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中考历史五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分。
1.下图是1978年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其铸造工艺代表了当时世界范围内青铜铸造技术的最高水平。编钟的铸造,解决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包括合金的熔炼、浇注、热处理,以及钟体的成型、纹饰的制作等。编钟的完美折射出先秦时期( )
A. 礼乐制度的巩固 B. 王室地位的衰微 C. 农耕工具的进步 D. 青铜文明的辉煌
2.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时只能乘坐牛车;经过几十年的营建,长安城街道上车马行人熙熙攘攘,热闹繁华。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完成了国家统一 B. 实行了休养生息 C. 开通了丝绸之路 D. 加强了经济管控
3.小敏同学进行有关“宋朝经济”的研究性学习,他搜集到以下数据(见下表)。这些数据可以用来研究( )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人丁 5468420 24567534(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
垦田 1355757.94顷 3184801.63顷(占全国垦田数的一半以上)
租赋 25637965贯、石、斤等 29578436贯、石、斤等(占全国赋税收入的一半以上)
A. 城市商业繁荣 B. 经济重心南移 C. 对外贸易发展 D. 都市生活繁华
4.明朝时,在马来半岛的满剌加(马六甲),原本穿着树皮的土著贵族仿效明朝服饰,诞生了融合马来剪裁和中国纹样的“可巴雅”服饰,这主要得益于( )
A. 张骞通西域 B. 遣唐使来华 C. 郑和下西洋 D. 戚继光抗倭
5.某校历史社团在整理史料时发现,《国闻报》曾刊登文章痛斥“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守旧论调;《时务报》发表梁启超《变法通议》,呼吁“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这些报刊内容共同反映了戊戌变法( )
A. 促进新式学堂广泛建立 B. 推动新式思想广泛传播
C. 实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D. 推翻了封建专制的统治
6.小楚同学进行近代人物主题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人物生平事迹(见表)。据材料可知小楚同学研究的近代人物是( )
创立革命团体
奠定组织基础 领导武装起义
推动革命进程 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民主共和 探索救国道路
推动思想革新
兴中会的创立(1894年) 乙未广州起义(1895年)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 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
同盟会的组建(1905年) 黄花岗起义(1911年) 反对帝制复辟,维护共和成果 重视实业与教育,倡导社会改革
A.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B. 人民音乐家聂耳
C. 新文化运动旗手陈独秀 D. 状元实业家张謇
7.巴黎和会外交完全失败的消息传到中国,青年学生首先起来进行抗争。5月4日,北京学生3000多人齐聚天安门,打出了“取消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等旗号,一致主张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惩办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材料表明这次抗争是一场( )
A. 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B. 自上而下的制度变革
C. 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D. 彻底推翻帝制的运动
8.在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某校举行抗战主题展览,下表为展览内容之一“震惊中外的华北战火”。据展览内容判断,震惊中外的华北战火是指( )
震惊中外的华北战火
1940年秋,在华北敌后的抗日战场上,八路军115个团在八路军野战总部的统一指挥下,在敌后2000多公里长的战线上同时出击,展开了一场“伟大的交通战和经济战的总攻袭”。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9.小周同学搜集了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如表)。他学习的主题是( )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抗美援朝决策》
A. 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 B.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0.1979年9月,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在全国率先恢复;1982年全国小商品市场现场会召开后,汉正街步入快速发展期。1992年以后,汉正街由20年前一条400米的街,发展成为占地1.67平方公里的商贸区域,成为华中地区最大商品集散地。汉正街的发展见证了( )
A. 改革开放的实行 B. 一国两制的构想 C. 各族人民的团结 D. 海峡两岸的交往
11.13世纪的英国学者马修 帕里斯在《大编年史》中记载:“市民们组建行会,规范手工业生产与商业交易,城市的市场上不仅有本地的农产品,还出现了来自佛兰德的毛织品、意大利的香料。”这则材料反映出中世纪西欧( )
A. 封君封臣制度的强化 B. 城市的商品经济发展
C. 庄园经济占主导地位 D. 王权与教权矛盾尖锐
12.901班开展“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研究性学习,他们搜集到这样一段资料:“这场革命最引人注目的产物不仅是工厂和矿山中轰鸣的机器,更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彻底变革。”资料中“生产组织形式的彻底变革”是指( )
A. 资本主义萌芽 B. 海外殖民扩张 C. 工厂制度确立 D. 垄断组织形成
13.小历同学搜集了以下资料(如表)。这表明巴黎公社的性质是( )
政治 用工人政府代替统治阶级的国家机器、政府机器。
经济 公社摆脱了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是可以实现劳动解放的政治形式。
精神 公社摧毁资产阶级的精神统治,为无产阶级文化的建设确立了前提。
A. 思想解放运动 B. 资产阶级革命 C. 无产阶级政权 D. 民族解放运动
14.人工智能(AI)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提出,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等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21世纪的今天,AI在科技领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正广泛渗透到医疗、金融、教育、交通各个领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据此可知当今世界( )
A. 出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B. 经济全球化程度加速
C. 呈现文化多样化特征 D. 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15.【四艺传承与中华文明】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琴 棋 书 画
《听琴图》局部
《弈棋仕女图》
《兰亭集序(摹本)》
《秋郊饮马图(局部)》
古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历史等紧密相连。许多经典的诗词歌赋都与古琴相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精神追求。 西域贵族通过习弈接纳中原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规范,这种文化认同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深层表现。 (王羲之)其书法融合汉隶的厚重与魏晋的飘逸,开创了行书的新范式,成为后世书法的圭臬,奠定了中华书法艺术连续发展的基础。 画面题诗与书法笔意相映成趣。这种诗书画一体化的模式,上承苏轼、米芾的文人画理念,下启明清文人画主流,标志着士大夫文化在蒙元时期的韧性延续。
——编自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等
材料二自汉代至唐宋,书法、琴艺等被纳入文人必修之技,明清书院更以“四艺”为修身之本,形成官私并行的教育网络,使技艺脱离个体存亡而获制度保障;文人士大夫群体始终以琴棋书画为“道器合一”的载体,这种将技艺升华为“道”的集体意识,超越了朝代更迭与族群变迁;“伯牙鼓琴”“王羲之兰亭”等典故,经由诗词、画作反复重构,成为民族共同记忆。以上三者交织,使四艺虽历技术革新、外来冲击,仍能守本纳新,维系文明血脉不绝。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 根据材料一,从所示图片中任选一例,指出其蕴含的历史价值。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四艺”在传承中保持连续性的主要原因。
(3) 某校准备开展琴棋书画进校园的主题活动,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请你从“四艺”传承的角度拟定一个活动主题。
16.【道路探索与民族复兴】
材料一诗词(节选)
诗词一 诗词二 诗词三 诗词四
《西江月 井冈山》(1928)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七律 长征》(1935)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言诗 祭黄帝陵》(1937)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
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水调歌头 游泳》(1956)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之所以能够高歌猛进,其关键原因就在于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状态,形成了统一的国家疆域、独立自主的国家主权、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作为中国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牢牢把握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奋力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和民族复兴的目标。同时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具体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现代化建设事业和民族复兴事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董彪《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探索及其经验启示》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 100多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经过数代人不懈努力,我们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习近平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任选两首诗词,写出其创作背景。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探索取得巨大成就的有利条件。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用两个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道路探索的重要意义。
17.【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
材料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孟子 陈独秀 但丁 马克思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
陈独秀(1879年—1942年)
马克思(1818-1883)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民众;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得民心才能得天下;拥护正义之战,强调“仁者无敌”。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抨击封建礼教。 文艺复兴时期,但丁创作《神曲》,以文学形式批判教会腐败,宣扬人文主义精神。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任选其中两个图例,自拟观点,运用中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D
15.【答案】【小题1】《弈棋仕女图》,增强了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感;《兰亭集序》,体现中华书法艺术的连续性
【小题2】古代教育重视四艺;政府的制度保障;文人士大夫的传承与推动;民族共同记忆的形成
【小题3】四艺薪传承古韵,青春智创启新生;承琴棋书画,续中华文明
16.【答案】【小题1】(诗词一)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诗词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诗词三)全民族抗战;(诗词四)第一个五年计划
【小题2】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科学的理论指导
【小题3】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17.【答案】示例参考: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猛烈批判封建礼教与旧道德,推动白话文普及和新文学发展。这场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神曲》以宗教题材为外衣,揭露教会腐败,歌颂人性之美。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综上所述,从古代到近代,不同时空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突破传统、传播新观念,为社会变革提供精神动力与理论支撑,深刻影响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
其它观点:伟大历史人物促进社会进步时代的发展呼唤思想解放。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