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金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
2.如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封国人口数大大超出中央控制的人口数)”。统治者为解决如图所反映的社会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
A. 休养生息政策 B. 颁布“推恩令”
C.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 实行盐铁专卖
3.“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与这一现象最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五四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甲午中日战争
4.如图所示内容体现了( )
A. 世界构成和谐社会 B.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C. 世界各国空前团结 D. 中国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5.“这次会议改变了党的军事路线和领导核心,确立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路线,改变了党的发展局面。”“这次会议”是( )
A. 遵义会议 B. 中共一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七大
6.如图所示是某市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的一本历史文献资料的封面。当时(民国三十四年),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的主题应该是( )
A.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B. 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D. 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7.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选项中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历史事实 历史解释
① 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 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② 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③ 国民政府发表移驻重庆宣言 成为全国抗战时期经济发展的唯一条件
④ 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 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重大贡献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 卡门撞击坑的预选着陆区,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同时也意味着中国成为了世界上首个在月背实施软着陆的国家。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C.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9.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而自由民中,妇女也被排除于民主殿堂之外。如表信息可以用来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
公元前431年雅典的居民人数表(单位:万人)
总人口数 自由民 外邦人 奴隶
40 16.8 3.2 20
A. 扩大了公民的权利 B. 维护了奴隶的利益 C.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D. 贵族参与政治生活
10.有学者指出: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削弱君权而促进了本国发展。同一年执政的彼得一世通过改革加强沙皇专制,也促进了本国发展。可见削弱或加强君权取决于两国的( )
A. 君主 B. 人民 C. 国情 D. 议会
11.1932年7月,约2万名美国退伍老兵组成“退伍军人津贴远征军”,他们从事医生、农民、商人、劳工等职业,一起高举“我们都是美国人”的牌子,高呼“为了正义”等口号,要求政府发放承诺的补偿金。这一情形表明( )
A. 美国法西斯主义盛行 B. 经济危机导致社会紧张
C. 《社会保障法》失败 D. 无产阶级斗争蓬勃发展
12.如图是某同学在初三复习课上做的学习笔记(部分)。该图①②处可填 ( )
A. ①国家干预 ②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B. ①国家干预 ②诺曼底登陆
C.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加剧 ②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加剧 ②诺曼底登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请在材料一中的①、②处填写出相应的制度和人物。
材料二:在白寿彝的《中国通史》中这样记载着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面临的问题:
烦恼一:经过兼并战争,山东六国的国王都一个个变成了秦的阶下囚。面对如此巨大的历史性的胜利,秦王(嬴)政认为,如继续使用“王”号,远不足以显示其胜利者的威严及其至尊的地位。
烦恼二:秦始皇倚仗皇帝的无上权威,总揽朝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不过,不管他怎样日夜兴作,“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但总不能事事躬亲,包揽一切。
烦恼三:在全国范围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地方统治形式呢?
(2) 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秦王嬴政如何解决烦恼一的问题?
(3) 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秦王嬴政如何解决烦恼二的问题?
(4) 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分析,秦始皇建立了什么制度来解决烦恼三?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5) 以上三个烦恼的解决,共同反映秦朝创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14.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对现代化的追求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 1840年,打破了过去“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国社会长期封闭的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从那时起,无数仁人志士就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着属于中国的现代化,但一次次的尝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原因有很多,归根到底是因为没有一个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带领人民去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对现代化的追求就有了“主心骨”。
——唐洲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二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部分历史人物
第一组 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
第二组 林则徐、邓世昌、张自忠、黄继光
第三组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
第四组 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导致“‘天朝上国’迷梦被打破”和“中国人民对现代化的追求有了‘主心骨’”的历史事件。
(2) 任选材料二中的一组历史人物,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50字左右)
15.亚太地区是亚洲地区和太平洋沿岸地区的简称。近年,亚太地区局势持续紧张,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许多专家认为,21世纪是“亚太世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为缓和在亚太地区的矛盾,通过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进行了“安排”。
(1)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哪一条约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该条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什么“原则”?。
材料二: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2) 美苏“冷战”与两极格局对峙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就开始了战略重心东移的进程。美国前国务聊希拉里如此诠释美国未来10年的亚太战略:“把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大幅增加的投入锁定在亚太地区”。
(3) 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趋势?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你认为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
材料四:近年来,中国周边形势日益严峻,军事评论家张召忠在《美国构建亚洲“小北约”遏制中国》一文中就这样指出,在战略关注向亚太地区倾斜的情况下,美国通过在中国周边编织和强化同盟体系,已基本形成对中国的战略封堵,使中国国家安全面临严峻的潜在挑战和威胁。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你认为我国应当怎么做?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小题1】①禅让制;②启。
【小题2】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小题3】设立中央机构,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小题4】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意义: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小题5】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14.【答案】【小题1】事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或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共产党诞生(或中共“一大”的召开)。
【小题2】以第一组为例:
观点:各阶层人士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论证:面对中华民族的内忧外患,以李鸿章等人的地主阶级发起了洋务运动,康有为等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陈独秀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他们为国为民,勇于探索、不断奋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结论:中国的近代化的过程是艰难曲折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勇于探索,不断反思,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民族。
15.【答案】【小题1】条约:《九国公约》。原则:“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小题2】冷战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两极格局对峙开始标志:华约的成立(或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小题3】趋势:多极化趋势。决定性作用:经济实力
【小题4】做法: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应对安全威胁的能力等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