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语文版基础模块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二《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语文版基础模块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30 23:0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的母亲》课堂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基础积累
1. 《我的母亲》的作者是______,原名______,字______,他是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 ” ,代表作有小说《 》《 》 ,话剧《 》《 》等。
2. 本文以______为序,通过回忆母亲一生的主要经历,塑造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__的母亲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______和______之情。
3. 文中提到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请简要概括母亲辛苦的具体表现(至少写出三点):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词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惊huáng( ) wǔ( )辱 宽wèi( ) 门kǎn( )
轻miè( ) 叮zhǔ( ) 抽yē( ) 忌huì( )
三、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陪嫁 服待 和蔼 出阁
B. 瘦弱 规矩 忙禄 刮痧
C. 挣扎 凄惨 贺吊 裁缝
D. 私塾 庚子 度命 象样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在工作中总是拈轻怕重,对自己的职责敷衍了事 ,这种态度让同事们很不满。
B. 母亲对我的关怀无所不至 ,从生活琐事到学习情况,她都一一过问。
C.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退缩,要勇往直前,首当其冲 地去解决问题。
D. 他的演讲夸夸其谈 ,内容充实,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介绍母亲的出身,为后文写母亲的勤俭诚实等品质埋下伏笔
B. 作者详细描述母亲给人家洗衣服、缝补衣服的情景,突出了母亲的勤劳和能干
C. 母亲在八国联军进城、兵变、内战等变乱中,始终坚强地保护着儿女,体现了母亲的勇敢和担当
D. 作者考上师范学校后,母亲虽然很高兴,但因家里经济困难,还是对作者升学表示了反对
4. 下列对文章语言特色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语言华丽,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B. 语言质朴平实,没有刻意雕琢,却饱含深情,如“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以直白的话语表达了对母亲的牵挂和担忧
C. 文章语言幽默风趣,通过一些诙谐的描写和叙述,使母亲的形象更加生动有趣
D. 语言简洁明快,多使用短句,节奏紧凑,很好地表现了母亲雷厉风行的性格特点
5. 下列对文中母亲性格特点的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勤劳俭朴 B. 软弱无能 C. 善良宽厚 D. 坚韧刚强
四、课内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圆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示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加重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我二十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二十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平又像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详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1. 文中“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难”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2. “三姐是母亲的右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 母亲在三姐出嫁时和“我”回家又要返校时的表现,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4. 文中多次提到“我”给母亲带来打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 “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案
一、基础积累
1. 老舍;舒庆春;舍予;人民艺术家;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
2. 时间;勤劳俭朴;善良宽厚;坚韧刚强;感激;怀念
3. 为了家人的衣食,终年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 ;在忙碌中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亲友家中有喜丧事,亲自去贺吊 (答案不唯一,符合文意即可)
二、字词
1. 惶;侮;慰;槛
蔑;嘱;噎;讳
三、选择题
1. C(A项“服待”应为“服侍”;B项“忙禄”应为“忙碌”;D项“象样”应为“像样” )
2. A(B项“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多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含贬义,此处应用“无微不至”;C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此处望文生义;D项“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含贬义,与“内容充实”矛盾 )
3. D(母亲虽然经济困难,但依然支持作者升学 )
4. B(文章语言质朴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大量修辞手法,也不是幽默风趣和简洁明快的风格 )
5. B(文中母亲并不软弱无能,在面对生活的苦难和各种变故时,表现出坚韧刚强的一面 )
四、课内阅读理解
1. 经济困难,十圆的保证金是一笔巨款,对于家境贫困的母亲来说难以筹集;母亲要独自承担家庭的重担,为生活操劳,筹钱的同时还要兼顾家中事务,身心俱疲;筹钱过程艰难,可能需要向亲友借贷,承受心理压力。
2. 比喻。把三姐比作母亲的右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姐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了三姐和母亲共同支撑家庭的艰辛,也体现了母亲和三姐之间深厚的母女情。
3. 三姐出嫁时,母亲手凉、脸无血色、挣扎着看花轿离去,体现了母亲对三姐的不舍,以及对家庭又少了一个帮手的担忧和难过 ;“我”回家又要返校时,母亲先是笑,听说“我”要回校愣住了,最后递给“我”花生让“我”走,体现了母亲见到“我”的喜悦,以及对“我”离开的不舍和牵挂。
4. 突出“我”对母亲的愧疚之情,从侧面表现母亲为“我”付出之多,承受的痛苦和压力之大,更深刻地体现了母亲对“我”无私的爱,也反映了时代背景对家庭和亲情的影响。
5. 比喻。将失去慈母比作花失去根,深刻地表达了母亲对于“我”的重要性,失去母亲,“我”就失去了心灵的依靠和精神的寄托,如同失去根基的花,即便外表看似无恙,但内在已失去了支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