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肃省定西市中考历史考前适应性检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甘肃省定西市中考历史考前适应性检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30 16:0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甘肃省定西市中考历史考前适应性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图中的文物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其“入土曰耜,耜柄曰耒”。据此推测,“耒耜”可用于(  )
A. 取火
B. 耕地
C. 纺织
D. 制陶
2.世界古代文明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哪一文明的形成与其他三处文明的地理环境明显不同(  )
A. 金字塔
B.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C. 司母戊鼎
D. 雅典帕特农神庙遗址
3.如表是秦朝中央“三公”的职掌内容。表格中③处的官名应该是(  )
官名 职掌
①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管理文武百官
② 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平时没有军权,战时需听从皇帝命令,军权实际掌握在皇帝手中
③ 负责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
A. 丞相 B. 刺史 C. 御史大夫 D. 太尉
4.梁启超曾说:“西方一哥伦布以后,无数继起之哥伦布。中国一郑和后,再无郑和。”郑和与哥伦布都是15世纪东西方著名的航海家,下列关于他们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都以加强友好交往为目的
B. 他们在航行中都使用了指南针
C. 哥伦布航海得到国家的支持,郑和下西洋没有得到国家的支持
D. 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的欢迎
5.中国古代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下面两个王朝的举措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
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
A. 平定了西北地区叛乱 B. 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C. 促进了中外交往交流 D.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6.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唐朝的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以上史实表明唐朝(  )
A. 重视民族交融 B. 实行开放政策 C. 意图控制新罗 D. 交往国家单一
7.某学者评价中共历史上某次会议:“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八七会议 C. 中共七大 D. 遵义会议
8.修道院传教士卡萨斯在《新印度毁灭述略》中记载:西班牙殖民者在登陆的岛屿上屠杀了无数印第安人,制造了巨大的灾难。他们掳掠印第安人的妻小,奴役蹂躏他们。书中描述的现象源于(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西罗马帝国灭亡
9.“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  )
A. 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 B. 国防现代化进程加快
C. 政治民主化深入发展 D.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10.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对天狼星的长期观察,制定了太阳历,通过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尼罗河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再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发展了数学。这说明(  )
A. 古埃及文明发源于非洲的尼罗河流域 B. 古埃及人天文学和数学成就最为突出
C. 地理环境对古埃及文明发展影响巨大 D. 尼罗河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生产的发展
11.1929年10月开始,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约300亿美元市值蒸发殆尽。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黑奴的解放 B. 国际联盟的建立 C. 经济危机的爆发 D. 欧洲的联合
12.二战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非洲土崩瓦解。其标志是(  )
A. “印巴分治” B. 万隆会议召开 C. 不结盟运动兴起 D. 纳米比亚独立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8分。
13.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纷纷开展救亡图存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夫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
——李鸿章:《议复梅启照条陈折》( 1881年1月10日)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后期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主张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2) 指出材料二涉及的运动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运动的进步意义。
14.2015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安倍如何表态受到世界瞩目,中日关系走向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侵略朝鲜,夺取中国的东北和台湾,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政治明文历程》
(1)请回答,日本在哪一次战争后割占我们的宝岛台湾?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
(2)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全表格
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著名战役简表
战役名称 时间 指挥者 意义
① 1894年 丁汝昌 沉重打击了日本舰队
台儿庄战役 1938年 ② (国民党) 鼓舞了抗战士气
③ 1940年 彭德怀(共产党) ④
(3)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惨败告终,而抗日战争历经八年,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综合附料一和上题题表,从战争性质和抗战力量两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2分)
材料二:中日历史的对话空间是三个层面互相交错的,政治、情感和学术。在情感层面,中日两国的历史体验也极不对称。在中国民众看来,中国是战争的被害者,日本是加害者,而在日本民众看来,日本也是战争受害者。
一一《人文历史·中日学界的分歧与共识》
(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日两国民众对战争的感受十分不同,请就这种不同谈谈你的看法。
1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落后于英国,但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凭借这一资源, 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在科学和教育的基石之上,俾斯麦找到了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发展模式:把国家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由国家制定政策和法律引导经济运行的方向,用国家的力量建立起全世界最早的社会福利制度。这些举措,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英国开创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由此给一些后发国家在发展道路上,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材料二 1913年,当德国全面超越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时,德意志战车启动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成为人类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由德国发起的两次世界大战,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最黑暗、最惨痛的一页,无数生命和家园在战火的劫难中消亡,这是全世界都不会遗忘也不能遗忘的历史。
材料三 1970年的一个萧瑟冬日,刚刚上任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了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在全世界的注视下,这位二战中反纳粹的英勇斗士,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不已的动作:他跪倒在地。……
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意志。二战后,联邦德国开始陆续向遭受德国法西斯迫害的受害者及其遗属支付巨额赔款,教育部门则将法西斯暴行列为历史教科书的中心内容,强调“关键的任务是教育下一代”,要“将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的职责视为己任”。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德国回到了欧洲的怀抱,也回到了世界舞台。
材料四 1990年10月3日,勃兰登堡门上的和平女神又一次见证了国家命运,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这一天,被确定为德国的国庆日。德国再次统一了,凭借的不再是铁与血,而与120年前相同的是,在和平的环境中,德国人再次创造了经济奇迹。经过一代人的努力,这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重创的国家,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
——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回答:
(1) 结合材料一说明,德意志是以怎样的独特方式走上了现代化道路的?后来“找到了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发展模式”指的是什么?这些政策对德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德国在二战前后谋求崛起主要方式分别是什么?结果怎样?
(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德国的崛起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6.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请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1851年,英国终于可以向全世界炫耀它取得的成就了。在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艾伯特亲王亲自主持下,英国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大厅占地37000多平方米,陈列着7000家英国工厂商和大约同样数量外国商号的产品。这些产品中,英国以机器和工业品为主,外国则主要是农产品和手工艺品。
——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材料二:18-19世纪大事记(部分)
时间 史实
18世纪末19世纪初 美国、法国开始工业革命
1825年 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首次运行成功
1848年 英国颁布《公共卫生法》
1857年 爆发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1858年 英国泰晤士河“奇臭年”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
——[英]狄更斯《双城记》
(1) 从材料一可以得到关于英国的哪些历史信息?列举两例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上可能展出的英国展品。
(2) 请围绕“工业革命的影响”,从《双城记》中提炼一个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列举两个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D
13.【答案】【小题1】“求富”;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小题2】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14.【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或答中日甲午战争)(2分)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对外扩张政策(或答日本对外侵略扩张野心膨胀/日本制定大陆政策)(本题 2分,三选一)
(2)①黄海海战②李宗仁③百团大战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或答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3)原因—性质角度:中国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或日本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抗战力量角度:全 民族抗战(或答国共合作抗日/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配合作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意义: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宣告了帝国 主义侵华历史的结束;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显示中国 人民巨大力量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不偏激,体现理性爱国精神即可得分)参考示例:角度一:由 于民族感情、国家立场、对历史真相的了解程度不同,造成中日两国民众对战争的历史体验不同。角度 二:战争会给双方都带来伤害,在国际交往中,应避免战争,呼吁友好和平。角度三:中国是战争的被害 者,这是历史事实。希望日方正视历史,反思侵略行为,勇于承担责任。
15.【答案】【小题1】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居于世界前列;把国家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由国家制定政策和法律引导经济运行的方向;促使德国经济迅速发展,超过了英、法等老牌强国。
【小题2】二战前:对外侵略扩张,谋求世界霸权。德国成为战败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遭到严重削弱。二战后:走和平崛起之路(加强与西欧国家的联系,逐步走向一体化)。促进了德国经济迅速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小题3】珍爱和平,反对战争。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付诸武力等。
16.【答案】【小题1】历史信息:英国在1851年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展示了其取得的成就。英国的工厂数量众多,工业发达,以机器和工业品为主。
展品:蒸汽机、珍妮纺纱机、蒸汽机车。
【小题2】观点: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进步,也带来了问题。
论述: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交通等领域,人类进入“蒸汽时代”“铁路时代”;英国工业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促进英国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但是燃煤蒸汽的使用,带来了环境污染,给自然界和人类造成危害;工人的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居住条件差,对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造成商品相对过剩,引发经济危机;西方工业国家为了夺原料和拓展市场不断争夺殖民地,最终导致两次世界大战。
综上所述,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经济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我们在享受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果时,也要关注并解决其带来的负面问题,以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