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真题演练
考点梳理
专题04 中国古代民族交融与对外交流的交响史诗
中考专题复习
知识导图
命题预测
知识导图
古代民族关系
线索1 古代民族交融的历史印记
晋公子重耳出亡到狄,狄人给他很好的礼遇,并把伐廧咎如(qiáng gāo rú)所得二女季隗(wěi)、叔隗分别嫁给重耳和重耳的谋臣赵衰……齐桓公北伐山戎,把山戎的冬葱和胡豆引进中原……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春秋战国史》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中原与周边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契机,这些民族产生华夏族认同观念
考点梳理
1.汉武帝北击匈奴: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大举反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在漠北战役中打败匈奴,此后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秦朝
古代民族关系
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对越族)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为防御匈奴南下,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对匈奴族)
西汉
张骞出使西域图 莫高窟第323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地方政权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线索1 古代民族交融的历史印记
考点梳理
东汉
1.东汉光武帝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了民族矛盾
2.东汉明帝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
魏晋南北朝
1.东汉、魏、晋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他们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民错居杂处,促进民族交融。
2.八王之乱后幸存的中原人口大量南移,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3.北魏孝文帝改革,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4.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民族关系
线索1 古代民族交融的历史印记
考点梳理
线索1 古代民族交融的历史印记
唐朝
开明的民族政策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唐太宗
天可汗
1.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2.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先后击败东、西突厥
唐太宗设安西、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战争
设机构
册封
和亲
册封
古代民族关系
考点梳理
宋朝
1.宋、辽(契丹族)达成“澶渊之盟”;北宋与西夏订立宋夏合约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2.1127年金(女真族)灭北宋;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形成宋金对峙局面;蒙古政权建立后,先后灭西夏和金,与南宋形成直接对峙的局面
元朝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明朝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修建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清朝
1.西南(西藏地方):
顺治帝、康熙帝册封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乾隆帝时礼待六世班禅
2.西北:康熙帝平定准噶尔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稳定了西北边疆;1771年,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妥善安置
古代民族关系
线索1 古代民族交融的历史印记
考点梳理
线索1 古代民族交融的历史印记
古代边疆管理:西藏
唐朝
元朝
清朝
顺治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增进唐蕃友好关系
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①顺治册封达赖喇嘛
②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③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1727年)
④乾隆帝
1751年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康熙
金奔巴瓶
考点梳理
古代边疆管理:台湾
三国
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隋炀帝三次派人前往流求,加强了与流求的联系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设置行政机构
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隋朝
元朝
明末
清朝
线索1 古代民族交融的历史印记
考点梳理
线索2 古代中国的世界交流图景
西汉
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今新疆地区)
中亚、西亚
欧洲、北非
印度半岛
斯里兰卡
转运到欧洲
山东沿岸
朝鲜
日本
东南沿海
中南半岛
马来半岛
马六甲海峡
孟加拉湾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考点梳理
唐朝
新罗
日本
天竺
东罗马帝国
大食
1.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先进制度文化。
2.鉴真东渡日本,宣传佛法,促进唐朝文化传播
1.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物产首位
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中国四大发明经阿拉伯传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发展
与唐朝往来频繁,开元年间,东罗马帝国多次派使臣来华,进贡狮子、羚羊等
线索2 古代中国的世界交流图景
考点梳理
两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对外交往频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时代来到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1.郑和下西洋,远至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2.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3.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2.与沙俄进行雅克萨之战,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3.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海上贸易,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线索2 古代中国的世界交流图景
考点梳理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①从开放到闭关,从主动到被动;
②从陆路到陆海并举,再到以海路为主;
③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对外交往的前提是国家的强盛、发达的海陆交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等。
线索2 古代中国的世界交流图景
考点梳理
(2023·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下图是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该印文可以了解西晋的( )
A.农业发展
B.海外贸易
C.朝政腐败
D.民族关系
西晋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颁发印章,说明内迁少数民族归属西晋,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真题典例1
C
真题演练
(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认为各民族没有什么不同,“盖德泽洽,四海可使如一家”。为此,他(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C.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D.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D
真题典例2
唐太宗认为各民族一样,“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开明的民族政策。
秦始皇
汉武帝
隋炀帝
唐太宗
真题演练
(2024·福建·中考真题)史书记载,“契丹小儿初读书,先以俗语颠倒其文句而习之”,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契丹儿童便念成“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坐”。这反映出当时的( )
A.重文轻武
B.宋辽和战
C.政权更迭
D.民族交融
D
真题典例3
契丹族学习汉族文化,体现了民族交融
真题演练
(2024·西藏·中考真题)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下图展示的是这一时期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是( )
A.驻藏大臣 B.伊犁将军 C.北庭都护府 D.澎湖巡检司
A
真题典例4
真题演练
(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诗人张籍在《凉州词》中,采用以声传影的艺术手法,描述了一支商队经由河西走廊前往西域的画面。这一画面反映的是( )
A.蒙恬北击匈奴
B.丝绸之路贸易
C.玄奘西行天竺
D.甘肃行省设置
B
真题典例5
无数铃声在说商队庞大,遥过碛在说走过茫茫沙漠,白练在说丝绸,安西在说今新疆。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得出这反映的是丝绸之路贸易
真题演练
(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742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下列相关论述,正确的是( )
A.鉴真东渡日本时玄奘正在西行
B.鉴真受到日本人的邀请和尊敬
C.鉴真东渡时风平浪静顺利成功
D.鉴真东渡期间发生了安史之乱
B
真题典例6
鉴真东渡是受到日本僧人的邀请,他为中日交流做出巨大贡献,受到日本人的尊敬
真题演练
(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清朝前期,中国采取了逆时代大潮的国策,完全堵塞了可能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文中的“国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开明民族政策
C.重文轻武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
D
真题典例7
闭关锁国
真题演练
真题典例8
(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节选)历史证明,我国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步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具体方式,并分析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特点。
方式:战争;冲突;和亲;设立机构;册封首领;订立盟约;杂居通婚。
特点:时战时和,和是主流。
材料一
时期 中国古代民族间交往的史实 隋唐时期 唐太宗进攻突厥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册封回纥首领、南诏首领等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辽宋夏金元时期 金灭北宋岳飞抗金 文天祥抗元 澶渊之盟元朝设置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回族形成
明清时期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册封达赖、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
土尔扈特部东归 设置伊犁将军
战争
和亲、册封
冲突
订立盟约
设置机构
战争平叛
册封、设置机构
真题演练
真题典例9
(2023·湖北恩施·中考真题节选)【古代科技文化与对外交流】
(2)根据材料二信息卡1,指出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阅读信息卡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是如何体现“和平友好、彼此尊重”“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理念的?
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活动二:探和平交流之路
信息卡1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 信息卡2
郑和下西洋“和平友好、彼此尊重”的和谐理念、“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的合作理念、“重视海洋、经略海洋”的海洋理念,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供了重要基础。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
船队用中国的瓷器、丝绸等物与各国进行交易,购买各国特产。郑和出访后,各国纷纷向中国派遣使臣和商队。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国王,甚至亲自来中国进行访问等。
真题演练
命题预测
线索一:古代民族交融的历史印记
1.古代民族关系
魏晋时期民族大交融、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宋与周边民族交往(选择、材料☆☆☆☆)
2.古代边疆管理
新疆、西藏、台湾的管辖(选择、材料☆☆☆☆)
线索二:古代中国的世界交流图景
丝绸之路、宋朝的对外贸易;郑和下西洋;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选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