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逐光之路:社会主义的前进发展 课件-【高频考点】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4 逐光之路:社会主义的前进发展 课件-【高频考点】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19 10:1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真题演练
考点梳理
专题14 逐光之路:社会主义的前进发展
中考专题复习
知识导图
命题预测
知识导图
线索1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第一次工业革命
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确立现代工厂制度
产生两大对立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双方矛盾尖锐
工人运动兴起,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出现
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时期
考点梳理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①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②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③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④号召无产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的指导,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线索1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考点梳理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马克思主义诞生
巴黎公社
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理论指导
第一国际
①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
②1871年3月,巴黎工人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词作者欧仁·鲍狄埃
曲作者皮狄盖特
《国际歌》
考点梳理
线索2 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
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
革命时间
打击对象
结果
性质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17.11(俄历10月)
彼得格勒起义
革命特征:
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考点梳理
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
对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对世界: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对中国: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推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线索2 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
考点梳理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探索: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除口粮、种子粮以外一切余粮收归国有)
工业 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否定商品货币关系)
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粮食税
雇佣劳动力
私人经营
自由贸易
经历战争的苏俄,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允许___________中小企业;按劳取酬;
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实行_______________。
用_________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_____________和出租土地
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提高了企业积极性,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
利用市场和商品发展经济
线索2 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
考点梳理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探索:新经济政策
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启示:1.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同时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政策……(改革创新、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关注民生)
线索2 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
考点梳理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探索:苏联模式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苏联国徽
苏联国旗
工业落后
没有重工业
帝国主义威胁
线索2 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
考点梳理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探索:苏联模式
项目 苏联模式
农业方面
工业方面
商业方面
分配方面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28-1937年 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计划经济,排斥市场调节
都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弊 端: 没有尊重经济规律,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积极作用:①在特定的历史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①在特定的历史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线索2 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
考点梳理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探索:苏联模式
通过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学习,思考: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我们,可以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1、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3、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反对个人崇拜。
2、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线索2 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
考点梳理
线索3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
东欧八国
亚洲四国
中国、朝鲜
越南、老挝
拉美一国
古巴
经济关系:经互会
①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
②苏联利用经互会将成员国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政治关系: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①苏共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
②苏联按照“苏联模式”对东欧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发展: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考点梳理
发展: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953
1964
1985
1991
1982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革仍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改革虽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但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线索3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考点梳理
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991年苏联解体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认识:
①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加强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④苏联解体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⑤社会主义的改革发展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要坚定信念
线索3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考点梳理
1848年
1871年
1917年
1953年
1989年
1991年
1978年
马克思主义
东欧剧变
《共产党宣言》
壮大
挫折
发展
苏联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欧亚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由空想
到科学.尝试与实践
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
东欧剧变>
苏联裂变>
中国蜕变!
1864年
巴黎公社
第一国际
十月革命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时期
苏联解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考点梳理
(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宣言》宣布: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枷锁。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材料中的《宣言》是(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真题典例1
C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真题演练
(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委员朗维耶宣布:我以人民的名义,宣告公社成立了。公社规定,“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将逃亡工厂主的企业交工人合作社管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推动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
C.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D.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C
真题典例2
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真题演练
(2024·山东菏泽·中考真题)准确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必备技巧。下图所示历史事件( )
A.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推翻了沙皇俄国的专制统治 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真题典例3
图中有“冬宫”“阿芙乐尔号”等字眼,反映的事件为十月革命。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
真题演练
(2024·山东日照·中考真题)观察下面有关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道路探索的时间尺,其中④处为( )
A.十月革命 B.战时共产主义 C.一五计划 D.新经济政策
真题典例4
D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真题演练
(2024·陕西·中考真题)苏联从1928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1940年,短短12年间,苏联整个工业增长了5.5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6.9%,其中重工业增长9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1.2%,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比重占70%以上。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A.同美国开展军备竞赛B.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优先发展重工业
真题典例5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D
真题演练
(2023·辽宁·中考真题)1991年12月25日,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这一事件的国际影响是( )
A.“柏林危机”出现
B.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C.两极格局瓦解
D.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
核心精讲·命题预测
真题典例6
C
命题点:苏联解体
1991年8月19日,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宣告失败,这次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
真题典例7
(2024·宁夏·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始了不同于西方的工业化道路,在国家的主导下,两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仅用10年完成了欧洲数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道路,各类工业生产部门建立起来,钢铁、石油等工业基地建成,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等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工业化初步基础。1956年,在吸取苏联教训的基础上,开始探索自己的工业化道路,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1978年以来,我国实施改革开放,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工业体系。进入新时代以来,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不断攀升。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通史纲要(新编)》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化建设的主要成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推进工业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业化发展与苏联工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1.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2.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实施五年计划建设;发展乡镇企业;
国有企业改革;提出创新发展理念
新中国工业化初期受苏联的影响,但是,新中国工业化是对苏联工业化的超越;形成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
真题演练
命题预测
线索一: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选择、材料☆☆☆☆)
线索二: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
俄国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选择、材料☆☆☆☆)
线索三: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苏联解体(选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