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三)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考古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重要途径。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佐证我国先民( )
A. 开始使用甲骨文 B. 善于制作瓷器 C. 具有早期审美观 D. 精通狩猎技巧
2.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B. 为西南地区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C. 为吴国海外贸易打下基础 D.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3.历史学家常以编年将过去的事实置于时间序列之中,从而呈现历史发展的基本样貌。时序观念是历史思维的核心,掌握时序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面呈现的朝代时序图示中,②处应该填的时期是( )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4.北宋时期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一现象出现( )
A. 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B. 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C. 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D. 提高了军队办事效率
5.“这一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它摧毁了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这一事件”是指
A. 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B. 攻占巴士底狱
C.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 热月政变
6.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从一个封建的东方农业国转变为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工业化国家,但并未完全实现“脱亚入欧”的目标。主要是因为( )
A. 天皇体制中有较大的军国主义思想 B. 殖产兴业,国家对私人企业大力扶持
C. 引进西方工业革命先进的发明成果 D. 全盘西化尤其是学习西方生活方式
7.“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该内容反映的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苏联模式 D. 赫鲁晓夫改革
8.多年前,海峡两岸人士不断为遥不可及的通商、通邮、通航而奔走呼吁2008年海峡两岸“三通”终于实现,此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陆客赴台、陆资赴台、陆生赴台等相继成行,这些措施的实施( )
①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③开创了两岸交往的新时代;④有利于两岸经贸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9.有学者指出,中世纪时的西欧,封臣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后,封君封臣关系就不仅仅表现为一种忠诚与否的关系,而是有了深刻的经济内涵。该学者重在表明( )
A. 封君无权管辖自己封臣的封臣 B. 封臣对封君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C. 土地封赐是封君封臣制的纽带 D. 封君封臣制有着严格的等级性
10.“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制。这说明“新经济政策”( )
A.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B.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 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 实行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而知其过,可不谓共乎?请谥之“共”。
——《左传 襄公十三年》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楚国抚蛮夷、征南海使蛮夷等少数民族产生了什么观念?
材料二:
(2) 在处理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上,图1给我们展示了秦朝的哪一重要举措?根据图2列出西晋时期内迁的两个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
材料三:东晋政府在江南建立了许多侨州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编役的权利。到梁代,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
——摘编自万绳楠《江东侨郡县建立与经济的开发》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东晋统治者对待南迁人民的态度。
12.美欧关系剪不断理还乱。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美欧关系。
材料一:1607-1733年,英国在东起大西洋沿岸,西到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狭长地带建立起13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主要集中在北部的4个殖民地,1643年,它们被联合称为新英格兰。这里的大商人从事黑奴贩卖活动,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造船和冶铁业是重要的工业部门。但英国在18世纪中叶以后对北美殖民地加强掠夺、控制,使双方矛盾日益尖锐,最后爆发独立战争。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 材料一中“黑奴贩卖活动”又被称作什么?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美国在大战接近尾声时参战,其目的从根本上说是利用作战双方已经精疲力竭的时机,坐收渔翁之利,夺取世界霸权……事实上,美国的参战有着更深刻的原因。自19世纪末开始,美德矛盾逐渐加深。德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对手。
(2) 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加入战争的根本目的。美国的加入对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与意大利、日本组成轴心国集团,实行疯狂的法西斯侵略扩张,蹂躏欧洲。美国支持英法抵抗德国,并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使“美国支持英法抵抗德国,并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事件是什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四:1948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出的复兴欧洲经济的方案规定: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的美国货,撤销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保障美国人的投资自由;必须削减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并把激进势力排挤出政府。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支持欧洲复兴的政策是什么?据材料四指出美国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有哪些?
13.《人民日报》被视作中国社会的风向标,是现代中国发展的见证者与记录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日报》社论: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巨册。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报纸社论所评论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其评论“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的理由。
材料二:
(2) 上述《人民日报》的三则报道分别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几件大事?这几个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材料三:“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
(3) 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体现在具体实践中的事件有哪些?
材料四:
(4) 材料四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小题1】使蛮夷等少数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楚国对蛮夷的安抚、对南方地区的征伐等举措,促进了少数民族与华夏文化的交流融合,让他们逐渐认可并融入华夏文化体系。
【小题2】秦朝举措:图1展示了秦朝修筑长城。秦朝为抵御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的侵扰,将秦、赵、燕三国的旧城墙连接起来,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内迁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任意列出两个即可,如匈奴、鲜卑)。
【小题3】东晋统治者对南迁人民持接纳、优待的态度。
12.【答案】【小题1】三角贸易;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小题2】坐收渔翁之利,夺取世界霸权;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小题3】珍珠港事件;《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诺曼底登陆。
【小题4】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13.【答案】【小题1】历史事件:新中国成立。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小题2】大事: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主题: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小题3】主要问题: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盲目求快的“左倾”错误。(或是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事件: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小题4】关系: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变化:“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