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部分学校联考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6月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部分学校联考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6月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1 10:2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六月部分学校联考三模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史记 商君列传》:“僇(lù)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商君这一做法意在( )
A.加强地方管理 B.发展农业生产 C.成为军事强国 D.缓和阶级矛盾
2.三国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据此可知该时期( )
A.北方战乱频繁经济遭破坏 B.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C.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地南移 D.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不断加强
3.汉唐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是比较大的,而且影响比较广泛;宋元时期主要是航海外交模式;明清时期传统的对外关系达到鼎盛,但是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中外民间交往。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
A.由积极开放到逐渐封闭保守 B.清王朝严格禁止中外民间往来
C.汉唐是最频繁最繁荣的时期 D.总体呈现开明与落后并存局面
4.“该书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该书”( )
A.总结了我国医药学成就 B.推动了我国手工业的发展
C.是中国第一部农业著作 D.首次提出“治未病”理论
5.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在装备、技术等方面都远远领先于西欧的远洋航行,但其目的并非追求经济利益,而是宣扬国威。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封建皇帝目光短浅
C.国内保守势力反对阻扰 D.航行活动缺乏资金
6.下图所示为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签订)的部分内容:“嗣后中国民人与合众国民人有争斗、词讼、交涉事件,中国民人由中国地方官捉拿审讯,照中国例治罪;合众国民人由领事等官捉拿审讯,照本国例治罪;但须两得其平,秉公断结,不得各存偏护,致启争端。”由此,美国人攫取的特权是( )

A.设立租界的特权 B.关税协定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
7.观察下表,导致创办报刊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当年创刊总数 其中中国人创刊数量
1895 7 3
1896 11 7
1897 49 45
1898 44 39
A.普通民众对报刊需求很大
B.维新派创办报刊开启民智
C.列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D.新文化运动的宣传开展
8.下表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9.新中国一外交方针中包含的四个“互”字、一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该外交方针( )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推动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C.实现了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增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
10.“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 )
A.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B.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C.“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 D.中国在政治上已经完全独立自主
11.根据历史记载,一个罗马使团曾被派往希腊学习梭伦的立法。公元前454年,贵族组成十人委员会,把罗马使团学习成果和过去的习惯法结合,编纂出成文法典,最终形成《十二铜表法》。这一记载反映了( )
A.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 B.罗马法的包容特征
C.希腊各城邦文化的优越 D.十二铜表法的成因
12.“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B.郑和下西洋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3.从下图中,我们能够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
A.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B.正义性战争必然胜利
C.当今复杂的国际关系 D.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14.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多是利用西方先进设备技术……1931年苏联从美国进口的机器设备占美国出口设备总量的50%……苏联利用西方专家和技术人员过剩的有利时机,大量招聘人才到苏联工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筹集资金。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影响 B.美苏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
C.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 D.西方“和平演变”策略的推行
15.埃及经济学家萨米尔 阿明指出:当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和西欧开始时,最不发达国家和最发达国家之间的最大差距不过是1:2,200年后,这种差距变成了1:60。欲改变这一局面必须( )
A.加强大国的援助力度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 D.推动多极化格局的发展
二、改错题
16.(1)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秦始皇把隶书作为统一文字在全国推广。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2)1915年,陈独秀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
(3)14世纪,意大利掀起了一场以自由平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4)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真实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三、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诸子百家在思想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追求“大一统”。所有的学派都呼吁赶快实现国家的重新统一,他们都认为天下没有共主是不正常的,这会让人心神不宁,必然导致天下混乱,战争连绵不断,民不聊生。
——摘编自张宏杰《简读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国家的治理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理念在中国明朝(或清朝)政治中的体现。
材料二:这场战争结束了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的一国两制局面,最终消除了自由劳动与强制劳动制度的对立。这是对半个世纪以来“州权至上”论的致命打击,体现了这一时期遍及西方的民族主义潮流。在德国和意大利是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在美国是维护国家统一。300多万奴隶成为自由劳动者以后,给美国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全民文化程度的提高注入了新的动力。
——摘编自张跃发、景晓强《近代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战争是如何结束“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的一国两制局面”的,并简述这场战争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一个共同的历史主题。
四、综合题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许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于是公元前450年左右制定了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拿破仑法典》宣布保护私有制度,规定一切动产、不动产的私有所有权都是绝对的,受到法律保护的。法典根据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规定一切人都享有民事特权,对于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契约,法典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法律效力的条款。
——据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万国法》制定的背景及其适用范围。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法典》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上述法律产生的必然性。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
——据中共二十大报告
(1)材料一中①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②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语言通顺,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B
2.A
3.A
4.A
5.A
6.D
7.B
8.A
9.A
10.B
11.A
12.A
13.A
14.A
15.B
16.(1)错误,将“隶书 ”改为“小篆
(2)错误,将“北京”改为“上海”
(3)错误,“自由平等”改为“人文主义”
(4)正确
17.(1)理念:追求“大一统”。体现:废除丞相,强化皇权(或设立军机处,加强中央集权)。
(2)如何结束:废除了奴隶制。作用:经过南北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主题:维护国家统一是历史主流。
18.(1)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
(2)保护私有财产;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拿破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3)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等。
19.(1) 遵义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或新中国
(2)示例:观点: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引进了外资和先进技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这些实践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