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天津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天津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25 18:4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天津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
1.某同学收集了以下资料,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A. 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B. 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C. 近代文学艺术的成就 D. 近代习俗的变化
2.《史记》记述了约3000年的史事,它包括了秦始皇本纪第六、陈涉世家第十八、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等。下列对《史记》描述正确的是(  )
A. 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 B.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记述了从秦始皇对汉武帝史事 D.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3.“公地公民制取代部民制,中央集权制取代氏姓制,高级宗教——佛教取得了国家宗教的地位,取代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共同体信仰。律令将这一成果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日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
A. 奴隶制时代 B. 封建时代 C. 资本主义时代 D. 社会主义时代
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该诗句反映了科举制度(  )
A. 创立的背景 B. 程序的公开 C. 考试的内容 D. 产生的影响
5.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唐太宗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重视发展生产
B. 唐太宗善于选拔贤才,虚心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C. 唐太宗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D. 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
6.某班历史课堂就“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支持宋代已完成南移的史实是(  )
①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的62.9%
②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
③水稻种植面扩大,产量跃居粮食首位
④扬州、临安、广州、成都等城市商业发达。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7.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图图示中空白处应是(  )

A. 分封制 B. 八股取士 C. 三司 D. 军机处
8.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哪一项能成为元朝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理权有力佐证的是(  )
A. 汉归义羌长印 B. 宣政院印 C. 锦衣卫印 D. 达赖金印
9.如图是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张照片,照片中有“人民政府领导我们分到田地”“郁金友分到五亩田地”等字样。该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使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B.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表明其采取农业合作化的方式
D.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0.如图是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中主人公杨立青几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从军照,从他的帽徽及制服判断,四张剧照分别反映的时期是(  )
A. 北伐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北伐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C. 北伐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北伐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
11.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下面两段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影响是(  )
台儿庄捷报传开,全国各界、海外华侨一片欢腾。家家户户门前挂起青天白日国旗,以示爱国;街道上到处是横的竖的大幅标语:“庆祝台儿庄大捷”“中国必胜”;在陕北延安,毛泽东以这次大胜利的喜悦心情发表演讲。
百团大战参战兵力达105个团,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铁轨21.7万余根,枕木154.9万余根,电线杆10.9万余根,收电话线42.4万余公斤。
A. 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一系列大规模会战 B. 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振奋了军民士气
C.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D. 两个战场在战争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不同
12.毛泽东曾说:“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这本杂志是指(  )
A. 《时务报》 B. 《革命军》 C. 《新青年》 D. 《劳动界》
13.在历史课上,小明同学展示了如图图片。其要表达的主题是(  )
A. 三民主义的指导性实践 B. 中国民主法治探索历程
C.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 D. 社会主义阶段的新成就
14.1953年,中国人民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不属于“一五计划成就是(  )
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B. 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C. 大庆油田建成 D. 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
15.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三省及河北、天津走了一圈后,振聋发聩地指出:“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这次讲话(  )
A. 加速对外开放进程 B. 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
C.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D. 推动改革开放新时期到来
16.胡锦涛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为澳门的发展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为国家发展增添了夺目光彩。我们坚信,澳门的明天与伟大祖国一样,一定会更加美好;澳门同胞的未来生活与全国各族人民一样,一定会更加幸福。下列对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有( )
①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澳门被侵占的国耻 ②开创了澳门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③标志着我国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④增强了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的认识,增进了海峡两岸对和平统一的共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7.同学们在开展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查找到部分资料,如“两弹一星”“科技强军”“尼克松访华”“中国重返联合国”等。若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放在一个单元里,你认为该单元的名称应该是(  )
A.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B.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C.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D.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18.韩信因为帮刘邦打下江山后,功高震主,刘邦怕他威胁到自己的天下。公元前196年,吕后和萧何合谋设计,将韩信杀死在长乐宫中。据此可知韩信死于(  )
A. 公元前2世纪初 B. 公元前2世纪末 C. 公元前1世纪初 D. 公元前1世纪末
19.15、16世纪时,在当时的意大利,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彼特拉克说:“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才干、手段和金钱代替了出身门第”。这是因为(  )
A. 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B.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C. 机器大工业的出现 D.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20.《权利法案》、“第一个人权宣言”“保护私有财产”,以上共同的主题是(  )
A.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D.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21.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描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李悝在魏国推行变法,制定新法
B. 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剥夺旧贵族政治、经济特权
C. 赵武灵王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组建骑兵部队
D.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22.“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是一位学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前发展特点的概括,下列选项中促使社会主义由“由理论到实践”的物质基础是
A. 工人运动的兴起 B.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 社会主义思想的高涨 D. 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23.如图是二战后苏联的宣传画《华盛顿的“和平鸽”》,图中美国给即将发射的导弹罩上了“和平鸽”的外衣。该宣传画反映出(  )
A. 美苏处于冷战状态 B. 和平成为世界共识 C. 美苏开展军事合作 D. 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24.65年前,有17个国家脱离殖民统治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这一独立浪潮(  )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 1990 年)
A. 加速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B. 重塑了一战后世界秩序
C. 促发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 当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1) 写出材料中荀子和庄子所属学派,并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
材料二: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2)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的含义。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文明创造和文明积累,在中国历史上有显赫的地位。当时的文化风貌和民族精神,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秦汉时期的社会结构、政治格局和管理形式,也对中国此后两千年来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历史演进的方向形成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王子今为[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写的序言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汉时期“对中国此后两千年来形成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有哪些?
26.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朝政府十分重视海外贸易,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等地设市舶司为外贸管理机构。中国与东南亚和阿拉伯等地区的 20多个国家发展贸易往来,开辟了“茶叶之路”“瓷器之路”以及丝绸和香料的“香丝之路”等海上商道。南宋时期,日本僧人荣西两次来到中国,他不仅把禅宗输入日本,还将茶种带回日本,写有《吃茶养生记》,宣传茶的作用。
——摘编自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茶叶畅销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茶叶出口的影响。
材料二 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英国在印度阿萨姆种植园以机械化工序培育茶叶,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在(中国)湖北山边有着两三亩地的小农,是不能希望和它们竞争的。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国茶叶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
材料三 2024年10月18日,第33届中国茶业科技年会暨首届茶文化年会,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近千名专家学者、茶企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全国茶叶产业发展大计。本次年会以“科技赋能、文化铸魂、神秘湘西、醉美茶乡”为主题,聚焦茶科技创新、茶文化传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写好“三茶”文章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10月21日《湖南日报》)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做强茶叶产业以助力湖南乡村振兴。
27.重温历史,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结合所学,分析时间轴中相关事件的因果联系。并据此写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材料二
照片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摄于 1942年) 小说《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 纪录片《决战诺曼底》 报纸《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2) 请你为材料二归纳一个主题。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照片及文字说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对该信息进行合理解释。
材料三历史告诉我们,光明必将驱散黑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把战犯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两场大审判的正义性质、历史价值、时代意义不可撼动……坚定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发展振兴的同行者、国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携手为人类前途命运争取更加光明的未来。
——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史为鉴共创未来》
(3) 依据材料三,指出国际社会是如何惩治法西斯的?以史为鉴,映照出哪些教训和经验?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B
14.【答案】C
15.【答案】D
16.【答案】C
17.【答案】C
18.【答案】A
19.【答案】B
20.【答案】A
21.【答案】D
22.【答案】B
23.【答案】A
24.【答案】A
25.【答案】【小题1】儒家,道家。特点: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与融合。
【小题2】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正统思想,一直持续2000多年。
【小题3】影响:行政制度(高度集权的“大一统”政治体制);司法制度;礼仪制度;文化制度(思想文化的统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等。
26.【答案】【小题1】原因:政府重视;宋朝海外贸易繁荣;开辟了海上商道;外国商人、僧人和学者来华,推动了茶叶贸易和茶文化发展。(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影响: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中外友好往来;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增加了财政收入(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2】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印度和锡兰大面积种植茶叶;英国以机械化降低茶叶成本和价格,提高茶叶质量;中国小农经济的落后(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3】因地制宜,弘扬创新茶文化;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的力度;提供培训机会,提升经营水平;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注重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27.【答案】【小题1】因果联系: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为了转移国内民众的实现,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徒乘机大肆活动,最终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日本加紧扩充军备,蓄谋扩大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6月,德国突袭苏联。历史发展趋势: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爆发世界大战
【小题2】主题: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信息: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绝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以后又有21个国家在宣言上签字。《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小题3】惩治:成立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教训和经验:认清法西斯的危害;加强国际合作等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