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明湖居听书刘 鹗刘鹗 49岁刘 鹗(铁云)刘鹗(1857——1909年),字铁云,原名孟鹏,是晚清光绪年间的传奇人物。祖籍江苏丹徒,1857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世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他出身道台公子,经过商,行过医,治过黄河,做过小官,又长时期担任洋务买办,生活豪侈,手面阔绰,从不曾想到要写小说。既非一个寒儒,科举落第泄胸中积愤于笔端,又不是破落了的豪门子弟,寄居荒村寒舍,多年孜孜苦写,追怀昔日的过眼烟云。他写《老残游记》,十分偶然,十分潇洒,兴到即写,写了即放,断断续续,时而为之,却不料因此而成佳作。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最早版本的封面、封里及插图 《老残游记》写一个江湖医生在各地的见闻和活动。揭露了清末吏治黑暗,涂炭生灵的社会现实,鲁迅先生评论:“言人所未尝言”、“叙事状物,时有可观”,并把它列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老残游记》刘鹗 《老残游记》
李伯元 《官场现行记》
吴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曾朴 《孽海花》四大谴责小说小说是怎样描写演出前的盛况的?为什么要描写戏园盛况?盛况:观众多,到场时间早;观众身份复杂;气氛热烈.描写之因:侧面烘托白妞说书的吸引力.为何要描写琴师和黑妞的精彩表演?为白妞的出场作铺垫,对白妞的技艺作陪衬。为何要描写观众评论?从侧面烘托白妞的演唱技艺的绝妙。音乐描写生动精彩准确地把握了演唱的节奏多角度生动设喻“初不甚大”“越唱越高”“陡然一落”“忽又扬起”“人弦俱寂”——演唱的起始——演唱的发展——旋律的跌宕——演唱的高潮——演唱的结束白妞的演唱节奏高超技艺五个阶段,完整地表现了演唱的全过程,便于读者从整体上体会白妞说书的全局。返回到9像熨斗熨过触觉味觉像吃了人参果听觉形象的巧妙转移表现音乐给人带来的甜润、舒畅的美感。如由傲来峰攀登泰山如一条飞蛇在黄山像放那东洋烟火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视觉高亢挺拔曲折轻快飞扬美妙有关“通感”的知识: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往往可以打通或交通。譬如我们说“声音甜美”,在听觉里仿佛有味觉的感受这些就是“通感”。 “通感”也叫“移觉”: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例XXX用发烫的声音呼喊《荷塘月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戏园盛况黑妞说书琴师弹琴观众评论小结
琵琶行白居易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么。琵 琶 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布置作业听音乐作文要点:把听觉形象转化为其它形象把握作品的结构与内容、主题制作:重庆市丰都县平都中学校 胡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