵袭。曾经座无虚席的老特拉福德球场(注:英国曼联足球队的主场)已经空无一人,克里克莫依旧履行着他作为俱乐部秘书兼主教练的职责,他来到银行领取球员工资。在银行,他被告知俱乐部已无法支付球员工资。”这一幕发生的国际背景是 ( D )
A.英法德意召开慕尼黑会议
B.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C.德国发动“不列颠空战”
D.美国经济大危机席卷世界
24.在1947年7月的民意调查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认为莫斯科准备通过势力扩张将共产主义强加给其他国家,同年10月31日的民意调查更是显示,有76%的人认为苏联正在试图建立世界霸权。这反映 ( D )
A.美苏冷战对峙最终形成 B.柏林危机加剧美苏猜疑
C.公众舆论决定政府决策 D.杜鲁门主义获民众认可
25.如图为1949年的苏联宣传画《和平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该宣传画反映了 ( C )
A.战胜法西斯的决心
B.战后苏联经济复苏
C.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D.和平是时代主旋律
26.1958—1971年间,美苏通过互派代表团、互派科学家访学及培训、互换医学出版物等方式在公共卫生问题中交流与合作,有效解决了脊髓灰质炎这一世纪性难题。据此可知 ( D )
A.美苏两国亲密无间 B.冷战思维影响国际安全
C.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D.交流合作助推人类发展
27.如图为1947—1967年联合国会员国数量增长柱状图。这一时期联合国会员国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C )
A.中美关系逐步改善 B.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
C.大量非洲国家独立 D.美苏冷战对抗的加剧
28.在联邦德国,关于二战历史的叙述,历史教科书中经历了从模糊、淡化到重视、更具批判性,叙述视野也扩大到整个二战,并清楚地描述了屠犹惨象。这一变化反映了 ( C )
A.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缺乏指导思想
B.历史叙述不能反映客观历史事实
C.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带有时代烙印
D.教科书的历史叙述没有研究价值
29.2022年10月,《国会山报》指出,美国对华关税战使制造业岗位丢失了2%。进口成本上升,引起了美国制造业成本的上升,导致美国制造业和出口产品竞争力不断下滑。由此可见( A )
A.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 B.美国霸权主义不得人心
C.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 D.美国经济优势彻底丧失
30.“十分钟定制意大利高级丝巾”“在线定制AI虚拟主播”“人形机器人‘李白’‘杜甫’现场作诗”……这些是来自2023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的成果缩影。据此说明,科技发展
( C )
A.提高了生产效率 B.促进了文化交流
C.丰富了人类生活 D.推动了全球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31.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儿童的看法各不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时期 儿童观
古希腊 儿童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生杀予夺之权悉操于父亲之手,忽视儿童的发展特点
中世纪 通常认为儿童只是身材缩小的成人
15、16世纪 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有学者提出儿童要有强壮的身体
17世纪以后 父母亲自抚育孩子并重视培养亲子关系,关注子女教育成为当时英国新风气
18世纪 卢梭提出了“解放儿童,尊重儿童”口号
19世纪 随着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加强对“儿童”研究的关注和兴趣,欧美各国都已普遍实施了初等义务教育,大量儿童进入学校
—— 摘编自杨佳《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进》等
材料二:某班同学们在阅读《雾都孤儿》(英国作家狄更斯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8B%84%E6%9B%B4%E6%96%AF / 781831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9%9B%BE%E9%83%BD%E5%AD%A4%E5%84%BF / _blank )1838年出版的长篇写实小说)后,深深被书中主人公奥利弗的多舛命运震惊了,书中暴露了工业化过程大量使用童工,童工年龄之小,工作时间之长,收入如此之低,同学们很难相信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居然出现了这种现象。
(1)根据材料一,概括表中儿童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从忽视儿童到儿童本位(或古希腊和中世纪时期,忽视儿童的发展特点,认为儿童只是身材缩小的成人;文艺复兴以后,尊重儿童天性、逐步重视儿童的学校教育)。(4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大量儿童进入学校”的原因。(6分)
原因: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家的呼吁;父母的观念的进步等。(6分)
(3)如何解决材料二中同学们的困惑,试举一例办法。(2分)
文学作品不等于历史,允许虚构与加工;查找这一时期的档案文献、新闻报道;查找时人的研究报告;寻找不同类型的多重史料进行相互印证等。(2分)
32.不同时期欧洲人追求不同的奢侈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世界历史不同时期的欧洲人心目中的奢侈品(部分)
序号 时期 部分奢侈品
① 中世纪(西欧为例) 胡椒、生姜、沉香、檀香、麝香等香料
②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为例) 奢华服饰、珍馐佳肴、豪华邸宅、乡村别墅等
③ 17—18世纪法国(法国女性为例) 家居装饰、服饰、豪华宴会和沙龙等
④ 工业革命前后时期(英国为例) 英国陶器(模仿中国加上创新设计)、蒸汽机、咖啡壶、袖珍镜子、上漆的纸型托盘等
—以上摘编自[英]马克辛·伯格《奢侈与逸乐:18世纪英国的物质世界》等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①②③时期的奢侈品共同特点。(4分)
共同点:主要为个人生活享受;贵族享受为主;关注生活品质等。(4分)
(2)请根据上述材料,以“奢侈品”为关键词,任选二个时期,自拟一个观点,对出现的奢侈品作出合理解释。(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结构严谨)
示例:选②③(1分)
观点:欧洲人对奢侈品的追求反映时代的变迁。(2分)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成为核心内容,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思想获得解放,追求美好生活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必然选择,因此出现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奢侈品。(2分)
伴随启蒙云运动的兴起,自由平等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法国大革命的发生进一步解放了妇女,提升了政治经济地位;教育和商品经济等的发展,助推妇女追求奢侈生活等。(2分)
结论:欧洲奢侈品的出现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适应了资产阶级社会生活的需要。(2分)
(另逻辑1分。其它观点如奢侈品有强烈的时代印记等言之有理皆同等得分)
33.国家外交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国家之间的外交可以反映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凡尔赛条约》建立了一个分成战胜国与战败国的欧洲。大国并不讨论一个各自都接受的共同秩序,而战胜国把某种欧洲秩序强加于战败国。法国要防范德国再次威胁到其自身的安全,英国企图以德国来牵制法国,美国试图以民族自决权原则和一个全球性组织的方式来取代均势外交。
—摘编自宋新宁《探寻和平之路: 欧洲一体化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丘吉尔不同时期的言论
时间(任职) 言论
1918年12月(陆军大臣兼空军大臣) 消灭布尔什维克
1938年9月(在野党议员) 如果我们不能建立反侵略的伟大同盟,我们就将陷入致命的危险之中,拒绝同苏俄的正常合作,那是极端愚蠢的
1942年上半年(首相) 如果考虑到俄国为消灭希特勒、为我们共同的事业所做出的一切,我们为俄国所做的事太少
1945年2月(首相) 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俄罗斯的统治浪潮正在席卷欧洲。为了与俄罗斯尽早摊牌并解决问题,我们现在必须转变我们的立场
1949年4月(退任首相) 我们未能将布尔什维主义扼杀在萌芽状态中,未能通过一种或另一种手段,将当初已屈服了的俄国引入全面的民主制度,这一失败如今成为我们沉重的负担
—据徐瑞雪《浅析二战前丘吉尔对苏态度的演变》等整理
(1)材料一所说的“共同秩序”指什么?根据材料概括这一秩序的特点。(6分)
秩序:凡尔赛体系。(2分)
特点:大国(英、法)主导;具有战后分赃性质(战胜国欺压战败国);大国之间分歧严重;具有不稳定性。(1点2分,答出2点得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丘吉尔对苏联(俄)外交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变化:由反对苏俄到联合苏联,最后又对抗苏联。(2分)
原因: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英国对社会主义带有敌意;二战期间,英国倡导联合苏联对抗德国法西斯侵略;二战即将胜利后,英国、美国和苏联因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冲突日益显露,英国再次与苏联敌对。(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国家外交的主要因素。(2分)
国家利益;国际形势;综合国力;意识形态;国家制度等。(2分)
世界史综合测试 第1页(共8页) 世界史综合测试 第2页(共8页)
世界史综合测试 第3页(共8页) 世界史综合测试 第4页(共8页)
世界史综合测试 第5页(共8页) 世界史综合测试 第6页(共8页)
世界史综合测试 第7页(共8页) 世界史综合测试 第8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