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二中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二中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06 15:0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二中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史料分类和史料价值是史学研究的重要途径。如图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据图可知,先秦时期(  )
A. 大禹治水一手史料不断丰富 B. 大禹治水传说和史料矛盾
C. 史料真伪需要考古文物印证 D. 研究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
2.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
A. 井田制建立 B. 中央集权加强 C. 政由方伯出 D. 君主专制加强
3.秦朝时始设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最后由皇帝裁决施行。朝议制度的设立(  )
A. 确保了秦朝的长治久安 B. 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C. 确保了皇帝的专制独裁 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4.《汉书》记载:“(汉)武帝施主父之册……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官吏降免或升迁),而藩国自析。”该举措(  )
A. 使西汉版图得以扩大 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 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D. 改善了西汉的财政状况
5.脍炙人口的《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艺术形式上看,反映了北方民族妇女的特色;从文学角度来看,词兼胡汉,“天子”“可汗”并用。这反映了(  )
A. 民族交融的趋势开始出现 B. 文学创作受民族交融影响
C. 儒家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 D. 北方女性具有男子汉气概
6.宋代取士不问世家,据学者对南宋宝祐四年(1256)《登科录》的统计,在601名宋朝进士中,平民出身的有417名,官宦子弟有184名,差不多三分之二来自民间。由此可知,宋代科举制度(  )
A. 改变了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 B. 完全实现了公平考试
C. 根除了名门望族的政治势力 D. 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
7.如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空白处应填入的是(  )
A. 漆器开始传到西域 B. 郑和下西洋将茶叶传入东南亚
C. 指南针被传入欧洲 D. 宋应星《天工开物》传到国外
8.《全球通史》记载:“假如在普通的时代,(明清时期)这种秩序和持久性或许可看做是件幸事。但是,这些世纪却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的世纪……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可作为上述观点的论据是(  )
A.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 两次雅克萨之战
9.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主题是(  )
A.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 国家分裂,民族交融
C. 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D. 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10.1926年12月5日,《中央局报告》记载:“这次北伐……尤其是江西方面,农民参战更为踊跃。如攻新喻(今新余)时,北伐军已不支,农民(约二百人)用土炮逐走敌人,北伐军遂得冲上;……攻入南昌,退出南昌,皆得农民之助力不小,不然北伐军之损失更大。”报告中的这段话旨在说明(  )
A. 北伐胜利进军到江西 B. 江西群众支援北伐
C. 北伐军打到长江流域 D. 北伐军的胜利进军
11.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
A. 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B. 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C. 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 D. 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
12.松骨峰、长津湖、清川江、上甘岭……寄托着遥远而清晰的英雄记忆,蕴含着激励新中国打赢这场战争的强大精神力量,传承赓续、历久弥坚。这一精神主要表现为(  )
A. 舍生忘死、保家卫国 B. 艰苦创业、公而忘和
C.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D.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13.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经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这一时期,推动我国钢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 改革开放的推动
C. 大跃进运动激发人民建设热情 D. 市场需求的扩大
14.如图是小刘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横线处应填(  )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1992年______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
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通过
A.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B. 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C. 两岸达成“三通”协议 D. 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声明
15.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历史有准确的理解。对如图所示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生于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B. 人类最早文明发祥地之一
C. 此地人们发明了象形文字 D. 奥林匹克运动会源于此地
16.《全球通史》记述“自6世纪中叶起,罗马帝国西半部已一去而永不复返,东半部却仿佛是一家营业中的商行,商人们经由海陆两路从世界各地云集于此,从事着远距离高档奢侈品贸易……他下令以拉丁语重新汇编法律文件、补充新法,还附加学习指南”。材料着重记述的是(  )
A. 西罗马帝国 B. 阿拉伯帝国 C. 亚历山大帝国 D. 拜占庭帝国
17.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和结论能够成立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B 日本大化改新确立一套先进的管理体制 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C 法兰克王国推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形成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
D 欧洲人称0-9这十个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A. A B. B C. C D. D
18.西方“步入近代”的过程: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是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以下符合这一变革顺序的是(  )
A. 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B. 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C. 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D. 工业革命→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
19.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又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其大体上包括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两大类,覆盖社会多个方面,使广大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材料说明(  )
A.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已彻底解决
B. 社会保障制度能够缓和社会各阶级的矛盾
C. 社会保障制度大大减少了国家财政的经济负担
D. 社会保障制度极大刺激了社会劳动者参与生产的积极性
20.“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就可能会在菜单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近日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谈及中美关系时拿“餐桌和菜单”来打比方,话语中充斥着对外剥削和掠夺的狼性文化。这暴露出美国主张的本质是(  )
A.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与冲突
C.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对比图①④和图⑤,哪幅图片史料价值更高?(填写序号)请说明理由。
(2) 请从第一组人物②和③中,联系相关史实,说明他们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2.年表折射了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1919年 巴黎和会
1929年 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3年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5年 雅尔塔会议
1947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91年 苏联解体
(1) 从表中找出标志着冷战开始的事件。
(2) 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3.开放是一个国家的姿态,也是一个文明的气度。九年级某班同学举行《开放的中国》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甘肃敦煌莫高窟 323窟的初唐壁画《张骞出使西域》
(1) 张骞出使西域其主观目的是什么?达到什么客观效果?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原因。海上丝绸之路在明朝最终走向衰弱,这跟哪一项政策有关。
材料三“对!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摘自《走进中国高层政要》
(3) 材料三中“杀出一条血路”意指什么事件?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何作用?
24.某校开展以“重温历史 汲取力量”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以重温党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会址之行】
材料一:
(1) 材料一中的三次会议有什么共同影响?
【古都之游】
材料二:
图4 天安门城楼老照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周恩来
(2) 材料二中的两个天安门分别指代什么历史事件?这两个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分别有什么意义?
【场馆之旅】
材料三:
图5小岗村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大包干纪念馆)
图6 邓小平视察深圳经济特区题词(深圳博物馆)
包产到户以前的安徽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到了田头忘带锄,再去回家逛一逛。”包产到户以后的安徽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中国历史》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
(3) 根据材料三图5和文字,两个顺口溜反映了怎样的变化?
(4) 根据材料三图6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设立经济特区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研学之思】
(5) 通过参加以上研学活动,联系现实,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A
13.【答案】B
14.【答案】B
15.【答案】B
16.【答案】D
17.【答案】A
18.【答案】A
19.【答案】B
20.【答案】A
21.【答案】【小题1】④;刻有文字的甲骨是出土文物,是第一手史料,是更接近历史真实面貌的证据,可信度高。
【小题2】联系: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董仲舒在继承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小题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优秀传统文化。
22.【答案】【小题1】事件: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小题2】观点:多极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选择事件:雅尔塔会议、杜鲁门主义出台、苏联解体。
阐述: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领导人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决定在战后成立联合国;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推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随之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出台提出“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后期1949年美国成立北约,1955年苏联成立华约,形成两极冷战局面。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目前,随着中国、日本、欧盟的崛起,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23.【答案】【小题1】主观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客观效果: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小题2】原因: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中国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政策:海禁
【小题3】事件:办经济特区。作用:举办经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拓宽对外贸易;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经验;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24.【答案】【小题1】推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小题2】①第一个“天安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②第二个“天安门”: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小题3】包产到户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小题4】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小题5】①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党,要坚持党的领导;②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③努力学习,不断开拓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