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6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分。
1.如图为生活在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他们因地制宜,在建筑冰屋时采用半穴居式的 设计来保持室温,度过寒冬。根据考古发现,中国境内同样采用这一建筑形式的原始 村落是( )
A. 北京人遗址 B. 半坡氏族村落 C. 河姆渡氏族村落 D. 炎黄部落联盟
2.如图所示为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出土的部分器物,其铭文中的四个字“太保墉燕”(意为“太保召公奭来到燕地建设都城”),填补了青铜时代城市设计记载的空白。据此可知,这些文物( )
A. 属于研究西周青铜器的二手史料 B. 表明北京曾作为周朝都城而闻名
C. 实证了姜太公辅佐武王伐纣灭商 D. 是分封制下北京建城发展的见证
3.某校学生在探究历史过程中,整理了如图中的资料,该资料可用于研究秦朝( )
A. 铁制农具的推广 B. 巩固统一的措施 C. 迅速灭亡的原因 D. 中央集权的建立
4.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我重用他们,这就是我得胜的原因。这里说明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 )
A. 自身能力强 B. 深得民心 C. 善于用人 D. 地理位置优越
5.当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屋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
A. 周朝 B. 秦朝 C. 汉朝 D. 三国时期
6.魏晋南北朝时期,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不误农时”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A. 《齐民要术》 B. 《农桑辑要》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7.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概括为五个方面: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下列图片共同反映出中华文明具有( )
A. 创新性 B. 包容性 C. 连续性 D. 统一性
8.宋神宗时期,北宋官僚机构膨胀,边疆战事屡战屡败,财政入不敷出,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为解决统治危机,宋神宗( )
A. 减少科举取士名额 B. 支持范仲淹进行改革
C. 向周边政权纳岁币 D. 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9.清朝君主自谦词的使用相比之前朝代明显减少,康熙以后,绝大部分君主自谦词只出现于与帝王即位、祖先、先帝有关的诏令中,有关具体政事的诏令及面对大臣的语境已很少出现甚至不用自谦词。这反映了( )
A. 八股取士的影响 B. 君臣关系的平等 C. 社会矛盾的缓和 D. 君主专制的加强
10.下列我国的地区中,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居住权的是
A. 澳门 B. 香港 C. 西藏 D. 澎湖列岛
11.据统计,与1978年相比,1987年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全国用于生产和建设的资金中,由财政筹集的从76.6%下降到了31.2%,由银行筹集的从23.4%上升到了68.8%。据此可知( )
A. 政府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B. 国家重视对经济特区发展的支持
C. 新时期的经济建设取得成效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12.如图是我国早期的报纸。通过当时这份报纸,我们可能看到的新闻内容有( )
①谭嗣同英勇就义
②鸦片战争爆发
③《马关条约》签订
④辛亥革命成功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3.某同学进行课题研究时搜集了两张老照片,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
A. 国民党的成立 B. 国共第一次合作 C. 工人运动的高涨 D. 蒋介石背叛革命
14.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依据全国的形势,制定了“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的战略方针。为此,人民解放军( )
A. 发动百团大战 B. 转战陕北 C. 进行辽沈战役 D. 跃进大别山
15.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曾豪迈地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句话有力地说明了( )
A. 新中国是一个军事强国
B. 新中国已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C.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志愿军战士发扬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6.到1955年,除了国营工业企业之外,全国职工超过500人的工业企业共有366户,其中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有330户,职工总数达46.2万人,而私营工业企业仅有36户,职工总数为2.5万人。这反映了当时( )
A. 一五计划指标超额完成 B. 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
C. 社会主义改造掀起热潮 D. 社会主义建设成效突出
1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强农、惠农、富农”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面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8.1985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决定( )
A. 逐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 B. 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 把海南岛划为经济特区 D.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9世纪50-80年代,俄国共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B.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
C. 《论持久战》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D.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20.奥运赛场上马拉松运动员咬要跑42.195千米的路程,非常考验运动员的体力和意志。马拉松长跑项目来源于( )
A. 亚历山大东侵波斯 B. 布匿战争 C. 伊苏斯之战 D. 希波战争
21.1628 年英国议会向国王递交了一份《权利请愿书》,要求: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向人民征税和借贷;不依法律和未经法庭判决,不得随意逮捕任何人和剥夺其财产;不许在居民家中驻扎军队等。《权利请愿书》制定的目的是( )
A. 提升英国民众的参政意愿 B. 限制国王的权力
C. 叙述了资本主义手工业的阻碍 D. 指出英国国王生活奢侈
22.《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 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之后写成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最大的“震撼”是( )
A.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B. 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C. 颁布《和平法令》 D. 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战
23.1932-1937年,苏联第二个五年再次提前完成,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1933-1939年,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新政使美国的经济得以复苏,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苏联的五年计划和美国的新政实行( )
A. 说明两国面临同样的经济环境 B. 都使两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C. 都暴露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D. 都体现了国家政权对经济的调控
24.如表中的史事共同体现出( )
时间 史事
1947年 印度独立
1960年 非洲17国独立,这年被称为“非洲年”
1999年 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A. 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B. 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 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没落 D. 美国霸权主义彻底崩溃
25.近年来,美、俄、英、法等国纷纷在网络空间投棋布子,争相组建网络战部队和机构,积极开展网络空间演习。2016年,经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我国正式发布《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作为指导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这主要说明( )
A. 科技发展阻碍社会进步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互联网对国家安全带来挑战 D. 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西行,历尽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还在汉藏民间以戏剧、壁画、歌舞等形式广为流传。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元朝在大理国旧地建置云南行省,按内地制度,设置路、府、州、县。云南行省辖地包括今天云南全省,四川、广西部分地区,以及泰国、缅甸北部一些地区。……云南归于统一,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对云南地区经济、文化的进步,都有重大意义。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材料三:清朝疆域图(1820年)
清朝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管辖和开发边疆地区,使我国成为一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东北地区、蒙古地区、新疆地区、西藏、台湾、海南岛等地区,在清代得到了进一步开发。这对于增进国内民族团结,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都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材料一体现了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文成公主入藏的积极作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为了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清朝前期在新疆和东北地区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各写一项措施即可)
(4) 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你从中得到了什么认识?
27.西方冲击下的近代中国,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近代中国”,辨析历史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相。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礼物(部分)
反映探险最新成果的地球仪;
节省人力的新式机器;
弹炮、毛瑟枪等新式武器;英国最大的军舰模型。
——《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材料整理 1793年乾隆皇帝给英国使团的回礼(部分)
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等丝织品: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材料整理
材料二: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将一个古老帝国改进成一个近代民族国家。
——摘自徐中约《中国的奋斗》材料三:“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材料四:费正清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冲击”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与中国思想主题。
——摘编自费正清等著《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造成两国礼单差异的主要历史因素有哪些?(从中西方角度)
(2) 根据材料二列举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将古老中国改造成近代民族国家”的重要史实两例。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
(4)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视角(动机与后果、主观与客观等),以中国近代化探索为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B
14.【答案】D
15.【答案】C
16.【答案】C
17.【答案】C
18.【答案】B
19.【答案】C
20.【答案】D
21.【答案】B
22.【答案】B
23.【答案】D
24.【答案】A
25.【答案】C
26.【答案】【小题1】开放的对外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小题2】行省制度。
【小题3】新疆: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东北: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小题4】要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坚持改革开放;要进行制度创新;要坚决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要坚决反对外国侵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等。
27.【答案】【小题1】英国最早开展工业革命,科技进步,工业发达;中国实行闭关锁国,逐步落后于世界。
【小题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小题3】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小题4】题目:近代化的探索(选择动机与效果的角度)
认识: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最终失败;戊戌变法企图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最终失败;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最终因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而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题目:近代化的探索(选择主观与客观的解度)
认识: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戊戌变法的主观目的是救亡图存,通过改良运动维护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辛亥革命的主观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和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族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