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3.2 氧气的制取 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科粤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3.2 氧气的制取 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科粤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20 09:04:2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 氧气的制取 分层作业
一、课堂作业
(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A.反应物
B.催化剂
C.生成物
D.吸水剂
【答案】B
【解析】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中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故本题答案为:B。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若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A. 不产生氧气
B. 产生氧气速率慢
C. 产生氧气总量减少
D. 无影响
【答案】B
【解析】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不加会导致反应速率减慢,但不影响氧气总量。B正确。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把导气管撤离水面⑥熄灭酒精灯⑦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⑦③①④⑥⑤ B.②③⑦①④⑤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答案】B
【详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时,具体步骤是: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加入药品,在管中处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好。并固定在铁架台的适合高度上; 开始加热;待导气管口处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收集完在拆开装置时,注意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即:查、装、定、点、收、离、熄等关键步骤,故顺序为:②③⑦①④⑤⑥故选B。
(4)工业制氧气的方法是( )
A. 加热高锰酸钾
B. 分离液态空气
C. 分解过氧化氢
D. 电解水
【答案】B
【解析】工业上利用氮气和氧气沸点不同,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故选:B。
(5)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 )
A.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B.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C. 高锰酸钾
D. 水和二氧化锰
【答案】D
【解析】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不分解产生氧气,无法用于制氧。故本题答案为:D。
二、课后作业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酒精灯
B. 长颈漏斗
C. 试管
D. 集气瓶
【答案】B
【解析】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为“固固加热型”,需要试管、酒精灯、铁架台等,收集氧气需要集气瓶。长颈漏斗常用于“固液不加热型”装置(如过氧化氢制氧气),高锰酸钾制氧无需使用。
(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B. 二氧化锰在任何反应中都是催化剂
C. 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 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不能分解产生氧气
【答案】C
【解析】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以加快,也可以减慢),A错误;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作催化剂,但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B错误;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C正确;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也能分解,只是速率较慢,D错误。
(3)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案是
A.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分解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C.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D.分离液态空气法
【答案】C
【详解】A、氯酸钾加热分解:消耗热能,操作麻烦,不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案;B、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消耗热能,操作不简便,注意事项太多,不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案;C、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常温下进行,产物无污染,安全、环保、节能、简便,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案;D、分离液态空气是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室不用,不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案答案C。
(4)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 装入药品 ② 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 固定装置 ④ 加热 ⑤ 收集气体 ⑥ 熄灭酒精灯 ⑦ 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A. ②①③④⑤⑦⑥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②①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⑦⑥
【答案】A
【解析】制取氧气的步骤口诀为“查装定点收移熄”,即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固定装置→加热→收集气体→从水槽取出导管→熄灭酒精灯。若先熄灭酒精灯,会导致水倒吸,炸裂试管,A正确。
(5)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判断集气瓶已集满的现象是( )
A.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B. 集气瓶中水完全排出
C.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D.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C
【解析】排水法收集时,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说明氧气已集满;带火星木条复燃用于检验氧气,不是验满方法(验满时木条应放在集气瓶口),C正确。
(6)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正确的是
A.装药品的试管口应向上倾斜45°角 B.验满时,带火星的木条应放在集气瓶口
C.进入试管的导气管口应露出胶塞较长 D.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口应向下
【答案】B
【详解】A、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破裂,装药品的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A错误;B、验满时,带火星的木条应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B正确;C、为了便于气体的流出,进入试管的导气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C错误;D、因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故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口应向上,D错误;故选B。
(7)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是( )
① 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 ② 加热时试管接触灯芯 ③ 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 ④ 未预热就集中加热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试管口未向下倾斜,冷凝水倒流会炸裂试管;②加热时接触灯芯(温度低),导致试管受热不均;③先熄灭酒精灯,水倒吸;④未预热,局部温度过高,均会导致试管炸裂,D正确。
(8)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中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
A. 探究二氧化锰和红砖粉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B. 比较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条件
C. 加热氯酸钾和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比较产生氧气的速率
D. 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比较气体的纯度
【答案】D
【解析】对比实验需控制单一变量,D选项中收集方法不同,变量为“收集方式”,但目的是比较纯度,属于不同方法的验证,不属于对比实验(对比实验应探究某一因素对结果的影响),D正确。
(9)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图片示意“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固固加热装置”,包含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水槽、导管)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
②该装置中存在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收集完毕后,应先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⑤若实验中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①a为试管,b为集气瓶。
解析:常见仪器名称,试管用于盛装药品,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
②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
解析:高锰酸钾粉末加热时易随气流进入导管,堵塞导管或使水变红,需在试管口放棉花。

解析:文字表达式需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注意“→”表示转化关系。
④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从水槽中取出导管;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
解析:刚开始冒出的气泡含空气,需等气泡连续均匀时收集;先撤导管再熄灯,避免试管冷却后压强减小,水倒吸。
⑤试管口未放棉花,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
解析:棉花的作用是阻挡粉末,若未放,粉末随气流进入水槽,使水变红。
(10)某兴趣小组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
Ⅰ.实验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Ⅱ.对比实验②和③,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Ⅲ.对比实验②和④,可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Ⅳ.若要证明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可采取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Ⅴ.该实验中收集氧气的方法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Ⅰ.作对照(或对比)。
解析:实验①未加催化剂,与其他实验对比,证明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Ⅱ.在相同条件下,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比红砖粉好。
解析:实验②和③中,过氧化氢浓度、催化剂质量相同,仅种类不同,收集氧气时间更短,说明二氧化锰催化效率更高。
Ⅲ.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解析:实验②和④中,催化剂种类和质量相同,过氧化氢浓度不同,时间不同,探究浓度对速率的影响。
Ⅳ.将反应后的二氧化锰过滤、洗涤、干燥,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观察是否仍能加快反应速率。
解析:催化剂化学性质不变,需验证其在反应后仍具催化作用,操作需先分离(过滤),再重复实验。
Ⅴ.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体积精确(或向上排空气法无法准确测量体积)。
解析:实验中需收集定量(50mL)氧气,排水法可通过量筒直接测量体积,排空气法难以精确控制体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 氧气的制取 分层作业
一、课堂作业
(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A.反应物 B.催化剂 C.生成物 D.吸水剂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若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A. 不产生氧气
B. 产生氧气速率慢
C. 产生氧气总量减少
D. 无影响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把导气管撤离水面⑥熄灭酒精灯⑦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⑦③①④⑥⑤ B.②③⑦①④⑤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4)工业制氧气的方法是( )
A. 加热高锰酸钾 B. 分离液态空气 C. 分解过氧化氢 D. 电解水
(5)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 )
A.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B.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C. 高锰酸钾 D. 水和二氧化锰
二、课后作业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酒精灯 B. 长颈漏斗 C. 试管 D. 集气瓶
(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B. 二氧化锰在任何反应中都是催化剂
C. 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 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不能分解产生氧气
(3)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案是
A.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分解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C.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D.分离液态空气法
(4)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 装入药品 ② 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 固定装置 ④ 加热 ⑤ 收集气体 ⑥ 熄灭酒精灯 ⑦ 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A. ②①③④⑤⑦⑥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②①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⑦⑥
(5)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判断集气瓶已集满的现象是( )
A.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B. 集气瓶中水完全排出
C.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D.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6)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正确的是
A.装药品的试管口应向上倾斜45°角 B.验满时,带火星的木条应放在集气瓶口
C.进入试管的导气管口应露出胶塞较长 D.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口应向下
(7)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是( )
① 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 ② 加热时试管接触灯芯 ③ 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 ④ 未预热就集中加热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8)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中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
A. 探究二氧化锰和红砖粉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B. 比较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条件
C. 加热氯酸钾和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比较产生氧气的速率
D. 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比较气体的纯度
(9)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图片示意“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固固加热装置”,包含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水槽、导管)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
②该装置中存在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收集完毕后,应先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⑤若实验中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0)某兴趣小组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
Ⅰ.实验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Ⅱ.对比实验②和③,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Ⅲ.对比实验②和④,可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Ⅳ.若要证明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可采取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Ⅴ.该实验中收集氧气的方法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