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测试化学(人教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Si—28 P—3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块融化 B. 矿石粉碎 C. 蜡烛燃烧 D. 汽油挥发
2. 国家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计划,提倡多运动,健康饮食。下列食品中富含油脂是
A. 橘子 B. 大米 C. 牛奶 D. 植物油
3.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牛奶 B. 海水 C. 空气 D. 液氧
4.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读取液体体积 B. 用力塞进胶塞
C. 熄灭酒精灯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5. 有一种绿色指示剂在不同环境下的显色不同。在中性溶液中显绿色、碱性溶液中显蓝色、酸性溶液中显黄色。能使这种指示剂由绿色变为黄色的溶液是
A. 氯化钠溶液 B. 稀盐酸溶液 C. 氢氧化钾溶液 D. 碳酸钠溶液
6. 5G通信芯片常用氮化镓(GaN)材料制成。组成它的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镓的原子序数为31
B. 氮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
C. 两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
D.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7.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B. 工业污水未处理可以直接排放
C. 活性炭净水主要是利用其吸附性 D. 水沸腾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8. 果蔬的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磷酸二氢铵属于复合肥
B 磷酸二氢铵由氮、氢、氧、磷元素组成
C. 磷酸二氢铵由12个原子构成
D. 磷酸二氢铵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9. “密封瓶”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硝酸钾晶体,可根据瓶内晶体析出量来判断气温的大致变化,如图1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2为该“密封瓶”在三种不同温度下的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甲到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大 B. 乙中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 外界温度最低的是乙 D.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丙
10. 检验、鉴别、除杂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CO2中是否混有HCl气体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B 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灼烧、闻气味
C 鉴别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 取样,加入适量水,测量溶液温度变化
D 除去木炭粉中混有的氧化铜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二、非选择题:19(5)2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他每空1分,共35分。
11. 氮化镁常用作生产人造金刚石的催化剂。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组成金刚石的元素_____。
(2)3个镁离子______。
(3)氮化镁中镁和氮的化合价分别是+2和-3,其化学式为______。
12. 榆树钱酒,源自吉林省榆树市这片肥沃的土地,自1812年创立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北派浓香型风格,在白酒界独树一帜。
(1)榆树钱酒的瓶身采用高级水晶玻璃材料,水晶玻璃是由硅和氧化铅等物质一起煮溶而成,它属于(填“无机非金属”或“有机合成”)_______材料。
(2)发酵是酿酒的步骤之一,该步骤需要空气中的__________参与,发生缓慢氧化。
(3)已知乙醇与水能够以任意比例互溶,则__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乙醇的饱和溶液。
13.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关闭煤气阀门灭火原理是________。
(2)现在广泛使用的清洁燃料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14. 如图是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乙图中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在点燃条件下,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_________。
(3)此变化前后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填粒子符号)。
15. 粗盐提纯和溶液配制都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实验。
(1)粗盐提纯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2)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若最终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
16. 2025春晚吉祥物“巳升升”体现了化学与文化的完美交融。
(1)“巳升升”头部轮廓与脸颊上的螺旋形状,灵感来源于唐代地宫出考生土的银质鎏金如意。其表层的金在历经千年后依然金光闪耀的原因是_________。
(2)“巳升升”眉眼取自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蛇形器的歧羽纹、臣字目。青铜是铜锡合金,硬度比纯铜__________(填“大”或“小”)。
(3)“巳升升”背部缠枝纹设计源于景泰蓝瓷器。景泰蓝制作时将釉料涂在铜器表面,烧制后牢固附着于金属表面,既能________,又美观漂亮。
(4)用如图所示实验研究金属的性质。
上述实验中,能得出锡、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组合有 (填字母)。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④
17.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气体制备装置,请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___时可以开始收集。
(2)能选择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的性质。
(3)选择装置B作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装置B中存在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_。
18. 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导电性实验。
(1)将装置与低压直流电源连接后,会亮起来的小灯泡是__________(填“①”或“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室做电解水的实验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等,目的是________。
(3)向烧杯A、B中分别加入适量的同一种物质 (填字母)并充分混合。可以使亮的小灯泡熄灭、不亮的小灯泡变亮。
A. 硫酸铜溶液 B. 烧碱溶液 C. 氢氧化钡溶液 D. 碳酸钙粉末
19. 人体胃液含有盐酸,有助于消化。胃分泌过多胃酸会引起不适。某抗酸药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其有效成分可能是MgO、、中的一种。小吉同学对该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Ⅰ.MgO难溶于水且不与NaOH溶液反应。
Ⅱ.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任务一】
(1)探究抗酸药的有效成分(不考虑其他成分的影响)。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药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_______ 抗酸药的有效成分不是
步骤二:取少量固体药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 ________ 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是,不是MgO
(2)该抗酸药治疗胃酸过多症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任务二】探究常见抗酸药中、的抗酸效果。小吉同学用如图1装置(气密性良好),采用控制变量法测定实验过程中pH、压强的变化。
(3)不同成分的抗酸药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根据下列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①结合图2,相同时间内,服用含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的抗酸药见效慢。
②结合图3,不建议胃胀气患者服用含__________的抗酸药。
(4)有同学提出,图3中曲线①的最终数据可能偏小,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并结合装置图说明理由________。
(5)为减少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应合理用药。若长期服用抗酸药片可能导致_______(填元素符号)积聚,出现血压升高的风险。
三、计算题:共5分。
20. 高纯度硅是制取芯片重要材料,工业上制备高纯度硅涉及的反应之一是:。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过程中要隔绝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
(2)若4g氢气参加反应,试计算生成硅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测试化学(人教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Si—28 P—3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块融化 B. 矿石粉碎 C. 蜡烛燃烧 D. 汽油挥发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冰块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D、汽油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国家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计划,提倡多运动,健康饮食。下列食品中富含油脂的是
A. 橘子 B. 大米 C. 牛奶 D. 植物油
【答案】D
【解析】
【详解】A、橘子富含维生素、水分、糖类等,一般不富含油脂,不符合题意。
B、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大米中油脂含量极少,不符合题意。
C、牛奶中富含蛋白质,以及钙等矿物质,油脂含量较低,不符合题意。
D、植物油本身就属于油脂,富含油脂,符合题意。
故选D。
3.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牛奶 B. 海水 C. 空气 D. 液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牛奶中含有水、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液氧是液态氧气,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读取液体体积 B. 用力塞进胶塞
C. 熄灭酒精灯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操作错误;
B、把胶塞塞进试管口时,应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操作错误;
C、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操作正确;
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该装置中长颈漏斗与外界相通,没有形成密闭体系,无法检查气密性,操作错误。
故选C。
5. 有一种绿色指示剂在不同环境下的显色不同。在中性溶液中显绿色、碱性溶液中显蓝色、酸性溶液中显黄色。能使这种指示剂由绿色变为黄色的溶液是
A. 氯化钠溶液 B. 稀盐酸溶液 C. 氢氧化钾溶液 D. 碳酸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指示剂本身为绿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绿色、碱性溶液中显蓝色、酸性溶液中显黄色,氯化钠溶液为中性,故仍为绿色,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溶液为酸性,故指示剂由绿色变为黄色,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钾溶液为碱性,故指示剂由绿色变为蓝色,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指示剂由绿色变为蓝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5G通信芯片常用氮化镓(GaN)材料制成。组成它的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镓的原子序数为31
B. 氮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
C. 两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
D.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元素信息示意图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根据图像,镓的原子序数为 31,该选项正确;
B、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氮元素原子序数为 7,所以氮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7,该选项正确;
C、氮元素名称带 “气” 字头 ,属于非金属元素;镓元素名称带 “钅” 字旁,属于金属元素,并非两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该选项错误;
D、元元素信息示意图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图像,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9.72,该选项正确。
故选C。
7.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B. 工业污水未处理可以直接排放
C. 活性炭净水主要是利用其吸附性 D. 水沸腾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地球上的总水量很丰富,但淡水资源相对匮乏,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更是有限,该选项错误;
B、工业污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未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水体,破坏生态环境,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该选项错误;
C、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等,所以活性炭净水主要是利用其吸附性,该选项正确;
D、水沸腾冲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导致水的体积膨胀,而不是分子本身变大,该选项错误。
故选C。
8. 果蔬的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磷酸二氢铵属于复合肥
B. 磷酸二氢铵由氮、氢、氧、磷元素组成
C. 磷酸二氢铵由12个原子构成
D. 磷酸二氢铵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磷酸二氢铵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磷酸二氢铵由氮、氢、氧、磷四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1个磷酸二氢铵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6个氢原子、1个磷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则1个磷酸二氢铵分子是由1+6+1+4=12个原子构成,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磷酸二氢铵中氮、氢、氧、磷元素质量比为(14×1):(1×6):(16×4):31=:14:6:64:31,磷酸二氢铵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密封瓶”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硝酸钾晶体,可根据瓶内晶体析出量来判断气温的大致变化,如图1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2为该“密封瓶”在三种不同温度下的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甲到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大 B. 乙中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 外界温度最低的是乙 D.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丙
【答案】A
【解析】
【详解】A、从甲到乙,瓶内硝酸钾晶体减少,说明有晶体溶解,溶质质量增加,该选项正确;
B、乙中没有未溶解晶体,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该选项错误;
C、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中晶体最多,说明此时溶解度最小,温度最低,该选项错误;
D、甲、乙、丙中溶剂质量相同,甲到乙有晶体溶解,乙到丙有晶体析出,所以溶质质量是乙>甲>丙,根据,可知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乙,该选项错误。
故选A。
10. 检验、鉴别、除杂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CO2中是否混有HCl气体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B 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灼烧、闻气味
C 鉴别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 取样,加入适量水,测量溶液温度变化
D 除去木炭粉中混有的氧化铜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溶液是否变红,不能检验 CO2中是否混有 HCl 气体。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HCl 气体溶于水也显酸性使紫色石蕊变红,所以无法确定是二氧化碳还是氯化氢导致的溶液变红,该选项不能达到目的;
B、羊毛纤维富含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棉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纸的气味,可以鉴别,该选项能达到目的;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可以鉴别,该选项能达到目的;
D、加入足量稀盐酸,木炭粉和稀盐酸不反应,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过滤、洗涤、干燥,可除去木炭粉中混有氧化铜,该选项能达到目的;
故选:A。
二、非选择题:19(5)2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他每空1分,共35分。
11. 氮化镁常用作生产人造金刚石的催化剂。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组成金刚石的元素_____。
(2)3个镁离子______。
(3)氮化镁中镁和氮的化合价分别是+2和-3,其化学式为______。
【答案】(1)C (2)3Mg2+
(3)Mg3N2
【解析】
【小问1详解】
金刚石属于碳单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则组成金刚石的元素为碳元素,表示为C;
【小问2详解】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镁离子表示为3Mg2+;
【小问3详解】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氮化镁中镁和氮的化合价分别是+2和-3,其化学式为Mg3N2。
12. 榆树钱酒,源自吉林省榆树市这片肥沃的土地,自1812年创立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北派浓香型风格,在白酒界独树一帜。
(1)榆树钱酒的瓶身采用高级水晶玻璃材料,水晶玻璃是由硅和氧化铅等物质一起煮溶而成,它属于(填“无机非金属”或“有机合成”)_______材料。
(2)发酵是酿酒的步骤之一,该步骤需要空气中的__________参与,发生缓慢氧化。
(3)已知乙醇与水能够以任意比例互溶,则__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乙醇的饱和溶液。
【答案】(1)无机非金属
(2)氧气##O2 (3)不存在
【解析】
【小问1详解】
水晶玻璃是由硅和氧化铅等物质煮溶而成,这些成分属于无机物,且玻璃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所以水晶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小问2详解】
酿酒过程中的发酵步骤,是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将糖类等物质转化为酒精等产物的过程,此过程需要空气中的氧气(O2)参与,发生缓慢氧化反应。
【小问3详解】
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乙醇与水能够以任意比例互溶,所以不存在乙醇的饱和溶液。
13.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关闭煤气阀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
(2)现在广泛使用的清洁燃料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答案】(1)隔离可燃物
(2)
【解析】
【小问1详解】
生活中关闭煤气阀门就可以灭火,根据灭火的条件分析,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小问2详解】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
14. 如图是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乙图中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在点燃条件下,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_________。
(3)此变化前后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填粒子符号)。
【答案】(1) (2)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
(3)、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甲图中有 2 个氢分子(H2)和 1 个氧分子(O2),反应后丙图中有 2 个水分子(H2O),从甲到乙是分子分解成原子的过程,则乙图中应含有 4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作图为。
【小问2详解】
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氢气和氧气反应中,在点燃条件下,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然后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
【小问3详解】
由微观模拟图可知,反应前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反应后变成了水分子,所以此变化前后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氢分子(H2)和氧分子(O2)。
15. 粗盐提纯和溶液配制都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实验。
(1)粗盐提纯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2)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若最终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
【答案】(1)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有气泡(合理即可)
(2)量时砝码和药品位置放反且使用了游码##量取所需水时仰视读数##溶解时所用烧杯内壁有水珠(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如果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滤纸和漏斗壁之间有气泡,会使液体通过滤纸的速度变慢,导致过滤速度较慢;泥沙堵塞滤纸孔隙,会阻碍液体顺利通过滤纸,造成过滤速度慢。
【小问2详解】
称量时砝码和药品位置放反且使用了游码,会使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偏小;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氯化钠固体不纯,会使实际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会使溶剂水的量增多。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最终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16. 2025春晚吉祥物“巳升升”体现了化学与文化的完美交融。
(1)“巳升升”头部轮廓与脸颊上的螺旋形状,灵感来源于唐代地宫出考生土的银质鎏金如意。其表层的金在历经千年后依然金光闪耀的原因是_________。
(2)“巳升升”的眉眼取自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蛇形器的歧羽纹、臣字目。青铜是铜锡合金,硬度比纯铜__________(填“大”或“小”)。
(3)“巳升升”背部缠枝纹设计源于景泰蓝瓷器。景泰蓝制作时将釉料涂在铜器表面,烧制后牢固附着于金属表面,既能________,又美观漂亮。
(4)用如图所示实验研究金属的性质。
上述实验中,能得出锡、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组合有 (填字母)。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④
【答案】(1)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或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大 (3)防止金属锈蚀 (4)BC
【解析】
【小问1详解】
金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靠后 ,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不易与氧气等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历经千年仍金光闪耀;
【小问2详解】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 ,青铜是铜锡合金,所以其硬度比纯铜大;
【小问3详解】
金属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在铜器表面涂釉料,烧制成后能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氧气和水与金属接触,从而防止生锈;
【小问4详解】
实验①:锡与稀硫酸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Sn>H;实验②: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H>Cu;实验③:锡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Sn>Cu;实验④: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Cu>Ag ,所以通过实验③④或①②④都能得出锡、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Sn>Cu>Ag,故选:BC。
17.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气体制备装置,请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___时可以开始收集。
(2)能选择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的性质。
(3)选择装置B作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装置B中存在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_。
【答案】(1) ①. A ②. 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
(3)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未伸入液面以下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A 装置是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所以应选 A;
用排水法(装置 D)收集氧气时,开始排出的气体是装置内的空气,当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此时产生的氧气较纯净,可以开始收集。
【小问2详解】
装置 C 是向上排空气法气体收集装置,能选用此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这样二氧化碳能在集气瓶底部聚集,将空气向上排出。
【小问3详解】
装置 B 制取氢气时,为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进行液封,图中长颈漏斗下端未伸入液面以下是错误的。
18. 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导电性实验。
(1)将装置与低压直流电源连接后,会亮起来的小灯泡是__________(填“①”或“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室做电解水的实验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等,目的是________。
(3)向烧杯A、B中分别加入适量的同一种物质 (填字母)并充分混合。可以使亮的小灯泡熄灭、不亮的小灯泡变亮。
A. 硫酸铜溶液 B. 烧碱溶液 C. 氢氧化钡溶液 D. 碳酸钙粉末
【答案】(1) ①. ① ②. 稀硫酸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H+和 (2)增强水的导电性 (3)C
【解析】
【小问1详解】
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稀硫酸在水中会解离出氢离子(H+)和硫酸根离子(),这些离子可以在溶液中自由移动,从而形成电流,使小灯泡①亮起来;蒸馏水是纯净物,几乎不含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无法导电,所以小灯泡②不亮。
【小问2详解】
水的导电性很弱,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等,这些物质在水中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增强了水的导电性,使电解水的反应能够顺利进行。
【小问3详解】
A、硫酸铜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铜离子(Cu2+)和硫酸根离子(),加入后两个烧杯中的溶液都能导电,两个小灯泡都会亮,不符合要求;
B、烧碱溶液即氢氧化钠溶液,其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Na+)和氢氧根离子(),加入后两个烧杯中的溶液都能导电,两个小灯泡都会亮,不符合要求;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导电性减弱,原来亮的小灯泡①熄灭;氢氧化钡溶液加入蒸馏水中,会解离出钡离子(Ba2+)和氢氧根离子(),使原来不导电的蒸馏水能够导电,不亮的小灯泡②变亮,符合要求;
D、碳酸钙粉末难溶于水,加入后两个烧杯中离子浓度基本不变,导电性基本不变,小灯泡状态不变,不符合要求。
故选C。
19. 人体胃液含有盐酸,有助于消化。胃分泌过多胃酸会引起不适。某抗酸药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其有效成分可能是MgO、、中的一种。小吉同学对该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Ⅰ.MgO难溶于水且不与NaOH溶液反应。
Ⅱ.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任务一】
(1)探究抗酸药的有效成分(不考虑其他成分的影响)。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药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_______ 抗酸药有效成分不是
步骤二:取少量固体药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 ________ 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是,不是MgO
(2)该抗酸药治疗胃酸过多症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任务二】探究常见抗酸药中、的抗酸效果。小吉同学用如图1装置(气密性良好),采用控制变量法测定实验过程中pH、压强的变化。
(3)不同成分的抗酸药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根据下列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①结合图2,相同时间内,服用含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的抗酸药见效慢。
②结合图3,不建议胃胀气患者服用含__________的抗酸药。
(4)有同学提出,图3中曲线①的最终数据可能偏小,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并结合装置图说明理由________。
(5)为减少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应合理用药。若长期服用抗酸药片可能导致_______(填元素符号)积聚,出现血压升高的风险。
【答案】(1) ① 没有气泡产生 ②. 固体溶解
(2)
(3) ①. ②.
(4)同意,实验过程中气球会膨胀,导致装置和气球内总体体积变大,测得的压强数据偏小
(5)Na
【解析】
【小问1详解】
NaHCO3 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若实验现象是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抗酸药的有效成分不是NaHCO3 ;
MgO难溶于水且不与NaOH溶液反应,Al(OH)3 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Na[Al(OH)4 ],所以当看到固体溶解时,说明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是Al(OH)3 ,不是MgO。
【小问2详解】
抗酸药有效成分为Al(OH)3 ,治疗胃酸(主要成分HCl)过多时,Al(OH)3 与HCl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结合图 2,相同时间内,Al(OH)3 对应的曲线pH上升幅度比NaHCO3 小,说明Al(OH)3 与盐酸反应使pH升高的速度慢,即见效慢;
结合图 3,NaHCO3 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压强迅速增大,会加重胃胀气患者不适,所以不建议胃胀气患者服用含NaHCO3 的抗酸药。
【小问4详解】
同意,实验过程中气球会膨胀,导致装置和气球内总体体积变大,测得的压强数据偏小。
【小问5详解】
NaHCO3 中含有钠元素,长期服用NaHCO3 片,钠元素(Na)可能在人体内积聚,出现血压升高风险。
三、计算题:共5分。
20. 高纯度硅是制取芯片的重要材料,工业上制备高纯度硅涉及的反应之一是:。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过程中要隔绝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
(2)若4g氢气参加反应,试计算生成硅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防止氢气爆炸
(2)解:设生成硅的质量为x
x=28g
答:生成硅的质量为28g。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气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混合,高温下容易发生爆炸,故反应过程中要隔绝空气,防止氢气爆炸;
【小问2详解】
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