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西藏班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地西藏班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30 20:38:27

文档简介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西藏初中校(班)九校期中联考 七年级历史试卷
命题学校: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学 考试时间:80分钟 总分:80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 答题纸上密封线外。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正确答案填写到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 效。
3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测试范围:七年级下册第 1—13 课。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
1. 有人说 “: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 流 星”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统治者残暴 B. 实现了统一 C. 繁荣而短暂 D. 大运河开通
2. 著名学者金克木曾说 :“ 中国有两种文化,一种叫‘ 长城文化’ ,一种叫“ 运河文化’ 。‘ 长 城文化’ 即隔绝、阻塞的文化;运河通联南北,是‘ 通的文化’ 。” 下列关于 “ 通的文化” 表述正确的是( )
A.西周时期出现已知最早的运河 B.秦国为统一六国而开凿了灵渠
C.隋朝大运河的重要功能是漕运 D.元朝大运河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3. “ 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反映了唐太宗 ( )
A. 严刑峻法 B. 重视农业 C. 节俭治国 D. 唯才是用
4. 徐来军曾在《调笑令》中说:“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 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材料描写的生产工具是( )
A B C D
5.“ 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 和“ 玄奘西行” 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 高度繁荣 B. 双向交流 C. 世界领先 D. 源远流长
6. 关于下表,填写正确的是( )
A. 安史之乱、贞观之治 B. 贞观之治、安史之乱
C. 黄巢起义、安史之乱 D.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7. “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 ,“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 臣(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据材料判断通判的作用是( )
A. 削弱宰相权力 B. 分解知州权力
C. 控制地方财政 D. 掌控地方军权
8. 宋朝有谚语曰 “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这反映了北宋的治国策略( )
A. 重农抑商 B. 闭关锁国 C. 重文轻武 D. 休养生息
9. 某同学在学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主题时,制作了如下示意图,其中“ ” 应填写 ( )
A.南宋 B. 元朝 C.明朝 D.清朝
10 .诗词大会是大家喜欢的一档节目,宋朝有一位女词人的词常在节目中出现。她的词风 委婉、细腻、清秀,同时也抒写了深沉的忧患情怀,这位女词人是( )
A. 李清照 B. 苏轼 C. 辛弃疾 D. 白居易
11. “ 蹴鞠”(古代类似于足球的运动)当时的蹴鞠艺人组织社团,制定社规,如要和气、 要信实、要礼法、要尊重、戒争斗等等。据此可知,蹴鞠在宋代( )
A. 推动宋朝军事力量的增强 B. 具有规范社会秩序的功能
C. 推动中外体育的频繁交流 D. 促进重武轻文的风气形成
12.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 “ 理财”“ 整军” 为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1页 共 4页
中心,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为 “ 整军” 采取 的措施是( )
A. 募役法 B. 方田均税法 C. 农田水利法 D. 保甲法
13. 忽必烈在 1271年发布《建国是诏》,取《易经》“ 大哉乾元” 之义,以“ 大元” 为国号。 据此推知,他( )
A. 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 建立蒙古政权
C. 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 D. 开创行省制度
14. “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南宋的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 )
A. 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B. 岳飞主张抗金,被投降派杀害
C. 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D. 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15. 唐诗中有大量关于歌舞、球类、龙舟、武艺、踏青、爬山等运动的描写,并有大量描写 女性运动的作品。王维有诗云:“ 蹴鞠(指足球)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这说明 唐代( )
(
B
.女性社会地位最高
D
.社会生活充满活力
)A.统治者推崇力量美
C.诗歌出现繁荣局面
16. 如图材料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
A.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7. 我国现有56个民族,其中回族开始形成于( )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18. 根据下表所示内容可知,宋代( ) 宋代经济发展成就表(部分)
纺织业 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纺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发展 成为著名的瓷都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发达,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A.政府推动制瓷业的发展 B.南方的手工业尤为兴盛 C.城市商业突破时空限制 D.对外贸易航线遍布世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道题,共 44 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 10分)
材料一 :唐朝时期,一代代皇帝的励精图治,下列三个盛世局面就是唐朝发展的生动例证, 请完成与之相关的问题:
(1)分别写出与上述盛世局面相关的三位皇帝。(3分)
(

) (

) (


) (


) (


)③
(2)分别写出上述三位皇帝为唐朝经济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一例。(3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2页 共 4页
材料二:该制度从创立之初就采用自由报考的办法,与以往士子被动地等待举荐入选 有本质区别,而考试成绩是取舍的主要依据,且是竞争性的差额考试,之前一般是非竞争 性的等额录取,从选人标准上将具体且有标准化衡量尺度的文化知识作为考试内容,相比 之前以名望等模糊标准,这又是进步。
——摘编自赵家骥等主编《中国教育通史 · 隋唐卷》
(3)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4 分)
20.经济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请完成下列问题。(共 14分) 材料一 :
图一大运河
(1) 图一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什么?(2分)运河的开凿和贯通,有何重大影响?(4分)
材料二:
图二 《雨中耕作图》 图三 骑驼乐舞俑 图四 开元通宝
(2) 图二、三、四从哪几个角度反映了唐朝经济的繁荣?(2分) 图四中的精美工艺品属于 唐朝陶瓷器的哪一种类?(2分)
材料三: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 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3)根据材料三,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2分) 宋 代两个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是哪里?(2分)
21.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族团结
和国家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共 20分) 材料一 :“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 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 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 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3页 共 4页
(1)材料一“ 朕” 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两例说明当时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 系。(6分)
(2)材料二中的“ 契丹”“ 拓跋” 分别建立了什么政权 根据材料二概括“ 契丹” 和“ 拓跋” 有什么相同的举动?(4分)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2分)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个王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怎样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 度?又设置了什么机构专门管理台湾地区?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意义?(6分)
(5)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2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4页 共 4页2024 学年第二学期西藏初中校(班)九校期中联考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D C B B B C A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 D C D D C C B
二、非选择题
19.(1)(3分) ①唐太宗; ②武则天; ③唐玄宗
(2)(3分)唐太宗: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生产;戒奢从简,与民休息。
(任意一点即可)
武则天:继续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唐玄宗: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整顿漕运;改革税制。(任意一点即可) (3)特点:自由报考;考试选拔;差额录取;衡量尺度标准化。(2分,任答两点即可)
积极作用: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力,使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用人制度逐渐确立;扩
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流动也起到积极作用;显著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科 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一直延续约 1300年。(2分,任答两点即可)
20.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分);
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4分)。
(2)农业、手工业和商业(2分);唐三彩(2分)
(3)市舶司(2分);广州,泉州,明州(任意写两个 2分)
21.(1)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文成入藏 金城公主入藏(合理即可)(4分)
(2)辽,西夏(2分);仿汉族官制,任用汉族人才,学习汉族文化,推行汉法,向汉族学 习。(任答一点 2分)
(3)发生在宋、辽之间(2分)
(4)元朝,行省制度(2分);澎湖巡检司(2分);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 立行政机构。(2分)
(5)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是各族人 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的结果,是各族之间友好交融的结果。(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