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考前模拟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60分。答题前,请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是马家窑遗址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采用“连臂踏歌”的呈现方式,再现了黄河先民的物质生活场景,反映出同劳动、共享用、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它的出现,本质上是农业化带来的定居聚落、稳定的社会关系以及生产力的解放,同时也促成了精神世界的繁荣。这说明了()
A.先民们精神生活的丰富 B.早期农耕生活的安定
C.农耕经济对文化的影响 D.早期制陶技术的高超
2.下表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公元前141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29年 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118年 公元前87年
即皇帝位 派张骞出使西域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颁布“推恩令” 下令铸造五铢钱 崩,葬于茂陵
A.该帝王即位于公元前1世纪 B.该帝王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C.该帝王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D.该帝王巩固了大一统王朝
3.忽必烈曾派专使探察黄河源头,并指出:“(河源之地)汉唐所不能悉其源,今为吾地,朕欲极其源之所出。”专使一行对黄河源头进行全面的国土资源调查,包括地貌、气候、动植物、人口聚落等,都作了详尽记录。这表明元代统治者( )
A.延续了前代崇文抑武的理念 B.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C.因疆域扩大更新了地理认知 D.重视科学技术发展
4.“西洋”一词约出现在元朝,指今天的南亚或东南亚。郑和下西洋中的“西洋”实指后来的“南洋”,即包括东非在内的印度洋等区域。明中叶以后,“西洋”则变为更远方的“泰西”。“西洋”概念的变化反映( )
A.航海技术进步 B.国人海权意识加强
C.时人眼界扩大 D.闭关锁国政策松动
5.民国初年曾有这样一则笑话,一官员去偏远山村考察,路上遇一老农,便问道:“近年来黎庶如何 ”老农答道:“今年梨树挺好,只是虫吃了些……”这则笑话可用来说明( )
A.民主共和观念城乡影响不同B.开展文学革命有现实必要性
C.民生主义尚未真正落到实处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
6.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着装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或燕尾服作为大礼服,以西服或长袍马褂为常礼服;所有服饰用料均应使用本国纺织品。对以上规定理解正确的有()
①反映了平等观念②表现出中西兼容的特点③政府支持本国纺织业④推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美国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于是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就有了“一五”计划的成功实施。可见,“一五”计划的实施( )
A.是受苏联工业模式影响的产物B.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D.是出于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共同考量
8.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建立经济特区。2020年,党中央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这表明( )
A.地理位置决定城市职能 B.经济实力推动城市转型
C.国家政策引导城市发展 D.城市发展决定政策导向
9.腓尼基字母文字被誉为“世界字母文字之母”,从左图“腓尼基人贸易路线”到右图“古代字母文字在欧洲的传播与演进”可以说明( )
A.腓尼基字母是世界最早的文字 B.亚历山大东征加速了文字传播
C.商贸往来有助于推动文明交流 D.地中海地区是欧洲文明的摇篮
10.有学者认为,15—16世纪欧洲人就如同一个刚刚懂事的孩子,对外部世界,对人自身充满好奇,有着了解和研究他们的强烈欲望和冲动,他们不再盲目地崇拜古代权威,而是主张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观察来了解这个世界。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文思潮的盛行 B.理性主义的兴起
C.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D.工业革命的发展
11.天平的两端质量(重量)不平衡时,会打破天平的持平稳定局面。下图可用来说明( )
A.中国反殖民斗争的驱动力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C.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D.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12.“1927-1928年国家收购不到足够的粮食主要是小农经济的落后性造成的,必须把农民的生产生活都纳入国家计划,受国家监督和支配。”“纳入国家计划”有助于( )
A.俄国农奴的解放 B.应对经济大危机
C.推广苏联模式 D.保障本国工业化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13题10分,第14题14分,第15题12分,共36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A西汉形势图图B
材料二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隋唐时期,统治者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宋朝科举制度取消了门第限制,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如“工商杂类”获得应试的资格,到北宋末年,甚至僧道亦可参加应试。在举行考试时,逐步形成了严格的密封考生姓名的“糊名”制度;设立专门负责誊录考生答卷的“誊录”制度,还有主持考试的高官不回家,入住贡院,锁门谢客,不与外人往来的“锁院”制度。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1)材料一图A中,①处是**,汉武帝在此处兴办**(教育机构),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年隋朝统一全国,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图B**(人名)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4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宋代科举制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发展的积极作用。(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认识。(2分)
14.探究问题。(14分)
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不断入侵我国。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社会各阶层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抵御外侮,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分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第一编1840—1921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
第二编1921—1949年 中国共产党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程
第三编1949—1978年 中国共产党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第四编1978—2012年 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五编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 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以来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为救亡图存而做的努力。(6分)
(2)按照“史论结合”的方法,从“站起来”和“富起来”的历程中备举一个事例论述中国共产党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能答示例)(8分)
示例:站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富起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在英国,仅仅是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内积累的资本,是不足以触发一场工业革命的。重要的还有外部世界的作用。英国统治者“在扩大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特别是1651年和1660年的《航海条例》,确立了英国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权。……外部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作用,还表现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对技术革新的刺激方面。 ———摘编自许洁明《工业文明为什么起源于英国》 中世纪以来,西人笃信上帝,对彻底消除世间弊病并不抱多少期望,救世全靠耶稣。法国革命则展示了现代社会特有的一种世俗救赎方案,受启蒙精神的滋养与激励,革命者对世界的进步、人的完善均充满信心,大革命标志着人们救赎意识的根本转变,它向世界传递的信号是:各民族人民当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人们当运用自己的理性,构建良善制度,以消除人对人的压迫。 ———摘编自陈伟《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19世纪的历史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开始的,这两大事件造成了起进步作用的三股历史潮流:自由主义潮流——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高涨……社会主义潮流——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社会主义的学说逐渐成为一种思潮……民族主义潮流——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出现第一次高潮……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发生的因素。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史实,说明思想解放和政治变革的关系。(4分)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6分)
①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19世纪中期能够体现“自由主义潮流”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分别指出其积极影响。
②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一例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能够体现“民族主义潮流”和“社会主义潮流”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指出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顺应历史潮流?(2分)
河北省2025年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卷答案01
一、选择题
1.C
2.D
3.C
4.C
5.B
6.A
7.D
8.C
9.C
10.A
11.B
12.D
二、非选择题
13.
(1)长安;太学;589;亚里士多德。
(2)表现:取消门第限制,各行各业的人都可参加科举考试;形成 “糊名”“誊录”“锁院” 等严格的考试制度。积极作用: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认识:人才选拔制度应与时俱进,公平公正的选拔制度能促进社会进步,选拔人才要以才学为标准。
14.
(1)地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发起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进行新文化运动。
(2)示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中华民族在不断探索中实现富强,逐步实现伟大复兴。
15.
(1)因素:国内外市场的建立,资本的原始积累,殖民制度的建立,民主政治的建立,科学技术和人才因素的支持。关系:启蒙运动提倡理性,促进思想解放,引发法国大革命,推翻法国君主制度,思想解放推动政治变革。
(2)①自由主义: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861-1865 年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经济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3)我们应积极顺应历史大势,坚持合作、开放、互利共赢,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