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清远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广东省清远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3 18:3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广东省清远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某同学学习完《古代两河流域》一课后,整理笔记如下,请你判断他的笔记中表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 两河流域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B. 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C. 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D. 第六代国王胡夫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2.1927年1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上记载:平江之役,农民引导我军,从间道抄平江北门,敌军几疑我军从天而降,敌将陆因势穷自杀,农民因此而牺牲者亦数十人。据此可知(  )
A. 北伐作战方针正确 B. 中共掌握军队指挥权
C. 人民群众大力支援 D. 国共两党各自为战
3.以下有关文艺复兴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否定神的绝对权威
②鼓励人们探求知识,追求幸福生活
③强调人的价值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
④宣扬忍受苦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俄国、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为“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打下坚实基础的是(  )
A. 建立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 成立联合国
C. 成立欧盟 D. 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5.下面两幅形势图反映了(  )
A. 地方行政制度发生变化 B. 长城的军事功能弱化
C. 边疆管辖的进一步发展 D. 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6.《通志》记载,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发河南诸郡男女七百余万开通济渠”;大业四年(608年),又“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由此可知,修建大运河(  )
A. 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 B. 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C. 助推隋文帝实现统一 D. 拓宽了隋朝的陆路交通
7.学者指出,唐人陆羽《茶经》中记载了越州窑、鼎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与洪州窑等六大青瓷窑。目前,除鼎州窑外,其他五个瓷窑的遗址均已发现并进行了重点发掘,这些瓷窑烧瓷的历史以及烧制器物的特征,与《茶经》记载相符。这表明(  )
A. 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可相互印证 B. 唐代制瓷业工艺精湛
C. 文献史料必须通过考古成果证实 D. 政府重视制瓷业发展
8.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大破天门阵、十二女将征西等,都是忠心报国的精彩情节。英勇壮烈杨令公、深明大义佘太君、智勇双全杨六郎、巾帼英雄穆桂英等,都是个性鲜明的人物。这些故事艺术化地反映政治现象是(  )
A. 社会战乱不断 B. 将士忠心报国 C. 民族政权并立 D. 文学作品丰富
9.史学界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才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将这一历史现象归结为“冲击——反应模式”,下列史实符合这一模式的是(  )
A. 虎门销烟——鸦片战争 B.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10.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下列是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的作用及内容,按照会议召开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②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③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④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A. ④①②③ B. ②④①③ C. ④②①③ D. ④③①②
11.下表中,日本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1874-189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
国家 日本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增长速度 12.1% 1.7% 5.2% 2.1% 3.5%
A. 废藩置县的成果 B. 文明开化的影响 C. 殖产兴业的成效 D. 对外扩张的结果
12.经过长期实践,苏联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核算全国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其中数学家康托罗维奇因对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的贡献,获197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成就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苏联(  )
A.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 部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 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13.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受多种因素影响 B. 新航路的开辟巩固了封建统治
C. 新航路开辟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D. 新航路开辟过程曲折前途光明
14.考古工作者在某遗址出土了一批穿孔的兽牙、海蚶壳,钻孔的石珠和小砾石等共100多件,还发现了一枚骨针,刮磨的很光滑,针尖锋利,针眼用极为尖利的器物挖成。据此判断,该遗址居民最可能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山顶洞人
15.观察如图,从中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 国家统一 B. 社会安定 C. 政权分立 D. 经济繁荣
16.《南京条约》对中国最严重危害(  )
A.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B. 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
C. 资源遭到列强掠 D. 列强开始大规模侵略中国
17.如图是某学习小组绘制的思维导图,其中“?”处应是(  )
A.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C. 朱元璋强化专制皇权 D. 清朝的文化专制政策
18.1913-1921年,中国纸烟、面粉、皮鞋、肥皂等货物的出口大幅增加;传统工业如丝经用机器缫纺之丝织品出口增加,用手纺之丝织品渐减;牛、猪、棉花、菜蔬等在出口货物中的比率减少。由此可见,当时中国民族工业(  )
A. 在夹缝中顽强挣扎 B.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C. 获得一定程度发展 D. 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19.如图的场景在当时的东北地区非常普遍。这说明(  )
①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深得农民拥护
②实行耕者有其田,激发农民革命、生产积极性
③国民革命运动推进工农运动高潮的兴起
④人民群众的支持是革命胜利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0.同学们搜集整理了《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文献中相关条款(如下)。这些条款(  )
协定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领事裁判权 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
A. 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 加剧了中国与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
C. 扩大了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权益 D. 加深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
21.1895年,日本在旅顺屠城后,美国纽约的《世界报》刊登了下面这样的话“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据此,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表现在(  )
A. 屠杀中国人民 B. 掠夺中国财富 C. 强取通商口岸 D. 攫取建厂特权
22.古埃及的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中国传统历法——农历则将一年分为清明、谷雨、芒种、秋分等“二十四节气”。由此可知(  )
A. 编制历法是统治者的普遍行为 B. 古代历法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C. 中国传统历法在编制上更先进 D. 东西方早期政权强调君权神授
23.如表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
〇面对当时方兴未艾的城市自治运动,支持城市公社。
〇改组御前会议,吸收若于忠于国王的市民,教士和中小封建主参加。
〇当阿基垣公爵去世时,让儿子娶公爵的女继承人为妻,借此控制阿基坦垣的领土。
A. 推动城市崛起 B. 加强国王权力 C. 建立民族国家 D. 发展庄园经济
24.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建之初,郑观应就向李鸿章递上呈文,要求“酌给十五年或十年之限,伤行通商各口,无论华人洋人,均不得于限内另自纺织”,而且要对该局产品“准免厘捐并酌减税项”。经李鸿章上奏,清廷批准了这些要求。这反映了(  )
A. 民族工业抵制了外资侵略 B.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困境 D. 洋务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5.归纳和概括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都主张(  )
A. 反对民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 B. 建立资本主义民主社会
C. 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D. 反对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度
26.1832年,著名的《萨德勒报告》揭示了童工的悲惨境况,在棉纺织行业,童工的数量甚至占到劳工总数的2/3,他们每天工作长达十四五个小时,而其收入仅是成年劳工的10%~20%。该报告可以用来佐证(  )
A. 工厂工作环境的恶劣 B. 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C. “三角贸易”的危害 D. 工业资本家的无情压榨
27.虽然唐诗提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学者们长期认为秘色瓷最早诞生于五代;直到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秘色瓷,才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这说明(  )
A. 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历史现实 B. 唐朝瓷器制造业十分的发达
C. 文献史料更需要实物的印证 D. 只有实物史料才是真实历史
28.有学者论述北宋的一位思想家,说:“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这位思想家是(  )
A. 董仲舒 B. 韩愈 C. 朱熹 D. 王阳明
29.美国《时代》周刊,在1971年以“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作为封面标题,表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B.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0.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其中与①对应的城市是(  )
A. 福州 B. 海南 C. 厦门 D. 上海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多元的文明】
材料一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摘编自卡尔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1840年以来,中国文化迈入从传统走向近现代的转型。原有中华文化体系无法提供现成的救国治国方案,使我们不得不从外来文化中去寻找,从康有为到孙中山,仁人志士从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但均未成功;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才使中国最终摆脱百年困境,走向独立富强。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莱斯特 皮尔逊曾警告说: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不同文明必须学会在和平交往中共同生活的时代,相互学习,研究彼此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丰富彼此的生活。否则,在这个拥挤不堪的窄小世界里,便会出现误解、紧张、冲突和灾难。
——摘编自塞缪尔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多元的文明”,自拟观点,运用中国史和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32.海洋华章。
材料一:“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的木质沉船。目前,沉船中共发现18万余件文物,包含数量庞大的瓷器和一些金器、银器、玉器等,还有3000多颗植物种子和果实。瓷器占这艘古船载货量很大比重,这些瓷器多出自当时南方著名的瓷窑,器形各异,种类繁多。
宋元时期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半岛、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宋朝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朝时超过140个。在海外贸易中,中国以输出瓷器、茶叶和丝织品为主,进口货物多为香料、珠宝等。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特点。
材料二: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至南宋全面实现,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出口商品主要供给地和进口商品消费的中心。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万计”。宋元时期,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船舶、关税、货物及外商招徕等。……宋朝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海船设置水密隔舱,增加抗沉性和横向强度。南宋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宋朝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2) 依据材料二,分析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材料三:宋元时期,泉州、广州、明州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0-14世纪,数以万计来自亚非欧的商人与传教士聚居在这里,与此地的政府官员、平民等共同构成宋元泉州的多元社会群体。在泉州,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波斯、阿拉伯、印度和东南亚诸文化交融汇合,留下了佛教、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的历史遗存,因此泉州被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3) 依据材料三,指出宋元时期泉州在海洋贸易中的地位。结合所学,分析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繁荣的影响。
33.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是一个群雄并峙、战争不已的动乱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族群大融合的时代。连年的兼并战争促成了区域性的政治统合和族群融合,“诸夏”凝聚为“华夏”,与“四夷”等族群共同融汇成华夏共同体,如江河汇入湖海一样再也无法分割,列国林立的局面最终被统一多民族王朝所取代。
材料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部分目录
第五讲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初步形成(秦汉时期)
第一节构建大一统政治秩序
第二节形成统一经济体系
……
第四节深化文化交融格局
材料三 646年,唐太宗北上举行了规模宏大的“灵州盛会”,会见了敕勒诸部首领及使者。唐太宗的真诚之举促使漠北各部主动内附,它们以能受到唐太宗册封为荣,并主动请求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以表对唐太宗的尊称和拥戴。这表明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族群诸部在血缘、地缘、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进一步交往交流交融,有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进一步发展。
材料四 1902年,梁启超最早、正式提出“中华民族”概念。1935年,田汉、聂耳谱写的歌曲一经诞生即迅速传唱大江南北,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更警醒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英勇抗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潘岳等《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秦始皇为“形成统一经济体系”、汉武帝为“构建大一统政治秩序”所采取的措施。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能被漠北各部拥戴为“天可汗”的原因,并再举一例唐朝发展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的史实。
(4) 根据材料四,写出该“歌曲”的名称,并简述该歌曲在当时起到的重要作用。
(5)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因素。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D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D
15.【答案】C
16.【答案】B
17.【答案】C
18.【答案】C
19.【答案】D
20.【答案】C
21.【答案】A
22.【答案】B
23.【答案】B
24.【答案】C
25.【答案】B
26.【答案】D
27.【答案】C
28.【答案】C
29.【答案】C
30.【答案】C
31.【答案】示例:
文明因交流而发展,因包容而繁荣。
轴心时代各文明虽地理隔绝,但思想相通。古希腊哲学探讨真理与伦理,孔子提出“仁”与“礼”,释迦牟尼关注众生解脱,三者均以理性思辨构建人文精神。中华文明在近代转型中积极吸收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走向独立富强。反思20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当今世界不同文明更需互鉴互尊,加强对话交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综上所述,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应和而不同、相互包容、兼收并蓄,这有利于消除文明间的冲突,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32.【答案】【小题1】贸易范围广;贸易国家和地区数量多;出口商品以瓷器、茶叶和丝织品为主,进口多为香料、珠宝等;瓷器在贸易中占比大,且多出自南方著名瓷窑,器形、种类丰富
【小题2】原因:经济重心南移,东南沿海成为出口商品主要供给地和进口商品消费中心。政府重视,“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造船技术先进,宋朝海船有水密隔舱,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指南针。航海技术进步,形成多条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的航线
【小题3】地位: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是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影响:促进中外经济交流,推动商品贸易发展;带动多元文化交融,使中国传统文化与亚非欧诸多文化交汇,留下丰富宗教等文化遗存;提升泉州国际知名度,成为多元社会群体聚居地,对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意义深远
33.【答案】【小题1】积极影响:促进了区域性政治统合与族群融合;推动华夏共同体的形成;为统一多民族王朝的建立奠定基础
【小题2】措施:秦始皇: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设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
【小题3】原因:唐太宗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以真诚态度对待边疆民族,平等对待各民族。
史实: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
【小题4】歌曲名称:《义勇军进行曲》。作用:唤醒各族人民的民族意识,鼓舞中华民族为独立解放而抗争,凝聚抗日救亡的精神力量
【小题5】推动因素:战争促进族群交融;统一王朝构建政治、经济体系;文化交流融合;开明的民族政策;救亡图存的抗争意识;各民族长期交往互动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