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3.4 水资源 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科粤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3.4 水资源 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科粤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20 09:04:2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4 水资源 分层作业
一、课堂作业
(1)地球上的水资源总储量丰富,但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总储量的( )
A. 97% B. 2.53% C. 0.009% D. 50%
(2)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低
B. 农业用水约占我国用水总量的2/3
C. 冰川水是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
D. 工业生产中用水洗涤、溶解等需消耗大量水
(3)下列行为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
A. 用淘米水浇花 B. 水龙头滴水时及时修理
C. 农业采用大水漫灌方式灌溉 D. 用节水型马桶
(4)下列属于水污染来源的是( )
①工业废水 ②生活污水 ③农业化肥农药 ④雨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是( )
A.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B. 南少北多,东少西多
C. 均匀分布
D. 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二、课后作业
(1)下列关于海水淡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水淡化是获取淡水的唯一方式
B. 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原理是利用水与盐分的沸点差异
C. 海水淡化不会消耗能源
D. 过滤法可直接将海水转化为淡水
(2)下列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A. B. C. D.
(3)某工厂排放的废水pH=2,下列处理方法合理的是( )
A. 直接排放
B. 加入熟石灰中和后排放
C. 加入活性炭吸附后排放
D. 加入氯化钠中和后排放
(4) 下列关于“水华”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华是由重金属污染引起的
B. 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可能导致水华
C. 水华现象会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
D. 水华属于正常的自然现象,无需防治
(5)下列有关水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因此水资源取之不尽
B.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
C. 节水灌溉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D. 水污染会加剧水资源短缺
(6) 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与水资源保护的是( )
A. 多用一次性塑料水杯
B. 淘米水浇花
C. 长时间打开水龙头洗手
D. 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7)下列关于水资源的未来发展,说法错误的是( )
A. 开发海水淡化技术可缓解淡水危机
B. 污水回用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C. 气候变化不会影响水资源分布
D. 推广节水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8)地球上的水以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存在,其中人类可利用的淡水主要包括、________和浅层地表水。
(9)水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工业废水________后排放;生活污水________后排放;农业上合理使用________和________。
(10)综合大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本地饮用水水质及净化”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水样采集与初步观察
小组从学校附近的水库中采集水样,观察到水样略显浑浊,有异味。
问题1: 水样浑浊的原因可能是含有________(填“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异味可能来自________(举一例,如有机物或色素)。
(2) 水质检测与分析
小组用pH试纸测得水样的pH=6.5,说明水质偏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并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水属于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问题2: 若要将该硬水转化为软水,实验室中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家庭中常用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4 水资源 分层作业
一、课堂作业
(1)地球上的水资源总储量丰富,但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总储量的( )
A. 97% B. 2.53% C. 0.009% D. 50%
答案:C
解析:根据教材内容,地球水资源中海水占97%,淡水仅占约2.53%,而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如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约为总储量的0.009%。该数据体现了淡水资源的稀缺性,需重点记忆。
(2)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低
B. 农业用水约占我国用水总量的2/3
C. 冰川水是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
D. 工业生产中用水洗涤、溶解等需消耗大量水
答案:C
解析:
A正确: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约2.8×10 m ,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
B正确:教材明确提到“我国农业用水量约占用水总量的2/3”。
C错误:冰川水占淡水总量的68.7%,但因分布在两极和高山,难以利用;人类主要利用的是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表水。
D正确:工业生产如石化、钢铁、造纸等行业需大量用水进行洗涤、溶解或冷却。
(3)下列行为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
A. 用淘米水浇花 B. 水龙头滴水时及时修理
C. 农业采用大水漫灌方式灌溉 D. 用节水型马桶
答案:C
解析:
大水漫灌会使水大量蒸发或下渗,利用率低(仅30%~40%),而喷灌、滴灌可将利用率提高到70%~80%,是农业节水的主要措施。其他选项均为常见节水方法。
(4)下列属于水污染来源的是( )
①工业废水 ②生活污水 ③农业化肥农药 ④雨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工业废水含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生活污水含洗涤剂、细菌等;农业化肥农药随径流进入水体,均为主要污染源。雨水本身属于自然水循环,但若流经污染区域可能携带杂质,但不属于“污染源”。
(5)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是( )
A.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B. 南少北多,东少西多
C. 均匀分布
D. 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答案:A
解析:我国降水受季风影响,南方雨季长、降水量大,北方反之;东部沿海地区降水多于西部内陆,因此水资源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如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西北干旱地区缺水严重。
二、课后作业
(1)下列关于海水淡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水淡化是获取淡水的唯一方式
B. 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原理是利用水与盐分的沸点差异
C. 海水淡化不会消耗能源
D. 过滤法可直接将海水转化为淡水
【答案】B
【解析】蒸馏法淡化海水时,加热使水蒸发(沸点100℃),盐分(沸点高)留在残余液中,冷凝后得到淡水,故B正确。海水淡化不是获取淡水的唯一方式(还有地下水、河水等),且蒸馏法需消耗热能(如电能、太阳能),过滤无法除去可溶性盐分
(2)下列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象征节约用水;为循环利用标志,为放射性标志,为水滴符号但非官方标志。
(3)某工厂排放的废水pH=2,下列处理方法合理的是( )
A. 直接排放
B. 加入熟石灰中和后排放
C. 加入活性炭吸附后排放
D. 加入氯化钠中和后排放
【答案】B
【解析】pH=2的废水呈强酸性,需用碱性物质(如熟石灰Ca(OH) )中和至中性后排放。活性炭无法中和酸碱,氯化钠(中性)也不起中和作用。
(4) 下列关于“水华”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华是由重金属污染引起的
B. 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可能导致水华
C. 水华现象会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
D. 水华属于正常的自然现象,无需防治
【答案】B
【解析】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N、P元素过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的现象,含磷洗衣粉排放是常见原因之一。藻类死亡后分解消耗氧气,会导致水中溶解氧减少,需防治。
(5)下列有关水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因此水资源取之不尽
B.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
C. 节水灌溉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D. 水污染会加剧水资源短缺
【答案】A
【解析】地球虽被水覆盖,但97%为海水,可利用淡水资源稀缺,且分布不均,因此“取之不尽”说法错误。水污染会使可用淡水减少,加剧短缺。
(6) 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与水资源保护的是( )
A. 多用一次性塑料水杯
B. 淘米水浇花
C. 长时间打开水龙头洗手
D. 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答案】B
【解析】淘米水浇花可重复用水,符合节水理念;一次性塑料水杯浪费资源且污染环境,长时间开龙头浪费水,工业废水灌溉会导致土壤污染。
(7)下列关于水资源的未来发展,说法错误的是( )
A. 开发海水淡化技术可缓解淡水危机
B. 污水回用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C. 气候变化不会影响水资源分布
D. 推广节水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答案】C
【解析】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会导致极端天气(干旱、洪涝),直接影响水资源分布(如某些地区降水减少,另一些地区洪涝加剧),故C错误。污水回用(如处理后用于绿化、工业)可提高利用率。
(8)地球上的水以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存在,其中人类可利用的淡水主要包括、________和浅层地表水。
【答案】固态、液态、气态;河水、淡水湖泊水
【解析】水的三态循环是自然水循环的基础,而人类利用的淡水受限于开发难度,主要为陆地上易于获取的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深度≤200米)。
(9)水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工业废水________后排放;生活污水________后排放;农业上合理使用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处理达标;集中处理;化肥、农药
【解析】工业废水需经处理(如中和酸碱度、沉淀重金属)达到排放标准(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生活污水需经污水处理厂(如活性污泥法)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过度使用化肥(如氮肥)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农药(如有机磷)会毒害水生生物,需合理控制用量。
(10)综合大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本地饮用水水质及净化”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水样采集与初步观察
小组从学校附近的水库中采集水样,观察到水样略显浑浊,有异味。
问题1: 水样浑浊的原因可能是含有________(填“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异味可能来自________(举一例,如有机物或色素)。
【答案】不溶性;有机物(或色素、藻类代谢产物等)。
【解析】不溶性杂质(如泥沙、藻类)会导致水浑浊;水体中的腐殖质、藻类分泌物等有机物易产生异味。
(2) 水质检测与分析
小组用pH试纸测得水样的pH=6.5,说明水质偏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并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水属于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问题2: 若要将该硬水转化为软水,实验室中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家庭中常用________。
【答案】酸性;硬水;蒸馏;煮沸。
【解析】 pH<7显酸性;硬水遇肥皂水泡沫少、浮渣多;蒸馏可除去所有杂质(实验室常用),煮沸可使钙、镁离子沉淀(家庭常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