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导学案编号:18-19yw-4121.1
课题 《手指》
课型 新授课/复习课 主备人 审核
学习 目标 一、学习目标 1. 能够认读“弦、揿、搔”等13个生字,规范书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接触”等词语。 2. 通过默读和精读课文,概括出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作用,理解课文内容。 3. 用心品味课文生动、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表达风格,并能仿照这种风格,从人的五官中任选一个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 4. 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习重难点 1. 重点 了解五根手指的显著特点和重要作用,领会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2. 难点 把握作者通过描写手指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即团结一心才能形成强大力量,实现共同目标。 三、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圈点批注法
导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 朗读课文 饱含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三遍以上,确保读音准确、语句通顺。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和节奏的轻重缓急,感受文章的语言韵味。 一边朗读,一边标记自然段序号,明确文章的结构层次。 2. 生字词学习 用彩色笔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准确认读生字的读音,理解生词的含义。 对于容易读错的字,如“秽(huì)、轧(yà)、拧(nǐng)”等,进行多次朗读练习,强化记忆。 对于容易写错的字,如“拇、搔、庸”等,认真观察其笔画结构和笔顺,在练习本上多写几遍,确保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3. 初步感知 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手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尝试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根手指的特点和作用,记录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 (二)课堂探究 预设1. 检查预习 小组内成员轮流朗读生字词,互相倾听并纠正读音错误。 互相展示自己书写的生字词,指出书写不规范或错误的地方,并进行改正。 交流各自概括的课文主要内容和每根手指的特点、作用,共同梳理和完善,形成小组统一的意见。 预设2. 精读课文 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手指姿态和性格的精彩语句。 仔细体会这些语句,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体会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思考:作者为什么说“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预设3. 小组讨论 小组成员依次分享自己对上述问题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受,互相倾听、互相启发。 针对文中自己觉得最风趣幽默的语句,阐述喜欢的原因,共同探讨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表达使手指的形象栩栩如生的。 围绕课文所蕴含的道理,结合具体事例,讨论团结协作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预设4. 汇报展示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汇报时要声音洪亮、表达清晰,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 汇报结束后,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质疑或提出不同的观点,展开全班范围内的交流与讨论。 (三)拓展延伸 1. 仿写练习 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和修辞手法,从人的五官(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舌头)中精心选择一个,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一段生动有趣的描写。 写作时,要突出所选五官的特点和作用,赋予其人类的情感和性格,使描写更加鲜活、富有感染力。 完成后,在小组内互相朗读自己的作品,小组成员提出修改建议,作者进行修改完善。 2. 联系生活 回忆在日常生活、学习或集体活动中,自己亲身经历或观察到的体现“团结才有力量”的具体事例。 思考这些事例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和感悟,在小组内与同学们分享交流。 (四)巩固练习 1. 看拼音,写词语。 mǔ zhǐ (拇指) sāo yǎng (搔痒) huì wù (秽物) yà shāng (轧伤) 2.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如果……就…… (1)(如果)五根手指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2)(虽然)食指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但是)比大拇指复杂。 3. 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写一写人的鼻子。 示例:鼻子在五官中,实在算不上美。他既没有眼睛的灵动,也没有嘴巴的能说会道,更没有耳朵的精致。他总是默默地待在脸部的正中央,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守卫着呼吸道的安全。可别小瞧了他,他的工作至关重要。那些难闻的气味,他第一个冲上前去辨别;空气中的微小颗粒,他也努力阻挡。他虽然貌不惊人,却勤勤恳恳,为我们的健康立下了汗马功劳。 (五)拓展提升 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课堂小结 1. 总结课文内容 回顾五根手指各自的姿态、性格、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再次强调作者通过描写手指所传达的关于团结协作的深刻哲理。 2. 总结学习收获 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对生字词的掌握、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语言表达的感悟等方面的收获。 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成长,如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初读课文,认字解词。 (一)预习环节(课前完成):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2.组长组织完成字词的识记。3、搜集丰子恺的简介。 (二)检测环节(课上完成): 1.导入 2.检测字词的识记理解情况。 (1)给认字注音。 弦( )揿( )搔( )窈窕( )( )秽( )轧( ) 拧( )涕( )庸( )憎( ) 认读词语并理解疑难词语的意思 搔痒、窈窕、爱憎、养尊处优 拓展延伸: 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字词,并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结构。 个性化笔记 俗话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足见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手呢?哪根手指最好看,哪根手指最有用?对于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的美丑和作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题目就叫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