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万象更新:新中国国防、科技、文化与生活的蝶变 课件-【高频考点】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0 万象更新:新中国国防、科技、文化与生活的蝶变 课件-【高频考点】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19 10:1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真题演练
考点梳理
专题10 万象更新:新中国国防、科技、文化与生活的蝶变
中考专题复习
知识导图
命题预测
知识导图
军队 陆军 海军 空军 导弹部队
发展历程
陆军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也在不断更新。
①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建立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③1970年,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④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正式加入中国人民海军序列
⑤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①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③改革开放以来,自行研制和引进一批新型飞机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线索1 国防建设
海军、陆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发展历程
考点梳理
新时代强军之路
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
五大军种
形成军委管总、
战区主战、
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线索1 国防建设
考点梳理
概括“钢铁长城”的内涵并分析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发展的原因。
钢铁长城:
作风优良、英勇作战、艰苦奋斗的人民军队与先进的武器装备相结合,共同筑成保卫我国疆土和国家安全的坚固防线。
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
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国防人的努力和付出
线索1 国防建设
考点梳理
线索2 科技成就
“两弹一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第5个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国家,标志着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考点梳理
“两弹一星”
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线索2 科技成就
考点梳理
航空航天
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
线索2 科技成就
考点梳理
农业
医学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线索2 科技成就
考点梳理
线索3 文化成就
1.1956年后
(1)方针
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成果
2.改革开放后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考点梳理
线索4 社会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丰富多彩,展示个性
食 饮食结构单一,凭票供应 “吃饱”+“吃好”
住 住房拥挤,设施简单 住房面积扩大,居住环境改善
行 交通落后 综合交通运输网
通信 通信落后 全国电信网络,
互联网发展迅速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改革开放
党和政府的重视
人民的努力
思想的解放
参与国家合作
考点梳理
20世纪50年代,我国建造的第一艘国产护卫舰下水。
1974年,我国建造的第一艘核潜艇编入海军战斗序列。
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下面史实说明我国( )
A.国产护卫舰种类比较丰富 B.海军的主要装备是核潜艇
C.航空母舰实现了规模建造 D.海军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强
真题典例1
D
从第一艘国产护卫舰、第一艘核潜艇到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体现了海军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强
真题演练
(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为五大军种,其中,火箭军的前身是( )
A.海军
B.空军
C.第二炮兵部队
D.战略支援部队
C
真题典例2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真题演练
(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下图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科技成就,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
真题典例3
1957年
1970年
1964年
2008年
B
真题演练
(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农业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屠呦呦
真题典例4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B
真题演练
化学式:C15H22O5
组成:C63.81% H7.85% O28.33%
功效:治疗疟疾
(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某科学家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物质,其相关信息如下框所示。这位科学家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邓稼先 D.屠呦呦
真题典例5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A
真题演练
(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20世纪50年代,为了推动我国科学文化工作的发展,中共中央提出了(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论断
C.“科教兴国”战略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真题典例6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方针,推动了科学文化的繁荣发展
真题演练
(2024·湖南·中考真题)如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家用电器数量统计表》。该表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后( )
A.家用电器迭代速度放缓 B.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C.网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
真题典例7
B
从1985年到2000年,我国的电冰箱、洗衣机以及彩电等家用电器数量在不断的增长。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
年份 家用电器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电冰箱 6.58 42.33 66.22 80.13
洗衣机 48.29 78.41 88.97 90.52
彩电 17.21 59.04 89.79 116.56
单位:台/百户
真题演练
真题典例8
(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节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某班同学以“共迎华诞·献礼祖国”为主题分组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探究任务。
活动三【聚焦人物学习社会主义楷模精神】
第三小组选取了四位楷模,制作人物展板,现已完成郝建秀的事迹介绍。
郝建秀 邓稼先 袁隆平 屠呦呦
事迹:新中国成立之初,各行各业百废待兴。青岛纺织工人郝建秀创造的工作法,不仅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对当时国民经济的发展乃至抗美援朝的胜利都具有重大意义。她荣获了新中国第一位以劳模命名的奖章“郝建秀工作法奖章”。 事迹: 事迹: 事迹: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后赴美留学,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他和许多科学家同心协力,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成功。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积劳成疾,身患癌症,于1986年逝世。研制原子弹是国家机密,所以邓稼先一生都默默无闻地工作和奉献着,直到逝世后,他的名字才广为人知。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真题演练
命题预测
线索一:国防建设
海军、导弹部队、新时代强军(选择、材料☆☆☆☆)
线索二:科技成就
两弹一星、航空航天、袁隆平、屠呦呦(选择、材料☆☆☆☆)
线索三:文化成就
双百方针、莫言(选择、材料☆☆☆☆)
线索四:社会生活的变化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选择、材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