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副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湖北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副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26 14:5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湖北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副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良渚古城宫殿区内发现存稻谷约1.3万千克粮仓,但外郭城内却没有发现水稻田;沟通古城内外的钟家港河道发掘出土大量石、玉、骨器等手工业工具和原料,却几乎没有石镰等农具。这反映了(  )
A. 稻作农业广布 B. 河道开凿艰难 C. 手工技艺先进 D. 社会分工明显
2.九年级历史学习小组在历史汇报课上展示了如下一组历史图片,据此判断他们汇报的专题为(  )
刻有文字的商朝牛骨 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 云冈石窟第 20窟的造像
《本草纲目》书影
A. 封建王朝的经济发展 B. 中央政府的边疆治理
C.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3.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时只能乘坐牛车;经过几十年的营建,长安城街道上车马行人熙熙攘攘,热闹繁华。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完成了国家统一 B. 实行了休养生息 C. 开通了丝绸之路 D. 加强了经济管控
4.唐朝时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闻名中外。以下属于唐三彩的是(  )
A. B.
C. D.
5.某历史兴趣小组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搜集到以下论据。据此推断他论证的观点是(  )
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地区及波斯和欧洲,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火药传到欧洲后,对其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
指南针经阿拉伯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A.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始终领先世界 B.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
C. 四大发明对欧洲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D. 各国相互学习借鉴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6.“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指的是(  )
A. 英国向中国倾销工业品的危害 B.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危害
C. 虎门销烟的影响 D.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7.某一帝国在查士丁尼执政时进入“黄金时代”,地跨欧、亚、非三洲,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这一帝国是(  )
A. 亚历山大帝国 B. 查理曼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8.宋朝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在当时有名的沿海城市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这反映了(  )
A. 宋朝政府重视外国商人教育 B. 宋朝统治者鼓励对外通商
C. 宋朝海外交通十分发达 D. 宋朝和外国保持友好关系
9.如表①和②处应填写(  )
1960年, 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 1962年, 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为了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虽然身患癌症,仍顽强工作,与内涝、风沙、盐城作斗争,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A. ①王进喜②焦裕禄 B. ①焦裕禄②雷锋 C. ①王进喜②邓稼先 D. ①邓稼先 ②雷锋
10.12世纪起,巴黎的教会学校逐渐发展成巴黎大学;1215年,教皇英诺森三世批准了巴黎大学的条例;12世纪中期,一批从巴黎回国的英国学者聚集于牛津,在王室的支持下,牛津大学成立。这表明(  )
A. 大学得到教会和王室的支持 B. 大学的管理实现了完全的自治
C. 大学主要培养高等专业人才 D. 大学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11.《共产党宣言》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对上述材料分析准确的是(  )
A. 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B. 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
C. 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
D. 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
12.一次会议的召开,使贯穿万隆东西的亚非大道成为第三世界觉醒的活态史书。刻有五星红旗与“CHINA”字样的地砖赫然在列,见证着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中的重要角色。中国代表团的贡献有(  )
A.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 发展了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D.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
1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领先世界的科技】
材料一公元 1001-1500年世界科技发明数量概况
——数据来源于《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停滞不前的科技】
材料二(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一“李约瑟之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中国以前的现代生产经验试错型技术进步方式,也就无法转化为以科学实验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技术进步方式。技术进步的停滞,最终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改变世界的科技】
材料三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全面创新的科技】
材料四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的哪两项发明分别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2) 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中国“技术进步停滞”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明清时期对外关系政策方面进一步分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3) 材料三中的交通工具和电讯工具分别是哪次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
(4) 据材料四,谈谈你对我国如何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认识。
(5) 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结论?
14.材料一
(1) 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将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哪个历史事件密不可分?
材料二“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桃、梨、杏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的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中。
——《二十五史详解》
(2) 依据材料二,说出沿着丝绸之路输出和输入的物品有哪些?(各举两例)
材料三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时已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 .其中,①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A ______ ,可到达朝鲜、日本.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②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B ______ ,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C ______ 和锡兰.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 请把材料三划线部分补充完整。
材料四古代丝绸之路开创性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助推了多样性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
——摘自《求是》
(4) 结合材料四,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填横线上的内容并说明理由。
示例:丝绸之路是一条沟通之路.理由:因为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与经济交流,所以说是沟通之路丝绸之路是: ______ 理由: ______ 。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和2023年中国国民经济数据一览表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可支配收入 占世界经济总量 城镇化率
1978年 3679亿元 385元 171元 1.8% 17.92%
2023年 26万亿元 91746元 39218元 16.9% 56.16%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但这种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解决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偏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有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摘编自曹永栋《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主要原因。
(3) 综上所述,请你为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献计献策。
三、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事件
1941年6月 德国入侵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1941年12月 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1月 26个国家的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2月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3年11月 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举行开罗会议
1944年6月 美英等国军队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1945年5月 德国战败
1945年7月 波茨坦会议
1945年8月 日本天皇发布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 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编制
(1) 据上表,分别列举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目的和雅尔塔会议的与会国。
(2) 选择表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拟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小题1】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小题2】根本原因:明清科举制度(八股取士)阻碍科技进步。
对外关系政策:实行“闭关锁国”(海禁)政策,未能适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小题3】科技发明与科技革命:火车、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电报、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小题4】认识:①要自主创新(不能总是依赖他人或成为别人的技术附庸);②要坚持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③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小题5】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等。
14.【答案】【小题1】略
【小题2】黄海,马来半岛,印度半岛南端
【小题3】略
【小题4】贸易(和平、友谊)之路,古代丝绸之路开创性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它是东西方文明交汇、交流的和平之路
15.【答案】【小题1】成就: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小题2】主要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科技创新驱动、坚持党的领导
【小题3】献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16.【答案】【小题1】目的:促使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团结反法西斯力量,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与会国:苏联、美国和英国。
【小题2】观点:合作 共赢。
论述:在面临危机及发展问题时,同舟共济、加强合作往往会带来更好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集团疯狂侵略,对世界各国的和平与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加强合作,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联盟,为战胜法西斯集团提供了保障。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开辟国外战场,明显增强了中印缅战区盟军的军事力量,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爱好和平的人民在战争泥潭中的同舟共济。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世界格局和发展大势,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理念,倡导世界各国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并积极践行,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以史为鉴,同舟共济是改变困局,实现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在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今天,更应该坚持合作共赢的精神。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