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南宁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6月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广西南宁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6月份)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26 09:5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广西南宁市中考历史质检试卷(6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分。
1.如图为世界最大的青铜器,名称是(  )
A. 四羊方尊 B. 青铜利簋 C. 司母戊鼎 D. 毛公鼎
2.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由此材料可以了解嬴政(  )
A. 独断专行 B. 及时听取建议 C. 善于谋划 D. 爱惜人才
3.如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政权分别是(  )
A. 东汉、北魏 B. 西晋、北魏 C. 西晋、南朝 D. 西晋、前秦
4.在当今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场景、物品、情节等“穿帮”镜头。电视剧《大唐荣耀》摄制组布置了一个书房场景,会导致“穿帮”的道具是(  )
A. 椅子上放着一件蜀锦质地的衣服 B. 桌子上有一首没有抄完的李白的诗
C. 墙上挂有一幅画《送子天王图》 D. 书架上放着一部文天祥的诗歌总集
5.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作为宋代人,他的饮食情况可能是(  )
①夏季可以吃到冷饮
②晚上可以到东京的夜市吃小吃
③北宋时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时羊肉进入平常百姓家
④南方人吃鱼多。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6.16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大量的欧洲人和非洲人先后迁移到美洲大陆,而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因为外来人种所携带的病毒几乎灭绝。美洲从纯粹的黄种人的大陆,变成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美洲人种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源在于(  )
A. 病毒对土著的侵害 B. 欧洲的殖民扩张 C. 世界贸易的发展 D. 不同文明间的交流
7.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成果汇报时,多次提到“《罗马民法大全》”“地跨欧亚非”“君士坦丁堡”等关键信息。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对象是(  )
A. 法兰克王国 B. 阿拉伯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D. 亚历山大帝国
8.《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放弃所有海外殖民地,其殖民地皆被英、法、日瓜分;并将近1/7领土“让还”给法国、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以及丹麦等。材料可以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 具有帝国主义掠夺性质 B. 削弱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C. 促进殖民地国家的觉醒 D. 德国是战争的罪魁祸首
9.有人说,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
A. 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 B. 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C. 完成了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10.它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它是(  )
A. 虎门销烟 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抗日战争
11.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C. 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D. 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12.下列有关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们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许多农村建起了漂亮的住宅小区
B. 许多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C. 服装色彩单调,款式统一
D. 自行车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13.《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悉禁郡国无铸钱,转令上林三官铸。”该措施(  )
A. 强化了中央的经济控制 B. 实现了思想上独尊儒术
C. 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D. 吸取了秦亡的经验教训
14.1949年11月,《人民日报》发出创作“新年画运动”号召,得到人民积极响应,活动评出甲等奖作品:《农民参观拖拉机》《劳动换来光荣》《毛主席大阅兵》。此举(  )
A. 利于塑造民众主人翁意识 B.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 宣告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 D. 配合了工业化建设
15.“最活跃的是欧洲的商人们,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国。从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汇合交融 B. 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C. 确立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D. 使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16.英国议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国家的象征。可见,英国是典型的
A. 共和制 B. 总统制 C. 君主专制 D. 君主立宪制
17.《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该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
A.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B. 欧洲文化思想领域开始繁荣
C. 世界的观念逐步确立 D. 拉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18.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坚持“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非常决绝地反对中西文化的调和与折中。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
A. 存在着非理性倾向 B.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 具有坚定的革命性 D. 迎合了全面西化的时代潮流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9分。
19.交通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看到交通进步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全国陆上交通网的形成,始于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全国车辆使用同一宽度的轨距,车上零部件标准也进行了统一。又举全国难以计数的人力和物力,修筑以驰道为主的全国交通干线,驰道统一规范为路面幅宽为 50步,每隔十里建一亭。交通网的形成能将全国各郡和重要城市联通起来,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摘编自李楠《中国古代交通》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建设陆上交通网的举措。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陆上交通网得以形成的条件。
材料二
——摘编自王庆云、毛保华《科技进步对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科技进步是如何推动交通事业发展的。
材料三在 20世纪30年代中期,联邦资助的国家公路扩展到了22.5万英里,并且在接下来的15年中,国家公路每年还要增加1.2万英里……国家公路网络的初步建立让罗斯福总统看到了公路建设的前景。
——摘编自袁风仪《<1956年联邦援助高速公路法>与美国州际高速公路建设》
(3) 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家公路建设的特点及其得以发展的原因。
(4) 综上所述,归纳推动交通事业发展的因素。
2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以来,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贸易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二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郑和 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
材料三清朝时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
(1) 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为什么?为开拓这条“通道”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是谁?请说出这条“通道”的起点在哪里?
(2) 材料二中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3) 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统治的某种政策,这种政策是什么?当时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4) 综上所述,分析以上材料,然后谈谈你对对外开放的认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工业革命开始至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完全形成,这个过程一方面推进了世界经济与文化交流,但另一方面带来的却是一个极其不平等和不均衡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秩序。这一秩序主导了18世纪以来的全球治理模式,并把资本输出和对外战争以政治的面貌显示出来,使得国际政治充满了谎言、暴力和霸权主义。
——摘编自冯莉、肖巍《资本、战争与全球治理》
(1) 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全球化”视角分析图A事件的历史意义。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全球治理模式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 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选,按第①小题计分)
材料二二战胜利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就是在战争后期发表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几个国际文书基础上建立的、以《联合国宪章》为最高国际准则的“战后国际秩序”。《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和不干涉内政等,是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基准。
——摘编自钱文荣《战后国际秩序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①图B漫画所体现的“联合”局面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个典型战役说明这一“联合”对二战胜利的重要性。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联合国宪章》为最高国际准则的战后国际秩序”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残酷的二战促使欧洲人对民族国家和战争的反思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直接催生了欧洲联合的许多思想和理论,另一方面,欧洲人陆续在军事、外交、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尝试开展合作,把欧洲联合运动推向了高潮,并且以建立煤钢共同体为开端,开始了欧洲一体化的漫漫征程。
——摘编自皮埃尔《欧洲统一的历史与现实》
②结合所学知识,图C组织的兴起有何影响。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欧洲一体化的表现,并从“欧洲”和“世界”两个角度分析欧洲联合的积极作用。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面对当今国际形势,谈一谈你对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看法。
答案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D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A
14.【答案】A
15.【答案】A
16.【答案】D
17.【答案】C
18.【答案】A
19.【答案】【小题1】举措:统一车轨,统一车辆零件;修筑驰道。条件:秦朝完成国家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能够调动全国的人力和物力
【小题2】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广泛运用,以其为动力,发明了火车和蒸汽轮船等交通工具,极大地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内燃机等新的动力设备,为新式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等提供了动力装置,石油等能源的开发,为交通发展提供了能源条件,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信息技术和新能源的利用促进了公路、民航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小题3】特点:国家投资兴建(或国家干预经济)。原因: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投资兴建了大量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使得这一时期美国交通事业发展迅速
【小题4】国家的统一;国家政策的支持;科技的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安定;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等
20.【答案】【小题1】丝绸之路。张骞。长安。
【小题2】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小题3】闭关自守。广州十三行。
【小题4】闭关自守导致愚昧落后,选择开放,就是选择活力。
21.【答案】【小题1】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以两次工业革命为物质基础;以资本主义世界秩序为基础;以资本逐利和霸权主义为主导;随着资本主义矛盾加深而转变。导致霸权主义的盛行,加剧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开创了全球治理模式,为新模式的创建提供借鉴和教训。
【小题2】①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了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书的发表;美苏等大国的合作;对德、日等法西斯的惩处;世界和平运动的高涨;人们对二战的反思。
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
【小题3】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主义等。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推动等有利于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和促进共同的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