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省西安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当时某位思想家认为“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该思想家所属的派别是( )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2.如图所示是清代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描绘苏州风物的巨幅画作。它反映出清朝( )
A. 商业管控严格 B. 海外贸易频繁 C. 商帮竞争激烈 D. 商业贸易兴盛
3.关于下列表格中说法正确的是( )
战争 时间 国家 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1840--1842 英国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英法美俄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日本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英法美德意奥日俄 《辛丑条约》
A.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林则徐虎门销烟
B. 海军衙门曾指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海军作战
C.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 俄国通过《辛丑条约》占领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4.2024年河南卫视春晚再度“出圈”。晚会从传统文化中寻找韵脚,每个节目无不显示出中原地区强大的文化基因:客从河洛来,根在中原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由此可知( )
A. 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最早发源地 B. 中原地区始终是古代政治中心
C.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干和根脉 D. 中原文化一直领先于其他地区
5.“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结运用遵义会议历史经验的重要论述,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遵义会议的历史经验指的是( )
A. 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领导
B.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右”的错误
C. 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战
D. 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6.如图是某同学为撰写宣讲稿在书店购买的相关书籍,请根据小票推断他所撰写的主题是( )
XX书店欢迎您
书籍名称定价数量
土地制度与 79元 1
中国发展
朝鲜战争的 39元 1
文化解读
解放西藏史 50元 1
共计:168元
优惠金额:30元应收金额: 138元
实收金额:140元找零金额: 2元
A.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B. 中国土地制度的变迁
C. 近现代中美关系的发展 D. 现代农业政策的演变
7.如表为1872-1911年我国民办、官办、宫民合办企业发展概况。这反映出当时( )
名称 1872-1900年 1901-1911年 增长率
民办企业数目 122家 277家 127%
民办企业投资额 2122.65万元 6042.83万元 185%
官办、官民合办企业数目 27家 39家 44%
官办、官民合办投资额 2059.83万元 2317.84万元 13%
A. 戊戌变法经济成效日益显现. B. 国家经济战略发生根本改变
C. 民间经济活力逐渐被释放 D. 洋务运动预期目标的达成
8.中世纪时期,西欧城市市政当局经常组织市民参与城市活动,还会举办、管理或规约一些社会性事业或公益事业,如学校、教堂、济贫所、慈善院、养老院、孤儿所等。据此可知,当时( )
A. 商业发展环境宽松 B. 城市自治职能强化 C. 封君封臣制度动摇 D. 私有财产得到认可
9.1500年,亚欧大陆人口约为4.25亿。到1600年,人口达到5.45亿。到1700年,人口达到6.1亿。这主要得益于( )
A. 世界人口的迁徙 B. 丝绸之路的开辟 C. 全球物种的交换 D. 人文主义的传播
10.1931年,苏联引进美国技术援助项目124个,涵盖了冶金、工业机械、农业机械和飞机等高科技领域,总价值达到4000万美元。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
A. 苏联工业产值位于世界首位 B. 苏联在工业化中注重技术引进
C. 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成效显著 D.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取得明显效果
11.1993年7月,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了建立新太平洋共同体的设想。同年9月,德国政府提出“新亚洲政策”,积极进军亚洲。在此之前,澳大利亚政府已提出“面向亚洲”的新方案。这说明( )
A. 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B. 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滞胀
C. 亚洲经济政治影响力扩大 D.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2.“布尔什维克革命以其宣告号召世界革命和摧毁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的纲领,将一种新的、特别强烈的意识形态敌对引入了苏联与西方的关系。可是,一项甚至更关键的差别在于新武器系统的存在,它赋予每一方摧毁对方的能力,从而将国际关系运作升至全新的冒险等级和危险层次。”材料描述的内容主要表述了冷战的( )
A. 背景 B. 经过 C. 结果 D. 影响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
13.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善于创新的民族,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并对后世和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观政治 治理创新】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和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的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隋朝创立的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指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隋朝创立的选官制度的历史意义。
【看经济 货币演变】
汉初,文帝颁布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私自铸币)。汉武帝进行了货币改革,开始由政府统一铸造“五铢钱”,严禁私人盗铸,各种旧币一律销毁。新币“五铢钱”铸造较精,选料严格,式样规范,成本较高,使私铸者无利可图,从而结束了汉初以来币制紊乱的状况,开创了七百多年铸行“五铢钱”的历史。
——摘编自《中国古代简史》等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2) 根据材料,简述汉代铸币权发生的变化。根据图1指出宋代出现的新的货币的名称。
【论交流 中外商贸】
汉朝 张骞通西域后,丝织品、铁器、漆器等输往中亚、西亚,甚至罗马。同时西域的音乐、舞蹈、佛教文化逐渐东传,丰富了中国的文化生活。
唐宋 海上贸易兴盛,广州设市舶司管理舶商,泉州成“东方第一大港”。
元朝 元朝政府对驿站制度进行了改革,全国约设有驿站1500处,覆盖欧亚。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许嘉璐《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
(3) 汉朝时期,这条交流的通道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古代商贸网络发展的特点。
【说科技 发明创造】
(4) 从古代四大发明到现代政策与科技的创新,中国智慧始终在推动世界文明进步与发展。请从上面结构图的相关知识中,选出至少两个事例来论述“中国智慧影响世界”这一主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雄的政治愿景】
材料一: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取得决定性胜利,稳定了北疆,消除了后患。回师途中,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一组诗,其中《龟虽寿》中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几句。
(1) 曹操在诗中所言之“志”最有可能指的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曹操在军事上有何实际行动?
【公民的思想观念】
材料二:这场战争最终清除了联邦只是一个各州的联盟,而是由一个不可改变地团结的人民组成的整体,即一个民族国家。这个原则被明确地写进“宪法第14条修正案”之中,该修正案宣布:全体美国人不仅是他们那几个州的公民,也是美国公民。
——(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至1870年)》
(2) 材料二中所述“这场战争”指的是哪一场?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场战争的重要意义?
【历史的必然趋势】
材料三:如图
1949-1990
1990至今
(3) 据图,分别说说该国在1949年和1990年发生的大事。
材料四:如表
工程名称 历史地位 贡献朝代
长城 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古代防御工程 秦朝、明朝
大运河 世界上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人工运河 隋朝
纳入中央政权管辖的地区 新疆 西藏 台湾
主要史实 设西域都护府 设宣政院 设澎湖巡检司
贡献朝代 汉朝 元朝 元朝
(4) 上面两个表格中所列举的朝代,国家都呈现出怎样的局面?从材料四举的这些史实中,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鲜战争结束后,……出于对增强国防力量的考虑,中共领导人改变了原来与民休息、先农轻、后重工的思路,将重工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毛泽东在谈访苏体会时说:“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了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建设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摘编自张占斌《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政治经济学解析》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材料二:中国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
(2) 根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
材料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科技发展。
时期 发展情况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确立“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科技方针;以中国科学院为主导的垂直体系实施五年计划,集中配置资源;成功实现“两弹一星”等国防安全性成果,建成长春“一汽”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出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开展“中国芯”工程,在人工智能、50通信、高铁、航天航空等前沿领域取得世界领先成果。
(3) 根据材料三,比较两个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的显著不同。
(4)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综上,请你围绕“科技创新”给政府提出2条具体可行的建议。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A
13.【答案】【小题1】“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历史意义:打破贵族垄断,使平民阶层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官僚体系;促进社会流动,形成“学而优则仕“的阶层上升通道;以才学选拔人才,提高官员素质,强化官僚队伍能力;奠定选官基础,成为后世1300余年主要的选官制度
【小题2】变化:从汉初允许民间私铸到汉武帝时期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严禁私铸。名称:交子
【小题3】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特点:内容丰富;范围扩大;管理完善;设施完备;双向交流
【小题4】主题:中国智慧影响世界。论述:造纸术和指南针是中国影响世界的典型代表。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经丝绸之路西传,取代了欧洲昂贵的羊皮纸,极大降低了知识传播成本,加速了文艺复兴和科技发展。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后,通过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解决了远洋航向问题,直接推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这两项发明证明,中国古代科技创新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关键支撑
14.【答案】【小题1】“志”:统一全国。实际行动:208年,曹操挥师南下,与孙刘联军战于赤壁(或答“赤壁之战”)
【小题2】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意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小题3】1949年:(美英法占区则成立了联邦德国,苏占区成立了民主德国)德国分裂。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统一
【小题4】局面:统一。结论:国家统一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国家统一能巩固边疆,能强疆固土;“合则强,分则弱”等
15.【答案】【小题1】出于增强国防力量考虑;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经验
【小题2】改革开放初期:以技术引进为主。世纪之交:以引进协同创新为主。新发展阶段:以自主创新为主导,数字化、智能化明显
【小题3】在方针战略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重点发展,迎头赶上”;改革开放以来是“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主体与模式上:前者以中国科学院为主导垂直体系;后者注重自立自强。成果领域上:前者侧重国防安全;后者侧重科技领域
【小题4】加大对基础科研的资金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吸引海外高端科技人才回国发展。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